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家風故事家風家教家訓徵文最全合集11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17K

“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廉政家風故事家風家教家訓徵文最全合集11篇。希望大家喜歡!

廉政家風故事家風家教家訓徵文最全合集11篇

01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句話成了我們父女的真實寫照。

我的父親謝耀昕是蕭山區檢察院恢復重建以後的第一代檢察人,而我也已從檢近30年,從橄欖綠檢察服時代到深藍色檢察服時代,兩代人間傳承的是一份對檢察事業的堅持和熱愛。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前提是你得是顆金子”,這是父親最常掛在口中的一句話,還有一句便是“做事要認真,不要做單位裏的‘鋪底鴨’”,父親是這樣教導我的。

1978年蕭山區人民檢察院重建,時任蕭山民政局幹部的父親服從組織安排調入檢察院,當時,全院只有7名幹部,向公安局借了四間辦公室,只有一部電話機作為通訊聯絡,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三輛自行車,出去辦案乘公交車,辦公條件十分艱苦,但是父親毫無牢騷怨言,跟同事一起搬材料造房子的同時,一頭扎進法律書籍學習,他認為當前第一要務便是提高業務知識。

在大家的努力下,檢察工作慢慢走上了正軌,從檢近20年,他辦理的案件不計其數,但從未出過一起錯案冤案,而且他嚴格要求自己廉明辦案,凡事親戚、朋友來説情、打聽案情時,他都一一婉拒,還抓住機會做法治宣傳,他用實際行動踐行着自己對檢察工作的承諾。

正是父親的言傳身教,一點一滴浸潤着我,耳濡目染的我同樣選擇了檢察工作作為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

1987年9月,我進入蕭山區人民檢察院從書記員做起,歷任助理檢察員、檢察員、公訴科副科長等職務,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紮實,我牢記父親的話語,努力把自己錘鍊成“金子”。

我經手的案件有上千件,其中不乏犯罪人數眾多的團伙案件、社會影響大的敏感案件及疑難複雜案件,我力爭做到秉公執法,用心辦好每一起案件,用實際行動守護公平正義。

2006年,我被任命為控告申訴科科長, 作為科室負責人,我帶領科室人員圍繞控申職能,辦理刑事申訴、刑事賠償等各類案件,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圍繞羣眾反映的訴求,認真做好接訪、處置等工作,積極為羣眾排憂解難。

在接處周某某、陳某某夫婦鬧訪事件中,上訪人的兒子陳某甲因涉嫌犯罪被依法關押,在關押期間,陳某甲發病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醫院診斷意見和司法鑑定意見均認為,陳某甲的死因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周某某、陳某某夫婦對上述意見不滿,共鬧訪二十多次並揚言自殺,我帶領控申科全體幹警始終堅持温情接待貫穿始終,思想開導和法律引導並重,情理法相結合積極疏導,聯合公安等單位啟動了司法救助機制,將化解工作的重點立足於協助解決兩夫婦的實際生活困難等問題上,特別是在陳某某高血壓發作時,我及時派車將陳某某護送至醫院治療。

在檢察院的齊心協力,內外聯動,綜合運用涉法涉訴信訪風險評估、第三方參與化解、司法救助等機制下,最後成功化解了這一疑難信訪案件,得到了上級檢察院的充分肯定。

十幾年的時間,在我們科室幹警的共同努力下,控申科先後獲得“省級文明接待室”、“優質申訴案件”等多個榮譽,我個人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榮譽,如獲得市級個人立功表彰,所寫的文書獲市院刑事申訴優秀法律文書。

榮譽是過去的,認真努力過好每一天才是永恆的,如今,我雖然已經是快退休的年紀,但還是想積極發揮餘熱,做為“普法十姐妹”、女檢察官協會成員繼續盡己所能做好事。

最好的家風就是我做,你學,我成為更好的父母,你成為更好的兒女。家風關係着作風,作風連着檢風,正是在清正廉潔、敬業勤乾的家風滋養下,我們的檢察初心才能恆久不變,我們的檢察事業才能代際相傳。

02

家傳老懷錶

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祖父馬學智生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十九醫院教導員。1974年10月,年僅36歲的他因公殉職,長眠於安丘市革命烈士陵園。爺爺一生清正,“老懷錶”是他唯一的遺物。這塊表,是爺爺立功後的獎勵,印刻着那段血與火的革命史;同時,也見證了我們家的廉潔家風。

在我心目中,爺爺、奶奶都是有擔當的人。無論遇上什麼風風雨雨,他們都不慌不亂,沉着應對。就像老懷錶上的兩枚指針,每天邁着不變的步伐滴答滴答地轉動着,無論怎樣的物是人非,總是始終如一、分毫不差。

爺爺走時,留下的是一貧如洗的家和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38歲的奶奶,不得不扮演起“女漢子”的角色,用柔弱的雙肩挑起整個家庭重擔。奶奶説,老懷錶在,就像爺爺在。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肚子,她每天一個人披星戴月、沒白沒黑地工作。人累瘦了,手累腫了,腰累彎了,奶奶掏出她的精神支柱老懷錶看看,緩緩勁兒再接着幹。在部隊黨委的關心下,奶奶十幾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獻着自己。那時候,身邊的人勸她:“你還年輕,再找個人嫁了吧!”奶奶默不作聲。因為她知道,如果改嫁,孩子們就有可能受委屈。而她答應過爺爺:“一家人要平平安安的,始終在一起。”就這樣,奶奶選擇了堅強、自立,選擇靠自己的雙手供孩子們上學,靠打零工、做零活、賺零錢貼補家用,直到我的父輩們成人、成才、成家。

