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絲讀書心得範文3篇 《純真的心靈在德伯家的苔絲》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2W

《德伯家的苔絲讀書心得範文》是一篇以苔絲作為主人公的讀書心得文章。苔絲作為一個貧窮的村莊女孩,在艱辛的生活中通過讀書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成長的力量。本文將分享她在讀書中的心得和體會,以及對她人生的影響。

德伯家的苔絲讀書心得範文3篇 《純真的心靈在德伯家的苔絲》

第1篇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篇小説了,可從次數上來看雖是第二次,實質上只能説是第一次,或者説是一次多一點點。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説的時候才只是一個小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讀得也很粗略,那時,我對《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己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閲讀,我不敢説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瞭解。

?苔絲》的作者托馬斯·哈代在這篇小説中體現出了他悲觀的宿命論,主人公苔絲陷入悲慘境地,但她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與戲弄,最後走上絕路。但她走上絕路,絕不像某些低俗小説那樣一味追求情節曲折而硬讓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在故事的開端,當苔絲的父親約翰·德比被告知自己這樣一個貧窮小販竟是古代德伯家族——一個十分高貴顯要的家庭的後裔後,她的父母要她去有錢的德伯太太家攀親戚,她天性純樸,厭惡趨炎附勢,不同意去,但後來,她由於擔心喝得酩酊大醉的父親半夜外出送蜂密進城會出現意外,才與弟弟一起替父親跑一次腿,然而途中卻出現了意外——她家唯一一匹趕車的馬被軋死了,失去一匹馬對他們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説就是失去了用以維持生活的工具。在埋葬這匹衰老枯瘦的馬時,幾個孩子們都放聲大哭,苔絲沒有,“他臉色蒼白,沒有表情,似乎認為她自己是謀殺者”,書中是這樣描寫的。然後她帶着一種負罪感――是她自己的疏忽大意才使家庭的生活出現了危機,和她對父母的孝順,對弟弟妹妹們的關愛,以及她強烈的責任感——必須使家庭擺脱困境的責任感,去了德伯太太家攀親戚,也導致了她被亞歷克·德伯玷污,給她日後的生活蒙上了一層抹不去的陰影。她的孩子在死前,她堅持要讓這個不清白的小小的肉慾的產物受洗禮,也是強烈的責任感趨使她這樣做的。如此説來,苔絲性格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便是她強烈的責任感了,正如苔絲堅決地要把與亞歷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訴她所深愛,並且也深愛她的丈夫安吉爾一樣,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這件事隱藏起來,説像她母親教她的,然而,苔絲沒有,她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安吉爾,書裏這樣寫道:“她説得很輕,但很堅決。”苔絲把這件事告訴了安吉爾,而不願意隱瞞事實,致使安吉爾承受不住打擊而與她分居,也正是源於她那責任心,不是嗎?現在看整篇文章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吧,就是苔絲殺了亞歷克後追上安吉爾的時候:“……克萊爾停住腳步,以詢問的目光望着苔絲。‘安吉爾’,苔絲説,好像她一直等待着他們停步時克萊爾會這樣看着她,‘你知道我為什麼要追你嗎?我要告訴你我把他殺了!’她這麼説的時候臉上露出令人同情的慘淡微笑。”“令人同情的慘淡微笑”,你能想象一個人在殺了人後所露出的這種表情嗎?如她自己所説的“我殺了他——也不知道是怎麼把他殺死的。不過,安吉爾,為了你,也為了我自己,我非這麼做不可。”顯然,苔絲把殺死亞歷克看成是她應盡的責任,是她必須完成的任務,為她自己,也為她丈夫。亞歷克是籠罩在她心頭的陰影,亞歷剋死了,她只覺得如釋重負,只覺得自己是完成了任務,所以她急着要告訴她丈夫,這大概也就是她臉上會露出微笑,而不是殺過人後的慌亂、驚恐無措。因而在她生命的最後五天——與安吉爾在一起的五天——一生中最幸福的五天中過的生活是恬靜的,她的心情也是平靜的,她對待死亡的坦然也感染了逮捕她的人,“她站起身來,整了整衣服向前走去;那些人還一個也沒有起步。‘我準備好了’,她平靜地説。”我想,苔絲或許是帶着幸福,甚至是帶着滿足感死去的,因為她覺得她死了,再也看不見安吉爾會看不起她了。這從她被逮捕前所説的話中是可以看出來的。

