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案8篇 “探祕:蝙蝠如何藉助雷達航行”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W

本文將介紹關於蝙蝠和雷達的教案,探討它們之間的關聯和應用。蝙蝠作為一種獨特的動物,利用超聲波和回聲定位來探測周圍環境。雷達則是現代技術中利用電磁波傳輸和接收信號的工具。通過比較兩者的原理和功能,通過本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雷達技術和蝙蝠生物特性的奧祕。

蝙蝠和雷達教案8篇 “探祕:蝙蝠如何藉助雷達航行”

第1篇

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將計算機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直接用於課堂教學之中,優化教學過程,幫助教師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普小品。在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方面,多媒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良好的教學情景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慾望的敲門磚。cai在色彩、動畫、聲音上比其他的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立體感強,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揭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蝙蝠和雷達》時,教師首先放飛機夜航的動畫片:在茫茫的夜空中,一紅一綠的兩盞等不停地閃爍,這是飛機在夜航。幽美的夜空,神祕的亮光立刻吸引了學生,激發起探究的慾望。教師提問:飛機靠什麼在夜間安全航行呢?。

科普作品包含着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推理過程,讓學生參與科學家的推理過程,經過自己的智力活動,支配、運用已有的知識,從中探求真理,發現真知,是教學的難點。cai卻可以事先安排好推理的程序和步驟,讓學生直接參與,自主探索。

1.教師設計好科學家三次讓蝙蝠飛行的實驗情況統計表,問:小朋友,讓我們都來當完成這幾次實驗的科學家,共同揭開蝙蝠飛行的祕密,好嗎?

2.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要求:填表,各小組分別介紹三次實驗的場地佈置情況、試驗的方法、結果以及證明的問題。

4.辨析詞語: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句話中去掉配合起來通嗎?為什麼要加上配合起來。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協作學習或向老師求助獲取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利用多媒體指導,點撥,是學習羣體活動的組織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和雷達利用無線電波導航原理之間的相似之處是課文的難點。這時多媒體就能發揮優勢,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使用抽象變得直觀、生動。 教學這一部分時: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蝙蝠是怎樣用嘴探路的?誰來把這些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並畫上表示超聲波進行方向的箭頭?

蝙蝠探路和雷達導航的原理兩者之間有何相似之處?教者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兩個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印象,並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參與訓練的慾望,提高訓練的質量。

如何把枯燥的文字變成一個個鮮活的材料,在學生腦中動起來。教者緊扣住語言訓練和想象訓練這一着力點組織教學。學生學完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導航的原理,觀看多媒體:蝙蝠拜訪雷達。

(教師講解:有一回,蝙蝠在晚上飛行時發現了夜航的飛機。他非常驚訝,新想:這飛機怎麼也有夜間飛行的本領?經過打聽,他知道了,原來是因為飛機上裝有雷達。那麼雷達究竟是如何幫助夜航的飛機安全飛行的呢?蝙蝠不明白。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決定去拜訪雷達。蝙蝠會向雷達問些什麼問題?雷達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同座位的同學,一個做蝙蝠,一個做雷達,試着説一説,並表演蝙蝠和雷達的對話。

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發明新技術,新工具又何止雷達呢?你們還知道哪些事例?

1.觀看一段利用仿生學發明、創造的片子。如:魚與船,絲茅草與鋸子,鳥與飛機

3.根據觀看的片子或自己動手做實驗,完成一篇科學小論文《鴨子和潛水員》。

課本、教材和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課堂上傳授知識、技能,組織討論、學習,課外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創造。這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蝙蝠和雷達教案8篇 “探祕:蝙蝠如何藉助雷達航行” 第2張

第2篇

1、懂得課文中總起句的作用,學習先提出問題再逐步解決問題的寫作方法。

3、瞭解飛機夜間能夠安全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引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事物,並從中也得到啟示。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的興趣。

1.弄清飛機夜裏安全飛行,從蝙蝠身上得到什麼啟示。

2.練習歸納段落大意,學習用抓住重點句來歸納段意的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弄清蝙蝠夜間飛行和飛機夜航之間的聯繫。

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根據回答板書:蝙蝠)

師述:無論何種蝙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夜間都能安全地飛行。(板書:夜間飛行)

