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實習報告7篇 "探索地球內部之旅——地質學實習經驗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2W

本次實習主要圍繞地質學的各項知識展開,包括實地勘察、地質地貌分析、巖石樣品採集及鑑定等課程。通過實習,學習者深入瞭解了地質學的基本知識,加深了對地球內部結構和地球表層生態的認識。本稿主要是對實習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的總結和概述。

地質學實習報告7篇

第1篇

地學根底野外實習是《地質學根底》課程的根本教學環節,同學們通過此次野外實習,要求能夠進一步穩固地質學根底的理論知識,學會和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鑑別的根本方法及根本技巧,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為學習《土壤學》、《土地管理學》、《小城鎮規劃》等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根底。

三、實習路線:學校----金馬河大橋----映秀鎮----都江村

五、指導老師:吳德勇老師、鄭子成老師

2、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不同地區地質地貌所屬類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夠清楚地質地貌與生產利用的關係,以及某些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須的防禦措施。

七、川渝地質地貌:川渝面積57萬km2,分為東部地台區和西部地槽區,其中東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壩及涼山洲的局部。

1、東部地台區。從元古代代早期,由於呂梁運動、晉寧運動和澄江運動,形成盆地的雛形。龍門山以東,形成的褶皺較低,褶曲起伏較小。 a、構造盆地

位於龍泉山和華鎣山之間,形成許多小背斜或稱為平緩而較的穹隆構造,傾角較小,產狀平緩。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堊系地層為主,梓潼為中心,包括三台、綿陽。

條形褶皺,分佈華鎣山大斷裂以東,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開闊,背斜狹窄的隔檔式構造,北邊平行,南局部支,形成掃帚狀構造。

?2〕永川帚狀褶皺帶,華鎣山褶皺向南延伸時受盆地邊東南褶皺影響,形成許多短〔帚狀〕背斜。

龍門山褶皺帶:位於盆地西部,由一系列緊密走向北東的斷裂褶皺構成。大巴山斷褶帶:分佈於盆地東北緣,四川重慶、陝西、湖水交界的地方。復背斜,在向斜翼部產生次一級構造。

涼山斷裂帶:分佈於峨眉斷塊以南,康滇古陸以東,以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隆起、斷裂組成。

?1〕盆西平原、沖積扇平原、複合沖積扇、西低東高南低海拔750-400m。

?2〕盆中丘陵區,位於龍泉山與華瑩山之間,地熱南高北低,北部深丘,南部低丘,有方山丘陵〔簡陽〕、單斜丘陵,饅頭丘〔遂寧〕。

?3〕盆東平行嶺谷,寬度5-8km,有很多三迭系巖層〔石灰巖〕,很多溶洞,背斜出露,在背斜核部形成三山一槽谷。

?2〕盆地東、東南、南緣七曜山、大婁山,山地海拔1000-1500m,溶洞特別發育,溶洞成層分佈。

?3〕盆地西緣峨眉山、龍門山、斷裂帶發育,坡度陡,新構造運動活動頻繁。

金沙江→沙魯裏山→雅礱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崍山→岷江

金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橋,下至新津紅巖子,全長約79.194km,流經都江堰、温江、崇州、雙流、新津5區〔市〕縣,金馬河為岷江排洪河道。外江向南流經都江堰市、崇慶市、温江區、雙流縣,至新津縣武陽鎮段稱金馬河。它的河牀寬窄不均,一般為300~600m;河牀甚淺,橫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變幅大。金馬河的地勢開闊平坦,河水攜帶固體物質的能力較低,致使年均約900萬噸的推移質和懸移質沿河淤積,河牀逐年抬高,河洲遍佈,灘沱相間,河道彎曲,河牀左右擺動不定。金馬河是一條寬、淺、散、彎的典型平原遊蕩性河,金馬河同時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馬河是典型的河流地貌,沉積物類型是沖積物,具有二元結構,其特點是分選性好,磨圓度較好,成層性較清楚,具有韻律性。

