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網絡專題報告:新一輪移動通信網絡建設迎來高潮

來源:巧巧簡歷站 8.29K

5G通信網絡專題報告:新一輪移動通信網絡建設迎來高潮


5G通信網絡專題報告:新一輪移動通信網絡建設迎來高潮

 

下面本站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關於5G通信網絡專題報告:新一輪移動通信網絡建設迎來高潮,歡迎閲讀!

1. 移動通信網絡概述

1.1 移動通信網絡行業界定

異地間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換稱為通信。通信以獲取信息為目的,實現信息傳輸所需的一切設備和傳輸媒介構成通信系統,通信系統大體包括終端和通信網絡兩部分,終端負責原始信息和可傳輸信號之間的轉換,通信網絡負責可傳輸信號的接入、交換和傳輸。

移動通信網絡是通信網絡的分支,是實現移動用户與固定點用户之間或移動用户之間通信的通訊介質。移動通信網絡已經發展了四代,目前正處於 5G 產業化的初期,移動通信網絡可以分為兩段,一段是終端到基站,這段是無線通信,也叫空中接口,負責將終端信息接入通信網絡,按照功能劃分稱為無線接入網,另一段是基站到因特網,是有線通信,負責信息的傳輸和交換,按照功能可以繼續劃分成承載網和核心網。

1.2 移動通信網絡發展歷程:CT 與 IT 的融合,萬物互聯包羅萬象

每一代移動通信網絡都是由標誌性能力和核心關鍵技術一起定義的,從第一代移動通信網絡(1G)發展到如今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核心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帶來了更高性能的移動通信,進而催生出越來越豐富的移動應用場景,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1G 宣告了移動通信的誕生;2G 伴隨着大規模集成電路、微處理器與數字信號處理的應用不斷成熟,將移動通信帶入了數字時代,便攜的移動電話開始普及;3G 提升了數據業務的支撐能力,互聯網世界和通信世界開始走向融合,之後智能手機和 Andriod 操作系統橫空出世,徹底引爆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4G 乘勢而起,進一步提升傳輸速率,開啟移動互聯網的全面發展時代;5G 突破了以往移動通信僅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實現了人與物、物與物的廣泛互聯,構建出統一連接世界的架構,通過跨行業整合,催生裂變出更多全新的行業應用。

5G 首次實現了全球統一標準,我國 5G 標準必要專利數全球第一,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在歷經“2G 跟隨,3G 突破,4G 同步”後,實現了“5G 引領”的歷史性跨越。作為數字經濟新引擎,5G 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等新技術的協同將釋放巨大的加成效應,助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5G 向社會各個領域的不斷滲透,將充分釋放數字化應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倍增作用,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

從 1G 到 5G,移動通信網絡在通信技術一代又一代的更新迭代中不斷推進,技術背後還有一些重要組織機構發揮着關鍵推動作用。早在 1G 時代,各國自發制定通信標準,獨立構造通信生態,導致通信設備和服務難以通用,阻礙了跨行業、跨國別的通信交互,為了打破通信孤島,聯合國建立了下屬組織國際電信聯盟(ITU)進行國際通信標準的制定和發佈。ITU 負責提出願景並收集 3GPP 等行業標準化組織撰寫的技術規範,形成最終的通信標準建議。3GPP 的成員包括網絡運營商、終端企業、芯片企業、網絡通信設備製造商、研究機構、政府機構等,各個成員針對願景中定義的通信場景和相應的關鍵性能指標,向 3GPP 提交自己的技術方案。3GPP 組織成員進行技術討論,在每個關鍵技術點(調製、編碼、多址、組網、多天線等)分別選擇出最優秀的技術方案,並根據這些方案制定出新一代通信系統的技術規範。從 3G 時代開始,ITU會用約 10 年的時間開發新一代的通信協議標準,行業中的企業在向 3GPP 等標準化組織提供技術方案初稿時就會同步開發新一代通信技術的產品和服務,待到標準全面實施時早已完成新通信標準下的初代產品和服務的研發。移動通信網絡就是在標準化組織的推動下,伴隨着通信技術一代又一代的更新迭代,不斷進行着自我進化。

1.3 移動通信網絡驅動要素:技術、市場、政策三駕馬車

制定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標準,首要的目標是解決上一代通信標準在應用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新出現的場景需求,然後由此抽象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標準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所以市場需求決定了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的方向。針對場景需求和關鍵能力制定出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標準是關於一系列技術點的解決方案的集合,必須以技術的創新和進步為基礎。由於通信業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和自然壟斷性的特點,因此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必然涉及到政府管制的問題。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對運營商的重組、市場準入制度和頻譜牌照管理直接影響市場結構,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過諸如資費、網間互聯互通等管制行為直接影響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政府管制從生產關係方面決定了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格局。

1.3.1 技術驅動:多種技術融合推動性能飛躍

面對未來爆炸性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海量的設備連接、不斷湧現的各類新業務和應用場景,新一代的移動通信網絡需要具備更高的性能,同時為了實現移動通信網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網絡建設、部署和運營維護方面,提升移動通信網絡的系統能力。為此,5G 通過融合多種無線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極大提升移動通信網絡性能的同時,也大幅提高了網絡部署和運營的效率。移動通信網絡性能方面,5G 支持 0.1~1Gbps 的用户體驗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萬的連接數密度,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每平方公里數十 Tbps 的流量密度,每小時 500km 以上的移動性和數十 Gbps 的峯值速率。網絡部署和運營方面,相比 4G,5G 頻譜效率提升 5~15 倍,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ITU 通過整合上述無線和網絡方面的各項關鍵技術,形成 5G 移動通信標準,規範技術的發展方向,推動達成產業共識,指導 5G 後續產業發展。5G 移動通信標準主要分為 R15 和 R16 兩個階段,包括無線接入網及核心網,其中 R15 的 5G 標準又分為早期版本、主要版本和晚期版本。目前基於 R15 的 5G 標準已經凍結,最新版本已具備商用條件,重點滿足增強移動寬帶(eMBB)和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應用需求。R15 標準既兼顧了 4G 平滑演進,也考慮了 5G 未來新需求;既增強了原有 4G 功能,也新增了 5G 能力,穩健務實地推進了移動通信網絡的迭代更新。R16 主要滿足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應用需求,以及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應用增強,預計 2020 年 6 月完成凍結,屆時將形成完整的 5G 標準。