奶奶説,老懷錶跟了爺爺近20年。每天清晨爺爺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地擦拭保養老懷錶,所以斑駁的歲月並沒有讓它變得污濁不堪,而是始終乾乾淨淨。

爺爺任教導員期間,來家裏找他辦事的人不少。但爺爺行事清廉如水,從不收別人一米一豆。有次有個患者家屬來找爺爺救治親人,説完事情原委後,放下一個編織袋轉身就走了。爺爺見狀對奶奶説:“你快去,趕緊把東西還給他!”奶奶顛着小腳飛快跑出去,那人一看也跑了起來。奶奶跟在後面實在跑不動了,就停下來喊道:“小夥子,東西給你放這兒了,被別人拿走了我可不管啊!”説完,一扭頭就往回走。那人見拗不過奶奶,只好自己拿了回去。

對於爺爺這樣的“不通人情”,奶奶打心底裏贊同和欽佩。因為爺爺在世時常常這樣説:“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身為醫生就應該恪守醫德,做人做事幹乾淨淨!”

老懷錶有一顆質量極佳的內芯兒,即使經歷了幾十年的歲月,它仍堅守在方寸之地,不知疲倦地畫着一個又一個圓圈。爺爺也一樣:他簡樸的外表下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即使彌留之際也不忘履行自己共產黨員的義務。

奶奶告訴我,爺爺曾長時間受病痛折磨,但他從未忘記過為黨盡心盡力。臨終前,他還特意囑託奶奶,一定要把自己最後一月的黨費轉交給黨組織。崢嶸歲月裏,黨費也沒有多少錢;但在爺爺心底,黨費少不等於黨費小!即使條件再差,爺爺每月都自覺、按時、足額甚至超額繳納黨費,始終把交黨費當做一件大事。

小時候躺在奶奶懷裏聽故事的我,心裏有些納悶:這個老頭兒咋這麼傻呀,好不容易攢點兒錢幹嘛交出去啊!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長大了,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才足以深刻領悟到:那幾元黨費,決不僅僅是幾元錢那麼簡單。那是爺爺對黨堅定不移的信仰!是爺爺對黨的一片忠誠啊!

爺爺臨終前不忘交黨費的故事,讓我領悟到我們共產黨人的本色:先公後私、公私分明,不忘初心、敬黨愛民。

今年清明,去給爺爺掃墓。立在墓前,奶奶鄭重地把老懷錶遞到我手裏。我接過那枚懷錶,小心翼翼地撥開翻蓋,觸摸着那歷經滄桑卻依然清透明亮的錶盤。看着錶盤中映出的自己,我突然領悟到:這枚老懷錶不正是映照我們家廉潔家風的一面鏡子嗎?他時刻提醒在法院工作的我,身為一名共和國法官,頭頂之上需時刻高懸公平正義之明鏡,雙手緊握“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之戒尺,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讓心中的天平永不傾斜,讓手中的法槌永遠敲響正義之音!謹記家訓、傳承家風,一身正氣、廉潔自律,堅守初心,繼續前行!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03

守護家門就是守護幸福

我和我愛人是同班同學,我們結婚22年了。

2001年,我遠離父母,從桂東來到了讓我愛念終身的嘉禾。2006年9月,我愛人從組織部調到了肖家鎮工作,當年我們的孩子還只有8歲,相信在座的領導和家屬們對鄉鎮工作都深有體會,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沒有周末、也沒有假期,我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管孩子。

我兒子國小畢業就到郴州寄宿讀國中了,剛離家那會,因為年紀尚小不懂得照顧自己,三天兩頭生病。記得有一次,我兒子感冒發高燒,老師晚上10點多鐘打電話告訴我,説我兒子由兩個同學陪同,去市人民醫院輸液去了。我愛人當年還在盤江鄉工作,接到電話後,我非常着急,畢竟他只是個年僅12歲的孩子,而且身上的錢也不多,説心裏話,當時我真的很想打個電話給我愛人,但一想到他走之前説的:這幾天下暴雨防汛值班,我是鄉長,不能離開轄區,家裏的事,就要辛苦你了。

想到盤江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就沒有告訴他,獨自一人連夜趕去郴州,當晚12點多鐘,等我趕到醫院看到兒子虛弱的躺在病牀上輸液,兩個同學趴在病牀邊守候時,我的眼淚就流了出來。回顧兒子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十幾年來,我基本上沒讓愛人操過心,為的就是讓他能全心守護鄉村百姓的安寧。而我,則默默地支撐着我們這個温暖幸福的家。

我愛人自從縣委機關下到鄉鎮後,一步步成長。他十分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也十分感恩組織的培育和領導對他的關愛,先後在盤江鄉、車頭鎮、市場監督管理局、水務局、審計局等部門工作,崗位特殊,責任重大,但他能始終牢記我們民間的一句俗語:

油水多的地方容易打滑,燈光暗的地方容易失腳。他經常把自己聽到和看到的那些身邊領導幹部從輝煌走向沒落,甚至成為階下囚的故事作為警醒自己的“鏡子”,既為他們感到惋惜,同時也時刻告訴自己:要學法懂法、廉潔從政,不能做的事情堅決不做。

作為國家幹部,在家中,我也是甘當丈夫廉潔自律的“守門員”和“擋箭牌”。説實在話,愛人當一把手這麼多年,我從來都沒有領導夫人的優越感,生活簡樸,為人低調。在公車還沒有改革之前,我出差或者是私事出門,從來沒有要他接送過。他自己公事出差先要來個成本核算,兩個人以下的出差一般都是乘坐城際快車和高鐵,要人多才會動用公車,他説這樣節約行政成本。

手中有了權力,找上門來的人也會跟着多起來。車頭鎮撤併後,組織上安排他按照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這個單位由原工商行政管理局、質量和技術監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合併而成。合併之前,這幾個單位都是條管單位,人員多,情況複雜。

