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導遊詞5篇 "探索溧陽:京杭大運河畔的風情古城"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溧陽,位於江蘇省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太湖明珠”之美譽。這裏風景秀麗,人文底藴深厚。作為一個小城,溧陽卻擁有無數值得品味和探索的地方。本篇導遊詞將帶您領略溧陽的魅力,探尋古老與現代的交融之美。讓我們一同踏上這片擁有獨特歷史和風情的土地。

溧陽導遊詞5篇

第1篇

這一根高2.28米重680公斤的青銅龍柱稱龍門柱,也稱龍表柱,它的雛形是唐代長安城內的試官石。據《長安志》記載,在長安九耀街武安王廟前有一塊石條,人稱“試官石”,它豎立在廟門口,色質黝黑,高有九尺,寬約三尺,厚為二尺。當時舉子們應會前都會到武安王廟去上香,然後用釘子去釘石條,能釘進石條的人士此科一定能取中:全部釘入的定能中狀元,部分釘入的只能成為二榜或三榜;而釘不進去的人士此科一定是名落孫山。《長安志》的作者在書中寫到:“今觀石上數十餘釘頭皆入,亦有半入而上曲者”。唐代的國教是道教,它繼承了南北朝時期道教神靈等級理論及自然星宿的具體人物化,將北斗七星的第四星稱為文曲星,第六星稱為武曲星,指稱中狀元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到了宋代時統治者利用了這些學説理論,稱世間一切萬物都為天授,君權天授,中狀元也是文曲星君賜給的。統治者在宮門口建了一個小型台基,台基周圍刻龍頭魚身的鰲形,台基上立一石柱子,高八尺、寬二尺、厚一尺。柱的正面上方用金釘七隻拼成北斗七星狀,在第一星魁星的上方飾一鳳頭。新科狀元定名後由皇帝親筆書寫一長幅,上寫狀元名字,用黃綾裱起,掛在鳳頭下,此為“鳳銜金詔”。新科狀元在宮中行禮朝謝後,被賜站於此台基上接受新科舉子們的祝賀。

由於是一人在上,所以久而久之就被後人稱為“獨佔鰲頭”。到了元代時,統治者根據自身民族的習慣,在大都宮門口建了2個h”型的石坊,在石坊柱上刻上各種吉祥花草,在石坊橫楣上刻上正團龍紋,並施以金粉彩繪,民間俗稱“金龍門”或“龍門”。這左右石坊是文武百官上下朝的必經之道。新科完,進士名單一定,新狀元就會在朝覲皇帝前先在左龍門口脱去象徵布衣的白衫,進龍門後穿上象徵官家身份的藍衫。朝覲結束後,到右龍門口脱去藍衫而着上象徵等級、官位的朝服,然後出右龍門。

因為古時將無官職的學子都稱為“白服”或“白魚”(這是因為民紳既使再富有,衣裝上的花飾底紋也只能有魚紋,而不能有其他動物)。而脱去白衫進入龍門,着上藍衫這一個短暫過程卻有着不同一般的意義,所以人們將這一過程稱為“魚躍龍門”。到了明清時期那金粉繪飾的石坊龍門成為了過去,但“魚躍龍門”就成了後人形容新科舉子們的高中,及對子嗣親朋的一種希望和祝福,慢慢地就成一種吉祥祝願。

溧陽導遊詞5篇

第2篇

現在大家所見的這些花崗巖刻石,是被書法界稱為“法帖之祖”的《淳化閣帖》摹拓版本。《淳化閣帖》是宋太祖趙匡義在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的時候,下令將皇帝內閣中所藏的歷代書法作品影刻在木板上,將它的拓片分賜給文武大臣的一部法帖。《淳化閣帖》共分十卷。第一卷是歷代帝王的書法;第二、三、四是歷代名臣的字跡;第五卷是古代書法家遺蹟;第六、七、八卷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手跡;第九、十卷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筆墨。溧陽保存的《淳化閣帖》是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肅王府重刻的,這次刻板不是刻在木板上,而是刻在石碑上。這套尊貴的書法藝術作品,怎麼會保存在我們溧陽市的呢?説來也有一段故事。在明代,趙王府有位郡主,詩詞皆通,尤其擅長書法,以臨摹鐘王小楷著名,據稱可以亂真。她的父親將皇帝賜他的《淳化閣帖》石拓版搬到了她的院內供她學摹,到她出嫁的時候,又以此帖為嫁粧,隨郡主陪嫁到了溧陽別橋虞家,此後,此帖就一直安置在虞家祠堂內。

隨時光推移,戰事頻繁,這套《淳化閣帖》保存下來完整的石刻47塊,殘碑71塊,全國至今共發現《淳化閣帖》二套半,兩套在西安碑林,半套在溧陽。我們現在看見的這個摹刻就是取之套閣帖中最具代表性的,留存最清晰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稍作放大,展示給大家。