1.3.1 市場驅動: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兩大驅動力

市場需求方面,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發展的兩大主要驅動力,提供了 5G 的應用場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和物聯網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將會締造出規模空前的新興產業,為移動通信網絡帶來蓬勃生機和無窮動力。

移動互聯網經過 2G 階段的孕育萌發、3G 階段的快速成長以及 4G 階段的全面發展,顛覆了傳統移動通信的業務模式,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互體驗,深刻影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面向未來,人類社會信息交互方式將進一步升級,針對 VR/AR、超高清(3D)視頻、移動雲等新的業務模式,需要更高的體驗速率支持用户身臨其境的極致體驗,移動數據流量也將出現爆炸式增長,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 5G 的一大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寬帶(eMBB)。

根據《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 年)》的目標規劃,到 2022 年,超高清視頻產業總規模將超過 4 萬億元,超高清視頻用户將達到 2 億人。2018 年全球 VR/AR 市場規模超過 700 億元,同比增長126%,預計 2020 將超過 2000 億元,VR 佔據主體地位,AR 增速顯著。

物聯網是實現世間萬物互聯互通的網絡,需要通信網絡作為信息的承載體。物聯網突破了人與人的連接,將通信延伸到人與物、物與物,極大拓展了移動通信網絡的服務範圍,使移動通信網絡滲透至更為廣闊的行業和領域。物聯網業務對於移動通信網絡的需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智能穿戴設備、智慧城市等應用中,提供極大的系統容量,為海量的低功耗物聯網終端提供服務,這類應用場景稱為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另一類是在移動醫療、車聯網、工業控制等應用中,在保證超低時延的同時提供超高的傳輸可靠性,這類應用場景稱為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

據 GSMA 統計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達 91 億,2020 年預計 126 億,2025 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包括蜂窩及非蜂窩)連接數將達到 252 億。我國物聯網行業的十三五規劃目標是到 2020 年國內物聯網行業規模達到 1.5 萬億元,據 GSMA 測算,十三五規劃目標有望超預期完成,並且到 2022 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 2 萬億元,達到 21300 億元。

1.3.3 政策驅動:5G 是全球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5G 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具有強大的經濟社會溢出效應,將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全球 5G 的競爭已經超越了技術產業競爭範疇,成為世界主要國家贏得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要抓手,各國紛紛加快 5G 戰略和政策佈局,通過制定發展戰略、發佈 5G 頻譜計劃、資助 5G 產業、支持 5G 技術試驗、建設 5G 平台、構建 5G 安全、提升關鍵領域產業競爭力等方式為本國企業贏得 5G 競爭助力。

2. 5G 發展現狀和演進趨勢

移動通信網絡主要包括無線接入網、承載網和核心網三部分。無線接入網負責將終端接入通信網絡,對應於終端和基站部分;核心網主要起運營支撐作用,負責處理終端用户的移動管理、會話管理以及服務管理等,位於基站和因特網之間;承載網主要負責數據傳輸,介於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之間,是為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提供網絡連接的基礎網絡。無線接入網、承載網和核心網分工協作,共同構成了移動通信的管道。

2.1 5G 移動通信網絡新變化

2.1.1 無線接入網:BBU 拆分,兩級架構變三級

無線接入網側,基站作為提供無線覆蓋,連接無線終端和核心網的關鍵設備,是 5G 網絡的核心設備,相比於主要由 BBU 基帶處理單元、RRU 射頻拉遠單元、饋線和天線構成的 4G 基站,5G 基站 BBU 功能被重構為 CU 和 DU 兩個功能實體, RRU 與天線合併為 AAU 實體。

BBU 拆分為 CU 和 DU,使得無線接入網網元從 4G 時代的 BBU+RRU 兩級結構演進到 CU+DU+AAU三級結構,相應的無線接入網架構也從包含前傳(BBU 和 RRU 之間的網絡)和回傳(BBU 和核心網之間的網絡)的兩級架構變為 5G 時代包含前傳(DU 和 RRU/AAU 之間的網絡)、中傳(CU 和 DU 之間的網絡)和回傳(CU 和核心網之間的網絡)的 3 級架構,DU 以星型方式連接多個 AAU,CU 以星型方式連接多個DU。

新的無線接入網架構意味着 5G 基站將具備多種部署形態,總體看主要有 DRAN(分佈式部署)和 CRAN(集中式部署)兩種場景,其中 CRAN 又細分為 CRAN 小集中和 CRAN 大集中兩種部署模式。DRAN 是傳統模式,CU 與 DU 合一,AAU 共站址部署,結構與 4G 類似,可利舊現有的機房及配套設備,光纖資源需求低,是 5G 無線接入網在建設初期快速部署時主要採用的部署模式。CRAN 兩種模式下,CU 和 DU 均部署在不同站點,AAU 按需拉遠,需要額外敷設光纜,CU 雲化部署,兩種模式的不同點在於,CRAN 小集中模式下,DU 按需部署在不同機房,CRAN 大集中模式下,DU 池化部署在同一機房,在 5G 規模建設階段,CRAN 模式可以大幅減少基站機房數量,節省機房建設/租賃成本,採用虛擬化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和動態調度,便於提高跨基站協同效率,將成為 5G 無線接入的主要部署模式。

2.1.2 承載網:無線接入網與核心網網元重新部署

5G 標準提出了 5G 網絡的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的新架構,與 4G 網絡有較大的區別,無線接入網的功能重新劃分及部署方式對承載網的架構將產生較大影響,而 5G 的三大應用場景對網絡性能的極端差異化需求,推動了核心網切片及分佈式部署,也對承載網的架構和性能有較大影響。

