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後感和人生思考3篇 《西遊記》:人生啟示與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説,它描繪了唐僧帶領弟子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西天取經的故事。這部小説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是對人性、道德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西遊記》讀後感和人生思考3篇 《西遊記》:人生啟示與思考

第1篇

這個學期,我讀了吳承恩的小説《西遊記》,它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

還沒讀《西遊記》的時候,我常常在想:《西遊記》裏的人物是什麼樣的呢?同學們是不是也很好奇呢?如果是的話那就快來看看吧!

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孫悟空又名孫行者,號“齊天大聖”,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很強的反抗精神。他機智勇敢、不懼權威,敢和三界之主——玉皇大帝爭鬥。在取經路上降妖除魔,屢建奇功,被封為“鬥戰勝佛”。

豬八戒又名豬悟能,他可沒有孫悟空那樣的氣度,他好吃、好色、好佔便宜、愛偷懶,心裏經常惦記着高老莊的老婆,雖然如此,但在唐僧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也會奮不顧身,出生入死地營救師傅,最後被封為“淨壇使者”。

沙和尚又名沙悟淨,心地善良,忠厚老實,任勞任怨且忠心耿耿,他就像我們這學期學的一個“三字俗語”——老黃牛,在危險的時刻從不退縮,他為唐僧取得真經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被佛祖封為“金身羅漢”。

他們的師傅唐僧,法號“玄奘”,號“三藏”,他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本領,但是他誠實善良、慈悲寬厚、目標堅定、意志力強、一心向佛,但鑑別能力差,雖然有人説唐僧軟弱迂腐,但我覺得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更讓人感動。

同學們,聽完了人物的簡介,你們是否還想聽一聽故事的情節呢?那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在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孕育出了一隻靈猴,他拜菩提老祖為師,得名為孫悟空。孫悟空因不滿被天宮封的“弼馬温”的頭銜大鬧天宮,最終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行山下,500年後被唐僧救出,跟隨唐僧一起西天取經,後來又收了豬八戒和沙悟淨兩位兄弟,師徒四人一起踏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哎呀!一不小心劇透了這麼多!在作文本旁的你們是否也喜歡《西遊記》呢?

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鬥法天宮諸神》這一章。在這一章裏我好奇的是:孫悟空大鬧蟠桃會,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來捉拿他,他與二郎神幾番較量,誰贏誰輸呢?我想答案應該是二郎神輸了,因為最後玉帝請了如來佛祖來幫忙。那麼如來佛祖又是怎麼對付孫悟空的呢?看完這一章我的感受是:孫悟空雖然神通廣大,但還是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最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行山下,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不可以得意忘形、驕傲自大!

除了《鬥法天宮諸神》之外,我喜歡的還有:高老莊捉妖、三打白骨精、奪寶碧波潭……

在《高老莊捉妖》這一章裏,我又有了新的問題,譬如,唐僧師徒經過高老莊,得知高太公要尋找能降妖的高人,這是怎麼回事呢?瞭解妖怪的事情後,孫悟空決定幫助高太公捉妖,他又是怎麼捉妖的呢?經過我的認真閲讀,我找到了答案。讀完這一章我的感受是:這個妖怪原來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酒後失德調戲嫦娥仙子,被玉帝貶下人間。他不幸地投錯胎成了一頭豬精,後被孫悟空降服,拜唐僧為師,一起往西天取經。豬精的遭遇啟示我們:不要喝酒,以免誤事。

魯迅先生曾説過:“《西遊記》是一部具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後來我查了關於《西遊記》的相關內容得知:16世紀明朝中期,也就是作者的寫作背景,“當時社會經濟雖然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苦難。”於是我終於明白作者為什麼要寫《西遊記》了,原來是為了透過故事提出批評啊!

看完了這本書我的結論是:師徒四人經歷磨難,終於取得真經。而他們之所以能取得真經,是因為他們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鬥志,不怕苦,不怕難,團結一致、互相信任!

總之,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驚險故事令我大開眼界,讀了一遍之後還想再讀一遍!

《西遊記》讀後感和人生思考3篇 《西遊記》:人生啟示與思考 第2張

第2篇

?西遊記》是一部講述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歷險記。他們必須堅強跨越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順利取得真經,普渡眾生。在這取經途中,妖魔鬼怪會處處刁難着他們,艱難險阻會時刻伴隨着他們,上什麼讓他們最終戰勝一切,取得真經呢?

團結!是四個人的團結將他們凝聚在了一起,是四份力量的融合讓他們不畏艱險,戰勝重重困難.俗話説“團結就是力量”,而《西遊記》不正是更加深刻地證明了這一點嗎?

