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6篇 致富夢想中的虛幻與殘酷

來源:巧巧簡歷站 6.36K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代表作,描繪了上世紀20年代美國東部社會的繁華與腐敗、夢想與現實、真實與虛偽的衝突。小説深入揭示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對美國夢的質疑,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6篇 致富夢想中的虛幻與殘酷

第1篇

我年紀還輕,閲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説,“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蓋茨比苦等了五年,買了一座豪宅,在那裏把星光施予來來往往的飛蛾——目的只是在某天下午到一個陌生人的花園裏“轉一下”。

他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了這個幻夢,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加以綴飾。

當我坐在那裏對那個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時,我也想到了蓋茨比第一次認出對岸黛西家碼頭上那盞綠燈時,他是多麼的驚奇。他走過了漫長的道路才來到這片藍色的草坪上,他的夢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幾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個夢已經遠他而去,把他拋在後面,拋在這個城市後面那一片無垠的混沌之中,在那裏合眾國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滾滾向前伸展。蓋茨比相信那盞綠色的燈。它是一年一年在我們眼前漸漸遠去的那個美好未來的象徵。從前它從我們面前溜走,不過那沒關係--明天我們將跑得更快,手臂伸的更遠,總有一個明朗的早晨……

於是我們奮力向前劃,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進入過去。

讀完之後我腦子裏就冒出來馬老闆的一句歌詞:窮極一生做不完一場夢。

前言中,姚乃強先生一直強調這是菲茨傑拉德在講一個美國夢。通過寫那個時代美國社會種種腐敗現象,感受菲氏對二十年代美國表面繁榮的憂心,寫因為時代的不同,美國夢的破裂,寫東西部的差距和衝突。

“當我坐在那裏對那個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時,我也想到了蓋茨比第一次認出對岸黛西家碼頭上那盞綠燈時,他是多麼的驚奇。他走過漫長的道路才來到這片藍色的草坪上,他的夢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幾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個夢已經遠他而去,把他拋在後面,拋在這個城市後面那一片無垠的混沌之中,在那裏合眾國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滾滾向前伸展。”

“當黛西潔白的臉貼近他的臉時,他的心越跳越快。他知道他跟這個姑娘親吻,便把他那些不可言喻的憧憬與她的生命氣息永遠結合在一起了。他的心像上帝的心一樣專一,絕不可痴心旁騖。因為他等着,再傾聽一會那已經在一顆星上敲響的音叉。然後,他親吻了她。經他的嘴脣一碰,她就像一朵鮮花一樣為他綻放,於是這個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他訴説的一切,以及他黯然神傷的表情,使我回想起一點什麼……我很久以前在什麼地方聽過的一個迷離恍惚的音調,幾句零落的歌詞。”

迷離恍惚,歌詞零落。作者自己其實已經通過尼克卡拉韋這個視角把這份美好初戀看穿。這僅是存於蓋茨比心裏的美好。可就是為了這份美好,蓋茨比一直在努力,直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站在那裏雙手插在口袋裏,仰望像灑落的胡椒粉般佈滿夜空的銀色繁星。我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朝幽暗的'海邊望去,那裏除了一盞綠色的燈之外,什麼都沒有。燈光微弱又遙遠,也許那時一個碼頭的盡頭。”

蓋茨比遠遠地望着,他知道總有一天,他會再次與黛西相遇,再次接着初戀那美麗的場景,接着把生活重新來過。

作者這個可惡的傢伙又通過尼克卡拉韋這個視角把這份惦念看穿,對面什麼都沒有,也許那是一個碼頭的盡頭。突然巨大的悲哀襲來。其實什麼都沒有。蓋茨比懷着這份惦念,望了四年。

