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心得體會4篇 探究課堂,提升體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9W

在上學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體會和感受。課堂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課堂內容、教學方法和自身學習狀態的一種總結和反思。通過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還可以與他人分享經驗和交流學習心得。

課堂心得體會4篇 探究課堂,提升體驗

第1篇

“微課堂”是以“課程小組”為中心的互動學習社區。課程小組由需求和興趣產生,每個課程小組都是一個圈子,由多個課程小組形成了大圈子。

“微課堂”作為一款手機學習應用,突破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將課堂搬到了學生的手機或ipad裏。只要下載老師們上傳的“微課”便能隨時隨地的學習,也能隨時隨地與同在學習一門課程的小夥伴們溝通交流。與此同時,“微課堂”裏的課程不僅僅只是傳統的ppt放映,更有視頻教學、音頻教學、在線作業與考試等多種選擇。

作為一名管理者,最希望的就是既能夠節省教師外出學習的費用,外出學習的時間浪費,又能夠讓教師學習到更有效的內容,那麼微課堂就給我們建立了這樣的一個好的平台。因而“情境數學微課堂”就是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它打破了傳統培訓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大化地進行教學資源共享,可吸納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是提高教師教育素質的信息化和便捷途徑。

通過微課堂的形式讓全國各地的老師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探討、鑽研,從而減少了教師外出學習的時間及其差旅費用,最重要的是微課堂能夠讓老師們把外出的時間遷移到網絡,更有效的在網絡學習和探討。這樣的學習模式我個人覺得非常有效。

同時,“情境數學微課堂”可以輔助並配合《情境互動式幼兒數學教育課程》在幼兒園的實施開展,可以結合教師的實際教學問題,提供給教師實操性較強的教學指導,並根據每週的教學計劃,與教師一起進行備課,這樣教師可以隨即將所學所獲在第一時間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實效性強。

微課堂還可以根據教師不同教學水平制定不同級別的培訓內容,對課程的理念、教法和延伸應用等進行深挖,對系統提升教師的數學教育素養起到積極的作用。以上則是我看完微課堂以後的個人感想,希望我們京師樂育能夠把微課堂辦的越來越好,讓更多的老師受益。

課堂心得體會4篇 探究課堂,提升體驗 第2張

第2篇

通過學習瞭解要讓學生施展自己的個性才華,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教學重點。創新精神就使人敢於創造、勇於創造和善於創造,有一種創造的膽識和氣魄。這是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們新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在國小音樂課中開展音樂創作教學是必然的。就是運用音樂知識與技能,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產生靈感,迅速、快捷的捕捉新的藝術形象,並把它表現出來。

歌曲《愉快的夢》意境優美,學生們相當喜愛這首歌。我教唱完這首歌后,設計了創編歌詞的環節,讓學生來根據旋律編唱歌詞。我先讓學生們分成五組,交流自己曾經做過的夢並編成歌詞唱一唱吧。這下大家可來了勁,有的説:我做的夢很可怕。有的説:我上次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去遊樂場玩了。還有的説:我最喜歡吃,上次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食品國,眼睛看見的全是吃的食物。

歌詞創編後,在老師和小組長的帶動下,大家進行了現場交流和演唱,可歸為兩類:一是神話故事型的,以嫦娥奔月為例:飛啊飛啊,我的夢之船,在金色的星空輕輕飛翔,喂依快來看,那就是神奇的月宮,美麗的嫦娥正在上面快樂的跳舞歌唱;另一類則是科幻想象型的而由於時間的關係有些同學個別創作的歌詞在課上並未能得以展示,課後她們仍圍着我,一起交流,一起演唱,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

也許一節課的學習並不能使每個同學都能唱好、唱準一首歌曲,但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積極性和創作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熱情也很高漲,這不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提倡的從學生出發,以人為本的思想嗎?我們的音樂教育並非是一定要培養專業性的音樂人才,更多的應是培養一種興趣、一種素質。

本節課中我根據國小生具有活潑好動、充滿想象的特點,在教學中注意從創設情境入手,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其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引導他們進行創作嘗試,從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第3篇

初讀《父母課堂》是我一次在單位值班的時候。孩子其實早就把書帶回家,並非常誠懇地告訴我,媽媽你一定要好好地看啊。可是自己總是工作太忙,家務太多,並未靜下心來認真的閲讀。在單位值班能安靜地讓人完全放下平日裏的一些心事,靜下心來翻看起這本書來。誰知這一看,讓以前總是難捱的時間竟如流水般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我完全被這本書吸引了。

書中有教育大家對教育的科學引導與忠告,有老師和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鮮活的事例,自己在閲讀的同時不禁對照自身對孩子的教育,思考在教育上是否存在着不足與問題,是否與專家的觀念不謀而合,我們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是否適合孩子自身的特點,會對她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最喜歡書中“父母忌語”和“孩子心聲”這兩個版塊。雖説篇幅不大,但正如書中所説,“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父母對孩子心靈的保護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可能自己的一句習慣語,卻讓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正如書中所説,“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心裏”。怎樣走進孩子的心裏呢?那就是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太多的時候,我們以父母自居,對孩子嚴加指責,忘記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尊嚴;太多的時候,我們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卻忘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心智還沒有達到成人的標準。因此,身為父母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與孩子平等溝通,理解他們、信任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從心底裏都想成為一個好孩子。

這是我讀第一本《父母課堂》的一些心得,其實思考的遠不止這些。我想以後我會期待着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每一期新的父母課堂,我想我會與這本書成為朋友,從那裏學到更多的有益的教育方法,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第4篇

堂小結是在某項教學任務的末尾階段,教師對內教學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的教學環節,它常用於堂的結尾。對於國中英語教學説,巧妙的堂小結,既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使整個堂教學結構嚴謹又可以助推學生達到思維上的高潮,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體驗到“已止而意未了趣未停”。

結合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下幾種堂小結的方法:

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獲取的可能是零碎的知識,在一堂結束時有必要引導學生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提煉和總結,並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繫,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便於學生記憶。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導入新時,先拋出一個問題,設下懸念,引出接下的學習。在授的結尾(也就是小結這個環節),順理成地照應開頭,點破迷團。這樣一,首尾呼應,水到渠成,整個教學過程和諧自然。

英語是一種非常“好玩”的語言,它可以説,可以唱,可以詩,所以堂小結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讓學生在享受英語這一美的語言中度過本節的最後幾分鐘。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突破學習只拘泥於堂的傳統觀念,引導學生學習要由內向外延伸。在英語教學中,好的結尾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後面的內容的興趣。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針對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設置思維障礙,造成疑惑,激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和解決的慾望,活躍學生思維。從而為講解以後的知識架好橋、鋪好路,不但提高了學生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堂小結並不是堂教學的結束語,而應當是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風帆。堂小結不但能對本節的教學內容起到提煉昇華的作用,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應此,英語教師應當重視堂小結的設計和研究,為高效的堂錦上添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