金馬河遍佈鵝卵石,鵝卵石大局部分選性較差,磨圓度較高。用力用鐵錘將石頭敲開,發現巖石顏色大局部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初步判斷其為巖漿巖。但通常來説,河流兩岸的堆積物應該為沉積巖,金馬河的巖石卻為巖漿巖,這是由於巖石倒置所形成的。

河漫灘是常年河流洪水期淹沒河牀以外的谷底局部,不能被佔用。現在有些人説河漫灘可以利用起來,例如耕地、建房。但是,這是不合理的,河漫灘是不能被佔用的,因為只要發大水,就會被淹沒,更何況是幾十年不遇的大洪水。

站在河漫灘上,發現冬季的金馬河河流水流量小,河心灘很明顯地顯現出。

可見河心灘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河心灘是在水流變緩的雙向環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往下游移動〕。當河心灘不斷淤高增寬,高出平水期水面,就成為可耕作和作為居住地的江心洲。而我腳下所站的金馬河的河漫灘,是河牀長期側向移動與河流中騎行氾濫的產物。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於其他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誌之一,其沖積物上層粗下層細。

有河漫灘的存在,多半就伴隨着河流階地的出現。當時我們走下來的可以通車的小路一階,就是金馬河的一級階地。河流的下切侵蝕,原來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的沿河平台稱為河流階地。階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氣候的變化;構造運動;侵蝕基準面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據觀察,金馬河的階地是一級階地,因此階地形成較晚。階地的階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積物組成,因此屬堆積階地。階地具有二元結構,與河流二元結構類似。一級階地營養成分豐富,耕性好,加上金馬河河道比擬寬,河谷比擬深,人工修築了防護堤,因此是一級階地就作為了建築用地和根本農田用地。但是,從長遠考慮,最好不要將一級階地用作永久建築用地。同時,此地也是地下水聚集區,地下水豐富。

?1〕金馬河河道寬窄不均,影響河水的運動。在河道寬闊段,水層較薄,受固體邊壁制約更明顯,那麼流動緩慢,相反地,在狹窄地段,河水流動相對較快。

?2〕由於洪水對金馬河河牀的不均勻沖刷和無序地亂採河中砂石,導致金馬河河牀起伏不平,坑灘相間,加大了牀面粗糙程度,使河水流動的難度增大。

?3〕金馬河洪水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根本上是年年發生。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沖毀主要灌溉渠道的取水口,洪水進入灌溉渠道。近期使灌溉渠道沿線發生洪澇災害,淹沒村莊、農田、莊稼,遠期那麼可能影響灌溉渠道的取水,造成洪水後灌溉缺水,形成旱災。洪水嚴重威脅金馬河沿岸的城鎮、村莊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莊。

?1〕早年,金馬河的防洪治理多采用國家財政補貼的方式,對衝毀的工程進行及時修復。但結果是年年在修復,年年有破壞,不能形成整體防洪能力,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2〕採用河道砂石資源開採與開槽束水的技術方略。束水攻砂,攻砂定槽,制定了河道砂石開採與河道治理相結合的整治方案,即在河道中心利用採砂手

地質學實習報告7篇

第2篇

本次實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瞭解巖性及其構造、去武安的沿途出現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沉積巖構造等,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與書本上的內容結合,加深對一些地質構造的認識與理解,為將來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由老師及幾位輔導員帶隊講解,以班級為單位,共同完成地質實習任務。

區域位於太行山東麓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為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為丘陵、平原。總的地勢是西北、西部高,東南、東部低。

古武當山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北處,距邯鄲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歷史名山。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於國內其他武當山。

古武當山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蹟眾多,山勢奇特,五峯相望,頂頂有廟,峯峯插天,杆被繁茂,滿山葱鬱。進入景區,您可先乘纜車直達山頂,上廟主峯海拔1437.7米,真武廟建在山頂處,廟內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丰。北頂老爺頂,南頂奶奶頂,中間有一天橋連接。置身山頂,極目遠望,遍山水雲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廟中坐,廟在雲中行〞。