“整個夏天的夜晚我鄰居家的音樂聲不絕於耳。在他的藍色花園裏,男男女女像飛蛾一般在笑語、香檳酒和星光中來回晃悠。下午漲潮時,我看到他家的客人從搭在木筏上的高台上跳水,或者在曬得發燙的沙灘上曬日光浴,同時兩條汽艇劃破海灣的水面,拖着滑水板在飛濺的泡沫中破浪前進。每逢週末,他的那輛羅爾斯羅伊斯轎車就成了公共汽車,從早上九點到深更半夜穿梭來往,接送從城裏來的一批批客人,而他的那輛旅行車則像一隻敏捷的黃色甲殼蟲蹦來跳去接送所有的火車班次。到了星期一,八個僕人,外加一名園丁,用拖把、刷子、錘子和修枝剪苦苦幹上一整天,收拾頭天晚上留下的一片狼藉。”

這是個盛大的宴會,蓋茨比每週都要舉行。很多人都沒有接受邀請。有的時候,他們從來到走,壓根沒

有見過蓋茨比。他們就是一心奔着晚會來的。其中很多甚至每次都來,吃飽喝足,然後對蓋茨比先生大罵一番,罵到痛快後,開車離開,然後下一次再來。蓋茨比可能打心底裏就看不起他們,儘管都標稱社會名流,無非就是一些混吃混喝的傢伙罷了。他心裏想的只是能見到黛西一面,於是宴會一如既往,終於因為我尼克卡拉韋和黛西兄妹的關係,黛西來了。

“這些襯衫多美,我看了很傷心,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這麼美的襯衫。”

這是蓋茨比和黛西見面後,黛西的話。重重的一個伏筆,我看了很傷心,因為我沒有見過這麼美的襯衫。其實你早已經見過比襯衫美10倍100倍的這麼美的愛情,但僅是見過而已,你滿足於見過,然後就像丟掉舊襯衫一樣丟掉了,嫁給了名氣和力氣都稱職的湯姆。再次見面,眼中仍然是漂亮的襯衫。

“要不是有水霧,我們可以看見海灣對面你家的房子,你家碼頭的盡頭總有一盞通宵不滅的綠燈。”

我不敢想象蓋茨比先生説這話時有多麼辛酸,他知道黛西只不過是一個以享樂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主義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而他自己心裏卻總有一盞通宵不滅的綠燈,那是他這些年源源不竭的動力。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6篇 致富夢想中的虛幻與殘酷 第2張

第2篇

上個假期,兒子給我推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讀完之後很後悔現在才讀這本書,但是一想到沒有錯過這本書,也就淡然了。

也許每個人都跟蓋茨比一樣對於生活,愛情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幻想。即使現實把自己折磨得殘破不堪,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輕時的蓋茨比跟黛茜深深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跟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户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然而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懷揣着對黛茜的愛跟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跟她長相廝守。但是一個人即使非常的優秀,萬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時間成功。蓋茨比的地位跟財富,在黛茜結婚五年後才取得,黛茜跟湯姆結了婚,她沒有等他。

五年後的蓋茨比無疑是成功的,不過人都是不幸的,總是會有煩惱,成功者也不例外。他們鶴立雞羣,站在眾人之上。有的由於沒有對手會感到孤獨,有的希望有人分享這份成功。蓋茨比無疑是後者,他深愛着黛茜,沒有她,這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襯。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歡聲與光彩奪目的`燈光直到深夜才會慢慢褪去。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黛茜看見,看見現在的他是多麼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見現在的他有足夠的金錢跟地位滿足她;看見現在的他是如何的愛她!最終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幫助下,讓黛茜看到了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動與熱淚也使蓋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愛他。

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跟情婦威爾遜夫人越軌之事不僅不諱莫如深,還搞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丈夫。

然而蓋茨比的再次出現重新點亮了這個絕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飾的流露着對蓋茨比的愛。這一切也讓蓋茨比無比堅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願意相信黛茜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然而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裏,他看見了黛茜已經不是蓋茨比深愛的那個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湯姆的嫉妒成為了蓋茨比悲劇的導火索,在蓋茨比跟黛茜的關係坦露之後,三人的激烈爭論使得黛茜情緒激動異常。情急之下撞了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夫人,駕車離去。然而蓋茨比承擔了這一切,在湯姆的詭計之下,威爾遜為報夫人的仇,在蓋茨比的豪堡中響起了槍聲。

