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反思心得體會20233篇 "教師自省:2023年學習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8K

2023年,教師學習反思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門話題。教師學習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認真思考和反思,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本文將分享來自各地教師的學習反思心得體會。

教師學習反思心得體會20233篇

第1篇

暑假期間,我們學校領導組織教師個人進行了生本學習,在學習中,我學習到了關於生本的一些知識,也有許多感受。

我想不論是教師,還是校長,都應該是有理想的,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那就是快樂而積極,從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説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我們進行新課程改革已經七年了,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參加生本教育學習後,我覺得是一方面在我們的教學中還過多的去研究了教師如何去教,對學生的學研究的不夠,可以説還很欠缺。教是服務於學生的學觀念落實不到位,學變成了服從和接受。二是教學成果的短視行為還比較嚴重,為了一節目標迅速達成經常給孩子吃“壓縮餅乾”。結果造成學生的創造力喪失和對學習冷漠。三、忽視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構建,在分數與排名評比中,讓孩子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們在觀念轉的還不夠徹底,對新的觀念理解的不夠透徹,在行動的落實上也不夠紮實。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自然界中沒有兩樣東西是一樣的。我們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實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無法洞悉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但這不意味着我們教育者將無所作為。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和提供一個開放的、多樣性的發展環境,那麼我們的學生獲取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領等,無一不在體現這方面的努力。通過學習我把自己新的認識向大家做一彙報。

認識一: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教師不做“拉動學生的縴夫”沉重而痛苦而應該做“生命的牧者”。

認識二: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塗抹最美的畫。這告訴我們,一方面是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好奇慾望和創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經歷中積累了學習的資源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人的起點非零,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僅僅是教材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學習能力把脱離了生活、脱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己去做、去發現、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質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內在力量。教育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

認識三:建立在美好學習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內容就是養成教育,我們以前的德育過分注重外在的説教與德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內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種“向善”的本能,他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樣讓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沖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發揚,讓孩子的生命中充滿着善帶來的積極情感。生本教育回答並在實踐者這一理念。生本的課堂上的學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學習的基礎上以先以小組內合作的形式進行研究、然後全班交流,老師對學生的觀點也是照單全收,學生處處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對學生不採取短期的評價考試而是採取評研保證學生整體地學習。正如郭思樂教授所説的,孩子們的成長就像果樹成長一樣,只有等到他們的花期到來,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會破壞他本身的成長節奏。即使看到了花開,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

當然,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觀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層面,還沒有成為一個實踐者,隨着實踐研究一定有那種為“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一種“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幸福與成功感了。

雖然自己也拜讀了一些郭教授的教育論著,但因為學習時間較短,理論水平不夠,有些認識如有不當之處 請給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教師學習反思心得體會20233篇

第2篇

20_年10月11日至20日,在校領導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們一行10人從學校出發奔赴本次學習目的地—山東省濟寧市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學習。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裏,我們先後在濟寧一中新校區、濟寧一中老校區、濟寧學院附屬中學進行了參觀學習。期間觀摩了課堂教學並與授課教師交流互動,聆聽了學校領導的專題講座,另外還參與了濟寧一中新校區課堂教學聽課評課活動。這次學習,使我深受啟發,受益匪淺。下面主要談談我在參觀學習後的幾點感受和收穫:

最吸引我的是它們的校園文化:一個個整體的規劃,創設了有利於學生勇於進取的文化氛圍,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隨處可見,當地名人的塑像成了默默無言的教育者,每一塊牆壁、黑板、樓梯、暖氣包、

甚至於每一塊草坪、每一個花壇他們都合理地的有效地利用,每一個角落都洋溢着教育的激情。學校在公寓樓及教學區都有開水和温開水,在實驗室、音樂美術舞蹈等各功能室、模擬動物園到處能體現出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新校區規劃立足於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發展趨勢,着眼於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求,追求高水準的素質教育特色及文化教育氛圍。堅持“標準化、現代化、信息化、人文化、生態化、國際化”,科學前瞻、以人為本,高起點、高水準規劃,實現現實與未來、整體與局部、功能與環境、效率與效益的和諧統一。總體風格既體現百年老校的文化積澱,又突出現代化名校的時代神韻;既彰顯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的薰染特色,又與湖光水色、生態自然的北湖新城融為一體;既充滿儒雅凝重的學院書香,又飽含活潑健康陽光人文的青春氣息。

整個校園均充滿了以學生為主的校園文化氛圍,從校園到宿舍,從操場到教學樓,從走廊到教室,讓學生成為校園的主人,讓學生的名言、作品和榮譽成為激勵學生學習、轉變學生行為的準則。如"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沒有艱辛,便無收穫”“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正課與自習一分鐘也不讓自己閒下來,緊張而積極,你的收穫會讓你更加喜悦”,"腳踏實地山讓路,持之以恆海可移"。這些名言會激勵學生嚴於律己,做事堅持不懈,很實用。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環境教育學生並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利用教室走廊牆壁,隨時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

第3篇

“教師要有獻身祖國教育事業的偉大志向,甘當人梯,甘做陪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並以此為樂,樂此不疲。一個忠誠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從他走上講台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交給了學生,交給了他所鍾愛的事業。”這段話是我大四的時候我的一位老師在臨畢業告訴我們的。工作這8年一直以此要求我自己,努力的做到以獻身教育為己任,不慕虛榮,不求名利的一名教師。

在5月8日,一來自佳木斯的消息讓我震驚了,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導致雙腿高位截癱…… 發自內心震撼了我的心。

她在學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捨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軀支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讚歌。她踐行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彰顯了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這位年輕女教師,用生命譜寫着最偉大的愛的讚歌。她是當之無愧的“最美教師”。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愛。它不是基於親緣關係,不是出自個人的需求,而是來源於教師對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具體體現為教師對學生所持有的一種親近感、期望感和為學生而獻身的熱忱。這是教師職業道德一書中的一段話,“最美教師”的行為為我們最完美的詮釋了這段話的意義。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事蹟在感動中國的同時,也給我們每個人最真實的感動,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師,我決心以“最美教師”為榜樣,學習她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英雄氣概,學習她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崇高品格,學習她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實實的做事,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