有人説過:“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幹涸?放入大海。只有溶入大海,水才會長流不息。唐僧師徒就是團結的化身,是團結讓他們排除萬難。我們現在不應該如此嗎?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需要團結。當今時代,處處講究合作精神,只有合作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功效,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才能戰勝更大的困難。國與國如此,人與人也如此。

?西遊記》,它讓我看到了團結的力量,讓我瞭解到團結的重要性,唐僧師徒教會我只有講團結,才會獲成功的大道理。

相信看過《西遊記》的人,一定會對“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印象深刻。白骨精變了三次摸樣,成功地騙過了唐僧、八戒和沙僧,但唯獨沒有騙過齊天大聖的火眼金睛。孫悟空為大家而戰,為生命而戰,為正義而戰,可結果卻換來了被驅趕的下場。我相信在孫悟空滿懷委屈離去的那一刻,一定讓很多人感到震撼,讓很多人感到憤怒,也讓很多人感到傷心,我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我是一個極不愛流淚的女孩,但是從小到大,每次看到孫悟空無奈離去的時候,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心中充滿了對唐僧的氣憤,對白骨精的憎恨和對孫悟空的同情。現在,我長大了,從這一章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眼見未必為實。

村姑、老奶奶、老爺爺,他們的表面都是那麼得樸實,那麼得善良,可實質卻是一個狡猾邪惡的妖怪,通過這件事,“眼見為實”這句古訓還真得讓人重新審視呢!尤其是在當今如此雜亂的社會,欺騙的手段愈發高明,欺騙的行徑愈加猖獗。

面對這些繁雜的事物,我們不該只看它的表面現象,而要去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相信科學,現象真理。要知道,任何的謊言在科學麪前都會自露馬腳,任何的欺騙在科學麪前都會原形畢露。讓我們理智冷靜地看待事物,那麼我堅信,每個人都會遠離虛偽,遠離欺騙。

?西遊記》讓我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與謊言,“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會我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一部《西遊記》,它讓我學到的又何止這些呢?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等等,都是《西遊記》中藴含着的道理。一部《西遊記》,一部空前絕後的曠世奇作。

第3篇

四季更替,春華秋實。漫漫人生路上,我們艱苦跋涉,縱然荊棘叢生,風雨交加,也要如雛鷹挑戰自我――剛毅走出。遍體鱗傷也好,體無完膚也罷,至少沒有空手而歸的必然,至少明白人生是在無盡挑戰中衝向終點的。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金箍棒乃一萬三千五百斤,大可通天,小可繡針。宋代張君房在《雲笈七籤》中説過“只要心不動移,凡一日一夜十二時,都一萬三千五百息”。其意可理解為:人之一生,若小肚雞腸,只可作繡花針般無所作為,若雍容大度,即可“斬妖除魔,通天無邊”。

再談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西天取經之路十萬八千里,為何師徒四人還要徒步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呢?錢文忠説過:《西遊記》直射漢民族的性格。《西遊記》從大的角度來講,最能反應中國傳統的國民性,細品《西遊記》會發現西天取經路上只有一人。

小説開頭寫道,東勝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受日月精華,生出一石猴。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孫悟空向來桀驁不馴,那不可一世的樣子正是我們不願服從規則的“心”。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説過“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西遊記·第十三回》中説: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人心是須要歷練的,是需要約束的。所以“心”――孫悟空,是須要金箍咒的。而當孫悟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便是拿去金箍咒,也再也不僅僅是花果山水簾洞中的“潑猴”,而是萬人敬仰的“鬥戰勝佛”。正所謂俄國物理學家列別捷夫説得好:“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靜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孫悟空能幹但不馴服,唐僧念緊箍咒來管他,像這樣的人物描寫,背後揭示了中國國民性當中非常多的東西,比如我們對人生的態度,對真理的態度,對追求這個過程的態度。

關於豬八戒的外貌,唐僧説的是:“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長嘴獠牙,剛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風。”在唐僧師徒中,有三個是虛幻人物,這三個人中最討巧的是誰?是豬八戒,唐僧最喜歡的實際上是豬八戒。八戒更像是人的慾望,好吃懶惰,時不時來上一句“咱把行李分了吧!我回我的高老莊。”但是,慾望是不會被消滅的,所以,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眾人似乎很能接受這麼一個投機取巧的人物。

沙僧是師徒四人中最簡單的人物,從未做過錯事,但所有的台詞也都沒有激情,“大師兄,師傅又被妖怪抓走了。”是他最經典的台詞,其實他肩上挑的單子更像是天平,衡量着理性與目標的重要性。

?西遊記·第十七回》中提道“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所以與其説西天取經是一場取經的道路,倒不如説西天取經是一次“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的心的歷練;倒不如説西天取經是唐僧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凡心”的過程;倒不如説西天取經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共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挑戰。最終“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最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