然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豪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似乎本來就與這座豪堡沒什麼關係。更加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這時的黛茜正跟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美好人生”。這一切看在尼克眼裏,他看見了蓋茨比幻想的破滅;看見了理想世界跟現實的差距;看見了人性的冷漠無情;看見了為物質所動的一切虛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就是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一個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卻深愛了一個物質女,併為其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對於書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蓋茨比、尼克、黛茜、湯姆、以及威爾遜。蓋茨比,本書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愛不敢恨,總是將一切想象的過於美好,最終悲劇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過我想他是成功的,因為直到死他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黛茜的背叛,帶着對黛茜的愛離去,也算是美滿。蓋茨比了不起不在堅守一份愛情,而在於在那樣一個時代仍能堅守對未來,對一個”我們"的憧憬。誰説菲茨傑拉德這本小説的主題是美國夢的覆滅?我看恰恰相反。蓋茨比見到黛西那一瞬,慌亂中強自鎮定,雨水順臉頰滑落,愈加分明的稜角卻不掩深情。第一次,感受到這個故事的真實。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黛茜,精緻美麗得像是個瓷娃娃。在我看來,黛茜是一個符號,是美麗跟軟弱的符號,也是金錢跟情慾的符號。她是蓋茨比的一個虛無的未來的主人,也是蓋茨比在五年中抽象化了的夢,男人們取悦她,愛她,討好她,蓋茨比用最奢華的舞會吸引她,而她只是個被蓋茨比多年來高估的一個神化了的女人,按照很多人的説法,她是一個人形的“美國夢”。黛茜,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因為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其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的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不知道當來生再見到蓋茨比,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她又會因為什麼而再次愛上蓋茨比,當然,如果有來生。湯姆,一個典型強勢暴虐,用情不專之人。因為“愛”,應該是嫉妒而成為蓋茨比悲劇導演者。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之下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其一生做過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騙到了手。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着這個冷漠的世界。

人必須要有夢想,它激勵着我們步步向前,但是卻不能活在“美夢”之中。

第3篇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首頁,這段話就清晰的印在那裏,散發着厚重的歷史氣息。透過它,我好似就看到了那插着紅色的羽毛的,閃着耀眼的光的,高高的金帽子。而這頂帽子的主人,這位身價上億的貴族,更像是沙場上的一名戰士。他上躥下跳,像是將士正騎在戰馬上準備出征。而他周圍,有着一個又一個裝束和他相似的人們,誰又知道他們是否是真的貴族。他們懷着崇拜的眼神看着這位宮殿似的莊園的主人在台上誇張的表演。他們認真的看着這場戲劇,沒人聽清楚他説了些什麼,也沒人知道他在表演些什麼。他們就像是忠實的狗,待主人表演完後便瘋了似的拍掌叫好。

沒有人注意到,當這位主人表演結束後,臉上忽地閃過一絲欣喜的神情。當然也更沒有人發現,他在表演的時候不停的向着一位有着金色短髮,憂傷紅脣,慵懶目光的年輕迷人的女子投去目光。這位女子傾身向前,眼睛裏閃着光,宛如在唱歌一樣。她看起來同平常不一樣,變得朝氣蓬勃了起來,不知道是被派對的氣氛感染了還是怎麼的。她嘴脣微張,似乎是要大聲喊出些什麼文字。

?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一個夏天優美而悲傷的故事。那是一個爵士時代的`夏天。爵士時代,用菲茨傑拉德自己的話來説,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經濟大蕭條還沒有到來,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已經土崩瓦解,享樂主義開始大行其道。