5G 承載組網架構包括城域與省內/省際幹線兩個層面,其中城域內組網按邏輯包括接入、匯聚和核心三層架構。接入層通常為環形組網,匯聚和核心層根據光纖資源情況,可以分為環形組網與雙上聯組網兩種類型。5G 基站引入了 CU/DU 分離,提高了組網的靈活性,針對不同業務場景和網絡發展的不同階段,CU/DU可以部署在承載網的不同位置,其中 DU 部署位置和 4G 的 BBU 類似,一般部署在承載網的接入層機房,CU 可以部署在承載網接入層機房、匯聚層機房或者核心層機房,隨着部署層次越高,回傳接口的帶寬越大,CU 容量越大,可連接的 DU 越多,系統可獲得的資源池化增益越大,但同時傳輸距離越遠,CU 與 DU 間的傳輸時延越大,對於 uRLLC 等時延敏感的業務場景,需要將 CU 儘量下沉並靠近 DU 部署。

2.1.3 核心網變化:控制面和用户面分離,用户面部署下沉

核心網側,根據 5G 標準,5G 核心網採用服務化架構(SBA)設計,虛擬化方式實現,控制面和用户面徹底分離。控制面採用邏輯集中的方式實現統一的策略控制,保證靈活的移動流量調度和連接管理,用户面將專注於業務數據的路由轉發,具有簡單、穩定和高性能等特性,便於靈活部署以支持未來高帶寬、低時延業務場景需求。對於 5G 核心網部署方式,控制面網元主要集中部署在承載網的省級核心或區域核心,用户面將採用根據業務特點切片部署的方式,根據不同類型的業務的功能、性能等進行網絡切片,並分別進行部署,不同切片部署在網絡的不同層級。eMBB 業務單向時延小於 10ms,同時也是 5G 網絡流量最大的部分,基於時延和流量優化的目的,eMBB 業務的用户面會從 4G 承載網的省級核心下沉到城域網,隨着CDN 網絡的下沉,甚至會下沉到城域網的匯聚層,mMTC 業務對時延不敏感,mMTC 業務的用户面將在較高層面集中部署,如承載網的省級核心,在 5G 初期主要是 eMBB 和 mMTC 業務,uRLLC 相關標準尚未完成,uRLLC 業務的用户面部署策略有待研究。

2.1.4 組網方式:NSA 向 SA 過渡

從無線接入網與核心網的關係角度看,考慮到 4G 向 5G 的平滑過渡,5G 架構分為獨立組網方式(SA)和非獨立組網方式(NSA),這兩大類又有多種具體的無線網與核心網的組合選擇。對於國內運營商的組網選擇,主要有兩種:採用 option2 的 SA,此時 5G 無線接入網(NR)與 5G 核心網(5GC)直接連接;採用option3 的 NSA,此時 5G 無線接入網(NR)與 4G 核心網(EPC)連接,不需要 5G 核心網,終端與 5G 無線接入網(NR)和 4G 無線接入網(eNB)採用雙連接機制。在 NSA 的 option3 架構中,先演進 5G 無線接入網,保持 4G 的核心網,現網的物理和虛擬化網元均可軟件升級支持 NSA,利舊現網機構、接口、網管、計費、運維體系,NSA 方式是 5G 核心網尚未成熟階段的過渡方案,立足於儘快部署 5G 網絡。SA 的 Option2通過部署5G無線網接入5G核心網,是5G系統最終的目標架構,能夠最大程度實現5G 的新特性和新功能,但是無法利舊現網資源,初期部署成本較高。

2.2 5G 移動通信網絡建設方案

2.2.1 5G 前傳方案:建網成本與後期運維的平衡

5G 前傳方案主要包括光纖直驅方案、無源 WDM 方案、半有源 WDM 方案和有源 WDM/OTN 方案。

光纖直驅方案採用光纖直接連接 AAU 和 DU,無需傳輸設備;無源 WDM 方案採用無源合分波器搭配彩光直驅,在 AAU 和 DU 上安裝彩光模塊,在 DU 前端和 AAU 節點分別配置光合分波器和光分插複用器,實現利用一對甚至一根光纖提供 AAU 到 DU 之間的連接;半有源 WDM 方案在 AAU 側使用彩光模塊,經過無源波分複用器後在一根光纖中傳輸,DU 側採用有源 WDM 設備將前傳的彩光信號進行轉發,並對 AAU的彩光模塊進行運維;OTN 方案在 AAU 和 DU 上安裝的是白光模塊, AAU 站點和 DU 前端各設置一個有源 OTN 設備,接入 OTN 設備客户側,映射和複用成高速 OTN 信號並轉換成彩光接口,經過波分複用後在一根或是一對光纖中傳輸;WDM-PON 方案在 AAU 和 DU 兩端分別設置 ONU 和 OLT,主幹光纜佔用 1 芯,AAU 安裝白光模塊後接入 ONU,OLT 可提供多個不同波長的光源,實現控制、交換和管理功能,OWDN(光波長分配網絡)部署在 OLT 與 ONU 之間,實現波長分配。

2.2.2 5G 中回傳方案:基於 4G 承載網技術框架的升級

5G 的承載網是在 4G 承載網現有技術框架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改造”的方式,採用新技術實現能力的全面強化。4G 承載主要有兩種方式:PTN 以及 IPRAN,我國運營商基於各自 4G 承載網基礎提出了多種 5G 承載技術方案,主要包括切片分組網(SPN)、面向移動承載優化的 OTN(M-OTN)、 IP RAN增強+光層三種技術方案。

SPN 是中國移動在承載 3G/4G 回傳的分組傳送網絡(PTN)技術基礎上,面向 5G 和政企專線等業務承載需求,融合創新提出的新一代切片分組網絡技術。SPN 具備前傳、中傳和回傳的端到端組網能力,通過 FlexE 接口和切片以太網(SlicingEthernet,SE)通道支持端到端網絡硬切片,並下沉 L3 功能至匯聚層甚至綜合業務接入節點來滿足動態靈活連接需求,接入層考慮灰光方案,使用 50GE PAM4 滿足帶寬需求,在核心和匯聚層根據帶寬需求引入 100Gb/s、200Gb/s 和 400Gb/s 彩光方案。

綜合考慮 5G 承載和雲專線等業務需求,中國電信融合創新提出了面向移動承載優化的 OTN(M-OTN)技術方案。M-OTN 技術是對 OTN 技術面向 5G 傳輸需求的優化,主要改進在於通過增加 OTN 控制器引入 SDN 的網絡架構,將 OTN 的靜態路由分配機制優化為集中的動態分配技術。另外採用 ODU-flex+FlexO 的方式在網絡側實現傳輸通道的聚合,OTN 基於 ODUk 的網絡架構具有天然的切片和透明傳輸特性,通過引入對 L3 層以太網協議的支持和簡化 L2,L1 層協議複雜度和通道開銷,滿足 5G 對業務切片、帶寬、時延的需求。

