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實習報告3篇 古建實習之旅:呼吸歷史的魅力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1W

本文主題為“古建實習報告”,旨在分享筆者在古建築實習過程中的收穫與體驗。通過實地考察和參與古建項目,並結合相應理論知識,本報告將詳細描述古建築的魅力、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並給予讀者更多關於古建築的認知。

古建實習報告3篇 古建實習之旅:呼吸歷史的魅力

第1篇

本學期的實踐周實踐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實踐。這是一個讓我們能夠深刻了

解建築的機會,一個可以讓我們親身走進古代建築,感受古代建築文化的機會,同時讓我更好的領略建築藝術的魅力。時代在速度發展着,新一代的建築也不斷的創造着,但是去看懂讀懂體會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築也是作為一名建築學子的必要課程。這次的古建測繪實踐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對古代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本次實踐周的實踐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學習建築,建立建築體驗與認

知,總結建築經驗,培養專業素養。通過實際測量並繪製測繪文本,體驗建築的空間感、材料的應用、建築的尺度感等,把理論聯繫實際,掌握古代建築和古代建築裝飾設計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瞭解設計,與現代建築公共思考,創造性應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廈門盧厝的古建築進行測量並繪製cad圖,電子模型以及實體模型。

下面首先讓我介紹一下廈門盧厝這一有代表性的古厝。

盧家大厝位於廈港福海社區圍仔內巷,是清末旅菲華僑盧安邦(又名盧國樑)歷時三年構築的一座近代紅磚民居精品。盧厝坐北朝南,佔地近千平方米,由中軸對稱的兩落橫向大厝和兩側縱列護厝及院前石埕組成,埕周為圍牆,中間建一個高大門樓,形成完整的羣落,十分氣派。前後大厝平面均為三進三開間,明間為寬敞的廳堂,左右均設廂房,後廳比前廳深闊,設神龕,是祭祀、議事的廳堂。

盧厝的兩落主厝採用的是抬樑式木架構及單檐尖山式,硬山屋頂,弧線形燕尾式屋脊,其間以過水廊相連接,圍合成中心大天井。東西護厝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頂,與大厝之間留有狹長天井,以漏窗牆分隔成對稱四小天井,與前後護厝小房廳自成小單元居室。東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蓋小方亭,用於休閒和會客。護厝前檐下貫穿南北的走廊,同院後巷弄及中央廊道連通,形成了整體建築的聯繫紐帶。前院圍牆正中設門廳,兩側各有隨牆門,作為平時的主要出入口,東西和西南院角分建廚房和電石房,服務於主厝。盧厝整體佈局結構及屋頂樣式仍保留着北方四合院和宋代曲線屋頂的建築特點。

囊括閩南民居大多雕飾手法盧厝對建造材料特別講究,杉、楠、桉木兼用,花崗石、青石並存。粗圍高大的樑柱、板扇的使用,使得屋架高舉開闊,門窗寬敞明亮;整個牆裙由“泉州白”花崗巖石板與高腰“櫃枱腳”組合而成,寬厚結實,令建築顯得更為氣派和穩重。

於細微處見精細,是盧厝建築裝飾上最大的特點,閩南民居的所有雕飾手法幾乎都在這裏得到了發揮。牆體多以紅磚組砌或拼貼而成,和牆面上用白灰勾縫構成的各種花紋或文字圖案,紅白相間,相映成輝;門窗、牆堵的石雕則以白色磨光花崗石為外框,內嵌精緻的青石雕構件,青白相襯,並與牆面上花紋相互協調呼應。在前落大厝前的東西兩側牆面上,各有一組讓人看不懂的文字圖案,盧合溪説分別是“天宮賜福”“金玉滿堂”。盧厝的石雕數量多達上百幅,大多分佈在門廳、垂花門、護厝入口處及漏窗隔牆,既有刀光劍影、戰馬嘶鳴的打鬥場面,也有“漁樵耕讀”“仕農工商”的生活寫照,還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貴有餘的寶瓶鐘鼎、花卉魚鳥圖案。這些石雕運用了浮雕、淺浮雕及透雕等雕鑿技法,雕刻出來的花鳥生動自然,人物神態活現,就連懸空的馬韁,也琢得極為分明。 樑枋間佈滿了活靈活現的獅獸、力士、花鳥等飾件和雀替以及精緻玲瓏的蓮花垂拱;各種花鳥圖案的漏空窗花,在門窗稚壬弦彩撬媧可見。特別是那些以卡榫鬥拼圖案或詩句文字來裝飾的窗櫺花格,和以鑲嵌手法拼成的梅蘭竹菊陽文紋飾,更是體現了雕刻花樣的繁多。不過,最能體現主人高雅情趣和文化修養的,是牆面裝飾中那些用琉璃燒製和石板摹刻的唐英、張瑞圖、呂世宜、郭尚先等大量歷代名人墨客的詩詞墨跡。古厝防雨還要防賊據説,盧厝在當時還挺“現代化”的:通過房屋內部鋪設的暗管,由“能量”(電石與水作用產生易燃氣體)房和廚房頂“蓄水池”向各房廳供氣、供水。如今,宅邸牆邊屋角還可以見到管道、水頭殘跡,門窗頂上也保留有燈頭足,但“蓄水池”早已被拆掉了。 盧厝還在卧房和廳廊地面率先使用了西式壁爐和花面瓷磚。據盧合溪介紹,

