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學語文課聽課心得3篇 "深度學習:2023年中學語文課聽課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2023中學語文課聽課心得是一篇關於國中生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作者在聽課中領悟到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和方法。通過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深入,並在寫作和閲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這篇文章會為大家介紹作者的細節和感悟。

2023中學語文課聽課心得3篇

第1篇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在這楊柳依依的三月,一年一度的國中語文優質課大賽也如期而至。參賽的老師們個個摩拳擦掌,各展絕技,經過激烈的角逐,最後前六名選手進行奪冠比拼。很有幸,我能作為一個觀眾,一個學習者,學習了他們講授精品課的全過程。競爭是激烈的,課堂是多彩的。下面我就聊聊自己當時的感受吧。

此次授課雖是採用“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但是各位老師都以不同的面貌展示自己的教學內容。比如五星中學的馬超眾老師,他是位多才多藝的老師,一曲《探清水河》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又很自然地導入新課,可謂“水到渠成”。再説説太和三中的李潔老師,她有女性特有的細膩,察覺到學生的拘束,為了緩和氣氛,她帶領學生唱國歌,讓大家彼此對視微笑,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柏拉圖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兩位老師用行動詮釋了這一名言

決賽時,六位老師執教的都是八年級下冊的一節寫作課《學會寫故事》,在教學設計上,這幾位老師各有千秋,也各有創新之處。比如楊付軍老師的這節課,不得不讓人佩服。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説故事,再引導學生跟着自己編故事,再慢慢的讓學生體悟故事,讓他們知道故事離自己並不遙遠,就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除了引導,楊老師還拿出自己的佳作範讀,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教學內容。老師是故事的傳播者,同樣也是學生的示範者。一課上罷,你要讓學生既能學到知識,也能看到老師的“魅力”。

語言是門藝術,動聽的語言可以春風化雨。這六位老師都做到了,他們有的鏗鏘有力,有的温柔可親,有的如詩,有的如畫,既讓同學們聽得如痴如醉,也讓評委和老師聽得入神。標準的普通話,流利的語言表達,和藹親切的語態,讓初次見面的師生融洽相處,歡笑一堂。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吧?

一曲終了回味無窮。在舊縣中學的一天學習受益匪淺。漫漫人生路,學無止境。對於一名年輕的老師而言,更是漫長的。我帶着一天的收穫,懷揣着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踏上了歸途,望着窗外的夕陽,我知道,經過黑夜的洗禮,明天的朝陽會更美,更絢爛。

2023中學語文課聽課心得3篇

第2篇

近年來我們國中語文着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打造快樂高效課堂。為時三天的省國中語文優質課已落幕,通過幾天的學習,我感悟頗深。

欣慰的是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這些課堂可以説是節節精彩堂堂成功,各個教師風格各異特色鮮明,有的深刻厚重,有的清新淡雅,有的濃墨重彩,都給我以美的享受,使我回味無窮。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

1、中學語文的文本解讀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感知,理解,評價,創設文本的過程。國中語文教學就是從解讀文本入手,採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共同挖掘文本中的亮點,即讓學生學有所得,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注重文言文學習方法。有的老師上課撇開文本,大量補充圖文資料,喧兵奪主,忽視了文章的主體性,把課堂搞的熱熱鬧鬧,學生的語言能力卻沒得到提高,在優質課競賽中,廣大參賽教師都把‘讀’貫穿了文言文教學始終,要求恰當,形式多樣,並且給予學生適當示範和點撥。

聽完優秀教師的課,感覺我平時對文言文教學這一塊做的不夠好,我沒有注重培養學生多試點的去解讀文本。只是簡單地一讀二釋三析。對學生背誦方法也沒有過多的引導,只是要求背誦,並一一落實就算完成任務。九年級學生現在不愛表現自己,對於師生互動還要去深究。讓課堂活起來,不再一味的為考試而去教學語文。總之,文言文教學從根本上説是思考着的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無論怎樣都必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文本。講求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第3篇

20_年11月2至4日,我在南陽市參加了20_年河南省中學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共聽了18節課及專家的報告。可以説是收穫很多,疑惑也很多。

這18節課有人教版的,有蘇教版的,有北師大版的,文體有小説,有文言文,有説明文。每一個講課的教師都是在自己所在的地市經過層層選拔上來的,每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在這兩天半中向南陽市棗林中學的學生和各地市的教研員及上千名教師,展示了他們的風采,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這次聽課中,我看到以前為讓課堂形式多采用花哨的聲光電少了,多媒體的應用大多是作為教學的輔助,比如出示學習要求、問題,而不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讀書的聲音多了,老師們更多的目光關注在學生身上,真正地、努力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這不由地讓我想到老師手中的一支粉筆、一本書,這就是我們最原始、也是重要的工具。

一節好課需要嚴格依照課程標準組織教學,以解讀文本為根本,細讀文本,傾聽文本發出的細微的聲音,講出學生感愛到又讀不出的東西,或者以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東西。以課標為教學的主要依據,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解讀。這樣,既緊扣課標,又體現文本的特性,同時又張揚了個性。