基於 IP RAN&光層的 5G 承載組網架構包括城域核心、匯聚和接入的分層結構。核心匯聚層由核心節點和匯聚節點組成,採用 IP RAN 系統承載,核心匯聚節點之間採用口字型對接結構。接入層由綜合業務接入節點和末端接入節點組成,綜合業務接入節點主要進行基站和寬帶業務的綜合接入,末端接入節點主要接入獨立的基站等,接入節點之間的組網結構主要為環形或鍊形,接入節點以雙節點方式連接至一對匯聚節點,接入層可選用 IP RAN 或 PeOTN 系統來承載。前傳以光纖直驅方式為主(含單纖雙向),當光纜纖芯容量不足時,可採用城域接入型 WDM 系統方案(o)。

2.2.3 5G 組網演進安排:NSA 向 SA 演進

2019 年是 5G 預商用階段,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均選擇以 NSA 模式部署網絡,逐漸向 SA 模式過渡。2020 年 5G 大規模建設階段,國內運營商將全面啟動 SA 網絡升級。運營商在 5G 部署早期多數是從投資 5G 基站開始的,未來運營商不管何時選擇從 NSA 升級 SA,運營商對於 5G 基站硬件的投資是不變的。

2.3 5G 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現狀:基站建設加速,承載網建設即將啟動

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正式發放 5G 商用牌照,拉開了中國 5G 建設的序幕。工信部 2019 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截至 2019 年底,我國 5G 基站數超過 13 萬個。中國聯通於 2020 年 2 月 21 日表示,前三季度與電信合作力爭完成 25 萬站基站建設,中國移動則於 2020 年 2 月 29 日表示,全年“建設 30 萬個 5G 基站”的目標不會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2020 年 3 月 4 日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大公共衞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目前三大運營商全年計劃建設 55 萬 5G 基站,預計 5G 網絡全年建設進度有可能超市場預期。

2019 年下半年開始,運營商陸續啟動 5G 承載網設備集採,中國聯通集採 100G WDM/OTN 設備,中國電信集採 100G DWDM/OTN 設備,中國移動也於 2019 年 12 月 26 日發佈 2020 年至 2021 年 SPN 設備新建部分集中採購公告,共涉及 28 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預估採購規模為 145663 端,拉開承載網規模改造升級的序幕。

3. 移動通信網絡產業鏈分析

移動通信網絡產業的主體對象是由系統設備和支撐軟件共同構成的移動通信網絡,系統設備構成了硬件基礎,從功能上劃分為接入設備、傳輸設備和交換設備,支撐軟件構成了管控大腦。圍繞移動通信網絡從規劃設計、工程施工、網絡優化到網絡維護的全生命週期,電信運營商通過固定資產投資,從網絡設備製造商購買系統設備,搭建移動通信網絡,網絡建設初期和建設後,需要網絡規劃和優化公司的配合,網絡優化到一定程度後,需要系統集成服務商建設網絡運營支撐系統進行運營,電信運營商運營網絡的過程中,會與內容服務提供商合作提供增值服務,整個移動通信網絡產業鏈中,電信運營商作為核心主導了移動通信網絡的全生命週期。

3.1 通信運營:網絡建設的火車頭

通信運營商負責建設、管理和運營電信網絡,直接向用户提供基於網絡的電信服務,提供的主要服務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互聯網接入服務。通信運營商的上游是通信系統設備商和通信技術服務商,下游是終端消費者、政企用户和互聯網廠商。電信運營商利用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聯合硬件供應商、軟件供應商、應用開發商等眾多上下游廠商,搭建通信網絡和應用平台,滿足客户信息化應用需求。電信運營商是通信網絡建設的火車頭,其大規模的連續投資支撐了通信網絡的迭代更新。

4G 時代,運營商傳統業務(語音短信)持續下滑,數據業務(移動互聯網流量、視頻流量)快速增長,成為電信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運營商進入流量經營時代。但是自 2017 年以來,隨着不限量套餐推出以及流量漫遊費取消,份額考核壓力下的低價過度競爭使運營商行業增長陷入停滯。5G 時代,物聯網將帶來連接規模增量,大量垂直領域的行業應用將助力運營商打開 2B 的廣闊藍海市場,企業客户和個人客户的高等級、定製化需求市場有望開啟,有助於重構運營商商業模式,實現運營商的再成長。在經歷了幾年 4G 建設投入高峯後,自 2016 年開始,運營商的資本開支經歷了連續三年的下滑,隨着 2019 年 5G 週期的開啟,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將觸底回升,並有望穩步回升,迎來比 4G 峯值更高跨度更長的上行週期。

根據是否自建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電信運營商分為基礎運營商和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從電信基礎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聯通等)手中購買移動通信服務、租用號碼、時間、網絡等資源,通過自己的計費系統、客服、營銷和管理體系銷售給最終用户。

3.2 通信技術服務:網絡建設的實施者

移動通信技術從 1G 發展到當前的 5G,升級換代越來越快,網絡規模不斷擴大,網絡複雜程度不斷提高,多樣化的電信業務形式和不斷升高的用户需求,對電信運營商的服務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運營商已無法顧全整個通信服務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通過外包電信業務,把前期的網絡規劃、建設以及後期的網絡維護、優化交給設備供應商或第三方通信技術服務公司,自己則專注於市場營銷、客户開發、品牌維護及內容管理等更貼近客户的核心業務,目前我國通信行業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技術服務外包模式,運營商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優質通信技術服務提供商,通信技術服務行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並伴隨着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不斷髮展壯大。

通信技術服務行業的發展與運營商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技術更新的節奏和網絡環境要求直接相關。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越大,技術更新越快,網絡環境越複雜,電信運營商對通信技術服務的需求就越大。近年來,我國電信行業發展迅猛,也帶來了通信技術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5G 時代的到來將為通信技術服務業打開後續市場發展空間。

