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心得2篇 "幼兒園小班觀察:探索童心,啟迪成長"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6W

本文圍繞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心得展開,通過對小班幼兒的觀察和記錄,深入挖掘他們的行為、表達和思維特點,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方式。這些觀察記錄心得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瞭解幼兒,也能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示。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心得2篇

第1篇

1、 晨間,老師發畫冊給幼兒講故事,朋朋根本沒有翻書,把書卷起來當話筒玩,惹得旁邊幾個孩子也跟他模仿,偶爾翻到走迷宮的那一頁,指指畫畫。該收書了,他把書交給小桌長陽陽,突然抬腳踢了陽陽的胳膊。陽陽疼得哭起來,我責問他“為什麼踢陽陽?”他卻回答説:   “我踢老虎的!”書上走迷宮那一頁的確有老虎,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2、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車,他想要,上去就搶,王浩生氣地叫喊、哭起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趕緊説“對不起”。火車拿在手上才徵求人家的意見:“借給我,好不好?”在他搭積木時,連續三、四次出現這樣的行為。

3、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媽媽的遊戲,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做朋友,平時有玩具也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朋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懂交往規則,有打人、搶東西之類的攻擊性行為,不被同伴接納。 我們通過家訪、對孩子的觀察分析,瞭解到孩子存在交往問題的原因:

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媽媽在家生活。爸爸偶爾回家後教育孩子時,也是非打即罵,朋朋非常怕爸爸。奶奶很重視對他的教育,教這教那,但管不住,有時急了也動手打他。這樣,到幼兒園後,老師給他講道理、説服教育,很難發揮作用。不少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兒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為,幾乎都是來自於更早些時候與父母的交往。

向別人借東西要主動協商請求,徵得別人同意後方可借用。朋朋不懂這樣的交往規則,不懂協商也不會協商。

朋朋情緒衝動,調皮好動,容易產生一些破壞性、攻擊性的行為,自制力差。當同伴生氣、憤怒時,他才意識到行為的不對,連聲説對不起,卻不把東西還給人家以改正自己的行為,發生認知和行為脱節的現象。

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負面行為,不被同伴接納,缺少互動的機會,更加不能獲得交往的經驗,增強這方面的能力。

今天幼兒園活動安排畫熱帶魚,朋朋奶奶看到先來的小朋友在畫畫,便催促朋朋快點畫。朋朋東看看西瞧瞧並沒有動手,奶奶有點急了,舉起手要打朋朋,朋朋嚇哭了。我趕緊走上前拉住她奶奶,對朋朋説:

“趕快畫好了我們去玩球。”朋朋一邊抽泣一邊畫。奶奶看孩子畫好了才放心。我與她談心,告訴她孩子的不良表現,可能就是他們平時教育方式不正確,嚴格要求不一定非要動手打,奶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悔不已。我對她説“如果你當着那麼多孩子打朋朋,他多沒面子,你要多瞭解孩子,多想好方法教育他。”

通過教師引導、同伴約束、家長説服幫助等,強化朋朋認識到“不能打人”,控制不良行為。

今天第一節集體活動,老師讓小朋友把豎排由豎排調為四橫排。陽陽和欣怡很快搬到前排坐下來,朋朋本來應坐在她們中間,他把椅子搬過去,向我報告説不好坐了。我要求她們讓開空檔,給朋朋坐。她們怎麼也不肯,都説朋朋打人。看來他們對朋朋還有成見,有所戒備,我藉機教育朋朋説:

“他不打人,你們給他一次機會!”陽陽和欣怡還是不做聲。

“今天旱上,朋朋還幫助發接送卡的,給他一次機會吧!”我及時舉例讓她們看到朋朋的閃光點。

“如果你再打人,他們真的不讓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

朋朋終於坐在了第一排。他也比較爭氣,整個數學活動,一直坐得端正,認真聽講,一點都不要老師提醒,還主動舉手到黑板前做作業,我特地給他機會,他果真做對了,我帶領小朋友送掌聲表揚他。朋朋激動得臉都紅了。

