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厲行節約反浪費演講稿3篇 國小生勇敢倡導節儉 抵制浪費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6W

本文主題為“小學生厲行節約反浪費演講稿”。在當今社會,資源浪費問題日益突出,而國小生作為未來的棟樑之材,有義務傳播節約的理念。本文將介紹國小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從點滴做起,倡導節約反浪費的重要性,以期激發更多年輕一代的參與。

國小生厲行節約反浪費演講稿3篇 國小生勇敢倡導節儉 抵制浪費

第1篇

我是二年級三班翁潔怡同學的奶奶,今天在國旗下重温校園生活,我非常開心!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爭做光盤好少年》。

“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這是光盤行動的口號。光盤行動是一種大眾自發認識到節約糧食,倡導節約糧食資源的一種方式更是一個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的積極行動。

孩子們,奶奶在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是經常吃不飽的,那時候的糧食和副食品都是憑票供應的,全家人口又多,每個月的糧食根本不夠吃。我們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魚和肉。你們可以回家問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而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越來越多的浪費糧食的現象卻蔚然成風,在家裏也好,在外面也罷,人們為了方便、彰顯氣派,不惜浪費了大量食物,甚為可惜。

同學們,根據可靠數據,每年消費者僅餐方面浪費蛋白質和脂肪就達800萬噸和300萬噸,最少倒掉約2億人口的糧食。“全世界飢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飢餓而亡的人數達100萬,估計每6秒鐘就有一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減少食物浪費5%,就可救活400萬饑民!”相信無論誰看到這樣驚人的數字,都會感到驚恐,都會啞口無言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光盤行動”的要求,都要有自覺節約資源的意識。我們不能只為了當前生活的舒適,而去浪費糧食。要知道,誰也無法預測自然災害會在什麼時候發生。我們從小要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我家孫女從小就養成了吃飯菜不挑食的好習慣,做什麼吃什麼,買什麼穿什麼,生活上向最低標準看齊,不攀比,學習上向最高標準看齊。同學們,如果外出遊玩或就餐,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就打包,不要因為怕麻煩而倒進垃圾桶裏,如果我們都能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那麼就等於會挽救很多將要餓死的人。所以節約糧食“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

同學們,尊重糧食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大傳統美德。你們是現代的文明人,就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行為修養、文明修養,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慮後果。“光盤行動”的出現就是證明現在的`浪費行為已經很嚴重,所以每個人務必節制自己不好的浪費行為,為自己,為國家,為世界做出力所能及的事。同學們,從今天起,讓我們每個人成為“光盤一族”吧!世界是你們的,你們屬於世界,關心我們身邊寶貴的糧食吧,它是我們人類的珍寶!

國小生厲行節約反浪費演講稿3篇 國小生勇敢倡導節儉 抵制浪費 第2張

第2篇

“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這是大詩人陸游的金玉良言。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興之臣曾國藩曾經説過:“勤儉自持,可以處樂,可以儉約”,“無論是大家還是小家,士農工商,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翻開厚重的華夏曆史,由勤儉而成的事例可謂不勝枚舉,文王成了聖人還親自上朝,日影偏西還顧不上吃飯。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晝夜從不懈怠,事無鉅細,勤到這種程度。陶侃綜理密微,就是竹頭木屑都儲於有用之物。范仲淹劃粥為食發奮攻讀,粗茶淡飯礪大志,始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窮奢極欲導致身死國滅的教訓亦是數見不鮮。夏桀、商紂亡於奢靡無度;秦始皇興建阿房宮豪華蓋世,終為楚人一炬;隋煬帝沉迷於燈紅酒綠,不理朝政,落的個身首異地;唐明皇沉醉於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亂,是盛唐趨衰。

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當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人就逐漸拋棄了勤儉的秉性。由節儉到揮金如土,從粗茶淡飯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為了顯示自己的氣派,在菜餚裏點綴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更有甚者,他們拿俸祿、吃皇糧,卻不為人們辦事。

今天,我們站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由衷的感到過自豪,因為我們國家日漸強大,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可是,我們又曾思考過,這相對優越性的生活由何而來。舊中國水深火熱,人民民不聊生,在那樣動盪不堪的年代,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秉承艱苦奮鬥的精神,用智慧和血肉才換來我們今天的這一片欣欣向榮,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我們怎麼敢忘記,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又豈能拋棄?

可是,舉手投足之間,浪費卻又是我們的慣常之舉,面對食堂裏面我們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飯,我們可曾有過一絲的憐惜,面對寢室裏流過的自來水,我們可曾有過一絲自責。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火紛飛的歲月,沒有經歷過飢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節約的可貴,隨即把浪費當作無所謂。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卻還有許多人正在飽受飢餓的煎熬、在死亡線上掙扎啊。

我們學習勤儉節約,是在學習一種道德品質,學習一種人格力量,也是為失敗做保險,因為任何一個人,一旦奢侈浪費,必然敗家或自取滅亡。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學習儉樸,用冷靜的眼光,着眼於我們的一生。深刻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第3篇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裏,更顯得意義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着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着的電燈;衞生間水龍頭嘩嘩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裏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為什麼我們卻忽略了這些細節?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