我愛人到任後迅速理清思路,大膽履職,非常平穩地完成了機構整合工作。最近幾年我愛人到了經濟管理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工作,和社會上的老闆、商人及經濟人員打交道的機會也多了,偶爾有老闆到他辦公室塞“信封”,他每次都堅決拒收。

每次經歷這樣的事情後,他都回來告訴我,今天又有人來塞“信封”被拒絕,有時候還説當場發了脾氣才退回去。每次他回來跟我説,我就會“搬出”我看到的一些從小腐到大腐的案例來告誡他。我愛人也常説,他是農村出來的,沒有關係沒有背景,唯有努力工作來回報組織對他的信任。

古人云:“一人當官,雞犬升天”。而我愛人擔任了多個重要部門的主管,卻沒讓家裏人或親戚朋友“沾了光”,反而還增加了許多的“不理解”。記得是2018年3月份左右,病險水庫治理項目要向社會公開發標,我愛人的一個親戚多次找他説想做這個水利項目,都被我愛人拒絕。

有一天,這位親戚找到我説:都是自己家裏人,想承攬一段工程,並許諾,等事情完工後,也會好好感謝。我聽後,告訴他,王鵬當局長不是給一家人當的,是全縣人的局長,承攬水利治理工程,需要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專業人才,而且還要按程序要求公開招標,必須嚴格按規定做。

另外,你叔叔是水利局長,我也不希望自己的親戚來參與投標,防止“瓜田李下説不清”,他工作那麼忙,壓力又大,你就不要再給他添麻煩了。請你們一定要理解支持。我的一席話,講得那位遠房侄子心服口服,主動放棄了承包工程的想法。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每次都是當“包公”,唱“黑臉”,但是,我覺得,值!

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我的家庭是充滿着愛的家庭。我的父母親和我的公公婆婆都是非常善良孝順,非常遵紀守法的人,他們還經常提醒我説:“有些事情,王鵬不好説,你就主動點,減少他的麻煩事。你們兩個人都是國家幹部,都有穩定的工資收入,要懂得珍惜,千萬不能犯錯誤”。每次聽了老人家的教導,我就底氣大增。

“妻賢夫禍少,妻廉夫得益”。我愛我家,我愛我的家庭,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幹好自己的事業,支持愛人清廉清爽的工作,吹好枕邊廉政風,當好家中廉潔“守門人”,用清廉照亮家庭未來,以事業充實無悔人生,讓我家的明天更加幸福美滿。

04

有一種家風叫“我是共產黨員”

我是一名普通的黨員,我的父親也是一名黨員,黨齡50年。小時候,父親曾經給我講過一名老黨員的家書故事,那封普通卻又不平凡的家書,讓我記憶猶新:“楊開智先生: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毛澤東”父親告訴我,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寫給大舅哥楊開智的回信。

信中,毛主席言辭拒絕了楊開智要求到北京工作的請求。毛主席定下過家風三原則:戀親不為親循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對此,楊開智曾經不解的問主席,主席回答:“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我是共產黨員!”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的父親轉業到一家駐衡央企擔任保衞處科長。父親一如在部隊時克己奉公、秉公辦事,大家都叫他“鐵面俠”,父親用他的鐵面無私默默地守衞着國家財產,守護着一方平安。可那年,原本平靜的生活被突然打破。

原來,父親查處了一起職工利用工作之便私自將公物攜帶出廠的案子,涉案金額較大,且當事人是一名時任廠領導的家屬。這位廠領導派人送來了高檔禮品説情,父親的主管領導也上門勸説:你就要升職了,不要影響了自己的前途。

可父親斷然回絕説:“為了升遷,讓我拿原則作交易,我,辦不到!”可不久後,父親被調離了原崗位,去了最髒、最累的一線車間當工人,這一干就是十幾年,人的一生又有多少個十幾年呢?為了原則,父親放棄了太多,前途、名利、地位……有人説父親太傻,每每聽到這些,每每看着年近五旬的父親依然在一線三班倒,我既心疼又忍不住埋怨父親的固執。而面對這一切,父親卻沒有一句怨言。

我曾問過父親:“您後悔嗎?”父親笑了笑:“孩子啊,為人就應該清清白白、乾乾淨淨,我不後悔,因為我是共產黨員!” 在學校,我既是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我想給每個孩子同樣的愛,我想看到他們都在陽光下快樂地成長。班上有一名留守兒童名叫丁丁,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剛轉來時學習成績特別差,我就下定決心,找時間給他單獨輔導。

但是,事情沒有那麼容易,一句“江清月近人”,我就足足教了10遍。就這樣功夫不負有人心,終於,丁丁進步了,成績穩步提升,當看到孩子第一次拿到進步獎獎狀的那一刻,我真的特別為他高興!那天,我回家很晚,卻發現茶几上有一個信封,裏面是厚厚的一沓百元大鈔,我詫異地望着兒子,兒子特別高興地説:“這是丁丁媽媽送來的啊,哈哈,明天我可以買學習機,”未等他話音落下,我便嚴肅地説:“兒子,這錢,咱們不能要!”

兒子很不理解地反問道:“為什麼啊?”我告訴他:“因為我是共產黨員!”是啊,“我是共產黨員”,這簡單的6個字,是我對孩子的語重心長,是我對廉潔家風的傳承,這種傳承,源自於父親的身體力行和諄諄教誨,源自於一代偉人的家風典範和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説:“國風之本在家風,家風淳,則黨風正,黨風正則國家盛。” “我是共產黨員”,是身邊好家風的傳承與弘揚,是弘揚新風尚的責任與擔當,是走進新時代的底氣與力量!