至此為止,我所説的都是苔絲,也許你會問起安吉爾為什麼會接受不了苔絲曾被亞歷克玷污併產有一子這一殘酷事實而提出與她分居,他不是很愛苔絲嗎?難道他對苔絲的愛並不是高尚的嗎?那麼,我要説,他是因為太愛苔絲了,他心目中的苔絲是如此美麗,如此善良,是一切純潔的象徵,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見,心目所想的苔絲有任何過錯,他努力扼殺自己對苔絲的感情,他覺得那個屬於他的苔絲已經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經不是他以前所深戀的苔絲,而是有着苔絲形貌的另一個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絲把往事告訴他的那個夜晚,也就是他們開始分居的那個夜晚,他曾夢遊,抱着苔絲走到了樹林中,把苔輕輕放在一口棺材中,看過這篇小説的人一定不會忘記他當時所一直重複説的那一句話:“死了,死了,苔絲,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個苔絲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絕情,他的棄苔絲而去的行為,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失去了當初最真最純的苔絲。

至於亞歷克,我不想多説,他給苔絲帶來的災難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對苔絲的愛,因為愛是高尚的,他對苔絲只有情慾可言,絲毫沒有愛的根據。然而,苔絲並沒有因為亞歷克給她帶來的打擊而不純潔,她自始至終都是那麼的純潔,善良,都顯得那麼美麗。

上文也就是我對《苔絲》的一點感想,寫好後,一陣輕鬆,這些話,一直是我在閲讀過程中想要説的,在這裏一吐為快,真是爽心。

德伯家的苔絲讀書心得範文3篇 《純真的心靈在德伯家的苔絲》 第2張

第2篇

?苔絲》被稱為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是社會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終於殺人而被判絞刑的故事。這是一個悲劇,它無情地批判了社會現實,也從一個側面揭露了英國上流社會的腐朽墮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苔絲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但作為女人,她擁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和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給這個人物以重墨描繪,那就是着重寫了她的外在形象。這個形象年輕美貌,天真活潑。給我映象最深的是她性感的嘴脣,和她脣上的曲線。粉嫩嬌豔,如花沾露的脣,再加之細緻分明,乖巧柔美的線條,在顧盼流轉間,不動人也難。就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質樸的姑娘,她善良純真的天性卻被狠毒自私的上流社會的一位青年貴族亞力克利用欺騙,始終不能擺脱亞力克的陰影,而走向黑暗的深淵。她無力擺脱這種悲慘命運,只能用極端扭曲的方式對加在她身上的壓迫進行反抗。可是這反抗又有什麼用呢?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間就會消失,被人們所遺忘,完全不可能動搖整個冷酷殘忍的社會。所以説,只靠個人力量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這也是人性乃至社會的悲哀。

