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閲讀教學心得體會反思共整本書閲讀教學感悟2篇 全書閲讀教學 - 我的反思與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7W

本文以整本書閲讀教學為主題,分享了編輯們的教學心得、體會和反思,總結出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並探討了整本書閲讀教學的意義和難點。同時也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示和幫助,提高整本書閲讀教學的質量。

整本書閲讀教學心得體會反思共整本書閲讀教學感悟2篇 全書閲讀教學 - 我的反思與感悟

第1篇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孩子要:“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現在的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整本書的閲讀,一般更傾向讓孩子讀讀作文書,或者一些有趣的、有哲理的短故事,既節省時間又好把握,部分孩子則沒有讀書的時間,這對我們語文教師在整本書閲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學期我們進行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本書的閲讀,這本書的故事情節豐富多彩、趣味橫生,而且還通過描寫我們平常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説出了很多道理,比較適合三年級孩子閲讀。一學期下來,我有些體會和反思:

對整本書的閲讀我儘量少指導,因為學生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對書產生興趣,他才能有效地吸收,許多名人成功的讀書經歷就是自己看,不停地看,也沒有多少人指導。對整本書的閲讀指導應該是粗線條的,關鍵在於引導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和慾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對書的吸收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細節,有的是語言,有的是思想??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讀了起來,一邊閲讀,一邊做批註,留下了自己閲讀的痕跡、思考的記憶,也鼓勵孩子們寫下一些感受,利用自主一刻和閲讀課的時間與孩子們交流各自的閲讀感受,並一起評價看誰的思考最深入,評選班級的“讀書之星”,讓大家分享彼此的快樂,獲得閲讀新的體驗。

這是我第一次指導孩子進行整本書閲讀,堅持下來,我和孩子們的收穫都很多,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1、不能做到有始有終。開始閲讀的頭一個月,我和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一有空就會交流閲讀感受,還撰寫了讀後感,進行評獎。但漸漸地,這本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覺得沒什麼意思了,每天看書也成了敷衍,這就使我們錯失了很多有內涵有哲理的文章,也讓孩子變得虎頭蛇尾起來,這就警醒我要更加統籌安排,採取多樣化的形式,保持孩子閲讀的積極性,細細感受文字背後帶來的快樂。

2、閲讀不夠充分。這本書中有很多較為獨立的小故事,故事不長,但都充滿童趣。其中的一個故事《一條香路》講的是:一天,圍裙媽媽胸前戴着的白蘭花非常香,她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玩捉迷藏,大頭兒子通過聞花的香味捉住了媽媽。幾天後,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外出,看見許多盲童要拄着棍子或要靠大人攙扶走路,他們想到了靠聞花香辯方向的辦法幫助盲童。他們去買了能四季開花、發出香味的樹種在盲童的門前,還教會了盲童用鼻子聞香味的辦法認路。盲童們

學會了這個認路的方法後,他們就可以自己高高興興地去學校。學生對於這一篇文章都很喜歡,有的學生還告訴我想親自體驗下用花香辨別方向,我只是一笑而過,之後想想對於這樣的文章完全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讀讀,不僅感受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他們的聰明才智,還可以體會他們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甚至可以拓展開來,讓孩子們想你們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是純粹的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將讀書化為興趣,化為快樂,積極開動腦筋,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使讀書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是我的一學期下來的一點感受,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整本書閲讀認真、持之以恆地開展下去,讓孩子們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整本書閲讀教學心得體會反思共整本書閲讀教學感悟2篇 全書閲讀教學 - 我的反思與感悟 第2張

第2篇

11月17 日,有幸參加了武安市國小語文整本書閲讀,種子教師培訓活動,聽了吳教授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在學習課程的時候,當聽到吳教授總結整本書閲讀課程實施情況,提到了五類不同的閲讀狀況時,我還特別慶幸,覺得自己似乎已經到了第五層次”師生共同讀完一本書,組織閲讀交流會”,可是仔細一想,我將自己讀過一兩次的書帶給學生,上一次導讀課,然後上一次讀後交流課,我就是一個真正的閲讀者嗎?是一名合格的閲讀者嗎?我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是不是變得更愛讀書了,更會讀書了,我想,我現在所做到的應該只是讓學生更愛讀書,而在更會讀書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本書,如果做教師的也只是匆匆的讀一次,就在班上上整本書的課程,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於心急,這樣上出來的課也只能是流於形式,止步於嘗試,並不能稱之為專業。想到這裏,我就覺得甚是幸運,因為在我迷茫的時候,遇到了親近母語這麼好的課程。讀起來,學起來,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閲讀者。

吳老師在課程的理論部分詳細地介紹了一本書確定交流主題的過程,任何一本書,最後我們歸納出的主題有很多種,有的主題是甚至非常宏大,這些主題如何落實到課堂中,如何和兒童鏈接起來,如何用有效的形式去進行討論,我覺得整本書閲讀中這是最難的一步。以我本學期在自己班級嘗試閲讀《夏洛的網》為例,因為這本書我自己看過好幾次,非常喜歡,所以把它定為了我們上學期的共讀書,在讀後交流課上,我選擇了三個主題:

3、你認為友誼是什麼?生命是什麼?討論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們興趣濃厚,暢所欲言,甚至討論出了威爾伯之所以獲救,也是因為他自己在拯救自己,然後到了第

二、三個問題時,學生明顯就積極性不高了,後來課後我自己進行了反思,才發現,確實“友誼”“生命”這些話題都太過於宏大,三年級的孩子其實不太樂於討論這樣抽象的問題。所以,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我制定的交流討論的話題上,沒有鏈接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畫抽象為具體。

深知整本書的閲讀對孩子們的益處,所以即使開始得晚一點,做得暫時不夠好,我還是不遺餘力的在班級進行着嘗試,帶着對整本書閲讀課程的學習收穫,加上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經驗,我相信,班級的閲讀課程一定會走上正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