05

我與女兒談家風

我們一家三口平時經常一起追劇,這次追的是反貪劇《人民的名義》。女兒才讀四年級,他最喜歡陸毅飾演的反貪局長“候亮平”,很崇拜一身正氣的陳巖石老爺爺,當看到劇中貪官污吏的惡劣行徑也會義憤填膺。看來在她幼小的心靈中已經種下了善良正義的種子,也初步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藉此機會,我與她談起了已故的爺爺——我的父親,談起了我們的家風家訓,期望能引導她逐步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我告訴她爺爺原是一名小包工頭,一生經歷坎坷,雖最終也沒能成大氣候,但他的人品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

我父親年輕時經常承包一些小工程,讀過國小的父親將工程賬目記得一清二楚,總是能按期給工人們結算工資,有時遇到甲方拖欠工程款或是工程項目虧本時,父親總是想方設法自籌資金也要兑現工人的工資。他説這是工人的血汗錢,是辛勤勞動的報酬,不能算錯,也不能打壞主意。

那時我經常看到別人家裏到年三十還坐滿了討債的人,有些人藉口工程虧本總想賴掉工人的一些工資,而我們家每年在過小年前父親就已通知工人們將工資領回家,到了除夕,我們家從來都沒有進門討賬的人。我還經常看到父親額外給工作積極肯幹、任勞任怨的工人多發幾天的工資。久而久之,只要父親承包到了工程,願意跟着他乾的總是大有人在,這樣一來工期都能按期完成,為父親贏得了好口碑。

就在父親去世的前幾年,那時他已經年邁,在家頤養天年。這時有人送來了一張欠條,還是二十年前借了老朋友的一千元錢。據父親回憶其實當年他已經還錢了,還交待那個老朋友一定要撕掉借條,可能這個老朋友忘記了。問題是這時這個老朋友已經中風癱瘓成了植物人,是他家人在清理舊物時發現的這張借條。

父親當時沒有立即表態,説要回憶一下。但後來他對我説,雖記得當年已經償還,但現在空説無憑,他還是想再還一千元給人家,畢竟人家有借條在手,自己再爭辯也沒用,可能還會讓人家誤以為過河拆橋,不講信用。我同意了父親的想法,説就當是吸取個教訓。後來我開車帶父親給這位老朋友送去了一千元錢,還對這位老朋友表示了慰問。父親一生光明磊落,我也是不想讓他老人家老來還讓人誤會,留下遺憾。

為了給女兒更深刻的印象,我還特意帶着一家人回到了老家的堂屋。在老家的堂屋門口,有一幅對聯:“惠風和暢,清流千秋”,這是我們汪氏家族和清堂的家風。其中的“惠風和暢”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告訴我們對待別人要像柔和的春風,使人感到温暖、舒適。而“清流”,則喻指德行高潔,告訴我們為人要清正廉明,要注重修養品行。

女兒問:爸爸,你不是説除了家風,我們還有家訓嗎?

我説:是的,我們的家訓就是“温良恭儉讓,愛敬謙誠雅”。

這是十個單獨意義的字,我讓女兒給這十個字組詞,能組多少算多少。我是希望,她一定能夠在組詞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吧。

06

清廉家風故事

時光流逝,父母也都相繼與世長辭,但是父母的教導永遠在我耳邊,音容笑貌也永遠留在我的腦海裏,家風家訓也鐫刻在我心中。家風家訓就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家訓就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家訓就是一面鏡子,時刻發現我的弊端。我也會傳承家風家訓,讓我的女兒健康成長。也願勤勞、清廉之風傳承在每個人的心中,傳承在整個中華民族之中。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壯成長,是因為那勤勞的土地源源不斷的給小草送去養分,奉獻的雨露毫不吝嗇的給小草送去水分,慈愛的太陽不求回報的給小草送去陽光,小草才能經受住風吹雨打,才能成為一片綠地。人也是一樣,只有在優良家風、家訓的薰陶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不走歧路,才能出類拔萃,在社會上體現出個人價值。

1976年6月我出生在河北灤縣一個農村家庭,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也是靠着從國小到高中的努力學習,考上大學,走上工作崗位。記得2000年7月自己剛剛大學畢業,背起行囊到湖北荊門來上班時,臨行前爸爸坐在炕上,一邊吧嗒着旱煙,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就要一個人到遠方的地方工作了,工作得來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工作。”

帶着父親的這句話,我踏上了來湖北的火車,到單位後,分到市路橋公司京珠高速的標段上工作,住在一個小山村裏,從事測量放線工作,早晨5點多鐘就得起來放好施工線,這樣才能保證工人早晨上班就能有施工斷面工作。枯燥的生活,艱苦的環境,並沒有讓我氣餒,因為每當我想放棄時,爸爸媽媽那在田間辛苦勞動的影子就會浮現在我面前,爸爸在我臨行前的話就會在我的耳邊響起,鼓勵着我努力工作。

在工地施工一年後,自身工作努力,被選調到局機關工作。因條件限制,我住的是職工宿舍,父母不能在我身邊,但是春節我都要回老家看望他們。那時我爸爸還是村長,村裏的家長裏短、大小事情少不得我爸爸的裏外調停。全家人正沉浸在我回家探親的喜悦中時,村裏的王嬸提着一籃子雞蛋來我家,説感謝我爸爸幫他們解決了一些小糾紛,給孩子們拿些雞蛋吃。

爸爸連聲説解決小糾紛是村長應該做的,但雞蛋堅決不收,讓王嬸拿了回去。我隨口説了一句:“人家不就是送點雞蛋嗎,如果收下過年吃的話不挺好嗎?”可爸爸一聽我這話,立時眉毛一挑,表情嚴肅的説:“不該收的就不能收,不在乎多少!”又接着説:“你一個人在外工作,家人不在你身邊,一定要明辨是非,千萬不要貪小便宜,不要拿不該得的錢物。”聽了爸爸的話,我羞愧難當。就是在父母的諄諄教導下,樸實的家風薰陶下,我一點點進步,職位也有升遷,在湖北荊門安了家,也把父母接來荊門居住生活。