黛西,她是“美國夢”的象徵,是 “爵士時代”“鍍金女郎”的典型代表。她是敍述者尼克的表妹,湯姆布坎南的妻子,蓋茨比的情人。她白衣飄飄,嫵媚動人,如同一個降落到凡間的聖潔天使,那些軍營裏帥氣瀟灑的軍官被她迷的神魂顛倒,尤其是蓋茨比。但是另一方面,她輕浮放蕩,金錢至上,如同惡魔一般,給蓋茨比一個虛無縹緲的幻境,也正是她的這種雙重形象讓蓋茨比迷失方向,沉浸在自己幻想編織的美夢中。他誤把黛西當成是他的仙女公主,每天神志不清,想念着他的女王。黛西發展成這樣的雙重形象,一重大原因是她的家庭出生,黛西出生在美國南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一個有錢人家庭。優越的家庭條件使她從小就養尊處優,追求浪漫,愛出風頭。她年輕時是路易斯維爾所有姑娘中最春風得意的一位,她身着一襲白裙,常常去勾引軍營裏英俊有氣度的年輕軍官。蓋茨比就是這些年輕軍官中的一個,他英俊瀟灑,風度翩翩,深深地吸引着黛西。然而卻因貧窮而被黛西無情地拋棄。在蓋茨比離開黛西去前線後,黛西的生活變得更加空虛無聊,她頻頻出席社交舞會,每天玩到黎明才會回家,生活極其的頹廢和糜爛。這時,她遇到了年輕富有的湯姆布坎南,便被他的財富和地位所吸引,迅速忘掉蓋茨比與其成婚,過上了上層社會的生活。但是湯姆粗俗,野蠻,兇狠,險惡,與一位有夫之婦公開同居,讓黛西無比憤恨。但是她為了財富和地位,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湯姆過下去,直到與蓋茨比重逢。事實上,她只是蓋茨比虛構的純真世界的女主角,她只是一個用純真美麗外表包裹下的貪圖享樂、追求紙醉金迷生活的“鍍金女郎”。她不具備那種為了愛情而做出巨大犧牲的高尚品質。她的一切出發點就是金錢、地位和名譽。正如尼克所説,“黛西堅信自己的終身大事必須與金錢及真實的東西聯繫在一起,而且要伸手可及,觸摸得到。”因此,黛西的這種金錢至上,自私的品質註定了她不可能與蓋茨比風雨同舟,攜手共濟。

而蓋茨比可以説是那個時代的一股清流,雖然他非常富有,但他像一個紳士,一個高雅大方的上層人士。雖然他的生活也很奢靡,但是,相比於湯姆和黛西,蓋茨比要高尚許多。至少他相比於湯姆,整體的儀態,語言,都要更接近上層人士,而湯姆,只是憑着物質上的富有,將自己打扮成名流,但精神上卻很空虛。湯姆傲慢無禮,出言不遜,就像個孩子一樣幼稚無知。而蓋茨比則彬彬有禮,大方有度。最讓我感到佩服的是他一直靠着腦中塑造着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生活的,一切都照着理想中的樣子來學習、訓練、生活。他雖然出身卑微,但有野心,他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父親在他小時候看的一本書中發現的他寫給自己的一日作息安排以及個人決心。他是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他上進,靠自己的力量創造財富,這是在那個時代甚至是現在,都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但是最讓人感到諷刺的是,蓋茨比最後下葬時,孑然一身。這反映出當時這些名流醜陋的嘴臉。上流社會,眼裏只有金錢,權利,卻沒有人性,沒有情義。這是最為諷刺的一點。但是,作為對比,出身卑微的蓋茨比,就算是擠進上層了,卻依舊保持着自己的夢想,品質,他雖然有了錢,全身上下卻絲毫沒有半點錢的銅臭味,他儀態彬彬,氣質優雅,他才像是一個真正的名流。蓋茨比,是了不起的。