教師的表揚或批評,教師對兒童所表現出來的信任程度,會影響兒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歡迎程度。當同伴排斥孩子時,教師及時幫助,引導他們看到朋朋的閃光點,讓孩子處在理解、寬容和諧的同伴關係中;教師創造並抓住教學契機,給朋朋表現的機會,使大家看到他的進步,用語言表揚或掌聲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心,利用班集體的力量激勵孩子的學習,樹立他的威信,讓其他孩子願意和他交往,同樣受到感染和鼓舞。

3、順勢利導,在實際活動中指導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交往。

給幼兒提供充足的遊戲活動材料,儘量避免爭搶之類的破壞性行為。為了防止幼兒的爭搶,我給班上增加了幾箱積木,搭積木之前我先強調,大家一起玩,誰搶就取消他的遊戲資格。

一天早上,小朋友又一起搭積木,搭出各種各樣好玩的車子。朋朋走在活動室裏轉來轉去,盯着人家的東西看,我問他想不想借輛玩一玩?他回答説“想!”我趁他動手搶之前提醒:“先問人家好不好?別人同意了,才能拿。玩好還給人家,要説謝謝!”

我先帶朋朋向練練借一輛吊車,指導他説:“把你的吊車借我玩一下好嗎?我玩一會兒就還給你!”練練愉快地説“好的!”我又讓朋朋説“謝謝!”

朋朋很開心地玩了一會兒。為了鞏固練習交往,我建議他把車子還給練練,再去向陽陽借賽車,他更開心了,借到之後還和陽陽兩人一塊玩。

活動之前,明確交代規則,進行約束。活動中洞察孩子的心機表現,在孩子產生不良行為前,適時引導,學習商量徵求別人意見,在借玩具、搭積木等實際活動情境中練習,鞏固交往行為,體驗成功,積累交往經驗。

在日常生活、學習和遊戲活動中能力較強,表現主動、積極,受到多數同伴的接納、喜愛,在同伴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孩子的學習和交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成功的學習、交往相互促進。我們利用這種相關性,如朋朋當小老師指導夥伴訂正作業,一方面促進學習進步,另一方面增強交往能力。

(3)利用孩子喜愛的遊戲、操作活動培養自制力,促進交往合作。

朋朋非常喜歡遊戲和操作活動,發放材料時我們經常要求他堅持一分鐘,在活動中鼓勵他耐心完成作業,培養自制力。在角色遊戲表演遊戲中扮演喜愛的人物、動物,豐富語言表達,加強交往合作。指導效果

經過我們幾位老師和家長的不懈努力,兩個多月之後,朋朋有了明顯的進步。

當他看到小朋友打鬧時,他會説:“打人家,眼睛會紅!(意思是會把人家眼睛打傷)把人家打傷了,要送人家去醫院!”“打人要被110抓去。”小朋友跌到了,他主動去扶起來,幫助檫眼淚,安慰夥伴。在一日活動中基本沒有攻擊人的現象。

朋朋在活動中更加專注,學習進步明顯,好幾次做數學作業,完成速度都在班級前幾名,手工作品多次參加展出。

他會與老師小朋友商量、徵求意見“老師,我也想搭積木。”、“分給我一些積木好嗎?”、“我和你一起玩呼啦圈好嗎?”等等。

他主動要求當值日生,發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圖書等,小朋友們越來越喜歡和他一起玩。

1、本研究主要關注幼兒的交往表現。我們的預期目標是存在交往問題的孩子能儘快趨於正常,到中班基本能和其他幼兒一樣遵守常見的規則,妥善解決問題,與同伴友好交往。目前,朋朋也喜歡錶現自己,能夠幫助別人,希望受到關注、肯定和誇獎,小朋友不再排斥他。但他在集體生活中規則意識還要增強,有時還需要老師的提醒和督促,處於他助到自助的過渡期。我們認識到對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他的點滴進步都讓我們對他充滿期待和信心。同時,需要我們用更多的愛心、耐心以及高度負責的精神去幫助和等待。