一天工作下班後,看見媽媽還在縫補被爸爸抽煙不小心燙了洞的牀單。媽媽已經六十多歲了,頭髮白了,老花眼,身體也不好,伏在牀上,一針一線的在縫補!我看她辛苦説:“媽媽,被單已經用了很長時間了,又燙了洞,就不要補了,扔了吧,我明天來買一條新的。”

媽媽依然沒有停止手中的針線活:“能用就用,不用再花錢買。我們做父母的能省點,就給你們生活減少的點壓力,你也就不會因為我們年紀大,不能幹活卻光花錢而發愁錢,影響你的工作紀律,現在社會上的誘惑太多,你也是單位的領導了,千萬不要因為錢的事犯錯!” 父母就這樣默默的教導着我,照亮我前方的路的,讓我走向光明。

07

廉潔家風伴我行

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提起“家風”,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興盛、社會的安寧、個人的成就,都會受到家風“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然而優良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傳家寶”。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從顏氏家訓到伯廬治家格言;從嵇康獄中告子到曾國藩家書。無不體現了好家訓,好家規,好家風已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

緩緩轉動時光輪軸,我們在形式迥異的家風之中,似乎總能領略到這樣的精髓:寬厚待人;勤儉持家;明事知禮;忠君愛國……字眼的背後是一個個家族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凝結。

看到這張照片,我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對!這就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啟超先生。梁啟超先生一生與子女通信200多萬字,筆墨間沁透着對子女的關愛,對國家民族的責任。他認為“吾輩命運,當與國家命運緊繫一身,因興趣所致而學,因國家所需而用。”梁氏家訓中“不惑、不憂、不懼”使得他的九名子女各有建樹,“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古今罕見,也成為了家風傳承的一段佳話。

是啊!不論時代發生多大的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我的老父親,他是一位軍人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從小父親就告訴我“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不靠天、不靠地,就靠咱那勤勞的雙手。”我就是在這樣傳統樸實的家風薰陶下長大的。記得上學那會,父親教育我在學校要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好好學習。

參加工作時,父親叮囑我在單位要尊敬領導、愛崗敬業、敢於擔當;成家立業後,父親教導我要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常懷感恩之心;父親總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他的言行不斷鞭策我、教育我。父親簡短的話語,字字句句都道出了他嚴謹的“家風”。曾經我的一度覺得是父親太嘮叨。

可是當我為人妻,為人母時,我才深深的明白,這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如今的我,也像父親當年教育我那樣教導我的孩子。“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我想這不正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所提倡的“傳承”嗎?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在舉國上下動員中國夢的新形式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每個家庭做起,傳承清廉好家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讓廉潔的陽光,灑向每一個家庭,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清正廉潔的家庭環境,讓家庭成為温馨空間,成為遠離腐敗的潔淨港灣。讓廉潔家風伴隨着我們前行。朋友們就讓我們在雁城之濱,在祝融之峯,在鄉村田野。讓廉潔好家風滌盪我們的心靈,將清廉“衡州”成為我們永恆的追求!

08

鉛筆盒的故事

從部隊轉業回來那年,女兒正好十歲。望着她活潑可愛、嬌小聰慧的身軀,我的心頭掠過一絲歉疚。

自從女兒降臨,給這個家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同時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按理説,作為爸爸的我應該義無反顧地擔當起她的表率和榜樣,想方設法地教會她如何處世為人的道理,然而,這十年來,由於工作的原因,身在軍營,聚少離多的生活導致對她的教育和照顧屈指可數。

女兒很乖巧,這會兒坐在書桌旁仔細地寫着作業。我悄悄地來到她的身旁,用愛憐的眼光注視着她。

不經意間,鉛筆盒裏花花綠綠的筆和橡皮吸引了我的視線,滿滿的一盒。

不對呀,她好久沒有向我和她媽要過買文具的錢了,現在怎麼一下子多了那麼多鉛筆?於是我試探性地向女兒問道:“是不是外公外婆給你買的筆呀”?

“爸爸:這些筆都是撿來的”。女兒沾沾自喜地回答我。撿來的?我有些詫異,更多的是疑惑。

“撿來的東西應該交給老師,怎麼可以自己用呢”!我用嚴厲的口氣對着她説,可是女兒眨着無辜的大眼睛,理直氣壯地説:“老師講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這些東西撿來了也沒有人認領,扔了扔了,我覺得可惜才拿回自己用的”。

她的説法我有點兒不信,心想,我不在的這些年裏,這個小丫頭被外公外婆寵壞了,竟然學會了説謊,暗自猜測,説不定這些筆和橡皮是拿別人的呢,若是偷來的,丟盡了我家的顏面暫且不説,孩子從小養成這樣的壞習慣可怎麼得了,今後怎麼在社會上立足啊!