京娘湖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現為aaaa級風景區。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稱口上水庫,位於武安市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現憑藉其中山川水色開闢成為旅遊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這裏層巒疊嶂,川穀深幽,其風景各具特色。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魄雄偉,巧奪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交融,賦情於景,使人觸景生情。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此外,京娘湖水庫大壩,大壩橫阻於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還有京娘峽,原名三層門,後因此處所傳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而改稱現名。這裏峭壁高懸,假設乘舟入谷,仰望藍天一線,俯視碧水一帶,大有“峯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蓮花洞位於東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這裏的巖石以石灰巖為主,加上降雨量比擬豐富,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的地貌。已開發出長約300多米的水旱二洞,旱洞有億萬年形成的鐘石乳、石竹、石筍、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滿目,包羅萬象。水洞之內一汪甘泉清澈見底,汩汩不絕。登山的'過程回看到溶洞,山上裸露的灰巖面上可見到溶蝕的溝槽,洞內可見石鐘乳,石柱,在山頂可看到竹葉狀灰石、鮞粒灰巖,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地層自老致新依次為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第三系、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三疊系地層分佈面積小,出露不全。石炭系、二疊系、第三系地層多被第四系地層覆蓋,只有零星露頭出露。其他各時代地層出露良好。

長城系大紅峪組:為本地區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英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裏和波痕發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18m。

火成巖〔閃長玢巖〕:閃長玢巖屬中性淺成巖,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角閃石,次要礦物為黑雲母、黑雲母、輝石及石英。呈斑狀結構,斑晶以斜長石和角閃石為主。常為灰色,如有次生變化,那麼多為灰綠色,塊狀構造。常以巖脈或在閃長巖體邊部產出。

沉積巖:長城系大紅峪組:為本地區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含鐵質和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裏和波痕發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為加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18米。我們在去蓮花洞的路上可以看到震旦砂巖與寒武砂巖假整合接觸。

能夠看到的巖石:閃長玢巖、矽卡巖、閃長巖、片麻巖、正長巖、頁巖、泥巖

1、閃長玢巖是中性淺成巖,其礦物成分與深成巖閃長巖相同。主要礦物為中性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具明顯斑狀結構,其斑晶多為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偶見黑雲母。巖石整體顏色多為灰及灰綠色,塊狀構造。常呈巖脈產狀,或為閃長巖體邊部產出。

2、閃長巖為中性深成巖的代表巖石,也是花崗石石材中主要巖石類型之一。其化學成分介於酸性、基性巖之間。

3、片麻巖〔變質巖〕一般具片麻狀構造,中粗粒鱗片粒狀變晶結構。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雲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根據巖石的物

質成分可分為富鋁片麻巖、斜長片麻巖、鹼長〔二長〕片麻巖和鈣質片麻巖等。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為角閃石斜長片麻巖、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巖、黑雲母斜長片麻巖等。其原巖類型比擬複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巖〔粘土巖、粉砂巖等〕,也可以是火山巖、火山碎屑巖或各種侵入巖。在一定的温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

4、頁巖是由粘土脱水膠結而成,大局部有明顯的薄層理,能沿層理分成薄片,這種特徵也稱作頁理,風化後多成碎片狀或泥土狀。成分複雜,除粘土礦物〔如高嶺石、蒙脱石、水雲母、拜來石等〕外,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如石英、長石、雲母等〕和自生礦物〔如鐵、鋁、錳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等〕。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

5、石英石英是一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十分穩定的礦產資源,晶體屬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礦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礦物中分佈最廣的一個礦物種。廣義的石英還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塊又名硅石,主要是生產石英砂〔又稱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燒製硅鐵的原料。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石因所受應力強度超過自身強度而發生破裂,使巖層連續性遭到破壞的現象稱為斷裂。根本類型是節理和斷層。

