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電影觀後感8003篇 《聖人境界:走進孔子的電影世界》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2W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是一部以偉大思想家孔子為主角的電影。這部電影通過優美的畫面和感人的劇情,生動展現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思想。觀影后,我深受感動,對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與啟迪。本文將就該電影進行觀後感的分享和探討。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3篇 《聖人境界:走進孔子的電影世界》

第1篇

仁義道德,一邊為世人所推崇,一邊為世人所羣嘲。復周禮使其治國,但終究不能長存於武力至上的亂世,孔子身在無間,心在桃源,世人所贊、所妒都未曾動搖其心,但終其一生思想主張還是未推進人們心中。

目光在遠方,可生於亂世,是孔子失敗、落魄的根本原因。

“夫子,你可以進去再行禮”,得勢時,逃離時,門前行禮從未放棄,“他不是無所不知的聖人嗎?還不知道渡口在哪兒?”孔子全心全意維護的人們、孔子“仁者愛人”的人們,在他需要幫助時,還予給他的是譏嘲與不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對於禮教文化深深的抗拒,那一刻,我聽到了這個世界的混亂與嘈雜,而孔子面不改色,但我看得到,他的眼眸深邃了一分。

不理解的聒噪聲,讓這位老人更堅定了腳下的路,因為仁義道德,一定要長存世間!

珠簾微動,羽扇輕啟,“《詩》中有許多關於男女情愛的句子,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君子好美,以禮求之”南子的“循循‘利’誘”之下,孔子輕鬆擋過。

“我從未見過如此好色如好德的人”,南子讀懂了孔子在被世道蹂躪之下更頑強的心,孔子又何嘗沒了解出南子呢?同為被天下人所不屑,孔子在遊説列國與教化弟子們時,不斷鞏固仁義之心,可南子呢?手握權謀卻願身着素衣捧卷讀書,孔子在這部劇中唯一一個相似甚至更甚於他的知音,最終也被箭矢射殺。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的一場醫鬧事件,由於患者治療費用家人不願意出,就殘忍的殺害了堅持救人的醫生。“醫生們希望這次事件警醒患者,可患者卻希望能警醒醫生”在品德之心極為看重的當代,仁義禮教還是沒能如孔子所期望的那樣深入人心,這不是單單一個人的錯誤,而是一個時代的愚昧。

同樣在今天,有冒着生命危險奮戰一線的勇士,有耄耋之年英勇逆行的先輩,但同樣還是有因為哀悼一天無法娛樂活動就罵罵咧咧的人。

“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大同”思想要實現,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成功的,哪怕他是聖人。一個時代對於先驅者總是不公平的,但仍然有很多人願意承擔時代擔當。

讓仁義代替所有私心,讓禮樂代替奢靡之音,“讀書不如種田”的囂叫不再根深蒂固,聲聲悦耳的鳥鳴會讓山林更加幽靜。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飲水思源,而我們文化的源頭,非孔子莫屬。

孔子出生的年代是一個軸心年代,這個時代古希臘哲學有蘇格拉底,佛教有釋迦摩尼,中國儒家有孔子,這是一個美麗的巧合,但孔子出生的時代又是一個亂世,一個諸侯爭霸禮壞樂崩的亂世。

孔子具有深刻的人道主義情懷,為尊者死去需要陪葬品,從牲畜到活人都有,上層貴族肯為“仁”放生野雉,卻不肯放過將要陪葬的小男孩,唯有孔子提出“為仁殺人,非仁也”一席話語讓其啞口無言。

此後齊魯會盟,以農車勝戰車,被提拔為戴國公,一時風光無兩,前途似錦,但也因觸及貴族利益,被贈玉玦離魯,孔子的政治生涯,起於仁義禮樂,終於仁義禮樂,“道不同,不相為謀”,上層貴族自不必説,看似支持他的國君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禮壞樂崩的時代,孔子的仁義禮樂貴族國君眼中就是瘋言瘋語,無用之時便棄如敝屣,孔子的痛苦可想而知,這對孔子來説無疑是災難,災難本身沒有價值,位於災難中的思考和鬥爭才彌足珍貴,孔子做到了,他在思考與鬥爭中創造了巨大的文化財富,但正如南子所説:“世人不知道夫子的痛苦,也不知道夫子在痛苦中領悟的境界。”亂世之中,又有幾人能用心傾聽孔子的禮樂仁義?