在這個虛情假意,紙醉金迷的世界中,金錢,名譽,地位,容顏,或許佔了一大部分。而不擁有這些東西的人,比如我自己,就只有靠着像蓋茨比一樣的努力,或者是像敍述者尼克一樣的率真來挽回一些靠新鮮感和好奇心來接觸我的人們。

最後,我想以這部電影中一首由我最喜歡的一位歌手所唱的插曲的歌詞來作為結尾。

目睹世界,歷經滄桑;金迷紙醉,靡靡奢華;仲夏夜茫,七月未央。你我年少輕狂,不懼歲月漫長。縱情時光,華燈初上。你我嬉戲瘋狂,童稚之心難藏。當我韶華逝去,容顏不再,你是否愛我如初,任地老天荒?當我一無所有,遍體鱗傷,你是否愛我如初,任地老天荒?

第4篇

上個假期,兒子給我推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讀完之後很後悔現在才讀這本書,但是一想到沒有錯過這本書,也就淡然了。

也許每個人都和蓋茨比一樣對於生活,愛情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幻想。即使現實把自己折磨得殘破不堪,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輕時的蓋茨比和黛茜深深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户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然而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懷揣着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長相廝守。但是一個人即使非常的優秀,萬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時間成功。蓋茨比的地位和財富,在黛茜結婚五年後才取得,黛茜和湯姆結了婚,她沒有等他。

五年後的蓋茨比無疑是成功的,不過人都是不幸的,總是會有煩惱,成功者也不例外。他們鶴立雞羣,站在眾人之上。有的由於沒有對手會感到孤獨,有的希望有人分享這份成功。蓋茨比無疑是後者,他深愛着黛茜,沒有她,這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襯。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歡聲與光彩奪目的燈光直到深夜才會慢慢褪去。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黛茜看見,看見現在的他是多麼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見現在的他有足夠的金錢和地位滿足她;看見現在的他是如何的愛她!最終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幫助下,讓黛茜看到了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動與熱淚也使蓋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愛他。

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和情婦威爾遜夫人越軌之事不僅不諱莫如深,還搞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丈夫。

然而蓋茨比的再次出現重新點亮了這個絕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飾的流露着對蓋茨比的愛。這一切也讓蓋茨比無比堅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願意相信黛茜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然而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裏,他看見了黛茜已經不是蓋茨比深愛的那個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湯姆的'嫉妒成為了蓋茨比悲劇的導火索,在蓋茨比和黛茜的關係坦露之後,三人的激烈爭論使得黛茜情緒激動異常。情急之下弄死了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夫人,駕車離去。然而蓋茨比承擔了這一切,在湯姆的詭計之下,威爾遜為報夫人的仇,在蓋茨比的豪堡中響起了槍聲。

然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豪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似乎本來就與這座豪堡沒什麼關係。更加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美好人生”。這一切看在尼克眼裏,他看見了蓋茨比幻想的破滅;看見了理想世界和現實的差距;看見了人性的冷漠無情;看見了為物質所動的一切虛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就是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一個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卻深愛了一個物質女,併為其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對於書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蓋茨比、尼克、黛茜、湯姆、以及威爾遜。蓋茨比,本書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愛不敢恨,總是將一切想象的過於美好,最終悲劇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過我想他是成功的,因為直到死他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黛茜的背叛,帶着對黛茜的愛離去,也算是美滿。蓋茨比了不起不在堅守一份愛情,而在於在那樣一個時代仍能堅守對未來,對一個“我們”的憧憬。誰説菲茨傑拉德這本小説的主題是美國夢的覆滅?我看恰恰相反。蓋茨比見到黛西那一瞬,慌亂中強自鎮定,雨水順臉頰滑落,愈加分明的稜角卻不掩深情。第一次,感受到這個故事的真實。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黛茜,精緻美麗得像是個瓷娃娃。在我看來,黛茜是一個符號,是美麗和軟弱的符號,也是金錢和情慾的符號。她是蓋茨比的一個虛無的未來的主人,也是蓋茨比在五年中抽象化了的夢,男人們取悦她,愛她,討好她,蓋茨比用最奢華的舞會吸引她,而她只是個被蓋茨比多年來高估的一個神化了的女人,按照很多人的説法,她是一個人形的“美國夢”。黛茜,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因為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其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的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不知道當來生再見到蓋茨比,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她又會因為什麼而再次愛上蓋茨比,當然,如果有來生。湯姆,一個典型強勢暴虐,用情不專之人。因為“愛”,應該是嫉妒而成為蓋茨比悲劇導演者。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之下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其一生做過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騙到了手。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着這個冷漠的世界。