我把這些疑惑和猜測無限地放大。此刻,滿腦子想的都是父母親平日裏常常對我們兄弟説的那些:“做老實人,辦老實事,不貪便宜……勤儉節約,依靠自己的雙手才能過上好日子……”等等教導的話語,不行,必須得嚴加管教她了。

於是,我瞪着雙眼,扯着嗓子喊道:“瞎説……”,近乎怒吼地將女兒狠狠訓斥了一頓,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女兒見狀,委屈地哇哇大哭,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嘩嘩地往下掉,把岳父母心疼得直掉眼淚。

夜深了,我輾轉反側,父親的聲音又一次在我耳邊響起:為人父母要涵養天性,休存猜忌之心,懂得必先克已,方能教化兒女,教育孩子不能妄加評斷,只有調查清楚,方可言傳身教,憑德感化。

是啊,父母親正是用他們的一言一行教育我們幾個子女,才使得我們能夠成為有用之才。

第二天,我一早便來到了學校,找同學和老師核實情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女兒的説法被證實後,我還出乎意料的知道,大家對女兒的評價很高,不但不貪小便宜,而且熱心助人,品學兼優。

我侷促不安,錯怪了女兒該如何面對?晚飯後,躊躇地走進女兒的房間,她委屈的臉蛋上彷彿還掛着淚珠,她媽媽輕輕地撫弄着趴在她腿間女兒的頭髮,喃喃地説着安慰的話。

我的眼角濕潤了,這麼多年來,是岳父母替代我撫養教育着女兒,也辛苦了我愛人,雖然他們沒有豪言壯語,也從不指責我不盡責任,但他們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個家作出了無私的奉獻,是他們的大愛成就了我在部隊的屢屢戰功。

我不但沒有感謝他們的付出,還暗暗責怪他們對女兒的溺愛,我感到羞愧,毅然走上前去,勇敢地向女兒坦承了錯誤,也向岳父母表達了謝意。女兒終於笑了,得意地唱着:“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裏邊……”。

看着這麼好的鉛筆和橡皮,心想扔了確實太可惜,也是一種浪費。但是留着自己用也不是個事啊!怎麼做才能兩全其美呢?

思謀半晌,我提出在教室裏做一個大的鉛筆盒,把拾得的物品放進去,一來可以讓失物的同學前來認領,二來如果有同學忘了帶筆和橡皮,可以先在這裏借用,完了後歸還。

我的這個提議,立馬得到了老師和女兒的認同與響應。於是我們父女經過一番努力,一個木製的鉛筆盒在教室裏誕生,女兒在盒蓋上工工整整地寫上了“愛心盒”三個大字。

直到女兒畢業,這個鉛筆盒依然被下一屆的同學傳承,悄悄地訴説着我和女兒的故事,默默的注視着一屆又一屆的同學走向遠方遠方。

一抹陽光,從窗台慢慢地走進了屋裏,斜斜地照在女兒青春的臉上,她正聚精會神地設計着工作的藍圖,女兒長大了。

我佇立窗前,開始回想這些年來的生活—我的父輩們雖然對家風沒有文字表現的那麼鮮明,可他們樸實憨厚的言行對我的影響比文字家訓更為直接而強烈,當我回過頭來看它時,發現原來它一直潛藏在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潛移默化中時時刻刻地影響着我的人生。

女兒之所以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離不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家風薰陶,更離不開中華美德的傳承。

父之愛子,教以義方。相信女兒在不久的將來,為人妻為人母的時候,也會記起我和她之間的那些點滴往事,對無形中的家風予以傳承,繼而發揚光大。

09

穿越時空的迴響

還記得許多年前的那個冬夜,書桌前,年幼的我在寫作業,我的媽媽在我身邊複習準備本科自學考試的功課。

怕影響我學習,她擠在書桌的一側,厚厚的一摞資料只能放在了地上。寒冷的夜晚,暖黃的燈光下,媽媽拿着筆在課本上划着,在筆記本上摘抄着,安靜的房間裏只有偶爾響起翻書頁的聲音……

我的媽媽是一名助產士,護校畢業後分配到杭州某市級醫院工作,婦產科是醫院裏的大科室,雖然平時工作很辛苦,但為了不斷提升自己,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她還是毅然報考了護理學本科的自學考試。

工作時間,媽媽在產房裏忙碌着,迎接一個又一個小寶寶的誕生,工作之餘,媽媽除了要照顧好家庭,還要重拾書本為一門門的自學考試課目而努力着。

媽媽在許多個夜晚挑燈夜讀的畫面,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裏,激勵我養成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性格,深深地影響着我人生中的每一次重大選擇。

2007年,我通過公務員招錄考試進入上城區檢察院從事文祕工作。雖然我本科學習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但由於缺乏專業知識,綜合性材料根本沒法上手,就算是小的信息、宣傳工作也感到很吃力。

面對困難,我想起了媽媽坐在我身旁挑燈夜讀的記憶……

於是,我下定決心自學法律。2009年,通過了法律本科自學考試,2010年,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2012年,取得了法律碩士學位。

而在公文寫作領域,我也從最初的小菜鳥逐漸成長為全省檢察系統公文寫作業務標兵。

那些枱燈下獨自複習看書的夜晚,那些在電腦上思考、碼字的深夜,逐漸和媽媽當年挑燈夜讀的畫面重合、交疊,成為我人生中難以抹去的記憶和思念。

媽媽的工作崗位普通而平凡,但她的積極進取、愛崗敬業的精神深深地影響着我。

如今,我也已過而立之年,正如當年媽媽挑燈夜讀的年紀,一邊是組織和領導信任交給我的工作職責和任務,一邊是年幼的孩子需要照料,每當疲憊和倦怠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媽媽投向我的充滿期望的目光,想起書桌一側媽媽的身影。

在那些哄睡了兒子的深夜,那些萬籟俱寂中寫材料的夜晚,我的指尖敲擊鍵盤的聲音,多麼像一串穿越時空的迴響。

10

姥姥的擀麪杖

從小就聽媽媽説過姥姥的擀麪杖有三奇,第一奇是:不打天,不打地,專打壞人的腦袋皮。

媽媽説,小的時候家鄉經常鬧土匪,有一天,姥爺帶着家裏的夥計去河北收芝麻去了,姥姥帶着大姨、二姨、媽媽和舅舅在家裏,半夜裏只聽見“咣咣咣”的敲門聲,還有嘈雜的吵嚷聲,大家嚇得都不敢出聲,説是土匪來搶劫了,姥姥攥着擀麪杖,悄悄躲在門後,當一個土匪拿刀撥拉着門栓,剛把半拉頭探進門,説時遲,那時快,姥姥雙手握着擀麪杖狠狠敲下去,並且大喊:”孩他爹,抄傢伙,讓夥計們拿着土槍堵住後門!”