通信技術服務圍繞移動通信網絡的生命週期展開,包括網絡規劃、網絡建設、網絡維護和網絡優化四個環節。通信網絡的規劃、建設、維護和優化是一個有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不同環節間緊密協調和配合。早期電信運營商是將各環節服務按照不同的專業分包給不同的服務提供商,但是隨着網絡規模的擴大,網絡技術迭代升級的加快,以及網絡架構複雜度的提高,電信運營商協調和管理難度加大,而擁有全業務能力的通信技術服務商將越來越受到青睞。

目前,在國內市場格局中,通信技術服務提供商主要包含三類:一類是以電信運營商下屬技術服務企業為代表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傳統服務商,這些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在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上處於領先地位;一類是電信設備商,這些企業可以憑藉自身產品的技術優勢,在提供設備的同時附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一類是以民營企業為主的第三方專業通信技術服務商,這些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服務區域較為侷限、業務種類較為單一,但是本地服務的響應速度快,少數起步早、技術領先的企業,通過多年積累已經具備在全國範圍內提供一體化服務的能力。

3.2.1 網絡規劃設計

通信規劃設計是為電信運營商提供獨立的第三方通信網絡建設技術服務,內容包括規劃諮詢、勘察設計、工程監理等,其在通信網絡工程建設中位列前端,是通信產業中高毛利率(80%)業務之一。

2019 年 11 月 12 日,中國移動發佈 2020 年至 2021 年通信工程設計與可行性研究集中採購招標公告,共包括中國移動 31 個省級公司以及物聯網、政企等 15 個專業單位,其中 31 個省級公司集採均包括 5G 無線網通信工程勘察設計,本次集採預估基本規模 400 億元,預估擴展規模超 600 億元,拉開了 5G 通信網絡規劃設計的大幕。

一般通信規劃設計業務的收入主要包括勘察費和設計費。電信運營商下屬技術服務商市場份額仍佔絕對優勢,民營技術服務商所佔份額呈現增長,尤其部分大型民營技術服務商競爭力在逐漸增強。

3.2.2 網絡工程建設

網絡工程建設包括核心網工程、無線接入網工程、承載網工程以及通信鐵塔配套設施工程。核心網工程主要包括:核心網主設備及其配套設備的安裝、測試和開通。無線接入網工程主要包括:基站主設備的選址、安裝、測試和開通;基站配套設備的安裝和測試;室內分佈系統、WLAN 及直放站的選址、設計、安裝、調試等。承載網工程主要包括:城域網及省內幹線網的建設;配套設備及電源設備的安裝、調試。通信鐵塔配套設施工程主要包括:鐵塔基站的開關電源、蓄電池、配電箱、電力電纜、接地排、走線架、空調、天線支架等配套設施的安裝、搬遷、拆除調試等工作。

5G 在經歷了 2019 年的預商用後,2020 年將啟動大規模建設, 2020 年三大運營商將總計建設約 55 萬座 5G 基站,運營商網絡規模將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這將為通信網絡工程建設服務帶來新的市場需求。

3.2.3 網絡運維/優化

網絡維護業務,是在網絡規劃和網絡工程建設之後的運營維護階段,為了保證網絡安全穩定運行,由第三方專業通信技術服務商和電信設備商提供的維護服務。第三方專業通信技術服務商主要提供傳輸設備、無線設備、機房配套設備、鐵塔設備等的基礎維護工作,包括故障設備替換、設備巡檢等。設備商主要提供主設備,比如交換設備、基站設備、傳輸設備等的監控、疑難雜症的處理和應急保障等。

網絡優化業務,是在網絡規劃和網絡工程建設之後的運營維護階段,由第三方通信技術服務商提供的,通過採集通信網絡的綜合運行數據,並結合網絡設備、運營商業務種類及優化需求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評估後,採用硬件和軟件相關技術對即將投入運行或運行中的通信網絡進行相應調整及優化的服務業務。網絡優化業務分為工程優化和日常優化。工程優化服務是網絡工程建設完成初期以及擴容後的初期,針對新增設備,通過優化手段保證新入網設備達到初期設計的性能指標的服務;日常優化服務是網絡運營維護階段,針對存量設備,結合網絡和用户需求的新變化,對網絡進行的調整和優化服務。

網絡優化行業可以分為軟硬件產品與優化服務兩種業務類型,其中優化服務包括測試評估、網絡指標優化和業務與用户感知優化,軟硬件產品包括測評系統和覆蓋設備。

5G 使用更高頻段,電磁波傳輸過程中衰減增大,尤其是在室內衰減更大,相比 4G 覆蓋同樣的面積,需要的覆蓋設備數增多,為了保證用户體驗,運營商將加大網優投入。

3.2.4 系統集成與應用服務

系統集成與應用服務主要是針對運營商的特殊需求提供定製化的系統研發和集成服務,主要服務針對運營商網絡支撐系統和運營商的政企客户的業務系統,同時為通信網絡技術服務提供以 IT 技術為支撐手段的信息化產品。

運營商之間激烈的市場競爭凸顯出服務質量的重要性,而網絡質量決定着運營商的服務質量,運營商在擴大網絡規模的同時,也會加大網絡支撐系統方面的投入,特別是網優分析系統和信令檢測系統。隨着傳統通信網絡與新一代網絡的平滑過渡與融合,網絡維護和網絡優化工作將進一步規範深化,基於信令採集、分析和處理的應用業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網優和信令領域的技術、信息化產品及相關服務將會有更大發展空間。

3.3 通信系統設備:網絡建設的基礎構件

3.3.1 接入設備:無線接入網的基礎構件

由於基站技術含量較高,我國只有少數通信設備企業在該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實力,如華為、中興、烽火、大唐、普天等,其中華為和中興競爭力最為強勁。5G 基站按照設備物理形態和功能,可以分為宏基站設備和微小基站設備兩大類。宏基站主要用於室外廣覆蓋場景,設備容量大,發射功率高;微小基站設備主要用於室內場景,室外覆蓋盲區或熱點等區域,設備容量較小,發射功率較低。微小基站按照功率和覆蓋面積依次遞減的順序,又可分為微基站、皮基站和飛基站三類。