人必須要有夢想,它激勵着我們步步向前,但是卻不能活在“美夢”之中。

第5篇

千年前的莊子曾這樣感歎。倘若人生百年不過夢一場,光陰流轉到頭皆空。不如把世間種種、繁華萬千當作夢境,及時行樂,縱情當下。待夢醒時分決然放手,任煙消雲散,不留牽掛。《了不起的蓋茨比》正是描繪了一個華麗卻空洞的夢境,用窮盡奢華的物質和金錢堆砌出一個人、一代人和一個時代的浮生一夢。作者菲茨傑拉德筆下的主人公蓋茨比為愛情和理想打造出人間天堂般的財富幻相,他極力擺脱自己出身貧寒的現實,以極度自負的心態相信自己可以用當下的成就挽回曾經戀人的心,舊夢重温,重現往日的愛情。他的所作所為無不體現他對現實的夢幻化。

小説將主人公的命運映射在更廣闊的舞台上,這種對財富金錢的狂熱追求,窮奢極欲的消費享受,理想的奮鬥與現實的枷鎖交織矛盾,構成對美國咆哮的20年代的反映。主人公蓋茨比夢想的破滅象徵着美利堅的民族神話——美國夢的幻滅,爵士時代一去不復返,正如蓋茨比最終孤零零地離開人世,夢破魂散。

“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到回到往昔歲月。”書的結尾總是回味悠長,這似乎就是蓋茨比一生的總結。從青年時代愛上富家千金開始,他就一直渴望擺脱窮小子的身份,他在時代的浪潮中奮力打拼,尋找一切能夠讓他功成名就的機會,終於有一天他得以成全自己的愛情。金碧輝煌的巨大別墅恍若城堡,華燈遍佈在黑夜中亮如白晝,成為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的富人天堂。賓客雲集,車水馬龍,宴會上他龐大的花園點綴着璀璨的燈光,彷彿萬花筒般極具魅力,吸引人們前來縱情歡樂。他得意於自己是這一切夢境的創造者,期待着曾經的戀人發現自己如今的成就,以成功者的姿態贏得黛西的心,挽回經年的愛情。殊不知他對愛情的執着追求就如同孩童一般幼稚且淺薄,那些浪漫和憧憬只是漂浮在金錢和慾望污濁上的泡沫,富家千金和窮小子的愛情故事永遠擺脱不了現實的成規。蓋茨比渴望找回過去,找回自己和黛西的愛情,然而黛西的眼中看到的不過是榮華富貴帶來的誘惑和滿足,愛情的純潔在貪婪的物質佔有慾中被玷污。黛西重回蓋茨比的懷抱只是受到了他提供的物質享受的吸引,但當她得知蓋茨比的財富是通過非法手段得來時,她對昔日戀人的種種情意便立刻煙消雲散了。這美麗的軀殼下分明藏着一個自私、庸俗的靈魂,甚至當她駕駛蓋茨比的車撞了丈夫的情婦後,她狠心地嫁禍於蓋茨比,毫不留情地置他於死地。

曾經黛西家在東埃格碼頭的綠光,是蓋茨比對未來的希望和夢想,蓋茨比把她當做是愛情的'象徵,引領他為之奮鬥。然而這場愛情的背後卻是現實利益可憎的面目,它讓蓋茨比夢幻化的愛情理想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這是蓋茨比和黛西的悲哀,是愛情在物質利誘下的屈從。當蓋茨比追求昔日的愛情時,或許他追求的只是自己的夢境,他像醉酒的人,在幻想的極樂中沉迷不醒,或許酒盡燈闌人散後空是悵惘,但在那之前,醉生夢死的歡愉也足以讓人溺於其中,無法自拔。