第3篇

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尊青石雕塑,叫“扶犁開耕,”它是我們農耕文化園的標誌性建築!俗話説 “春種一粒籽,秋收萬擔糧。“扶犁開耕預示着一年農事的開始,也象徵着秋天收穫的起點。大家要有興趣,可在此留影紀念。

(大門)我們現在的位置是農耕園的大門,大家抬頭看,門額上“吳楚農耕文化園”的幾個隸書大字,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書寫的。可能有人要問,為什麼要叫“吳楚農耕文化園”呢?因為古時的溧陽,屬於吳國,又和楚國交界,所謂“吳尾楚頭,”“吳風楚韻,兼而得之。”當年楚國的伍子胥逃亡吳國,就是從溧陽經過的。京劇裏有一齣戲叫《文昭關》講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而這昭關就在安徽廣德縣境內,離這兒也不遠。

我們農耕文化園的建築風格為徽派建築,粉牆墨瓦,高高的馬頭牆,氣派的門樓。這院門雖不豪華張揚,但院內卻別有洞天。既像官府人家,又像百姓民居。這就是中國人講究的“中庸”、“內斂”。好,請大家入園參觀。

(照壁)大家現在看到這一堵牆,叫照壁。這是中國古建築中特有的格式。無論是皇宮官府、大户人家、還是寺廟社壇,都可見這堵牆。它起着遮掩户內情況和裝飾的作用。

我們眼前照壁上寫着一個“稼”字,它有兩層意思,一是莊稼的“稼”,表示春天播種,秋天收割,夏天澆灌,冬天收藏。這是農業生產的一個關鍵詞。二呢,這“稼”字是由禾和家字組成,禾代表稻穀,代表糧食,一户人家有了吃的糧食,那一年的生活就不用發愁了!因此,照壁上這個稼字,代表着五穀豐登,代表着家業興旺!

整個吳楚農耕文化園分為農耕文化、採茶製茶、生態製陶和農趣體驗四個主題園區,每個主題園區都有若干個特色分明的功能和展示區構成。現在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農耕文化園區。

我們的祖先在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同時,也發明了許多農耕用具。“伏羲結繩,神農作斧,”這些都是動人的傳説。從夏商周到秦漢唐,先民們“耕而食,織而衣,建屋宇,造舟車,冶銅鐵;”世代相傳着以農為尊的傳統思想。這裏所展示的食從我國世世代代的農業先人中選出的幾位具有代表意義的人物(介紹伏羲、神農等人物);我們可以看一看,他們在我國農業不斷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在幾位農業先人介紹的下面,我們收集了古農書上記載的五穀雜糧,這也一位着從這裏開始我們真正走入了農家的生活。

(介紹馬一龍,着重是《農經》)。在溧陽農業發展史上,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國子監司業馬一龍。馬一龍是位才子,他是位文學家、書法家、民間文藝家,還是位農學家)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農耕文化園的生產工具展示區,這裏所展示的是農業生產的第一步,開耕;播種之前是要先開田的,這裏擺放的是開耕的三大件:犁、耙、耖;(介紹)

大家看到的這個車是時代就有了的(歷史)但是它一直到解放後我們還有絕大部分地區使用它來灌溉農田;

(農副百工區)我們現在走進的大廳是農耕文化園的主體建築之一,農副百工區。徽派建築不講究外形的恢宏氣派,而講究院內的精美厚實。這樣的“四水歸堂”是農居典型特色,體現了封建社會封閉以及自我滿足的一種心態,所謂“肥水不外流”。而這種廳堂式建築一般用於集合、聚餐之用。

大家看到牆上的圖片,是過去的“三百六十行。”由於社會分工,手工業匠人有三百六十行之分,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裏展出的圖片是有代表性的一百七十八種。

(生產工具展示區)這裏擺放的也是農耕工具,前面是開耕,這裏就是從收割-脱粒-儲藏。(挑幾件農具具體介紹一下)

(養蠶)這個區域所展示的是從養蠶到紡紗織布的全過程。

(翠竹聞鳥)我們現在所處的院落叫“翠竹聞鳥”。在黑瓦白牆中,一片翠綠的竹林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古人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要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竹筍炒鮮肉。竹子的高風亮節,被歷代文人欣賞品味。江南園林民居,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觀賞植物,如果竹林中再傳出幾聲清脆的鳥鳴,那就更是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了!