當她好不容易逃離亞力克的魔掌,隨後去農場工作,並遇見了自己今後所愛的人——克萊爾,克萊爾欣賞苔絲的純真可愛,在工作中交流頻繁,感情不斷升温,最後墜入愛河並義無反顧地結婚了。就在幸福快要來臨時,因為苔絲的對過去不堪往事的吐露,導致兩人從幸福的高空一下子跌入了現實的谷底。克萊爾因為接受不了這一事實,毅然離開苔絲,遠走他鄉,無情地拋棄了可憐的苔絲。就是這樣一位遭到命運戲弄的可憐人兒,想要與愛的人在一起幸福生活,就連這樣一個簡單平凡的願望也沒法實現,最終走投無路,惶惶不可終日,再加上亞力克的騷擾,她萬念俱灰,對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而動了殺念,殺死了侮辱她的,一直讓她痛不欲生的亞力克。在殺死了亞力克之後,苔絲並沒有為此後悔難過,而是一下次輕鬆了,因為死對於她來説是一種解脱,她終於自由了。她以死來證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誠,來成全自己和克萊爾純潔美好的愛情而沒有遺憾。亞力克也為當初拋棄苔絲而感到後悔,帶着巨大的悲痛與歉疚歸來,並與即將被處死的苔絲度過了她生命最後五天快樂的時光。但是他失去了一個深愛她的人,一個把他當做生命一部分的人,一個可以為了他去死的人。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他的自私和所謂的虛偽道德的約束,而使苔絲陷入悲慘的境地。對於苔絲來講,克萊爾是她的希望,是她一切快樂的源泉,她為認識他而感到幸福,可是克萊爾把她最後一點希望也給抹滅了,即使後來克萊爾請求苔絲的原諒,以及在苔絲死後懷念追憶她,也無濟於事。可以説,克萊爾也間接促成苔絲的死亡,但是直接促使她走向死亡的還是這個社會,是社會的悲劇。其實社會中像苔絲這樣的可憐人很多,他們雖然身份卑微,但他們作為獨立的人格,不應該被社會歧視拋棄,而是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可以傾訴的平台。這樣才不會出現如此多的悲劇。

如果説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一定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雖然小説女主人公身份低賤,遭受了無恥之徒的玩弄和侮辱,歷經重重磨難,最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但我們依然讚美苔絲不屈服於命運,敢於和不公平命運做鬥爭以及為愛奉獻的精神,她單純善良的形象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第3篇

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紀的文學巨匠,其地位是舉世公認的。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純樸美麗的農村故娘苔絲來到貴族德伯維爾家當女傭,被惡棍少爺亞雷克誘騙失身懷孕,因而受到鄰里的恥笑和指責,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後來苔絲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師家庭的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新婚之夜苔絲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苔絲吃盡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苦頭,卻沒有得到克萊爾的原諒和任何消息。為潦困的生活所迫,絕望中的苔絲再次落入亞雷克手中。此後醒悟了的克萊爾重新找到了苔絲,苔絲追悔莫及。為了與心上的愛人克萊爾生活在一起,苔絲殺死了毀掉自己一生的亞雷克。幾天後苔絲被捕,以殺人罪被判處絞刑,克萊爾則遵照苔絲的遺願,帶着她的妹妹麗莎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讀過的外國小説中,《苔絲》大概是最具詩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作者對19世紀英國西南部農村自然景色的優美描述,字裏行間無不浸透着濃郁的詩情畫意。尤其是他採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將自然界的優美景色與人物的細膩感情結合起來描寫:通過自然景色來揭示人的心境,又通過人的心境來使自然景象充滿人的情感,這種巧妙的結合產生出詩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讀來真覺得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小説中哈代以生動的筆觸,深摯的情感塑造出了一個善良美麗的少女苔絲:宛若“一個清新、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在氣質和體貌兩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尊貴的端莊,儼然是個皇后”,“她周身洋溢着詩意,一舉一動都是詩,把詩人只在紙上寫寫的詩,活生生地顯現出來了”。雖然苔絲是個失貞的女人,甚至最後淪為了殺人犯,但作者還是大膽地摒棄了世俗的觀念,讚揚她為“一個純潔的女人”,“遠遠勝過別的處女的清新”。

苔絲是個悲劇式的人物,究竟誰應當為這一悲劇負責呢?恐怕許多讀者都會認為,罪魁禍首是惡棍少爺亞雷克。而在我看來,導致這一悲劇起因的固然是亞雷克,但導致悲劇結局的還有苔絲名義上的丈夫克萊爾。亞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剝奪了苔絲的貞潔,從肉體上揭開了悲劇的序幕;克萊爾卻在新婚之夜拋棄了苔絲,從精神上導致了悲劇的發展,並最終使這場悲劇落下了幃幕。倘若克萊爾沒有拋棄苔絲,沒有披着那層虛偽的道德面紗,也就不會有這場悲劇的發展與結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