清華專家迴應咸陽機場送風系統傳播病毒爭論:空調系統“不背鍋”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9W
對於咸陽機場送風體統傳播病毒的爭論,清華專家做出了迴應,空調系統並不會傳播病毒,下面和本站小編一起看看吧~
清華專家迴應咸陽機場送風系統傳播病毒爭論:空調系統“不背鍋”

榮譽主筆唐駁虎12月26日發文稱,此輪西安疫情的傳播途徑之一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咸陽機場”)的送風系統,但該説法隨後遭到包括參與咸陽機場送風系統設計的清華大學多位專家否認。12月28日唐駁虎第二次發文表示,咸陽機場的送風系統是“次迴風空調+部分補入新風系統的組合”,的確存在傳播新冠病毒的可能,隨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朱穎心等專家再次迴應否認了這一説法。

雙方爭論焦點首先在於咸陽機場是否存在迴風系統將風從國外區送到國內區,唐駁虎表示,咸陽機場的空調新風佈置總圖顯示,風管系統內部存在多部簡單處理的迴風處理機。

對此,朱穎心對界面新聞記者回應稱,咸陽機場的確有迴風處理機,但其會在夏季雷雨天氣發生時才會使用。“雷雨天氣會導致航班大面積延誤,大量乘客長時間滯留在航站樓會讓超出地板輻射的供冷能力。”朱穎心進一步解釋到。而冬季延誤的航班少,人員滯留也只會降低供熱負荷,並不需要使用迴風處理機。

“夏季冷負荷尖峯時刻會有少量回風系統補冷,但都是在為本區域工作,沒有跨區。目前是採暖季,無論是按照設計意圖還是防控要求,這些迴風系統都沒有運行;自11月份供暖季以來,咸陽機場T3航站樓的辦票大廳和候機廳都是按照新風加地板供暖運行的,沒有迴風。”朱穎心表示。

基於此,朱穎心稱,咸陽機場的迴風處理機是夏季備用的供冷迴風機組,為冷負荷尖峯時刻服務,使用概率低於10%,使用時也僅在同一區域就地循環供冷,不會將風從國外區送到國內區。

並且,按照防疫要求,咸陽機場T3航站樓上部的窗户是打開狀態。“咸陽機場T3航站樓國際區病毒傳入國內區的鍋,空調系統是背不了的。”朱穎心強調。

中國民航局印發的《運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八版)》中指出,採用全空氣空調系統的機場可視情況全新風運行,並開啟排風系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暖通行業知名專家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新冠疫情面前,雖然中國民航局沒有強制要求機場全新風運行,可以進行迴風處理,但為求穩妥幾乎所有的機場也都採取了全新風運行系統。

朱穎心強調稱,咸陽機場T3航站樓的主體部分(主樓和國內部分指廊)的設計就是地板輻射加新風系統,夏季約有10%的負荷尖峯時刻用純迴風系統補冷。而面積較小的國際指廊部分採用的是全空氣一次迴風系統。不存在唐駁虎所説的“實際上,西安機場T3航站樓的暖通總體設計,就是次迴風空調+部分補入新風系統的組合”,業內也只有一次迴風系統、二次迴風系統的説法,不存在所謂的“次迴風空調”。

此前唐駁虎曾稱“國際北指廊一樓候車區域的病毒,被抽到了200多米外的二樓候機區域”的“中央空調、室內空氣循環管道”。但朱穎心表示,唐駁虎僅展示了咸陽機場主樓的橫剖面圖(A-A斷面),卻無法拿出能夠直接證明其論斷正確的縱剖面圖(B-B斷面),而實際上“這條200多米的中央空調室內空氣循環管道根本就不存在”。

她認為,以此足以否定唐駁虎上述空調回風管“氣動投毒”的結論,並且200米外是值機大廳,而國際北指廊一樓候車區域到南一指廊候機區的距離實際上是1000多米。

此外,唐駁虎還在二次發文中提出,新風和迴風都會與調濕溶液直接接觸換熱,新冠病毒理論上是可以在溶液裏交換、短期存活,進而進入到新風管路里。

唐駁虎還表示,《中國疾控中心週報》於今年10月發表的文章中披露了一場深圳寶安機場的現場模擬實驗,結果證明,如果入境旅客與國內旅客在同一航站樓,雖然機場通過隔板將入境人員活動區與國內旅客活動區物理隔離。但病毒氣溶膠仍然可以通過中央空調系統的送風和迴風進行遠距離傳播,從而帶來機場疫情傳播風險。

不過朱穎心對此迴應稱,即便是有迴風系統也很難傳播病毒。原因除上述所説迴風僅在一定區域內傳播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迴風系統中的過濾系統可以殺滅病毒。此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預防控制所曾對溶液除濕空調系統所使用的工具,既溴化鋰和氯化鋰混合溶液進行過檢測,證明了過濾系統對SARS病毒有滅活作用。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遠距離傳播是在理論上有可能,但現實層面上來看,新冠出現已有近兩年,這樣的案例非常罕見,即使能通過公用空調系統傳播,病毒濃度也會大大稀釋,不足以感染人,這也是在空曠地帶不會發生感染的原因。城市大街上噴霧殺毒實際效果不如每家每户每天開窗兩次通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