既然身在禮崩樂壞的亂世,孔子又哪能如國君所説那般學着做一個愚人?所謂“承禮啟仁”,就是禮樂無數束,以仁約束,這是孔子一生的政治主張,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做法,是孔子時代責任和個人抱負的具體體現。

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能在災難中不斷思考鬥爭,創造精神文化財富,孔子在被迫離開魯國的數十載中,專心學術,形成自己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禮樂和秩序,成為我國曆史文化的源頭,涓涓不息流淌數千年。

亂世之中的禮樂仁義之聲,是孔子傾盡一生的嘔心瀝血之音,哪怕你離魯國再遠,回家再難,但國家在這,親人在這,百姓在這,孔子無論如何都會回來,縱使一頭烏髮變為滿頭霜白——“千軍萬馬,吾將歸來。”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3篇 《聖人境界:走進孔子的電影世界》 第2張

第2篇

電影導演胡玫説“《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回事,他留下的是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孔子連同他身後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湧澎湃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整部電影一直安靜地敍述着,正如孔子的一生,沒太多華麗的特技與動畫,平淡如水,幽香如蘭,片中不斷顛覆着孔子聖人的形象。心中的聖人在世界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在堅守與逃離面前,心中難免會忐忑、會焦慮、會猶豫、會害怕,包圍着聖人的是命運給與的苦厄與磨難,是世界給於太多嘲諷與冷漠,孔聖人面對這切,唯有用君子的胸懷去包容與諒解,用禮的光芒去感化與觀照,然而面對着弱肉強食、狼煙遍地的世界,禮樂道德不過是虛無飄渺的説辭罷了,天下人中用生命去踐行自己理想的,唯孔子一人耳。

關於子見南子一段,儘管篇幅不長,但卻是本片畫龍點睛之筆,周迅也很符合衞國夫人南子的角色,當嫵媚的南子試圖挑逗孔子時,孔子卻表現出謙謙君子坐懷不亂的氣概,而心裏也很感激南子的知遇之恩,遂説出:“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呀,男人好色,自古皆然,孔子首先是個凡人,只有經歷女色的誘惑而巋然不動才磨練成為聖人,而孔子並不反對男人好色,他是教人“好色而不淫”,這是儒家“人道思想”的體現,比起佛家“不近女色”和道家的“天道思想”,儒家思想是適合在人間推行的,男人不可不好色,但也不能縱橫色慾,孔夫子教給我們的是:君子好色,取之有道。好色要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礎之上,不可逾越這兩道鴻溝。

劇中的孔子,儘管因克己復禮和對現實的綜合權衡而毅然回絕了南子的請求,選擇離開衞國繼續流亡,但其內心已經為知己所感動,耳畔迴響着南子最後那句話——世人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不久,南子便在乘車時被刺客一箭洞穿心臟。其臨死前想到在早間見到孔子的一幕,嘴角洋溢着會心的微笑,不由令人想到孔夫子那句擲地有聲的話——朝聞道,夕死可矣!能在有生之時幸會知己,除卻巫山非雲也,此生足矣。水滴洞穿了石頭,銅雀水漏卻永遠滴不穿時間。不知最後一襲白衣的如老子的孔子,那個終於明白何為“無為,無不為”的孔子,是否在最後的時光中懷念過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的衞國君夫人呢?琴聲陣陣,餘音繞樑,愴然而蒼涼,令人三月不知肉味。

子見南子,或許這種情感無關禮樂,無關仁愛,無關世間的紛紛擾擾,僅僅是相知遇相逢,仰止,行止。

時光流轉,兩千年只是彈指一揮。論語,讓我的心穿過時空的隧道,感受到你的智慧。通過這部電影,我更加了解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魅力。

愛默生對孔子有這樣的評價: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司馬遷也有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歎。雖不能至,卻十分嚮往。我們從影片中不難看出,孔子的言行舉止間透漏着智慧。在救漆思弓時,他憑藉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駁的公山大人無話可説。在於齊國會盟之日,又憑藉自己的智慧打破了齊國的陰謀。可見他過人的本領,及其在政治上的深謀遠略。

孔子的一生簡單而複雜。簡單,是因為他只有一個簡單的目標。他終其一生只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他不貪圖能夠榮華富貴,不追求功名利祿,淡泊明志。複雜,雖志向宏大卻因魯公的膽小,懦弱而不受重用。一句不要太看得開,像我一樣裝瘋賣傻多好,也使孔子遭受了不少打擊。玉珏送到他手中後,他明白訣別之際的到來。他不得不拋棄妻兒,獨身一人前行。至此他周遊列國數十載,過程顛沛流離,喪失愛徒,可見其艱辛。