微小基站設備一般分為一體化基站(gNB)和分佈式微站兩類。一體化基站(gNB)主要用於室內或室外場景,完成單點覆蓋。分佈式微站由基帶部分(一體化 gNB-BBU 設備)、匯聚單元(一體化 gNB-HUB設備)和射頻單元組成,一般用於室內場景,功率較低,覆蓋範圍較小。

宏基站設備主要包括基站主設備和動力配套設備。動力配套設備為基站提供電力和降温保障,是一個宏基站正常運行的前提,主要包括電源設備、機櫃、電池、空調、監控、雷電防護設備等。基站主設備是實現基站接入功能的核心設備,基站主設備按功能可劃分為基帶單元、射頻單元、天饋單元等幾個主要模塊,各模塊之間通過外部或內部接口相連。5G 新標準下,宏基站射頻單元和天饋單元集成為 AAU 設備,基帶單元拆分為 CU 和 DU 兩個功能實體,在 CU/DU 分離架構下,基帶單元的設備實現對應為 CU 設備和DU 設備,CU 設備可基於通用設備(如 X86 服務器)或專有設備實現,在 CU/DU 合設架構下,基帶單元的設備實現對應為集成 CU 和 DU 功能的 BBU 設備,設備形態與 4G 基站設備基本相同。以 CU/DU 分離架構為例,5G 基站主設備架構圖如圖 17 所示,CU 設備與 DU 設備之間通過中傳接口相連,AAU 設備與 DU設備之間通過前傳接口相連,CU 與核心網之間通過回傳接口相連。

由於 5G 選用更高頻率,信號傳輸距離和穿透效果弱於 4G,同時主要的數據流量來自於室內熱點區域,所以 5G 時代需要更多的微小基站配合,才能滿足覆蓋需求。目前國內 5G 建設還是以宏基站建設為主,隨着後期進入深度覆蓋,微小基站的需求會顯著提高。

3.3.2 傳輸設備:承載網的基礎構件

傳輸設備和傳輸媒介共同構成了連接業務節點的承載網絡,實現了信息從一個業務節點到另一點或多點的傳遞。針對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媒介光纖光纜和光傳輸設備構成了為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提供網絡連接的基礎設施。5G 的承載網是在 4G 承載網現有技術框架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改造”的方式,採用新技術實現能力的全面強化。

(1)光纖光纜基礎設施

我國運營商經過多年的網絡建設和優化,已經建成了較為穩定的城域光纜網。城域光纜網架構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其中接入層由主幹光纜、配線光纜和引入光纜構成。主幹光纜主要採用環形結構;配線光纜包括樹形、星型、環形三種結構;引入光纜以星型和樹型結構為主,光纜網接入層結構如圖 19 所示。

5G 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中/回傳均由傳輸系統直接承載,從網絡結構上,相關傳輸系統結構將與 4G 時期基本一致,僅需對各層級光纜的網絡結構及纖芯容量進行評估和優化補充完善即可。相比於 4G,5G 基站更為密集,5G 無線側前傳光纖需求成為主要增量。DRAN 部署模式下,AAU 和 DU 共站址部署,通過尾纖站內互聯,不需要額外敷設光纜。CRAN 部署模式下,AAU 和 DU 部署在不同站址,通過拉遠的方式互聯,需要額外敷設光纜。

國內光纖光纜行業目前已形成包括光棒製造、光纖拉絲和光纜製造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體系。但是由於光纖光纜下游過於集中,三大運營商光纖光纜需求佔國內總需求 80%,同時由於光纖拉絲及光纜製造壁壘相對較低,國內光纖光纜企業總數已達 150 家以上,這就導致光纖光纜行業週期性強,需求隨着運營商網絡建設情況波動,沒有定價權,處於弱勢地位。

(2)光模塊

光模塊是 5G 移動通信網絡物理層的基礎組件,用在交換機或者路由器設備端口上,連接光纜用於實現電-光和光-電信號的轉換,廣泛應用於無線及傳輸設備,其成本在系統設備中的佔比不斷增高,部分設備中甚至超過 50~70%,是 5G 低成本、廣覆蓋的關鍵要素。

光模塊依據封裝方式、速率、傳輸距離、調製格式、是否支持波分複用(WDM)應用、光接口工作模式、工作温度範圍等有多種分類方式。由於 5G 前傳、中回傳在速率容量、傳輸距離、工作環境、光纖資源和同步特性等方面對光模塊的需求不同,同時 5G 光模塊在傳輸距離、調製方式、工作温度和封裝等方面存在不同方案,因此光模塊需結合應用場景、成本等因素適需選擇。由於 5G 基站密度高於 4G,5G 光模塊總需求量預計超過 4G,尤其前傳光模塊方面預計將產生數千萬量級的需求。

1)前傳光模塊需求

5G 前傳的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光纖直驅、無源 WDM、半有源 WDM 和有源 WDM/OTN 等。由於 AAU側光模塊涉及室外應用,需要工業級(-40~85℃)光模塊。

光纖直連場景一般採用 25Gb/s 灰光模塊,支持雙纖雙向和單纖雙向兩種類型,其中雙纖雙向灰光模塊的典型傳輸距離包括 300m 和 10km,300m 光模塊通常用於基站的塔上塔下互連,10km 光模塊主要用於傳輸距離更遠或鏈路損耗更大的 AAU 與接入機房(站點)之間的光纖直連場景,單纖雙向灰光模塊的典型傳輸距離包括 10km、15km 和 20km,通過集成波分複用功能,AAU 與 DU 雙方向的數據信號採用不同的波長在一根光纖中傳送,可以節省一半的光纖資源。

無源 WDM 場景主要包括點到點無源 WDM 和 WDM-PON 等,採用一對或一根光纖實現多個 AAU 到DU 間的連接,典型需要 10Gbit/s 或 25Gbit/s 固定波長彩光模塊或者波長可調諧光模塊,其中可調諧光模塊某些場景下會因其組網和維護的便利性替代固定波長彩光模塊,但可調諧光模塊對產品的集成度和功耗要求高,國內廠家正加速研發,預計 2020 年實現產業化。

有源 WDM/OTN 場景在 AAU/DU 至 WDM/OTN 設備間一般需要 10Gbit/s 或 25Gbit/s 短距灰光模塊,在 WDM/OTN 設備間需要 N×10/25/50/100Gbit/s 等速率的雙纖雙向或單纖雙向彩光模塊。