姥姥又使勁的用擀麪杖”咣噹、咣噹、咣噹”敲面板和和麪盆。就聽到門外一聲“哎呦!”一陣鬧哄哄的腳步聲,只一會立刻又一片死寂。據説第二天一早,姥姥拉開門發現門口一攤血和一隻散落的草鞋,原來一個小土匪捱了姥姥的一擀麪杖,又聽到姥姥大喊大叫,還以為中了姥姥家的埋伏,便慌不擇路的撤退了,後來這一擀麪杖也就成了姥姥幾十年來一直津津樂道的一個傳奇的故事。

姥姥的擀麪杖第二奇是:不打狗,不敲雞,專治大舅的混賬語。

這個故事,到現在媽媽説起來還有很多的感慨,文革的時候舅舅參加了學校的紅衞兵,一天放學,舅舅從學校裏帶着一幫紅衞兵,説是要“破四舊”,和地主家庭劃清界限,還説要打倒地主和地主婆(姥姥和姥爺)。姥姥當時看到舅舅領着一幫人,戴着紅袖章衝進家門,翻箱倒櫃找姥姥姥爺的封建東西,説是要拿出來批鬥!

就在舅舅和這幫人東翻西找的時候,就聽到一聲斷喝:“小兔崽子,滾出去!”。只見姥姥拿着棗木擀麪杖雙手卡腰站在堂屋的大門口,堵住了舅舅的去路,舅舅嚇得一哆嗦,還強做鎮靜的説:“我我我,要---我要和你們這個地主家庭劃清界限!”,話音沒落,就聽到“啪”一聲。

姥姥一擀麪杖打在了舅舅的左肩膀上,只聽到舅舅“哎喲”一聲滿地打滾,再看姥姥的手裏,擀麪杖居然變成了兩節,一節兒在姥姥手裏攥着,另一截落在舅舅身旁,舅舅疼的滿地打滾兒叫着:“哎呀媽呀,你這麼狠心,是不是我親媽?你這個地主婆!”。

姥姥拿着半截的擀麪杖高高舉起來:“你還敢胡言亂語,小兔崽子,看今天我打不打死你這個目無尊長,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東西!”。舅舅的同學們架着舅舅,撒丫子跑出了門外。當晚,姥爺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躲在同學家的舅舅找到,當姥爺把舅舅攙回家的時候,舅舅的一條胳膊已經抬不起來了,肩膀也腫着,姥爺説姥姥把舅舅的胳膊打折了,當時姥姥就冷冷的撂下一句話:“看他還出去折騰不折騰了?

這下總該乖乖的在家裏躺着看書吧!”這一躺,舅舅就躺了個大半個月,胳膊才算抬起來,以後就再也不敢説與地主地主婆劃清界限之類的話語了,從那以後姥姥的擀麪杖便不再是擀麪條、擀烙餅的了,雖然姥爺把斷成兩節的棗木擀麪杖給粘好了,但從此姥姥再也沒有用過它,只是把它擺在了堂屋的條几上,也就是從那以後舅舅再也不跑出去了,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裏下地幹活,閒的時候呢,就趴在油燈下看課本和爺爺留下來的古書。

媽媽説擀麪杖其實後來就變成姥姥的家法了,不只是舅舅,還有媽媽和大姨、二姨他們兄妹幾人從那以後要麼下地幹活,要麼就老老實實的在家讀書,一直到後來大姨、二姨和媽媽考學參加了工作,舅舅留在了家鄉務農,家裏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出去折騰。

姥姥的擀麪杖第三奇是:不打手,不罰跪,頂着麪杖孵小雞。

我們小時候,每到放暑假,爸爸媽媽上班沒人管我們,總會被送到姥姥家過上一個假期,記得有一年暑假,哥哥十歲我八歲,我們一起在姥姥家。有一天,我們在院子裏玩時,聽到鄰居家的蘆花大母雞正在門口像一個大將軍一樣“咯咯噠、咯咯噠”的叫,哥哥説:“我們去看看是不是那個蘆花大母雞下蛋了?”我們跑到鄰居房檐底下的雞窩裏,哥哥把手伸進去,趕緊又把手縮回來,説:“有雞蛋,還熱乎着呢!那怎麼辦?”我茫然 的看着他,哥哥又説:“你幫我看着蘆花雞別叨我,我把雞蛋掏出來。”然

後我就一邊東張西望的放哨,一邊伸出雙手攔着蘆花雞,哥哥快速的把手伸進雞窩拿出來一隻像蘆花大母雞的臉一樣粉撲撲的大雞蛋雙手捧着,我們倆躡手躡腳的跑到了姥姥家,我們躲在房間裏,看着這個橢圓的大雞蛋,哥哥説:“你還記得愛迪生嗎?那個畫書上説他把雞蛋放在懷裏孵出小雞來了,我們也來孵小雞吧!”。我佩服的看着哥哥,使勁的點頭。

哥哥説:“我們從今天開始輪流孵小雞,我白天,你晚上。”

我們倆正商量着呢,就聽見隔壁鄰居家奶奶叫嚷:“咯咯噠半天,怎麼沒見蛋啊?”哥哥伸出一根手指頭放在嘴邊,我大氣不敢出,我們倆把雞蛋悄悄的藏在哥哥的口袋裏。

到了吃飯的時候,哥哥一隻手一直捂着口袋,姥姥很奇怪,説:“你怎麼老捂着口袋呀?”哥哥説:“沒什麼,我手疼。”

姥姥説:“來,拿出來,我看看是不是摔着了?還是碰着了?”

