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有感寫三國的讀後感4篇 演繹三國:我的閲讀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8.24K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經典之一,這部小説以其複雜的情節,豐富的人物形象和濃厚的歷史氛圍深受讀者喜愛。讀完這部小説,我們可以感受到英雄豪傑的氣概,洞察歷史的變革,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讀三國有感寫三國的讀後感4篇 演繹三國:我的閲讀感悟

第1篇

有句老話説得是:老不看水滸,少不看三國,我雖不知其意,但也一直沒怎麼拜讀它,上了國中,我屈指數了一下四大名著中,我還剩下《三國演義》和《紅樓夢》沒有看了,我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老話少不看三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便細細品讀起來。

?三國演義》共有五十個章節。而起初最吸引我的是第一章節: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它主要説了劉備在酒樓與張飛、關羽談的很投機,後來,劉備説:“咱們三人結為兄弟,同心協力,然後可圖大事。”於是他們就來到張飛莊上的後院桃園裏進行三結義,他們宣誓:“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庶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厚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這一幕後來便成了人們廣為傳誦的佳話。津津有味地看完這一章節後,我的腦海裏情不自禁地浮現出好朋友郭一帆的身影,郭一帆和我是同齡人,我平常總和他在一起玩,但是我倆的學習成績差距卻很大,今後,我要多向他學習,拉近我們的距離。孔子亦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平時總和一些同學鬧一些小矛盾,為此鬧的不愉快,在此,我要向他們道歉,今後和他們團結一致、和平共處!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第一章節就給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了教育,我一定要認真讀完它。

讀三國有感寫三國的讀後感4篇 演繹三國:我的閲讀感悟 第2張

第2篇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歷史小説。

?三國演義》反映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鬥爭,全書採用曲折的'故事情節,概括這一時期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在情感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集團則不乏揭露鞭打。對作者的這一傾向,我們應有辯證的認識,要注意歷史與演義小説的區別。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情節,那肯定就是——“巧借東風燒赤壁”了。

赤壁之站的精彩不在於戰鬥本身,而在於戰前交戰雙方的精彩較量。曹操先是讓部下詐降,東吳將計就計,先以苦肉計讓黃蓋取信於曹操,又讓龐統以連環計説服曹操把大船連成一片,以便實施火攻,而曹操亦通過觀察風向,自信地排除了東吳實施火攻的可能性,這些描寫都使得故事更加曲折精彩,並且進一步把故事焦點集中在可以決定勝負的諸葛亮借東風上,極大的突出了諸葛亮近於天人的神異本領,讓人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感受人物形象的鮮活。

當然,《三國演義》也有稍顯不當之處,如魯迅對這本書就有這樣的評價: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我們在閲讀名著時,也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3篇

?三國》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國著名作家羅貫中的成名之作。而且此書還被列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之所以非常有名,那是因為他對三國時期人物二二刻畫與描寫顯得那樣細緻人物是那麼栩栩如生,而且書中的打鬥場面也是心驚動魄,深深的吸引着讀者眼球。

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中鼎鼎有名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位結義兄弟。在羅貫中筆下。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子孫,當今天子的皇叔,可他起初只是一個勉強度日的破落户,直到黃巾之亂他才開始抬頭,他抬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碰到了張飛、關羽、二位兄弟,這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張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般容易。關羽更是以忠義為命,並且被尊為當今武聖。可以説如果沒有這兩個兄弟,那也就沒有後來劉備的崛起。但劉備有一點就是太過於仁慈這是他吃了不只一次的大虧。例如在新野之戰之後劉備舉兵遷移到東吳,在這過程中新野十餘萬百姓深感沒有劉備就沒有安寧的生活便也舉家隨劉備遷移,這就大大的拖延了行軍速度,延續了戰機可劉備因為十餘萬百姓的跟隨忍不下心撇下他們就帶着他們慢慢行軍。結果被曹操追上又折了數萬兵馬才狼狽的逃到東吳,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但這也令一方面體現出劉備的賢明,深受百姓愛戴。

次之是關羽,關羽因為有一副長長的烏黑漂亮的鬍鬚,所以人稱美髯公。他武藝超羣所以又被稱為武聖。他一生忠義二字聞名。對其大哥劉備忠義耿耿,他們既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又是嚴明的君臣關係。他曾經因兵敗被曹操俘虜,曹操愛才,用盡方法勸關羽來降,為此更是把赤兔馬贈與他。也沒有打動關羽的心,後來關羽斬顏良珠文丑報答了曹操。在得知兄長劉備的下落後他毅然帶領舊部保護劉備的二位夫人,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為了兄長完全不顧曹操對他的好。這件事曾一度被人傳誦,關羽從此名聲大振。

張飛他性情急躁火爆經常是一言不合就立刻開大。做事有時毛毛躁躁,有時有粗中有細蘇、雖然如此,但張飛武藝超羣打仗一貫衝在最前面,無畏無懼曾經為趙雲斷後,、。一聲巨吼驚的曹操十萬大軍後退十餘里,但他有一個缺點總不把劉備、關羽的勸告當作事。這就使劉備、關羽在外大袁紹時,張飛醉酒鞭打士卒激起兵變丟失了徐州城,斷送了劉備兄弟的退路。還有一次,為了給二哥關羽報仇命令士兵趕製白旗白軍服,但因期限太緊,士兵們沒有按時完成。他又鞭打軍士,結果部將範江,張達夜入軍帳殺了張飛,一代英雄卻因性情而斷送了生命。

這熱血的三國時代讓每一位讀者深深的感觸。每一次的回味都能發現新的精妙。

第4篇

今年寒假,我再次翻閲了《三國演義》一書,每一次看我都有新的收穫。

?三國演義》一書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朝廷昏庸,曹操、劉備、孫權先後產國魏、蜀、吳,三分天下,經過幾十年的相互吞食,魏司馬氏奪權,先後吞來蜀、吳、最終統一天下。

總觀全書,作者書中的主角明顯是蜀國,讀都自然喜歡蜀國一點,一般是蜀軍敗,則傷;曹軍敗,則喜。我也在這列大軍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隆中人,劉備三出茅廬後進入蜀國政壇,以超高的智慧協助蜀國站穩腳跟,開疆擴土,赤壁之戰他功不可沒,三氣周瑜他削弱敵國,七借荊州他兵不備刃增蜀疆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劉備臨死前承諾:“鞠躬盡瘁,死而後以。”他的忠心耿耿深深刻進了我的心中。可這位“智絕”,本來可以有更大的功勞,統一天下也不為過,但劉備去逝,劉禪繼位,蜀國大勢已去,七擒孟獲,七出祁山,是他在兑現對劉備對蜀國的承諾,就連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軍營中勞作。時隔千年,杜甫也在詩在感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就是這樣一位智絕,用忠心,智慧而流傳千古,怎不令人敬佩而印象深刻呢?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諸葛亮七出祁山有點兒循規蹈矩,去攻克魏國也不止只有祁山一條路,再説了祁山很貧瘠,就算得到了也沒什麼用。如果諸葛亮當時會仔細想想,蜀國也許也不會這麼快就被滅了呢。

?三國演義》一書,重現了當時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讀者也能在感歎之餘,思考一切可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