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培訓心得體會2篇 教學精英:教師比賽培訓的祕訣

來源:巧巧簡歷站 7.17K

在教學領域,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訓機構近日舉辦了一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培訓活動。通過比賽形式的學習和交流,參賽教師們切磋教學技巧,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本文將分享比賽培訓心得體會,以期對廣大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有所啟發。

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培訓心得體會2篇 教學精英:教師比賽培訓的祕訣

第1篇

20xx年7月2日—7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我校舉辦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囿於方法與經驗方面,我希望能通過此次培訓得到提升。這次培訓我們一共聆聽了五位專家精彩的報告,幾位專家風格各異,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冷峻嚴謹,有的風趣幽默,有的則娓娓道來。在培訓課上,我認真地聆聽並做好記錄,對比自己在教學經驗和問題,收穫頗豐,更加深刻感受到教師責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榮。關於培訓大致形成了以下五點體會:

愛崗敬業,認同角色。《禮記學記》中對小成定義為“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入則獻奇謀出則行其政”,愛崗敬業既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小到個人、大到學校甚至於社會如果缺乏這種精神,便無法前進與發展。教師只有熱愛工作,才能盡其才,獲得成就和滿足感,提高自我效能感知。17歲的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中寫道:“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而“教師”作為馬克思所類比的職業能夠幫助我認識本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超我。這一點,我們在國家級教學名師朱士信教授的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育的核心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高尚的人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人們用“百年樹人”來表達教師工作的深刻意義,用“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表達對教師的崇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民族希望之所託,肩負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學教師又以其特定的歷史任務,起特殊的社會作用,構成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我有幸能夠感受專家們嚴謹治學,樂於奉獻等優良品質的薰陶。作為青年教師,我很自豪,同時也很榮幸能夠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對整個教學應該有預先的規劃和設計,設計不同,效果迥異。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獨具匠心。

正所謂要想上好課,必先備好課。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需要教師有大量相關的知識積累,而且知識的更新很快,要想將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必須緊追本課程相關理論研究的前沿,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教材的更新週期比較慢,一些觀點、數據存在片面或者滯後的現象,因此作為大學教師,不能拘泥於教材的框架與約束,更多采用向學生傳授獲得知識的方法,授之以漁,並介紹最新的研究進展。

其次,編寫教案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水平有着重要的意義。編寫教案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辦事認真的習慣;可使備課充分,上起課來有條不紊;可使課程教學有案可循,課後自查有據可依;避免信口開河;可使教師增強授課信心;可使授課內容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有助於明確授課目的,多方面培養學生能力;有利於教學的前後呼應。

最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育過程中的平等與對話。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不再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宰者,更不是學生的對立面。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強調雙方平等地位。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家,更不是學生的個人發展設計師,而是引導、陪伴和幫助其探索未知的自己,剖析自己缺失什麼,需要什麼,追隨自己的心靈尋找發展的目標。教育體現的是一種濡化作用,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一種交互主體的形式,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內化教師傳達的知識,使之能夠自己解讀自身問題,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教學活動與過程的創新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就包括重構傳統的課堂,從“知識課程”到“翻轉課堂”,乃至於“生命課堂”。馬克思也認為,活動是人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方式。人之所以為人的主要根據在於人自己的對象化、具體化活動。只有在客體的主體化和主體的客體化的活動中,人才能確證自己、表現自己、改造自己,從而實現自己的發展。作為教師,就需要努力實現教育主體的客體化與客體的'主體化,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近年來人們日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但對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卻缺乏關注。青年教師正處於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的轉換階段。如何在短期內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迅速學習和思考以滿足社會對於教師角色、丈夫角色、夫妻角色、兒子角色的需要,因而在角色轉變中承受深層次的壓力。隨着高校等事業單位改革的推進,這裏已經不是一個安穩的象牙塔,“職務職稱終身制”的破除使得處於其中的青年教師都會有巨大的壓力。青年教師既要教學,

又要科研,造成了腦力上的高消耗,而本身的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工作壓力難以得到釋放,長久下去容易產生角色衝突和心理問題。對於我們新近的青年教師尤為明顯——扮演教師、研究人員、輔導員、房奴、剩男剩女等諸多角色。在這些角色中,我們要分清主次,努力扮演好每個社會角色的角色要求。要從長遠出發,迅速從短期的挫折與低落中擺脱出來,找到人生大的目標與方向。我認為每一個經歷與歷練都能促進心理上的成長,達到自我的完善,這是彌足珍貴的。

5既要做知識的“佈道者”,又要做科研的“苦行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新教師,日後工作的路還有很長,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碰到的困難會接踵而來,面對這些,我會繼續迎難而上,積極進取,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嚴格要求工作,通過不斷地學習和交流,儘快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德才兼備、業務精湛的高等學校教師。

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培訓心得體會2篇 教學精英:教師比賽培訓的祕訣 第2張

第2篇

聽課感言及期待20xx年12月3日,我有幸參加了我集團舉辦的二級教員培訓班,作為一名小教員,我希望能通過此次培訓得到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和控場能力的提升。在培訓課上,我認真地聆聽並做好記錄,對比自己在教學經驗和問題,收穫頗豐,更加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集團安全小教員的光榮。關於培訓大致形成了以下體會:1、關於小教員職業的更深認識愛崗敬業,認同角色。《禮記學記》中對小成定義為“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入則獻奇謀出則行其政”,愛崗敬業既是教員、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小到個人、大到集團公司甚至於社會如果缺乏這種精神,便無法前進與發展。小教員只有熱愛工作,才能盡其才,獲得成就和滿足感,提高自我效能感知。17歲的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中寫道:“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而“教師”作為馬克思所類比的職業能夠幫助我認識本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超我。這一點,我們在國家級教學名師朱士信教授的身上就能找到答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育的核心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高尚的人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而集團小教員又以其特定的任務,起特殊的作用,構成其特殊的地位。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我有幸能夠感受專家嚴謹治學,樂於奉獻等優良品質的薰陶,尤其是教我們要講真話。講真話學員們才會信任你,這是我作為一名學生,能聽聽到白教授的.講課,我很自豪。2關於教學能力提高的想法小教員作為集團教學活動的主體,對整個教學應該有預先的規劃和設計,設計不同,效果迥異。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獨具匠心。正所謂要想上好課,必先備好課。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需要小教員有大量相關的知識積累,而且知識的更新很快,要想將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必須緊追本課程相關理論研究的前沿,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教材的更新週期比較慢,一些觀點、數據存在片面或者滯後的現象,因此作為小教員,不能拘泥於書本的框架與約束,更多采用向學生傳授獲得知識的方法,授之以漁,並介紹最新的研究進展。其次,編寫教案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小教員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水平有着重要的意義。編寫教案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辦事認真的習慣;可使備課充分,上起課來有條不紊;可使課程教學有案可循,課後自查有據可依;避免信口開河;可使小教員增強授課信心。最後,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教育過程中的平等與對話。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小教員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不再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宰者,更不是學員的對立面。小教員需要尊重學員,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強調雙方平等地位。小教員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家,更不是學生的個人發展設計師,而是引導、陪伴和幫助其探索未知的自己,剖析自己缺失什麼,需要什麼,追隨自己的心靈尋找發展的目標。教育體現的是一種濡化作用,小教員與學員的對話是一種交互主體的形式,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內化小教員傳達的知識,使之能夠自己解讀自身問題,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1、小教員如何解決自身的問題?小教員處於公司員工角色和教員角色間的轉換階段。如何在短期內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2、怎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控場能力?作為一名新小教員,我自身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控場能力也不好,怎樣去提高自身的不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