這些花磚都是從德國進口的,一百多年了仍完好無損。他説,盧厝裏的所有木料全部是從菲律賓運過來的,而石雕則都是惠安工匠們的作品。但是,盧厝在文革時期被破壞了一些東西。牆面上的`那些石雕,幸好當時用水泥抹起來,才得以保存下來。春節前應文物處的要求,他才把那些水泥挖掉。盧厝儘管結構還保存完好,但部分牆體也已經出現了一些傾斜、塌下的跡象,而且屋頂上瓦碎木朽,盧家後人説最怕的是下雨天。除了要擔心房屋坍塌下來,盧家後人還要提防“盜賊”。

到達盧厝時,我們首先是大致的瞭解一下盧厝的總體佈局,接着是我們小組的測繪範圍。然後,仔細的觀察我們需要測量的建築的特色,平面形式、構架方式、屋頂形式、台基情況、彩畫等等。

當以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正式展開測量工作,我們分好工,一部分同學測量平面一部分同學測量剖面,而我和另外3名同學負責測量立面。立面的測繪看似簡單,但期間困難重重。由於建築的高度較高,我們的拍照沒法用平行投影的方式進行拍照,這就只能藉助爬梯了。另外一點,我們需要將立面上的雕花,門的大小,以及窗户大小都測量出來,這就很考驗我們的動腦能力了,在門的較高處,我們的捲尺硬度不夠沒法伸長到較高的地方,於是我們藉助竹竿,通過把皮尺的頭部固定在竹竿上,從而進行測量。我想,最困難的測量就是對斗拱及其上面的雕花的測量了。由於盧厝現已屬於危房,房東在有些地方並不讓我們爬高進行測量。最終,在我們的努力下,房東終於同意讓我們用爬梯爬高測量斗拱了。這也開始考驗了我們小組的互助能力了,由於需攀爬的高度較高,所以爬梯下由兩名同學扶住,測量的同學帶上一個捲尺和一個手電筒上去進行測量,下面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數據。由於我們小組配合的默契度高,我們一個早上就完成了我們小組範圍內各個部分的測量。

在測量完成之後,我們回到了學校之後,很快組織了本組的各個成員進行數據的統計,然後開始繪製。公佈不負有心人,短短的兩天時間我們小組就完成了老師給我們的任務。

我們在做完這個古建測繪的實踐以後,我們更實際的瞭解了古建築的構造:屋頂的各種形式,建築的組成,結構類型,斗拱的組成以及機構特點,彩畫的分類及特點……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內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們平日裏對古建築的關注太少了,經過這次測繪,我們又對古建築的知識進行了更多的瞭解以及鞏固。通過這次學院組織的測繪實習,雖然我們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對本國古建築的瞭解。此外,由於這次對古建築深入的測量也激發了我們對古建的興趣。與此同時,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加強了我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由於測量中有很多地方無法具體的量到,只能靠估算,大家就集思廣益想了很多方法,例如藉助竹竿等等。在繪圖方面,培養了我們認真嚴謹的態度。由於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們就必須對每個部件的每個尺寸進行測量,進行記錄。同樣,畫草圖,校對數據,畫cad圖都需要認真仔細,通過這次測繪,這在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中都無疑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最後,我也深深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由於這次測繪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因此大家必須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又要協助隊友測繪。充分體現了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互相配合。我想只要一起努力,沒有什麼困難無法攻克的。這次的測繪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這將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

