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説》讀後感5篇 白巖鬆《白説》:探尋人生意義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7W

《白説》是白巖鬆的一本隨筆集,記錄了他對生活、社會、人際關係、人性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老友的談心,讓人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下面我們來看看讀者們對《白説》的感悟。

《白説》讀後感5篇 白巖鬆《白説》:探尋人生意義

第1篇

毀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月亮一旦開始全圓,離慢慢的變成殘月就很近了;花一全開,離落花就很近了。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花沒有全開的時候才是最棒的。學會接受平淡的這一生活現實,然後把平淡向幸福那兒靠,當你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是不願意太快跟它告別的,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在忍耐了足夠的平淡之後誕生的。

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人從出生開始就是一條單行線,直奔死亡而去。生命中有一個很奇妙的邏輯,如果你真的'過好今天,明天也還不錯。

朋友圈裏的很多東西都是感觸完了立即表達,沒什麼價值,壽命很短。

當全世界都向你背過身去的時候,音樂不會,它依然會固執地守在你身邊。

只有接受平淡,才有可能不平淡,如果總是試圖對抗平淡,你註定平庸。因為人生淡,年輕的時候味道少,他需要用更強烈的味道,去給自己一種觸碰。

老祖宗説“君子和而不同”,這是中國同世界和諧相處的大智慧,大根基。有了感觸不能立即表達,而是要去追尋經歷了足夠漫長的追尋,等到一切成熟了,才會有更完美的表達。

《白説》讀後感5篇 白巖鬆《白説》:探尋人生意義 第2張

第2篇

我相信在很多新聞學子的眼中,白巖鬆似乎就代表了我們的最高新聞理想。一個優秀的新聞人就該是他那樣的。

夠睿智、高情商、有學識、有毅力、有閲歷……這些特質使他成為許多新聞學子眼中新聞理想的化身。

看完整本書,説實話我能記住的內容不多也許是這本書乾貨太多,每一篇都是一場精彩的演講,一口吞下當然消化不了。

但在閲讀的過程中,還是得到不少的觸動關於自己、關於社會、關於國家的思考。這是一個眾聲喧譁的時代,我們被時代趕着往前跑。無論是對自己還是我們所處的社會,都欠缺一份思考。

是的,我們都需要放緩一下步伐。去思考一下更好地與自己相處。去思考社會、國家在gdp快速發展下衍生的問題。

每一代人都會面臨時代的壓力,每一代人的青春、奮鬥都不容易。我們父輩一代面臨的'是温飽的問題,我們這一代要面臨高房價、醫療、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

社會在往前走,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做好自己。每個人的每一點微小的努力,都將改變時代潮水的方向。

這是一本讀過後,也值得在閒暇時翻翻的書。不需要從頭看起,隨便翻開一頁,不會影響你的閲讀體驗,或許還能收穫新的感悟。

第3篇

考研一戰失敗,後來我二戰了。我目前在準備複試,由於遇到一起也是一拖再拖,總之初試複試都遇到了一些,可能看起來不是那麼順利的事情。我從中也特別迷茫焦慮懷疑過,但是我始終一定要堅持走下去,去享受這個過程。

很多人考研失敗了,去問各種身邊的人,自己需不需要暗戰,我覺得如果你的內心足夠堅定,是不需要去問別人的,因為別人的意見也改變不了你的想法,我當初選擇第2次考研,我的內心是非常的篤定的,也沒有説問誰來建議一下我該不該而戰。所以我覺得,閉上眼睛問問自己的.內心吧。把那些外在的因素除去之後,還有多少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把某事當做藉口。

做一個和自己賽跑的人吧,如果回憶沒有充滿各種跌宕起伏的色彩,回憶什麼意義呢?

與我們號稱最幸福的歲月,其實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非常美好。

感謝自己的選擇,儘管我現在還有沒有錄取,但是我覺得這個過程收穫是自己的,成長是自己的,真真實實的感受是自己的,是別人奪不走的。

第4篇

這本書藴含了許許多多的哲理,比起一味地灌雞湯,這會更真實,以一位中年主持人的角度向十幾歲少年的我們展開敍述。

我們還小,但又不小,矛盾很多,問題很多。十幾歲的心境還不成熟,可能我們無法完全理解這本書的全部,但是這個嚮導一般的存在就如書中所言:“閲讀的作用,在於打動你引發你的共鳴,繼而塑造你”

閲讀每一章每一字,總有打動我的地方。“文學停止之處,音樂開始了”對我茫然學習古典樂器的意義有了詮釋,我身邊沒有過這樣的人,但是我在書中找到了與我產生思想共鳴的人,就在那一瞬間。

我們生活在一個頗有壓力的年代,向着陽光,向着未來。凌晨一點燈火未熄,或許我們對此痛苦不已,或者是麻木無感。但我覺得,未來的我一定會感謝現在的自己。也像書中所説:“人們好像最幸福的`事也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十分美好。”

一本好書難得,相信這本書有與你同在思維舞台上共舞的瞬間。

第5篇

在新聞採訪的過程中,我們要知道第一個答案往往具有欺騙性的,眼神的交流可以簡單判斷受訪者回答的真實性。採訪的最高境界是讓其變成一種交流方式。

對於新聞寫作,我們要加強講故事的能力,世界上很多故事都已發生過,而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用新的方法去拍老故事。從獨家佔有新聞轉為獨家角度、快速完成的獨家深度和獨家表達新聞發展。

對中國社會現象,要保持希望,我們中國的發展常常是走一步退半步,但是總體上來説是前進的。對於傳媒人來説應該多做希望新聞,擴大善。但是,新聞是沒有好新聞和壞新聞之分的,我們應該做有利於推動社會發展的新聞事業。

作為記者或是媒體從業者,讓別人接受你的媒體需要你能被觀眾看得入眼,聽得入耳,接受你的表達,體會到你的用心。自己能夠堅持自己的`本心,記住范仲淹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需要保持理想,承擔責任,善於思考,堅持行動,有好奇心和耐心,讓自己對新聞事業時刻保持敬畏心理。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要學會獨立思考判斷、保持理性,不要成為傳媒的俘虜。新聞在宣傳自由的同時,不能失去原本應該恪守的嚴肅、負責、認真、敬業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