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作文集錦4篇 《禮儀精華:文輯集錦》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本篇文章是關於禮儀的作文集錦。禮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它能夠塑造人們的社交形象和習慣。這些作文旨在探討禮儀的重要性,教育讀者如何在各種場合下保持良好的禮儀習慣。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禮儀都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禮儀的魅力吧!

禮儀的作文集錦4篇 《禮儀精華:文輯集錦》

第1篇

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也是我們每個人自身修養的一種表現。

在學校裏,我用這些文明禮儀督促着自己,規範着自己,注意平時要文明禮貌,要講衞生,做什麼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比如就餐禮儀這項活動,在就餐過程中,一、要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不能擁擠,不能大聲喧譁,不能邊説笑邊就餐;二、要愛惜糧食,杜絕浪費;三、要保持桌面乾淨,不要隨地吐痰;四、餐具歸還時要輕放,保持地面乾淨,這樣不僅能減輕食堂工作人員的負擔,而且又方便了其他的同學就餐。

在作業禮儀中,做作業時千萬不能粗心大意,要認真,因為這是學習的天敵,做作業時書寫要認真,仔細,不能拖拖拉拉,保持作業本工整,乾淨。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鞏固學習。

通過這些禮儀,我深深地體會了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我們學生在學校中不僅僅只是學習,還要學習各種禮儀規範,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媽媽這個大家庭中去。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記得在我們的心中,學禮儀、愛禮儀、用禮儀,爭做一個合格的文明的好學生。

禮儀的作文集錦4篇 《禮儀精華:文輯集錦》 第2張

第2篇

韓劇中一幕幕浪漫的場景,不絕於耳的“思密達”,也許這就是大部分人對於韓國的印象。起初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在暑假隨媽媽去韓國旅遊,領略過韓國人嚴格的禮節後,我對韓國人的印象不再是當紅明星遊走在各國舞台上的光芒四射,而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之間的尊敬使人感到的温情。

韓國人的禮儀,可謂繁瑣複雜,對長輩和平輩有伴語的説法之分,對於初次見面的陌生人要鞠躬,説“阿尼昂哈塞幺”,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就要學習禮儀,從小就培養出了嚴格的禮儀基礎。在過去的封建社會,韓國重男輕女十分嚴重,一個丈夫可以娶三到四個妻子,而妻子對丈夫的禮節更是苛刻得令人乍舌:妻子要幹所有的工作,下海捕魚,照顧孩子和做飯等等,而且只能從側門進家,只能吃丈夫剩下的飯菜。在韓國600年的歷史中,女人的地位一直是極低的。

説起如今韓國陌生人之間的尊重與關懷,有件真實的事兒不得不提。到達首爾第二天的早晨,我們旅行團一行人吃完早飯,穿過馬路到對面的旅遊大巴上集合,只見走在隊首的一個大哥哥正毫無顧忌地橫穿馬路,他完全沒有注意到遠處有輛高速疾馳的汽車正在向他行駛過來,正當我們想要叫住他時,只見那輛汽車已經遠遠地停在了十幾米開外,我們快速地通過馬路後向他點頭微笑,沒想到車內的司機與乘客均友好地向我們微笑着點了點頭,完全沒有因為我們的'阻擋而產生一絲一毫不耐煩的情緒。回到旅遊大巴上,身為中國人的大家都感慨萬分,非常感動。而導遊説,所有韓國人都是很有素質、很有禮貌的,遇到這種事,每個韓國人都會這樣。這時,我對韓國人民肅然起敬,同樣的事如果發生在中國的街頭,那一定會迎來司機不滿的咒罵和一天的壞心情。如果人與人之間都能互相禮貌對待、平和地處理糾紛,那該多好啊!我們也可以讓世人銘記,中國不僅歷史悠久、科技發達,而且中國人素質也很高,很有禮貌。我們中國人是否該學習陌生人之間互相關懷,學着多幫助別人呢?

要知道,在韓國旅行社從事司機行業是完全沒有工資的,只能從遊客購物中賺取微薄的薪水。當知道這些後,大家都購買了一些巧克力特產,為工作辛苦、熱情服務的司機“掙錢”。第二天,司機師傅為了感謝我們,不惜繞遠路,帶領我們到海邊去尋找非常難得一見的韓國海女。當我們的視線中出現海女矯健的身影時,大家都十分感動和激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大家的心裏都暖暖的。

韓國的禮節雖然苛刻,但它更多地體現了在韓國人與人之間的禮貌和尊重,這正是我們要多多學習的地方。發揚美德,傳遞温暖!

第3篇

禮儀是一個已經讓人們忘記了的事情,以前人們非常注重這件事,連餐桌的用餐位置也十分有講究,而對於容貌的整齊,古人也十分講究,古人常説:“禽獸沒有皮毛,就只能為禽獸,人失去禮儀,也就不能算是人了”。古人對儀表的要求不免過於繁瑣,其中最重要的,有衣着容貌:弟子規上也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如果你不想別人對你的打扮產生不滿,那就要穿着得體。也要有行為舉止的要求,要做到:“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卧如弓。”就要站直,坐穩,行動利索,側身睡,這四大基本的要點。

而我們現代的禮儀雖然不像古時候那樣重要,但基本的行為規範總是有的,比如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不隨地吐痰,不濃粧豔抹,這幾大基本要點。可是現代的人只把禮儀放在嘴邊,卻不放在心上,更不表現在行動中。大街上隨處吐痰亂扔的`情況仍然屢禁不止。而公共物資也常常被破壞,筆直的電線杆上和乾淨的牆面或許有小廣告的出現。公共汽車,地鐵上讓座的行為現象越來越少,但是爭擠上車的人卻越來越多

記得在我國小放學時,我和同學們立刻背起了書包,排着隊走出了學校。一個叔叔急匆匆的走了,並撞了我們一下,連一句對不起也沒説就走了,我們嘴上不由地説他沒禮貌,禮儀依舊這麼簡單,可卻沒多少人能做到。

“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如果這大街上再也沒有髒話、粗話的聲音,垃圾筒也下了崗,隨處都可見幫助人的身影,到處是歡聲笑語,整個世界就都變成了一座“禮儀城”,那該多好呀!

第4篇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後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説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瞭然的區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麪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麪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讓我們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不要讓文明只出現在紙上,要讓它活躍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要讓文明無處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我們告別不文明的行為。讓文明禮儀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裏出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