比賽的課是課本里教師們都講過的,大都很熟悉,就是那麼個內容,就是那麼個問題,但是當作為一節比賽課時,平常的教法就有些普通了。老師要精心設計,才能吸引。當然如果平時老師也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自然也能吸引學生了。開封教師講的《看雲識天氣》,導入很巧,50年前作者接到任務,給孩子們寫一篇説明文。老師問學生:"你想看到什麼樣的説明文?"學生答:"簡單明瞭","科學準確","生動有趣",接下來老師就從這個方面來講。雖然這個老師是第一個講課的,但她的分數還是很高的。

商丘老師蘇瑋老師講的《列夫·托爾斯泰》是一篇比較長的課文,她採用了長文短教的方法,抓住了托爾斯泰的眼睛,抓住了典型的比喻句,將重要的句子以小詩的形式表現,便於學生理解。還有的老師板書設計新穎別緻,讓人眼前一亮。許昌王鬆老師講的是《最後一片葉子》,她將板書設計成一片葉子。安陽李富華老師講的是《蘇州園林》,他將板書設計成一個"畫"字,扣住了蘇州園林的特點。

有的老師設計的課堂導入和結束語讓人難忘。駐馬店謝雲老師的導入是,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同時放入冰箱,哪個先凍上?學生答:熱水。老師説:熱水。老師又問,風吹沙丘,沙丘是順風向下吹還是逆風向上吹?學生答:順風向下。老師説:逆風向上。這一來學生就被吸引了,在驚奇和疑惑中進入了課文。安陽郭燕玲老師講的《三棵枸杞豆》結束語是,一個小人物,兩件小事情,三棵枸杞豆,以小見大,表現出博大而深遠的生命意義。這巧妙的話語給很多人留下了印象。

來自不同地區的18個老師都展示出了自己最高的素質,面對上千個聽眾,他們沉着冷靜,談吐機智。無論學生表現如何,都能做到一絲不亂,始終把最美的微笑呈給所有的人。有的老師善於鼓勵學生,不失時機地對學生説:"敢於提出問題的很棒,敢於回答問題的也很棒。""我很佩服你。你讀懂了作者,走進了文本。"相信這些鼓勵會讓學生記很久甚至一輩子,雖然那個老師與他(她)只有一面之緣。有的老師循循善誘,針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學生朗讀有了進步。信陽魏凱老師講的是《馬説》,他範讀得抑揚頓挫,底氣深厚。他一範讀完,老師們就開始給他鼓掌。有一個女生在他的指導和感染下,加上手勢,又讀了一次,讀得有起有伏,贏得了台下老師的掌聲。

有的老師針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加以指導,學生回答得更全面更完善了。有的老師給設置的問題加以提示或方法指導,不使學生走彎路。有的老師在面對陌生的學生素質不高,不予配合的情況下仍能保持鎮定,堅持上完40分鐘。商丘的聶智講的是《核舟記》,一開始上課,所有的人就發現學生連課文都不會讀。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耐着性子不緊不慢地教學生讀準字音,當然這花了不少時間。由於學生課前對課文預習不夠,本身素質也不高,跟老師配合不上,所以課講得很艱難。在講到一處時台下老師鼓了掌,大概是對他表示理解吧!到40分鐘結束時,他下了課。但是很明顯他的課沒有講完,但在整個課堂中,他沒有表現出一點慌亂,這着實讓人佩服。

本次聽課,我是帶着一顆虔誠的學習的心去的,目睹了優秀教師的風采,深感自己的不足,心裏暗下決心,我以後一定會認真對待我的語文課,認真備好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能實實在在地收穫知識,享受語文的美。

1、18節課中有4節説明文,《看雲識天氣》、《核舟記》、《落日的幻覺》、《蘇州園林》,平時我們講説明文,是一定要講説明方法和作用的,可這4節課都沒有涉及。我問了市教研員張效鋒,他是這次比賽的評委之一。他給出的答案是一堂課時間太緊,來不及講。可我還是疑惑,如果組裏有人蔘加賽課,講的是説明文,要不要講説明方法和作用。可是目前沒有人可以告訴我。

2、18節課有説明文、小説、文言文、散文,幾乎每節課都有賞析語言。我又疑惑了,所有的課都要進行語言的賞析嗎?我又問教研員張效峯,他沒有給我明確的答覆。我只好疑惑在心中了。

一節課40分鐘結束了,並不意味着這一節課結束了。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董琦給出了一個案例《記承天寺夜遊》,先是讀白文,就是讀準字音、節奏,接着是其他環節"不可不瞭解的張懷民",還有"同一時期的作品研讀"、"當代相關作品研讀",通過學這一篇短文,不光讓學生會讀、背、理解這一篇小短文,還讓學生了解與作者作品相關的許多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作者作品的理解,及至對人生的理解和思考。這些都是語文教師要做的,一個或兩個課堂40分鐘的背後,得有多少個課前40分鐘來支撐呀?

所以,老師要行走在教學與研究之間,一邊教學一邊研究,研究新課標,研究文本,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新動向,研究一切值得研究的。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不斷前行,才能看到沿途變幻多姿的風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