離別後,下起的傾盆大雨似乎也在為孔子感到不公,途中,馬車陷到了一個泥坑裏,但他用盡力氣想把馬拉出來的時候,自己卻不小心摔倒了,但這並沒有是他崩潰,反而他大笑了起來,也許,在這時,他已經釋然了。他的笑,是那麼爽朗,震撼了我的內心。孔子是幸運的,他有一羣願隨他同甘共苦的弟子。最後一碗的馬肉湯,他沒有獨自一人喝掉,而是與周圍嗷嗷待哺的弟子共享,最後,自己倒在地上。這麼樣一位老師,又怎會不受學生愛戴那。但在途中,冉求在衞國的戰場上離開,顏回的溺水身亡都給孔子帶來沉重的打擊。我想,這比不受魯國重用更為難過吧。

玉環到來之際,意味着孔子即將返還魯國。但他早已對戰亂的時代絕望,他不在熱衷於政務,只想投身於教育,教授更多的學子,讓教育發揚光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些流傳下來的至理名言,是孔子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終其一生,孔子雖沒實現他的政治訴求,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教學財富。他注重的禮,穿越千年,穿到了我們的眼中,穿進了我們的心裏。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

第3篇

電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上映了的,為什麼今天我還是要寫觀後感呢?因為我覺得身為一箇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談到文化信仰我們想到的那首當其衝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禱告於你丘山而得名。電影中孔子的出場已經是一個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雙親,所以孔子對下層百姓的疾苦特別的關注,回到電影上來。電影中的周潤發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孔子的許多東西,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電影《孔子》裏面有很多與史書記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為戰士壯威,接着是孔子與魯公一起出面説服齊王收復失地然後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的死,都與歷史不符。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與魯公一起去談判的,而記載的是孔子從天而降前來護駕的,這樣一改似乎讓人覺得更加真實!歷史上也沒有類似於有沉書入水然後顏回去撈的事情。顏回史書裏面的記載是窮死的,不免有些窩囊,這樣一改反倒顯得他對書籍和老師的熱愛,真正熱愛書的人確實會不顧自己的性命去救書的,沒有什麼迂腐之處!

在電影中孔子會見南子的緋聞也被大肆渲染,讓人覺得孔子不再是一個高不可碰的聖人而是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慾,有一句台詞是“吾未見如此好色如好德者”,這是我覺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詞,面對一個風情萬種母儀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會動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覺得是孔子和一羣弟子一起回到魯國以後,孔子跪在城門下,磕頭行禮口中反覆唸叨着:“我的祖國,我終於回來了!”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年過半百了,但是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儘管曾經別人趕他走,但是當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回國。這種胸襟不愧是我們的聖人,這裏看得出孔子的偉大!

看電影孔子,我們用平常心看他的可愛,用恭敬心看他的偉大:原來這就是我們的聖人孔子傳奇的一生!

縱觀整部電影,確實拍得很好,能夠充分地展示我國春秋時期的大聖人孔子萬世師表的形象,並且抓住了孔子為政持官掌權時的政治特徵,反映着其仁和禮的核心思想體系,當中的確不乏催人淚下的片段和插曲。辨證的説一句,該片更應該像一種全新風格的歷史記錄片,很多人認為孔子作為聖人,生活在春秋時期,很多東西無法考證,只能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展示,但其實不然,電影儘管通用的是白話文,但處處體現着原始的仁禮思想語言風格,在感動蒼生的同時必然給予一種精神和思維上的震撼和影響。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因為看完該影片後,我甚至乎結合當今的民族和社會特徵產生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思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中禮這方面主要反映克己復禮。克己復禮的意義在於剋制自己,凡事嚮往禮的方向,本質上是教育人們要重視禮的教化與薰陶,孔子終其一生,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教育方面,都強調禮樂對個人,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影片中描述的魯國政權為三桓貴族所掌握,三大貴族擁城自重,屯兵自立,即使在與魯國的宿敵齊國和談未遂,眼見要兵戎相見時,也無動於衷。後來更是使計迫使孔子離開了魯國,四處漂泊。其實孔子的出走是必然的,正如魯國國君所言,處於這樣一個亂世,諸侯分封割據,稱霸一方,名義上是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而在周室頹危的情況下,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尊王賤霸暫且難以堅持,而孔子還期望君主能夠以仁義治國,這樣百姓避免戰亂,才會使老有所養,壯有所用。他的想法其實是很值得提倡的,但結合那個多事戰亂的春秋,難免會有何很多人不理解他,這也為他日後周遊列國時,即使在樹林處收徒講學,也會遭到民眾們的反對,他也被迫帶着他的門徒被諸侯王們由一個國家驅逐之另一個國家。經歷了十幾年,終於回到了魯國,他已經很老了,但仍然執着着那個克己復禮的夢,含笑而終!

