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心得體會3篇 探索歷史教學的創新之路——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6W

本文主要就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進行分享。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不僅涉及到豐富的知識內容,同時也需要教師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指導。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享自己的教學設計心得,並希望能夠為廣大國中歷史教師提供借鑑和參考。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心得體會3篇 探索歷史教學的創新之路——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第1篇

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我們都知道,國中階段是學生一生的行為習慣、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為教師,我們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的養成。看着他們在我們身旁茁壯成長,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興。我熱愛學生,喜歡他們的活潑亂跳、童言無忌,也能包容他們的一些過錯,莽撞行為。因為熱愛學生,我獲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古人説“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我的學生也大都喜愛歷史課。現在的中學生自尊心都很強,他們都想獲得別人的尊重。你尊重他們,他們就會聽你的話。要相信學生,不要隨便放棄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學生,背後都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幾個家庭的希望。你的信任、鼓勵,會使你的學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饒,有時會創造奇蹟的。成功每一個,幸福幾家人!每每想到這些,歷史的責任感、教師的職責感,都讓我感到老師責任的重大!

二、認真備課,平時多看與歷史有關的期刊雜誌、影視作品,還有網絡資料。開學前,我總是先把整本教材通看一遍,瞭解每個課題之間的內在聯繫,然後再具體備好某一課。這樣講課時,就能瞻前顧後、前後貫通、前呼後應。平時多看與歷史有關的期刊雜誌、影視作品(注意虛構成分)和網絡資料,有助於我對某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更全面、更具體的瞭解。這樣講課時就能使學生視野開闊,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歷史。如果有些學

1 / 3 生正好也看過那部影視作品,那你的講課就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更濃。

三、多參加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多向組內、組外經驗豐富的教師(班主任)請教。當今時代,學生在變,教材在變,當教師最忌閉門造車、孤陋寡聞。多參加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認真聽課,聽專家講座,可以及時吸收、借鑑他人優秀、獨到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也可以瞭解其他學科的最新知識(因為歷史與其他學科都是有聯繫的),便於我們上課時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多向組內、組外經驗豐富的教師(班主任)請教,可以學到他們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和對突發問題的處理方法,還可以更好地瞭解學生,聯手對問題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

四、多關注國內外發生的一些熱點問題、焦點問題。歷史課講的是過去的問題,有些學生不一定感興趣,他們只對現實問題感興趣。但今天社會上發生的許多問題都是與歷史事件相聯的或者相似的,如當今巴印矛盾、俄格衝突、台灣問題、國際金融危機等。如果我們教師瞭解了這些熱點焦點問題,再帶入課堂結合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個人修養;同時嚴格要求學生。很難想象,當一個蓬頭垢面或穿着隨便的歷史老師無精打采地走進課堂,教學語言又毫無抑揚頓挫,學生會好好地聽課?相反,當一個歷史老師面淨髮整或穿着整齊,精神抖擻地走進教室,即使教學語言平淡無奇,學生恐怕也會好好聽一段時間課的。所以我們老師應該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個人修養,2 / 3 只有多看社會學書籍和教育教學書籍,“腹有詩書氣自華”。另外,平時多關心學生的身體心理髮展,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這樣的歷史老師自然會深受學生的敬畏,他的歷史教學自然也就好進行了。

六、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新課改的理念。隨着時代的迅猛發展,學生也有很大的變化,國家新課程改革正在進一步推進,教材、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評價機制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教師僅憑以往的教學經驗,是難以適應現在的教學。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更新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研究。努力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態度轉變。由注重識記歷史知識到注重提高歷史思維水平和理解運用能力的轉變。

只有做到這些,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的喜歡歷史,主動去探究歷史、感悟歷史,才會喜歡上歷史課。我們的歷史教學才會繼續煥發生機,充滿活力。我們自己才能成為快樂的、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心得體會3篇 探索歷史教學的創新之路——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摘要:歷史學科的學習貫穿了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國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受到新課改要求的影響,從單純地應試角度轉向過程教學,要求教師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加入情感價值觀,以及基本的歷史研究方法。從現實角度出發,歷史學科的感性因素表現明顯。如何通過課堂教育方式給學生傳遞更多的歷史相關性內容,而不是基本的內容講解,促使學生死記硬背年份、事件,這需要通過不斷探索教學方法來實現。筆者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探索,闡述自己的一些體會。

歷史學科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人文培養科目,尤其是在國中階段,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李世民説“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學科的學習是從漫長的人類文明中節選出珍貴的片段,從不同角度作用於學生的思想中,讓學生明白所謂歷史是過去發生的現實,而現實中出現的一切事件也都形成歷史。歷史本身並不遙遠,歷史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與每個人都有切身的關係。