古建實習報告3篇 古建實習之旅:呼吸歷史的魅力 第2張

第2篇

本次測繪實習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民居的構造、材料以及藝術空間手法的處理加強深入瞭解,以深化大三上學期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理論學習,以及加強同學們對國內建築的熱愛。

xx年7月1號根據學校授課安排,我們將在湘潭平政路進行維持二週的古建築測繪實習。

7月1號上午九點鐘,我們班的同學全體在文廟集合,然後按分組的情況分頭行事。最終我們選定的是距離關聖殿東100米處的三户民宅。這天的天氣相當詭異,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褲子都濕了,同時也給測繪工作的進展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雨漸漸小了些,我們便開工了。我們組共有七個人,湘潭本地的有兩個,鑑於語言溝通的問題,這問卷調查當然非他們莫屬啦。大隊人馬首先殺進一個老爺爺的家裏,小劉首身示範。之後小趙、亞信還有還有海劍就都跑去弄調查問卷啦。剩下的四人就鎖定一家據傳有70年曆史(貌似這一條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齡達到了一百多)的民居着手測繪事宜。我們從大門而入,房子很簡單的一面寬三進深,門洞都是開在同一邊上,除去大門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進入第三間房子的時候,一架舊式木質樓梯呈現面前,沒有扶手,樓梯的踢面也是鏤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還能轉動,大概首層的層高是4.1米,看到這樣的樓梯,女生貌似有點懼怕,不知道當初在造它之時,主人是否有想過?上了二樓,哇塞,滿目灰塵,估計主人是不怎麼上來吧,除了去臨街面出的挑台晾曬衣服,平時是很少活動的!讓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國傳統的木屋架結構,也不是挑台出為支撐挑檐而撐起的木結構(屋架木結構)上的倒蓮座,而是中間二進廳(不知道可否這麼叫)中一個被兩排南北方向的木欄杆圍護起來的空間,甚是好奇,小劉爆冷説,大概是放置過世的老人的,但細想一般不都是置於堂屋的嘛?無奈尋問主人,自也是説不上個一二。有個值得一提的是“一線天”,(一線天)首層片面是三進深,而到了二層就變成了二進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台,屋頂是傳統的坡屋頂,脊檁線正對與二進房的中點,在三進房與二進房屋頂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預留了15mm寬的一條窄縫,讓光線從此處泄露下來,我猜測大概是房間不開窗的緣故,為了解決光線的問題,故採用了此法。

還有一大發現是其牆壁的做法,編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黃土為粘結劑,這做法到有點仿似現代的鋼筋混凝土,不過相比之下,它比鋼筋混凝土保温隔熱性能更好,(牆壁材料)只是從理論上來説使用年限有所遜色,且承載力、抵擋風與暴雨的能力也不及後者,但能純於世達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種表現吧!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發現。我們上午的工作差不過就做到着,總結一下,完成了問卷調查以及第一家的測繪。

中午,大隊人馬餓漉腸腸的跑到一間蒸菜館,無奈其廚藝有限,我們就夾雜着窗外的淅瀝小雨,撿以兩三點菜色,撮以些許大白米,瞌睡連連。下午強打精神,繼續上陣。歸去途中歷經關聖殿,帶着久遠的好奇心,推開了紅漆的大門,貌似今日對外不開放,殿內人煙稀少,冷冷清清,大概是今天下雨之故!閒逛了一遍,跟傳説中的漢白玉龍柱雕還有階前的蟠龍雕合了影。不辜負此次之行。後來,我們又瞄準了離第一家不遠的.民居,歷盡一百年有餘,建築形制類似於第一家,很典型的住户類型,熱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給我們拿來了房契,哇塞,我想我們是沒必要測啦,上面是絕對原版的平面圖。有一發現是,室內牆面上的開窗,一般多見於古典園林,通過借景的構圖手法來美化景色,在這裏也被應用到了室內。再接着我們拐了個彎,尋找到了第三家民居。典型的兩層,唯一不同的是二樓的護欄不見了,可能是被主人拆了,首層也是一面寬三進深,門洞方向均開在牆面的北邊,幾乎也不怎麼開窗,但室內採光尚好,大概是門洞做的比較高,且在第三進房南邊牆有開一窗一門。有意思的是這民居旁邊的古建築,據外貌看來估計是商鋪,對面的天工樓據老人説有兩百年的歷史,門口還有一對石獅,甚是莊嚴啊!至此我們本次的古建築測繪之行已圓滿結束。