哥哥另外一隻手急忙使勁擺着,連説:“沒事兒,沒事兒!”

姥姥不放心,還要看,這個時候隔壁鄰居家奶奶又在喊:“今天奇怪了這個蘆花大母雞,怎麼沒下蛋呀?”她連喊了幾聲,哥哥和我都低着頭不敢抬眼看姥姥,姥姥看看哥哥又看看我,問:“小霞奶奶家的大母雞,天天下一隻蛋,今天怎麼回事兒?”姥姥又盯着哥哥,問:“你的手怎麼了?説---”。哥哥小聲的説:“我我我的手不知道呀?”

姥姥轉身拿出那個粘好的擀麪杖,讓哥哥站在面前把兩個手舉起來,哥哥膽怯地把手慢騰騰的舉起來,姥姥看哥哥的口袋鼓出來一塊,用手一摸,那粉撲撲的大雞蛋就在姥姥的手掌心裏了,哥哥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告訴了姥姥。

姥姥聽完,一手拿着雞蛋,一手扯着哥哥去到了隔壁小霞家。

回來的時候姥姥手裏還握着擀麪杖,指着我們倆説:“別人的東西哪怕是一根草,都不能拿回來,知道嗎?這樣去拿叫偷!要做實驗跟姥姥説,我們家也有雞蛋。現在去頂着擀麪杖面壁反思,記住:下次再犯這樣的錯誤,這個擀麪杖是不認人的,知道它是怎麼斷的嗎?!”。

後來我和哥哥一直在堂屋的條几前面壁反思了一個下午,哥哥還一直在頭上頂着那個棗木擀麪杖!

雖然姥姥去世已經整整二十年了,頂着擀麪杖面壁孵小雞的情景還清晰的刻在腦海裏,這件事我和哥哥一直記到現在!它時刻提醒我們不拿別人的一草一木!

11

問心無愧 正直一生

“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

“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數風流人物,從古至今,其中閃現的家規家訓並不罕見,多為後人道也。周公姬旦有《誡伯禽書》,一飯三吐哺、才致天下歸心,周公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可謂是用心良苦;諸葛孔明《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裏闡述的修身養性的做人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包拯家訓》中,“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足為世人學習;還有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是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經典。

好的家風家規,不但利於自身、利於子女家庭,也對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拿我的家庭來説,雖然只是一個尋常的農村家庭,但秉持了一條不尋常的家規。爺爺的言傳身教,叫我明白什麼才是問心無愧的一生。

爺爺出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動亂與戰火的那個年代是他短暫的童年,他生前常常回憶起兒時困窘,破舊的茅草房不僅要承受自然風雨的侵蝕,而且時時刻刻要擔心被鬼子轟炸機掃蕩。

他目睹過國民黨軍隊與日寇的交戰流血畫面,目睹過寒冬裏國民黨軍隊敗退中橫渡西小江時不小心落入水中淹死的情景,目睹過無辜的村民被漢奸湊數謊稱是抗日戰士被活活打死扔進江裏。

當時小小的他曾被漢奸逼問到底哪裏有抗日人士,即使被漢奸打耳光叫啞巴,他也堅持沒有説出那些人的名字。姑姑問過為什麼這個事情沒有別人知道,爺爺説:“這又沒什麼,換誰都是這麼做的。”

新中國成立,一切百廢待興。爺爺的茅草房也亟待修整。爺爺年幼的妹妹在戰亂中摔斷了腿沒有治療落下了殘疾,爺爺的父母和爺爺一起辛勤勞動,養家餬口。

沒有白米飯,他就吃糠咽菜填飽肚子;沒有牛耕地,他就用鐵杴掘;沒有轆轤和井澆地,他就用肩挑水;沒有農具,他就想法自己造。在困苦面前,爺爺沒有怨天尤人,彷彿有流不盡的汗,彷彿有用不盡的力氣。

計劃經濟時代,爺爺當上了村裏的小隊隊長,還入了黨,那時候每家每户還是要交公糧、發糧票的年代。

爺爺的這個小隊長權力可不小,他常説起左鄰右舍又都是祖祖輩輩在這裏的村民,這個託關係叫他寬限幾日,那個託人跟他説讓他秤砣偏一點兒打個馬虎眼,可爺爺只會露出一張嚴峻的臉。

過去了大半個世紀,爺爺也變成了一個老人,臉上是深深的皺紋,手上骨節分明、青筋遍佈。

爺爺70多歲的時候,還在家裏的田地裏幹活。不論春夏秋冬,爺爺總是一天隔一天在田裏忙活,即使是炎熱的盛夏,爺爺都頂着烈日給秧苗除草、澆水。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爺爺滿頭的大汗和被汗水浸濕的汗衫。在別人看來,那幾塊田也種不出什麼好收成,但在爺爺看來,那卻是能為家裏分擔的小小的一點力量。

前年爺爺突發中風,只能卧病在牀,彌留之際,他沒有囑託學習工作要做到如何出色,只告訴我要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

雖然他離開了,可我感覺他就在我的身邊,一直看着我,使我在做人做事上不敢有半點懈怠。

爺爺一生雖沒有什麼很偉大的作為,但他堂堂正正地做人,用純潔、善良的心靈教會我做人的真諦,用勤勞的雙手讓我明白勞動最光榮。

爺爺的一生,就是問心無愧的、正直的一生。問心無愧這四字家風,是我們家的無價之寶,我們一定要代代相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