像一曲爵士樂緩緩地吐露着情慾,極盡纏綿,卻不失優雅。它是美國曆史上的“爵士時代”,縱情聲色,那上流社會的宴會上,輕歌曼舞,衣香鬢影,空氣中氤氲着的滿是紅酒和香水的淡淡氣息。人們對物質享樂的追求達到極致,對金錢財富的渴望陷入瘋狂。美國夢一度是個人追求自由和自力更生的理想,這時卻早已在物慾中沉淪,深陷利益的泥潭。主人公蓋茨比試圖通過個人財富的積累爬上上流社會,成為以消費主義為標誌的有閒階層,“有閒”體現在奢靡的宴會、隨心所欲的購物、高檔的用品上,然而這一切浮華也是美國理想主義敗落的象徵。早期從東部到西部的拓荒者對自由和幸福的追求,早已被以紐約為中心的大都市物質享樂所取代。美國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創造出空前的繁榮,國家財富迅速增加,與此同時,個人的物慾也隨之膨脹。金錢至上的觀念影響着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黛西在蓋茨比面前可以因為“從未見過這麼多漂亮的襯衣而失聲痛哭”,拜金主義的形象歷然在目。而出席蓋茨比晚宴的各色人等,皆是一副渴望爬上社會階梯,對財富無限貪婪的面孔,這是一個腐敗、墮落、混亂的時代,是一段價值淪落、道德頹廢的年代。人心在物慾橫流中迷茫不知去向,正如蓋茨比流星般稍縱即逝的繁華夢境,始於狂熱而終於冷漠,最後由絕望墮入虛無。當他的生命於人間消失時,竟可悲到沒人幾人願意出席他的葬禮。這建立於冷冰冰的金錢利益上的浮華一夢就這般黯淡地收場。了不起的蓋茨比奮鬥了半生,卻也未能如願以償,夢碎時分空餘悲涼。

浮生若夢,浮塵如空。為歡幾何?百轉千折。蓋茨比是了不起的,他將人生演繹成一場繁華的夢境,如煙花般絢爛於夜空,閃耀一時,卻也同樣短暫墜落,只留一地殘渣。他追求的愛情、地位、財富也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美國人所同樣夢寐以求的,蓋茨比的夢想破滅,同時也是美國夢的幻滅。這是時代創造的悲劇,是人類共同存在的心靈黑洞。有人曾説: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也許這是對當下的告誡,但歷史何嘗不是容易重蹈覆轍,當時的蓋茨比和黛西,同樣也是今天千千萬萬的蓋茨比和黛西。

第6篇

一直以來對於美國文學抱有偏見,甚至在讀了這本被譽為經典的小説之後,還是難以認同因為村上大肆讚賞的菲茨傑拉德和錢德勒。

説實話,我覺得無論是美國戲劇,詩歌,還是小説,都遠不及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大,我本人就喜歡美國電影勝過他們的文學。象美國這樣一個被拿破崙評價為,無稱帝必要的真正的平民國度,是沒有那種屬於古老傳統孕育下的,貴族的,文人的經典作品的。美國人從他們的英國祖先那裏繼承了英語民族特有的實用和經驗主義思維方式,又屏棄了他們的等級意識,以一種不同於左岸布爾喬亞的打趣的老狄更斯式的對於聰明人和知識分子的不屑和日爾曼語族那種冷峻的實利的態度對待藝術。沒有金字塔,沒有凡爾塞,沒有建築,沒有藝術,有的只是清教徒的實用和理性,僅有的幾個散發着一點真正的人文精神和貴族氣質的作者都不是受到廣大民眾歡迎的,美國是馬克吐温的美國,淳樸,簡單,自然,大度。