國中階段的歷史課程可以劃分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部分。新課改要求是,七年級到八年級四個學期從人類起源開始,一直延續到中國近現代史(20世紀初),完整系統地將中國歷史的發展融會貫通;從九年級開始接觸世界史,主要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形成發展、歷史革命事件等。歷史學科中包括大量生動有趣的事件、傳説,也有影響人類進程的革命,各種偉大的人物故事等等。學習歷史對於思想剛剛進入獨立狀態的國中學生而言,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而不應該當成是負擔。

歷史學科對學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不排除其中的趣味性原因,這給歷史教學工作提供了天然的條件。但是,在現代的國中階段歷史教學工作中,作者也發現了一些客觀問題。很多歷史教師不知道從何下手,對歷史學科的教學方法知之甚少,在課堂上言之無物,照本宣科幾句話就把一節課的內容講完了,其他的時間大部分讓學生用來記憶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份、主人公、實踐意義和歷史作用等等,這些都是用來應試教育考試的部分。

歷史是有血有肉的存在,傳統的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方法顯然會泯滅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我在實踐中發現,很多歷史課上學生往往心不在焉,或者乾脆在看其他學科的書籍,或者做作業,使得歷史課程淪落為一種自習課。

應該説這種情況在目前大多數國中學校都是存在的,這當然和目前會考招生以分數進入高中的形式有關。儘管會考不如大學聯考那樣困難,但是同樣競爭很激烈。不過考慮到一些地方在會考已經逐漸進行了改革,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歷史學科本身所佔的時間就不多等因素,造成課堂學生注意力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和教師的教授方法有關。

歷史學科中包含了大量豐富的人文素材,是學生基於母語環境下獲取知識的豐富寶藏,同時能夠凝結成歷史片段的人物、事件等內容,必然存在巨大的研究價值。這對於後來的學習者而言不應該是言之無物,而應該是可圈可點的。我認為,現階段國中歷史教育要改善應試過程中養成的弊病,就必須從教師入手,改變觀念、改善教法、改革工具,充分滿足學生在歷史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實施新課改之前,國中歷史學科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採取的是教師講解、學生背誦記憶的模式,而考試的形式多以填空、選擇為主,客觀上造成只要死記硬背,就能夠獲得高分的應試教育模式。相對應,國中歷史學科中對年份、人物、事件等了解是基礎部分,這種教學方式只能作為一個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學習歷史。

歷史學科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讓學生體會到歷史學習中的快樂,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改變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環境創設的方式,擴大歷史學科的知識面,而不是簡單地就人論人、就事論事,自然就可以在課堂上妙趣橫生,使整節課的內容變得更加充實。

國中歷史學科的教育中已經不單純是對事件、人物等歷史要素的分析,同時還涉及一些基礎的歷史研究理論,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發展規律、推動歷史發展的基礎要素等等內容。例如,在講解世界歷史中俄國革命的部分,除了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矛盾,還要從社會制度的更替和生產力的變化等原因分析。

同時,歷史教學中涉及的方法也很多,最典型的是結合歷史背景進行講解。例如,在講到中國近代史部分時,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闡述為什麼中國近代遠遠落後於世界的原因。這就包括了當時的中國政治制度的深層次原因,閉關鎖國、小農經濟、封建體制等等,通過階段性的總結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同樣,在講述清朝晚期國內洋務運動改革為什麼失敗這一問題時,教師也可以旁徵博引,從內外不同的因素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歸結為“清政府腐敗無能”一句話上。

隨着多媒體信息化技術在教育平台上的運用,學生可以更直觀地通過影片、圖片等資料來了解。如一些歷史教育題材的電影楚漢爭霸、鄭和下西洋、甲午風雲,等等。教師利用這些先進的工具手段,並分析影視資料與實際歷史的差距,可以讓學生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歷史。這對以後學生面對不同的歷史題材改編有清楚的認識,不會被一些多餘的因素所幹擾。

國中歷史課程教學是義務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存在的意義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掌握歷史素材,更重要的是基於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下,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歷史本身是很精彩的一門學科,包羅萬象又極其生動。對此,歷史學科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靈巧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歷史學科在文化課壓力下獲得地位的提升。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堂環節,展現自身的教學魅力,可以讓學生被生動的歷史所感染,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遠大的理想。

[1]楊斌.對情境教學法的探討――以國中歷史課程教學為例[j].文教資料,2011(33):

175-176.[2]許靜.論國中歷史課程的綜合化[d].重慶師範大學,2005.[3]王繼萍.國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構想[d].山東師範大學,2006.[4]胡金萍.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5]陳珏,杜鵑.初高中歷史教材銜接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

報,2013(3):142-144.[6]韓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史志,2014(21):175.(責編 張翼翔)

第3篇

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閲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藴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同時平時還要多看與歷史有關的期刊雜誌、影視作品,還有網絡資料。這樣講課時就能使學生視野開闊,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歷史。如果有些學生正好也看過那部影視作品,那你的講課就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更濃。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四、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 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

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