通過這次學院組織的測繪實習,雖然我們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對本國古建築的瞭解,在這裏,我再一次感慨於古人的智慧,中華民族是一個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特產,用博大精深不為之過,還有好多埋沒在時間與塵囂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喚我們去發現,去繼承去創新,感慨於唯今建築風的濫觴,我們或許應該用長遠發展的眼光來對待一切文化一切發展,希望中國的建築之路越走越順利!也祝願廣

第3篇

和上次一樣,大山也用它那特有的熱情迎接了我們;雷雨,閃電和着狂風,我們行駛在大山之中;回憶着兩年前和這片大山的那段感情,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觸景生情,我們急切的想知道我們將要去的“宏村”現在如何了?我們十天的考察生活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很多很多的問號出現在我的腦子裏,我想我會用這短短的十天去一一地解答他們------

男生們麻利地搬好了行李,洗好澡後就早早的休息了。雖然很累,但內心的一絲興奮加上窗外洶湧江水的咆哮聲,還是使我們久久不能入睡------

當然還是這一天,接近中午醒來時,真的象所説的那樣太陽已經照到我們很多人的頭頂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有機會去拜訪一下老朋友了!

還是那座橋,歲月好像並沒有影響我們似的影響它,依舊是那樣的蒼老;昨晚洶湧咆哮的江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潺潺的小溪,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只能歎服!清澈見底的水,當年我們就是在下面淌水,抓蟹,篝火,歷歷在目,就想發生在昨天,原來記憶也這麼美好------

白天的村子熱鬧許多,比起夜晚的死寂,簡直是判若兩境,或許這正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所不曾能感受到的吧!比起兩年前,這裏增設了許多的小商店和攤鋪;可以看到的是這裏的人們更懂得了利用這裏無限的商機;可是同時村民的那一份淳樸,村巷的那一份幽邃,先人留下的那份希望也漸漸地消失了。面對這琳琅滿目的紀念品,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哀------

一天的調整休息就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中結束了。當晚,帶隊老師佈置了任務並且分好了組,我知道我們真正的挑戰來了,不僅是專業技術上的或是耐心毅力上的挑戰,我想這更是在團隊合作,協調上的挑戰。 很多時候都會問自己:你能和別人合作的很好嗎? 我從不懷疑過自己的能力,過分的自信有時讓我感覺不是很好,所以我想對我的挑戰也許後者更重要。真正能理解這其中的意味的人也許就已經算是一種成功了吧!當然,生活剛剛開始,更多更大的挑戰還在等着我們,我們現在應做的就是從中去體驗,並且學會什麼------學會什麼呢?

現在想來,真的慶幸當初得到了測量“承志堂”這樣一個極為艱鉅的任務。這座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清代徽州民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是的!不過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歡樂,是經驗,是生活!我已經把它當成是我的一個老朋友,就是這個朋友陪伴了我們整整十天,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地方,讓我瞭解了它,同時它也瞭解了我。我不會忘了它,希望以後我去探望它時,它也會記得我!

“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

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正廳有兩進、三開間,左右有小廳堂,還有書房廳、魚塘廳,以及娛樂場所排山閣、吞雲軒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庭院內有花木果樹、水井、池塘,總佔地面積約20xx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屋系木、磚結構,飾以磚、木、石,“三雕”。(單木雕即花了二十個工人雕了四年之久。)全屋有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兩層樓房有七處。 大小門口有六十個。當時造價花去白銀六十萬兩(其中木雕上所鍍黃金有一百兩)。

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煙的“吞雲軒”。還有保鏢房、男、女傭住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大院前堂,按照過去宗族規定,只是迎接貴賓或婚娶壽誕喜慶日子,才大開中門的。額坊上的木雕圖案是“唐肅宗宴官圖”,長約六尺,高一尺餘,圖上雕有四張八仙桌,眾官員坐、站、行、立姿態各異。圖東西兩頭有服務人員,東邊燒開水的手拿蒲扇扇風爐和西頭理髮的坐在高凳上給官員挖耳朵。每個圖案線條清晰,構圖飽滿,行止逼真。在五、六分厚圖案中,雕出六、七個層次。據北京故宮博物館來人講。故宮大梁上不能雕人物畫像,否則把皇帝踩在腳下,有犯上之嫌。只能雕龍、鳳、獅子、麒麟等吉祥物。所以這種圖案只有民間住宅才有。