除了禮,孔子的另一面思想則表現為仁,為後世所稱道的仁者愛人,仁者無敵都是其仁之思想的一個延伸和繼承。在《孔子》影片裏,沒有情節明確反映孔子如何取義成仁,但卻通過他的兩個徒弟子由和顏回充分刻畫出來。首先是周遊列國的時候,孔子和門徒一行人等踩着冰封的河面過河時,突然發生了冰裂,一車滿滿的典籍掉進了水裏。顏回沒有猶豫半刻,馬上縱身潛入水裏把典籍給一卷卷打撈上來,因為在他眼裏,這些典籍是遠比他性命珍貴的,能夠影響後世的儒家偉大學著,更是這十幾年來,孔子和徒弟們的思想結晶,對仁義的傳世,是及其重要的,結果顏回溺水而亡 。當孔子還沒有從見到顏回去世時表現的悲痛中振作過來時,又傳來了用兵如神的子由在衞國作戰時,因保護衞國幼小的皇子被叛軍羣殺而逝的噩耗,子由在臨死前依然牢記老師的説話,把官帽戴正,以示正義凜然,結果取其成仁。這兩個片段我相信不僅僅是我,很多人看着都會有那麼一種心酸和體會,有時候,仁義的實現和追求,比我們很多東西更值得去奮鬥,甚至乎犧牲性命都在所不惜!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説“《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羣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衞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覆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後來有着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可以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着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着,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着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着夫子説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説“《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羣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衞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覆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後來有着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可以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着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着,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着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着夫子説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一個懶散的下午,一部經典的電影,一位傳奇老者,半世顛沛,看盡世間疾苦,半世官場,體驗勾心鬥角,一生一世,堅守心中信念。

孔子一位世人皆知的大儒,一位以仁愛人的聖人,一位品德高尚的老者。這便是人們對他的理解。

我們只知他被人們推上儒聖的高度,卻未知其所經歷的艱辛苦難,我們只知他滿身仁義道德,卻未知其所思所想。我們只從古書中瞭解到他所做的偉大的事蹟,卻忘記了即便再偉大他也只是個人,有七情六慾,有所思亦有所想。我們只知其偉大,未知所付出的艱辛。

他是一位知恩圖報的人,在他贏得一些功績後,不曾驕傲自大,想到的是他的恩師,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使得我們深思。

最為諷刺的,便是他遊歷各國時,向路人詢問渡口方向,路人們卻只是反問道“他不是無所不知的聖人嗎?怎麼連渡口在哪都不知道?”何曾想過他也是個人?

最讓我敬佩與迷惑的是他周遊衞國時,衞國國君給予他極大的支持以及君夫人提出各種豐厚的條件,他都全部拒絕,並選擇離開了衞國。我敬佩他的所作所為,卻疑惑為何不接收極大的利益,選擇了帶着眾弟子們遊歷受苦。

最覺得他做法有誤的,是他放下一切,周遊各國,弟子們跟隨他受苦,他考慮過弟子們的想法,關心過他們的安全,但卻未能帶他們過上安定的生活。

最心寒的莫過於他教出的弟子,當他的弟子冉秋信誓旦旦的説要等他回來接回夫子,可最後卻做了把夫子逼出魯國的,家大夫,我不知他最後再見到夫子有何想法。

最令人感動的是他為了一個家奴,不惜與勢力極大的家族對抗,為了救回顏回,用自己的身體去温暖顏回的身體,雖然只是改編,但足以見得,哪怕聖人也有人類最基礎的情感。

不論時代如何發展,他還是那個孔夫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已無人記得,但他帶給我們的,卻無法忘記。

近日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孔子》,我看完之後心中有一股説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對孔夫子的倫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而我卻認為孔子思想裏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以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危險依然提出了廢除活人殉葬制度。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這不能不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而當子路將漆思弓救到他的家裏時,他表現的是那麼鎮定,沒有一絲畏懼,這又是他大義的體現。當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時,他第一站來到了衞國。衞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説,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這時孔子無語,但是從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當中,我解讀出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眾”,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南子又問:“詩經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麼解釋?”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面對孔子的聖德,最終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這樣的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可見孔子的君子之禮是博大的。不管對方是什麼人。在夾谷會盟上,孔子以不戰而驅齊國數萬之眾,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當季氏將亡之時,他終於明白了孔子的真確,他決定將孔子請回魯國,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遊列國路上,他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在逃離齊國時“接淅而行”,在魯國分不到祭肉,在陳蔡被圍差點餓死,在宋國差點被樹砸死……他卻榮辱不驚,為了理想中的仁禮之國,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樣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嗎!

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有了優越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更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不畏艱難,腳踏實地地向着理想進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