半有源 WDM 場景,在 DU 側使用有源 WDM/OTN/SPN 設備,在 AAU 側使用無源波分複用器,AAU側採用 10Gbit/s 或 25Gbit/s 彩光模塊或者波長可調諧彩光模塊,DU 側採用 10Gbit/s 或 25Gbit/s 短距灰光模塊。

2)中回傳光模塊需求

中回傳方面,光模塊應用於散熱條件好的機房環境,可採用商業級光模塊。5G 中回傳覆蓋城域接入層、匯聚層與核心層,所需光模塊與現有承載網及數據中心使用的光模塊技術差異不大,可以通過提升模塊速率或 WDM 的方式提升承載容量。

接入層主要採用 25Gbit/s、50Gbit/s 和 100Gbit/s 等速率的灰光或彩光模塊,其中 25Gbit/s 雙纖雙向光模塊產業鏈已經成熟。匯聚層主要採用 25Gbit/s 彩光模塊和 100Gbit/s 等速率的灰光模塊。核心層及以上將多采用 100Gbit/s、200Gbit/s、400Gbit/s 等速率的彩光模塊。

目前,國內廠商在光模塊層面能夠提供大部分產品,但 25GBaud 及以上速率的核心光電芯片尚處於在研、樣品或空白階段,亟待突破,更高速率、更長傳輸距離、更寬温度範圍及更低成本仍是光模塊領域的長期需求。

(3)光傳輸設備

4G 時代,承載網的實現存在兩大技術陣營,分別是 PTN 和 IPRAN,其中中國移動選擇了 PTN,中國電信選擇了 IPRAN,中國聯通擱置了二者選型爭議,在承載網的核心層採用 IPRAN,接入層設備對 IPPAN、PTN 不做限制。

面對 5G 新需求,中國移動提出 SPN 技術作為 5G 承載網的解決方案,需要採用新的芯片和模塊構建新的 SPN 傳輸設備,SPN 與 PTN 在協議上有較大不同,在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需要全新的 SPN 系列芯片,2019 年 12 月 26 日,中國移動發佈了 2020 年至 2021 年 SPN 設備新建部分集中採購,涉及 28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數達 14.6 萬端,開啟了傳輸設備大規模集採序幕。

區別於中國移動的創新策略,中國電信更多基於成熟技術和設備,儘量採用成熟的產業鏈,主推 M-OTN技術作為 5G 承載網解決方案,基於傳統 OTN 增強分組承載技術,重點針對 5G 前傳、中傳和回傳的低時延等需求進行技術方案簡化和演進發展。OTN 設備分為 4 種類型,分別是接入設備(M1)、匯聚設備(M2)、核心設備(M3、M4)。根據接入 M2 的不同方式,M1 可進一步分為透傳型 M1 和分組型 M1 兩種形態。2019 年 10 月 16 日,中國電信發佈了 2019 至 2020 年 STN 設備集採招標,用於滿足中國電信 2020 年全年、全國各省的 5G 承載建設需求,分為 STN-ER(核心)、STN-B(匯聚)、STN-A(接入)三個標包,為 5G的規模部署做準備。

中國聯通採取了與中國電信類似的策略,採用產業鏈中更加成熟的技術,循序漸進,提出了 IPRAN2.0設備規範,支持部分現網設備在接口、容量和協議方面的升級,初期核心匯聚層利舊現有網絡,後期結合流量增長按需升級替換為大容量 IPRAN2.0 設備(支持 SR/EVPN/FLEX-E 等新特性),接入層由於端口速率升級以新建 IPRAN2.0 網絡為主,需替換 IPRAN2.0 設備。

SPN 技術和 M-OTN 技術的底層物理通信都是基於 OTN 技術和 WDM 技術,僅在網絡分片方面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在相同帶寬下,兩種技術方案的傳輸設備的投資規模相差不大。

3.3.3 交換設備:核心網的基礎構件

交換設備是數據通信樞紐,是 IP 報文轉發的核心,按應用領域可劃分為電信網中的路由器和以太網中的交換機,長期以來以交換機和路由器為主的數據通信設備市場格局穩定,以軟硬件一體化的品牌機為主,准入門檻高,客户黏性強,缺乏開放性。伴隨着 5G 核心網 SBA 架構的確立,具備柔性的 SDN 網絡成為運營商迫切的需求,設備軟硬件解耦和標準化將成為數通網絡改革的方向,交換設備的白牌化將拉低交換設備的門檻,有利於引入新進者,同時基於整網資源的動態調配和整合將極大提升全網效能,降低運維成本,運營商也可以通過對設備供應的規範化,提升在設備產業鏈中的技術主導能力和議價能力。交換設備白牌化分化出了交換芯片、白盒硬件和網絡 OS 軟件三類廠商,提升了 SDN 控制器和操作系統方案的整體要求,是新進廠商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契機,其中網絡 OS 廠商在開放體系中具備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將逐步把握產業定價權,純粹硬件廠商的地位將逐步削弱。

4.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節點和細分受益時序

4.1 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節點:5G 進入主建設期

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分為:規劃期、主建設期和應用期。隨着 2019 年 6 月 6 日 5G 牌照正式發放,新一輪移動通信網絡建設週期開啟,預計運營商 5G 集中投資將達 5-7 年,2019 至 2020 年為規劃期,2020 至2022 年為主建設期,通過梳理比較 4G 發展歷程,5G 商業應用大規模爆發預計主要出現在 5G 正式商用 1-2年之後。

2019 年 6 月 10 日,中國移動發佈 2019 年 5G 一期無線網工程設計及可行性研究服務集中採購,預估工程費 192.578 億元,中國移動集採招標拉開了 5G 移動通信網絡建設規劃期的帷幕。2019 年 11 月 12 日,中國移動發佈 2020 年至 2021 年通信工程設計與可行性研究集中採購招標公告,其中 31 個省級公司集採均包括 5G 無線網通信工程勘察設計,預估基本規模超 374.88 億元(不含税),預估擴展規模超 562.32 億元(不含税),將推動規劃期進入高潮。