二、接下來,請大家打開書本,自讀第3節,看看你能讀懂什麼?不理解的地方,請在書上做個標記。

b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根據學生回答圈出:還能、無論、即使也)

c這段話該如何把它讀好呢?誰來試試,這樣吧,我們先練練,待會兒我們來比賽。

學生練習———指名兩人比賽———學生評議———認為自己讀得好的同學站起來朗讀 3、同學們,讀到這裏,你還想知道什麼?(怎樣探路的)

師述:對呀,這時,我們都會想:老師指末句,生齊讀。

三、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學家斯蘭瑞尼已經做了很多試驗,接下來,請同學們分學習小組根據表格自學第4、5小節,同時用大圈圈出科學家研究的對象,用“———”

劃出試驗方法,用“”劃出試驗結果,再想一想,這個試驗證明了什麼?請一、二組的學生自學第4節,三、四組的同學自學

2、檢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學家,現在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實驗過程。

(我是科學家--------,我在第---次實驗中是這樣做的-----------)

3、小結:三次試驗證明-------(多媒體出示,學生讀)

請大家把書上的這句話用雙橫線劃出來,然後仔細地讀 讀。邊讀邊想想你還想知道什麼?

四、引導學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學第六節,找出有關蝙蝠飛行的祕密的句子, 閉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嗎?

b、請大家自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能自個兒讀懂它嗎?

c、學生介紹讀懂的地方,板書:嘴超聲波障礙物耳朵

e、請學生上黑板標出超聲波傳播方向。(生板演,生簡評)

6、賞讀:好,那我們再一起來當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學家,向在座的老師介紹一下蝙蝠探路的祕密吧。(齊讀第六節)

五、過渡:科學家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後,就模仿它來發明瞭雷達(板書:雷達)那麼雷達是怎樣探路的呢?請用同樣的方法自讀第7節,同時也幫老師設計一個雷達探路示意圖的板書。

4、出示設計示意圖並介紹設計意圖,生評並上黑板板書:天 線無線電波熒光屏

同學們,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繫呀?(板書:和) 像這種人們通過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來創造發明東西,為人類造福,這門學科叫仿生學(卡片出示:“仿生學”) 人類仿生髮明的東西很多很多,你能再舉些例子來嗎?

當然,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生物的祕密還未發現,許多地方值得人類利用它來創造發明,為子孫後代造福,這個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嗎?

表演題: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間飛行時偶兒碰到了夜行的飛機,它非常驚訝,就和飛機説起話來,同學們,它們會怎麼説呀?

第3篇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終於”“清楚”造句。

1、課前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資料,製作資料卡片。

教學時,要以教學過程的優化來達到教學效果的優質。一是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讓學生充分自讀,達到正確、流利朗讀,不懂的詞語初步自學理解,能大致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精讀,深入體會課文內容。着力明確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的,以及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三是練説,積累運用語言。引導學生對照圖,自己組織語言,説清楚蝙蝠探路的祕密和雷達的工作原理。四是拓展,激發閲讀與探究興趣。可以交流課前蒐集的信息資料,也可適當交流課後的“小泡泡”中的要求──“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佈置閲讀關於仿生學的科普讀物。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蝙蝠是什麼?你見過嗎?你見過雷達嗎?簡介蝙蝠、雷達。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做答

認真閲讀課文,邊讀邊想,看看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繫的,分別做上記號。

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 三、根據提出的要求進行討論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三、四、五、六)

⑴ 蝙蝠飛行有什麼特點?課文有哪幾個句子最能説明蝙蝠飛行的這個特點?

⑵ 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做了幾次試驗?每次試驗是怎麼做的`?

⑷ 這三次試驗證明了什麼?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三次試驗為什麼能證明這一點?