有人説過,意大利語適合歌唱,法語適合與女士談話,德語適合嚴謹的科學研究,只有什麼都不會的'人才會去學英語。法國人是一向貶低英語的,戴高樂甚至拒絕講英語,有個笑話説假如你掉進塞那河可以用任何語言呼救——就是不要用英語。

英語之所以被廣泛使用,我想這當然要歸公於大英帝國早年的無限輝煌,但是英語也的確具有印歐語系眾多的語族中獨特的優勢。它具有日耳曼語族那種明晰與簡練,語法結構也相對簡單易學,是適合所有民族溝通的語言。簡單,明瞭,實用,是英語的特色,是最適合談生意的語言,所以它就少了拉丁語系那種熱烈的感情,缺乏那種栩栩如生的吸引力,比如大仲馬的天才,也不具有俄語那種繁複的語法結構塑造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凝重與托馬斯曼德語的深沉,所以在閲讀英語文學作品的時候,即使在莎士比亞的劇作的時候,也少有激情肆意的時刻——那點激情似乎是朱生豪先生給予的,即便在拜侖那裏也能夠感到一種蘇格蘭長老派教徒的拘謹。所以英語文學是一種本質上冷靜和理性的文學,它最經典的文學作品我以為正是那些平鋪直敍的不帶任何修飾的具有簡潔,冷靜,散文式抒情的作品。奧斯丁的作品最能體現這種語言的規範與完美。

對於延續了這種風格的美國文學,我以為也是如此。辛克萊路易斯是第一位真正被世界承認的美國作家,他的作品就很能夠體現這種所謂的美國文學的特色。美國小説具有的粗糙和乏味的特點,也是通病,我承認自己不喜歡海明威,不認為他的作品有多大的藝術價值,他更象是一個記者和冒險家,所以我總認為閲讀美國的小説還不如讀那些早期的講道集,國會演講,或者乾脆看報紙和電影來的有趣。我覺得英語在美國人那裏更加的平民化和商業化,用這種語言寫出來的小説也更加通俗和簡單。雖然這另人在很大程度上感到失望,正象斯湯達所説,對我來説,金錢不是一切,民主的味道過於苦澀。相信許多人知道偉大的蓋茨比是因為那個日本人。不過筆者知道此書和作者是因為早年看過的一捕描寫菲茨傑拉德生平的電影,是我很喜歡的派克和黛波拉科爾演的。所以在看了電影之後就跑到書店買了本夜色温柔,説真的看了兩遍也不太懂。覺得味同嚼蠟,敍述宂長混亂,過後除了那個詩意的書名就忘了。本書不愧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至今我讀到的他寫的最好的小説,因為正象他本人所説,他把自己真實的靈魂留在了作品中,即便只是這個優點,它也不會被遺忘。其實,這部小説的的經典之處一是在於其語言的簡潔明快,流暢自然,宛如一篇優美的散文,很象是那個時代輕盈憂鬱的狐步舞曲的風格,難得的是菲茨傑拉德身上有一種美國東部新英格蘭貴族的氣質,這種東部沿海老錢的一點點冷淡和南部舊家的優雅似乎沖淡了他的西部牛仔風度。在他的筆下,總是一個憂鬱的理想主義者為冷酷的女人和殘酷現實摧毀的故事。

蓋茨比在任何一方面都是一個美國夢的化身。他出身良好,讀過書,打過仗,經商,致富,靠着個人奮鬥進入了上流社會,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金姑娘。但是,最後他失望的發現這個美國夢和那個夢幻的女人一樣無非是金錢的化身,他追求的綠光是死亡之光,而不是自由女神的火炬的光明。

這個故事正是作者本人自身經歷的寫照,他不幸的婚姻和由勝而衰的事業,正是一個虛幻的美國夢。這畢竟是一個冷酷的只認強者的商業社會,所有理想化和脆弱的人都要感到幻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