(農家小院)大家現在經過的是農家小院。這是一户典型的江南農家,院內的水田、菜地都是江南農村所獨有的特色;大家請隨我進屋參觀。中間是廳堂,接待客人和吃飯用的。左邊是卧室(生活用具介紹);右邊呢是灶間(具體介紹)。出門以後,大家知道這屋角的小房子是做什麼用的?對了,這是豬舍,是農民養牲畜用的。如果我們擁有了這樣一個獨立的小院,生活上自給自足,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上這裏來住上一陣。

(烏山白鷺)前面的樓閣是農耕文化園的第一個制高點,叫“烏山白鷺”。有興趣的朋友可登臨一下,大家看到對面的山峯叫烏山,山上青松蒼翠,綠樹成陰,林密草深,遠看烏黑一片。大家再仔細看看,山上的樹梢頂是不是有許多白鷺停在那裏?對了!每到夏秋季節,大批的白鷺都會飛到這裏來安家落户,繁殖後代。

第4篇

溧陽市位於江蘇省南部,蘇浙皖三省交處界,地處長江三角洲,屬上海經濟區。總面積1535平方公里,總人口78萬。1990年8月,溧陽經國務院批准,溧陽撤縣設市。溧陽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發達,距上海、杭州200公里左右,距南京國際新機場80公里,離寧滬高速公路60公里,即將興建的寧杭高速公路將跨越溧陽全境,104國道橫貫境內。溧陽有耕地面積112萬畝,林地32.8萬畝,河流和湖泊42.6萬畝。物產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鄉”、“茶葉之鄉”,獲國家“糧棉大縣”、“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市)”的稱號。盛產稻、麥、油、茶、蠶繭、螃蟹、板栗、西瓜、毛竹等。六萬畝茶園,二千噸茶葉,“前峯雪蓮”,“南山壽眉”等茶名聞遐邇。

以此,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溧陽茶葉節”。溧陽非金屬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陶土、彩瓷石等儲量均在億噸以上,且品位優良,具有極佳的開採價值。改革開放以來,溧陽經濟建設蓬勃發展,1998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6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28.05億元、財政收入4.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潔898元,1991年起連續被評為全國農村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1995年成為全國25家農民收入先進縣(市)。溧陽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多年來,溧陽立足於中等城市目標,大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城鄉面貌日新月異。郵電通訊先進,全市程控電話杆線到村,電話裝機總容量達10萬門,移動電話交換容量3萬門,建有三座無線尋呼台。供電能力較強。全市有22萬伏變電站1座,11萬伏變電站6座,由中港合資投入7000萬美元的江蘇省第一座抽水畜能電站正在籌建之中。市內供水條件較好,三個自來水廠日供水量達15萬噸,市內飯店、賓館等服務設施齊全,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目前,全市科技人員已達3萬餘名,有150多家企業和國內200多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聯合協作關係,現是清華大學研究生實習基地。通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1995年,我市被國家科委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和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市)。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46所,中等及中等以上專業學校3所,全國重點職業學校1所。

第5篇

現在我們將古代的坊柱合二為一:將“龍門”楣上的龍紋移到了柱上;取消石坊門的形式而立獨柱,取意“獨一”,象徵這些狀元們都曾是當年“獨佔鰲頭”的佼佼者;柱上的圖案用龍頭紋和水波紋,取“如魚得水,魚躍龍門”;用色為古銅色象徵科舉制為古代教育文化的產物,如同古董一樣非現時所出,這些狀元的風光都成為過去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嘛!它用料為銅合金,取其厚實沉重之意,表現出我國古代科舉制度對我國從古到今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民俗等各方面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也暗示了可憐天下父母希望後代能出人頭地的那種“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殷切、沉重之情。

“狀元”名稱是從唐朝開始的。當時舉人們到京師應禮部的會時都必須先投狀文,因此能得到第一名的人就稱為“狀元”。“狀”指“狀文”;“元”指“第一”、“魁首”的意思,所以就此開始了我國千年的“狀元”之稱。它是我國從隋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到清光緒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這1300年間封建科舉制度的產物。

在這1300年間共經歷了8個朝代開科725科,也就產生了736位進士科狀元。這8個朝代中唐代狀元最多,為270位,按所取人數的多少排序,分列第二、三、四位的是兩宋時期118位、清代112位和明代是88位。這四大朝代也是我國文風最盛的時期,不過在唐宋兩代時狀元並不是獨有一科可得,唐代時除了會外,還有博學宏詞科、明經科、賢良方正科等,在宋代時還開過武科,這些科的第一也是都稱為狀元。到了明清二代時科舉試才正式改為一科,只有會後由皇帝欽點的才稱為狀元,這些狀元在那些數以萬計的讀書人中,僅僅是滄海一粟,九牛一毛,但正因為他的稀少才成就了他的珍貴。自古人們就愛把上第一的進士稱為鰲頭獨佔的“元”,把上的所有進士稱作登龍門,成為光宗耀祖的萬世之榮,成為改換門楣的轉機,也就成了所有讀書人的唯一追求,趨之若鶩,樂不知疲,窮盡一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