天井下檐四根支柱,雕有漁、樵、耕、讀圖案。叫門之上,即漁樵耕讀之下,有一長幅圖案,“百子鬧元宵圖”,全圖一百個小孩,全是男孩,過去重男輕女,避免女孩站在男兒頭上,不吉利。再詳細看,有舞龍燈的、鳳燈的、還有獅子燈及其它各式各樣的花燈的。圖中有旱船,船上有小孩,船下有四個輪子, 還有敲鑼的,打鼓的,放鞭炮的,吹喇叭的,踩高蹺的,兩手捂耳的',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東西兩邊門上呈古錢幣形,也像古元寶倒掛,財到的意思。又像商人的商字。除皇上封的七品官以上走中門進出之外,其他吏是小官,都要從“商”字下邊進出,意思是商人高高在上。四周木雕圖案有“董卓進京”,“三英戰呂布”,“戰長沙”, “戰宛城”,“定軍山”,“甘露寺”,“長板坡”,等徽劇節目。拱柵裏雕的是倒掛雙獅滾繡球。東西廂房門上是“吉祥如意”,圖中雕的行雙魚的意思是年年有餘。廂房聯花門上有八個方格,系 “明八仙圖”,圖中雕有鐵枴李,呂洞賓,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藍采和,韓湘子和何仙姑等。每個仙家還帶一個道童,共計十六人。太師椅靠背上雕的是暗八仙圖,看雕的道具來定仙人。腰板上雕的也是漁樵耕讀四大弟子,還有南帝段王爺人物像。腰板之下雕的是福、祿、壽、禧四星高照。

前廳樓上是閨房,房頂有天窗,採光性能好,便於閨女繡花描紅。陽台花欄軒設有燎望窗,小姐從這裏可以窺望樓下大廳上,特別是相親時,小姐可以把來提親的才子看個仔細。 如合心稱意,就會共結連理。瓦面上雨水流到天井四周錫制的水槽裏,叫做“四水歸堂”,而水沿着錫管流入地下水沼,就叫“肥水不外流”,有聚財之意。

後堂和前堂結構基本相同,但所有木雕圖案就不同了。後堂主要是長輩住的地方,柱石上有壽字,稱作“高黨”。額枋上雕的是“郭子儀上壽圖”圖中間雕的是郭子儀 老夫婦,兩邊是賀壽的文武百官,跪着拜壽的是兒孫晚輩。下枋雕的是“九世同堂圖”,描寫的是山東鄆城張繼昌(又名“公藝”)家九代相見的故事。 力這些困難被我們一一地克服了。體會最深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對建築測繪的認識;無論是從建築大輪廓的把握上,局部細節的處理,還是其中相互的連接,等等,我們都走了不少彎路。最後通過分析和反覆的論證我們還是的出了最為精確的數據尺寸。這些在實地的工作中所得到的經驗是我們在課堂中永遠無法得到的,因為有些結構很難通過想象去完成;更甚至於有時你看着實物也會有這樣那樣的誤差和錯覺的產生。這樣反覆的驗證和觀察對我們對於建築結構的理解和體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鍛鍊對於我們將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學都受益非淺。

應該説雖然我們沒有很先進的測量設備,但是我們還是很好的完成了測量的任務。一些自創測量方法更是我們智慧的體現,也許這正是此次測繪考察的真正目的。

事實上,我們得到的又何止是這些?同學間的瞭解,從剛開始模糊到最後的清晰,無論是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總是一份珍貴的收穫,因為當你瞭解了一個人時就是多了一段經歷,多了一份對自己的瞭解。有什麼比這樣的經歷更好的收穫呢?還有那一份對老屋的情結,我永遠忘不了。正由於此吧,當我最後告別十天來朝夕相處的這位老朋友時,一陣莫名的傷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想這個朋友所經歷的遠比我所要了解的要多的多,相對於它來説,我們所遇到的那些所謂的困難有算得了什麼呢?我相信它是有生命的,它肯定知道我們這幾個小孩這十天想幹什麼;我相信它有靈性,是它在我們困難時會給我們靈感;我相信它的善良,因為當看到我們克服了困難獲得了想要的數據時,它笑了------

雖然天色還是很暗,但是大山的悲傷我們都可以感覺到,也許它也捨不得我們了------一路上我們都沒有説話。我一直在想着來時出現在我腦子裏的那些問號,他們真的解決了嗎?是的,我想是的!

誰也不知道何時再會踏上這片土地,又一陣莫名的傷感------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總覺得奇怪?難道自己真的是一個性情中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