⑸ 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2、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的?(二、七)

⑵ 為什麼説給飛機裝上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3、如果把課文分成三段,應該怎麼分?為什麼這樣分?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

二、聯繫全文,説説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我們要學習科學家這種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研究問題、善於從事物中受到啟示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 先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説,再按課文的敍述順序,有條理地完整地説一説。

第4篇

1、清朗的夜空出現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紅一綠的兩盞燈。接着傳來了隆隆聲,這是一架飛機在夜航。

2、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3、科學家又做了兩次試驗: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裏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4、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裏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5、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從雷達的熒光屏上,能夠看清楚前方有沒有障礙物,所以飛機在夜裏飛行也十分安全。

第5篇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等詞。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説一説你對它們的瞭解。

2、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齊讀。

目標:通過自學,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1)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3)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指名説,教師根據説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目標:通過自主閲讀,理解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

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説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3、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4、讀讀課文,同桌互相看圖表,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再指名上台介紹。

⑴ 出示句子“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説説從句子中體會到什麼?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雷達與蝙蝠有什麼聯繫?下節課我們再來閲讀探究這些問題。

教師示範難寫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導學生注意本課生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部首隻佔三分之一,右邊佔三分之二,字要寫得勻稱整潔。

1.本人的上課流程太快,思路不清晰,基礎知識和全文脈絡的分析不明確;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對絕大多數同學來説,還是比較好的,但極少數同學還是比較差。對於靈活性較強的問題,解題能力較差,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欠缺。

1注意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一步一個腳印教深教透。

2多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注意關注基礎較差的同學,注重他們的聽課效果。

第6篇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從教材的內容看,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弄清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得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重點是理解科學家做實驗的初衷及經過。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減緩學生掌握本文科學知識的坡度,我運用現代化的電教媒體,使多樣化的信息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創設一個生動具體、新穎活潑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形可見,有話可説,從而發展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設計如下:

這一環節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的視線聚集於特定的學習對象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參與學習活動。

在開始揭示課題時,教者採用一張幻燈片,燈片上畫有蝙蝠和飛機,並設計如下一個問題:圖片上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現代的交通工具,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聯繫呢?這樣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能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節。

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我採用“切入重點,輻射兩頭”的方法,邊講解課文邊利用抽動片、復台片演示蝙蝠是怎樣利用用超聲波探路的,為此重點設計了兩項練習:

第一,用自己的話説説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實驗的.;

第二,説清楚蝙蝠的耳朵和嘴巴是如何配合探路飛行的。

1.要求輕聲讀課文第4—5節,一邊讀一邊思考: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l)第一次試驗是在什麼條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説一説)

(3)根據表格説一段完整的話,説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1.學生自由讀第6節,並思考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飛行的。

2.教師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來探路飛行的。(用複合、抽動片演示,邊演示,邊講解)

3.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這樣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通過讀文、演示、講解、練習,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激發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了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使學生受到了科學的教育。

知識只有運用,才可能轉化為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一個不斷操作、練習的過程。因此在學生的學習情緒處於高漲時,及時出示針對課文重點、難點的訓練題進行練習,可以收到很好的訓練效果。我擬的訓練題目是: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____________;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等等。

這種練習設計極具針對性,而且是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能達到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之目的。

總之,抓住重點,追求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電教手段的協調組合,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得到刺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形成聽説讀寫的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技能,能有效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

第7篇

3、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次試驗方式及試驗結果,能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蝙蝠探路方法及雷達工作原理。

事先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資料。教師在小黑板上書寫有關內容。每四人小組分發一張試驗報告單。

2、通過上節課學習,誰能用一句話説説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繫?(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還可以怎麼説?(雷達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出來的)(師板:啟示)

1、人們到底是怎麼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呢?先來了解蝙蝠飛行的特點。

(小黑板出示: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舊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反饋:蝙蝠飛行有什麼特點?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試着讀出你的感受、指名讀、齊讀。

3、難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所有物體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試驗。哪幾自然段寫“試驗”?做了幾次試驗?

4、讓我們也來當回小小科學家,隨着課文與科學家一起去做試驗好嗎?默讀4~6自然段,看看三次試驗分別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邊讀邊勾劃有關句子。

5、(出示小黑板上的表格)這兒有張試驗報告單,一起幫科學家填寫吧!分分工,第一組負責試驗場地佈置,二、三、四組分別負責填寫一、二、三次試驗。

(學生分四人小組先討論,再由組長填寫試驗報告單)。

師相機指導:為什麼要橫七豎八地拉許多繩子,繩子上掛許多鈴鐺?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沒碰着”改成“鈴鐺沒響,繩子沒碰着”行不行?為什麼?

“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 “鈴鐺響個不停”這説明什麼?

7、三次試驗的結論是什麼?理解“配合”,體會用詞準確。

1、現在你最想知道什麼?(蝙蝠的嘴角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一起到文中錄求答案吧!