2、朋朋的不良行為還有反覆的現象。偶爾有拉別人衣服、摸辮子等騷擾行為。假期返校剛開始的時候,表現更為明顯。我們還發現孩子身上有傷痕,及時與孩子談話,瞭解到家長有時還有暴力或體罰的過激行為,導致朋朋產生了逆反心理,表現出對立情緒。我們與家長做了深入細緻的交流,指導他們統一所有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保證幼兒園有效的做法向家庭延伸,同時要求家長充分發揮家庭教育一對一的優勢,更有效的指導幫助孩子。

3、朋朋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活潑好動,他在玩玩具、玩沙、搭積木、做遊戲、玩打擊樂器等活動中特別專注,我們有針對性的安排,讓他參加到喜愛的活動中,少有空閒去攻擊別人,減少破壞的機會。

4、交往能力與孩子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有關聯,朋朋在拍球、畫畫方面動手能力較差,缺少興趣,堅持時間不長。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發展動作協調性,培養自制力。和孩子一起看書,引導他觀察,給孩子講故事,指導他回憶,保持一段時間的安靜,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孩子生理心理素質的整體提高。

5、對朋朋的關注和指導,我們很重視,但並不表現出刻意地去做,而是滲透在一日活動的環節中。不在同伴面前過分強調他的缺點,也不讓他自己和同伴感覺到特殊,適時當眾表揚進步,增強信心,樹立威信。關注幫助但不包辦,逐步放手,讓他走向獨立,納入普通正常發展的軌道。

6、如今的朋朋已上中班,我們還將利用專門性的社會活動《我是班級小主人》、《我們都是好朋友》,加強對孩子的交往教育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心得2篇

第2篇

今天是周宇軒和彭書田兩位小男生當醫生,他們興奮極了,迫不及待地趕緊穿上工作服,掛上工作牌,神氣地坐在醫院裏等待“病人”。遊戲剛開始一會兒,就看見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迫不及待地抱着寶寶來看病了,他們皺着眉頭快步跑進醫院,一看見醫生急切地喊着:“寶寶生病了!寶寶生病了!”“醫生,寶寶發燒了!”。頓時醫院鬧騰起來,我見狀連忙走過去對爸爸媽媽們説:“你們看,這麼多人一起説話,醫生怎麼看病啊?醫生要一個一個地看病啊!還有,爸爸媽媽不用全來嘛,這樣,爸爸先回家做飯,媽媽陪寶寶看好病回來正好可以吃飯嘛!”有的爸爸還捨不得離開,但醫院確實有點擁擠,於是他們在我的勸説下回娃娃家了,然後我讓媽媽們排隊繼續看病。

在遊戲開始前,雖然我們前期對幼兒進行了指導,比如説醫院是安靜的場所,不能大聲講話,要輕輕地走進醫院,但在遊戲中我們發現幼兒都想爭着體驗醫院遊戲。“元元家”的爸爸媽媽看見“洋洋家”的爸爸媽媽帶着寶寶去醫院看病,也爭先恐後地抱着寶寶去看病,在人多的情況下,幼兒就會不自覺地就提高地嗓門,都想跟醫生説上話。因此老師不得不介入遊戲進行協調。

1.在後期交流中,我們再次強調了三點:一是進醫院的時候腳步要輕,二是對醫生説話要輕,三是排隊等候的時候要靜。

2.我們製作了“靜”的標誌貼在醫院裏,提醒小朋友醫院是安靜的場所。另外我們還製作了“等候區”、“門診室”、“輸液室”等標牌分隔人流。

3.為了讓小朋友在等候時有事可做,我們特意在等候區準備了幾張小椅子和幾本圖書,讓他們養成耐心等待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