根據 2019 年 5G 基站的建設情況和運營商 2020 年的 5G 建設目標,預計 2020 年三大運營商將建設約55 萬座 5G 基站,同時 2019 年下半年開始,運營商陸續啟動了 5G 承載網設備集採,標誌着 2020 年 5G 移動通信網絡的主建設期的到來。

4.2 各細分領域受益時序:接入設備先受益,傳輸交換設備將啟動

規劃期,通信網絡規劃設計行業將迎來高潮。主建設期,基站開始大規模建設,接入設備首先受益,接着傳輸網絡升級擴容,傳輸和交換設備受益,基站接入設備是投資重點,增長最大,傳輸和交換設備相對基站接入設備較少,涵蓋接入、傳輸和交換設備的通信系統設備領域的投資將超過總投資的 2/3,網絡工程建設將貫穿於整個主建設期,網絡工程建設後期將進入運維階段,網絡運維/優化板塊和系統集成與應用服務板塊受益。

5.疫情催化,5G 建設短暫遲滯後加碼提速

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5G 基站暫時無法施工,對 5G 設備的生產製造、物流運輸、安裝調試、業務測試造成延期,短期影響了網絡建設的節奏,但通信運營商通常在上半年制定和宣佈本年度資本開支計劃,進行設備招投標,網絡建設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只要疫情在上半年得到有效控制,對於 5G 年度的總體建設進度將影響有限,隨着疫情不斷得到控制,全國除湖北以外其他省份已陸續復工,可以加速補上產品供給的不足,疫情過後,5G 建設將全面啟動,進入發展快車道。

此次疫情最重省份湖北集中了多家光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受疫情影響湖北地區開工時間暫定為 3 月11 日,相比最初春節假期安排將延後 6 周,同時考慮到疫情期間對於人員流動的管控需要根據疫情變化逐步解除,短期內招工和員工到崗狀況會受到影響,不排除部分產品供給受到影響,但是對整體通信行業格局影響有限。

光纖光纜板塊,武漢集中了光纖五巨頭中的兩家,長飛光纖和烽火通信,根據 CRU 估計,兩家企業在湖北省的光纖預製棒產能佔到全國產能的 35%,在光纜方面,加上湖北荊州的凱樂科技的產能,湖北省光纜產能佔到全國的 20.9%。長飛光纖在山東、江蘇等省份建有生產基地且原材料儲備充足,生產與庫存方面的影響會因為分散在全國的產能而抵消掉一部分,短期的延遲影響可以在復工後加速補上。作為同時也是國內領先的光傳輸設備廠商的烽火通信,也在其他省份和國外擁有多處產業基地,通過協調統籌全國各備件庫,降低了武漢物流所受影響,一線備品備件數量充足,做好了隨時恢復生產的準備。

光模塊板塊,華工科技是華為光模塊的核心供應商,前傳 25G 光模塊佔有較大份額,光迅科技作為傳統光模塊龍頭企業,光通信領域佈局全面,主要客户是中興通訊、華為、烽火通信等國內通信系統設備商。華工科技和光迅科技的主要產品普遍有 2-3 個月的庫存,可以有效保證短期訂單交付,同時經過多年發展,企業的低端產品普遍採用外包模式,高端產品的自動化生產程度較高,可以有效降低員工到崗狀況的影響,總體上對產能影響有限。

通信技術服務板塊,中貝通信主要從事網絡工程建設和系統集成,具有季節性特徵,在 Q1 主要是參與運營商的招投標,相關業務的收入確認主要在 Q4,短期對營收、利潤影響有限。

接入設備板塊,武漢凡谷是華為的基站射頻濾波器的主要供應商,由於為春節期間和節後的生產交付做了及時的物料儲備,復工後對生產影響有限,同時由於春節期間的少部分員工加班,短期內的急單交付也能得到有效保證。

疫情在短期內會對 5G 建設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中長期不改 5G 規模建設的大趨勢,同時由於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將推動生產生活向智能化和線上化發展,帶來線上消費、線上

教育、遠程辦公、視頻會議、遠程醫療等新的工作生活業態的快速發展,刻畫出更多 5G 應用場景,反向推動 5G 的發展。

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共中央多次表態,要求加快 5G 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工信部也多次在會議中強調加快推進 5G 發展。5G 網絡作為新基建中重要的一環,是當前“穩投資”的重要抓手之一,同時5G 與工業、醫療、教育等垂直行業的融合,將催生出大量新業務、新模式、新應用,釋放新興消費潛力,擴大網絡消費,促進信息消費。疫情影響下,政策端頻頻加碼,5G 網絡建設有望超預期,5G 應用也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運營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中國聯通於 2 月 21 日表示,前三季度與電信合作力爭完成 25 萬站基站建設,較原定計劃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建設目標,中國移動 2 月 29 日表示,全年“建設 30 萬個 5G 基站”的目標不會變,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建設 5G 網絡。進入 3 月以來,運營商 5G 招標工作逐步啟動,隨着全國疫情持續緩和,各地陸續復工復產,5G 建設加速。

6. 投資建議

6.1 行業評級

基於 5G 廣闊的應用前景、巨大的市場規模、以及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動,我們認為未來 5 年通信行業投資和消費將保持高速增長,移動通信網絡作為 5G 產業發展的基礎,將進入主建設期,通信系統設備需求明確,預計行業收入水平、盈利水平均將有大幅上漲,我們給予行業“看好”評級。

6.2 投資策略

2020 年 5G 規模建設啟動,5G 進入主建設期,通信系統設備行業進入高景氣期,作為通信系統設備中增長最大的部分,基站接入設備將首先受益,承載網建設進入新建和擴容階段,傳輸設備也將迎來投資高峯,建議積極關注 2020 年上半年接入設備和傳輸設備的集採招標情況。

由於 5G 頻段高覆蓋弱,隨着主建設期後期進入深度覆蓋,微小基站的需求會顯著提高。5G 網絡架構的變化對更高速率、更長傳輸距離、更寬温度範圍及更低成本的光模塊提出迫切需求,增長點主要集中在25/50/100Gb/s 高速光模塊。

重點關注公司:中興通訊(基站設備)、烽火通信(基站設備+光傳輸設備)、華工科技(光模塊) 、中際旭創(光模塊)、新易盛(光模塊)、星網鋭捷(交換設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