3、這個祕密是科學家一下子研究出來的嗎?從哪個句子知道的?讀、體會“反覆研究,終於”能想像“反覆研究“的情景嗎?

師:任何一項科學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難,勇於探索,敢於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學王冠上一顆顆閃光的寶珠。

4、科學家給飛機裝上雷達,雷達是怎麼工作的呢?默讀第8自然段,仿照蝙蝠探路圖,畫一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指名在黑板上畫,其餘學生自畫)

7、出示書後填空題,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其餘學生在書上填,評議。

四、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你還知道人們從什麼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什麼嗎?

2、大自然真是人類的好老師,指名讀44頁資料袋。從“資料袋”中你又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想法呢?

3、(結合本單元“綜合性學習”)回家可以繼續收集有關資料,或動手做小實驗,小發明。本週五下午開個“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會”。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章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語言準確。因而在教學時,我基本上按文章思路來定自己的教學思路,以一個個問題的出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誘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閲讀方式解決一個個問題。在此過程中,理解課文的內容,突破重難點,整堂課,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氣氛融洽、和諧。可能是課堂時間調控不當,或課時容量稍大了此,導致最後“拓展延伸”環節時間不充裕,進行得不充分。

第8篇

四、課時設計:2課時。本節為第二課時

課文主要講述了科學家通過( ),解開了蝙蝠 祕密,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 ),解決了飛機( )的問題。

二、細讀第三段,體會蝙蝠靈巧的飛行本領。

過渡語:同學們,連那麼先進的飛機都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啟示,才解決了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那蝙蝠的本領一定很厲害吧!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畫出寫蝙蝠飛行本領高超的句子。

4、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蝙蝠也能靈巧地避開。這裏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強調了什麼嗎?你能試着説一句話嗎?在説完之後同學們説一説它強調了什麼。

(蝙蝠在夜裏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蝙蝠夜行的本領真厲害!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全班齊讀

(生説)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過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厲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節課的預習作業,把你填好的實驗報告單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有問題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組討論並填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完成)

(l)第一次試驗是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説一説)

(3)根據表格説一段完整的話,説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5)僅僅這三次試驗能證明這個結論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6)老師稍稍地修改了一下這個結論,你們發現少了什麼?

你能説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嗎?在這裏去掉行嗎?為什麼?

“配合起來”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解決蝙蝠探路的祕密

過渡語:現在,我們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到底它們是怎樣配合呢?下面我們帶着這個疑問齊讀第7自然段。

2.現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哪位同學來説説。

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頭完成填空:

蝙蝠的( )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老師邊聽學生填空,邊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蝙蝠飛行原理圖。

4、哦,原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過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來飛行的。為了解開這個祕密,科學家容易嗎?(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讓你體會到這一點的?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5.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用語言來把科學家的艱辛讀出來啊。

過渡:科學家發現了蝙蝠飛行的祕密,並模仿它,給飛機裝了什麼?(雷達)那麼,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我們來學習第八自然段。

1.請同學們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第8自然段,(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邊默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用“”劃出重點語句。

(2)、仿照板書上的蝙蝠探路圖,畫一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並口頭説出雷達的工作原理。

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個示意圖,進行一次脱口秀的遊戲,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達的聯繫。

師:同學們太聰明瞭!看來,同學們對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一目瞭然。學到這兒,你們想説些什麼?談談你的收穫或者提出你的疑問?

2、同學們,由蝙蝠獲得啟示發明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安全的問題,這就是屬於近代的一門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現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動物身上獲得啟示而進行的小發明,你們蒐集到了嗎?

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的句式來説。

師:回顧全文,科學家發現問題(第1、2段),提出疑問(第3段),在經過試驗解決問題(第4、5、6段),最後得出兩種事物的聯繫(第7、8段),讓讀者一目瞭然就知道了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課下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啟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根據新的教學設計我又在兩個班進行講課,效果顯著。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時,小組成員積極討論填寫的實驗報告單,由於報告單由三次試驗的三行改成四行,學生討論更是熱烈,而且大都能説出老師為何又設計了四行。小組活動有序、省時,為下面的學習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在説、畫、講蝙蝠和雷達的關係時也顯得容易多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