巖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張節理和剪切節理和劈理。節理常成組出現,如“x〞-形的共軛節理。在京娘湖南側、漳河北岸,可見到不同形狀的節理構造。構造理是各種裂隙中分佈最廣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電工程都會遇到。

如果斷裂兩側的巖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那麼稱斷層。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層在側向壓力作用下發生彎曲,但仍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這種地質構造形態叫褶皺。褶皺中單個的彎曲也稱褶曲。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形﹔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巖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那麼較老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根本形式。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十公里﹐小者可見於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巖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徵,是沉積巖區別於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誌。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擬穩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並大致平行。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於河牀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

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於河流沉積層中。

層面構造:指巖層層面上由於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巖漿巖是由巖漿凝結形成的巖石,約佔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鹽熔漿流體,是形成各種巖漿巖和巖漿礦牀的母體。巖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為巖漿作用。

1、巖漿侵入活動→侵入巖。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巖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

在巖漿從上地幔或地殼深處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殼形成侵入巖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巖的過程中,由於温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巖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巖漿巖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還有鹼性巖、碳酸鹽巖等巖類,也充分説明了巖漿成分的複雜多樣性。

根據產狀,也就是根據巖石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巖漿巖又可以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侵入巖根據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細分為深成巖和淺成巖。每個大類的侵入巖和噴出巖在化學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於形成環境不同,它們的結構和構造有明顯的差異。深成巖位於地下深處,巖漿冷凝速度慢,巖石多為全晶質、礦物結晶顆粒也比擬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淺成巖靠近地表,常具細粒結構和斑狀結構;而噴出巖由於冷凝速度快,礦物來不及結晶,常形成隱晶質和玻璃質的巖石。

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幹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局部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裏。河谷沉積只佔搬運物質的少局部,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①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牀,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牀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比擬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麼普遍。

②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着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局部是機械碎屑物,少局部為溶解於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後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③沉積作用:當河牀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那麼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武安市資源豐富,礦產5大類、23個礦種。其中煤炭總儲量23億噸、石灰巖總量達70多億噸。沿途乘車可見到許多水泥廠依山而建。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在諸多地質構造性質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實習的日子我們雖然有些累,但收穫了大學的課堂裏沒有的許多東西,不僅學到了地質方面的許許多多的知識,也學到了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與方法,學會了怎樣學習,也學會了把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繼續關心地質情況,繼續學習,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為期一週的實習很快過去了,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們學到了很多,根本的認識並能清晰判斷以地質構造,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都會對我大有幫助。

第3篇

經過一個多學期煤礦地質學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和煤礦地質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煤礦地質中的根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狀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地質學的瞭解,xxx級採礦工程同學六月二十號在老師的帶着下開始進行3天地質的實習。

這次實習我們採用分組實習的模式,每小組設組長,採用小組長負責制,負責資料如乘車的時間安排,人身平安,並及時傳達老師通知,全班共分5組。6月20日在校園2301教室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實習發動大會,下午領取了實習工具。6月21日正式開始了本次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實習。

2、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瞭解淮南幾大山脈的地質狀況,巖層產狀,及構成。

1觀察洞山地區的巖石、地層和古生物,瞭解去沉積環境;

3觀察“淮南蟲〞的產出層位,認識疊巖石,瞭解寒武紀前的生物特徵;

4觀察阜鳳逆掩斷層和山王集正斷層,及其在八公山山體形態構成中的作用;

7珍珠泉在進行觀察舜耕山逆掩斷層,分析八公山及舜耕山在構造上的關係。

三實習區地質、地理概況本次實習位於淮南市市區附近,淮南是中國的能源基地,這源於地址歷史上淮南的地質環境,本區地層由前震旦紀變質巖系及其以後各紀沉積巖組成,變質巖全為結晶片巖,沉積巖由震旦紀起,以古生界為主並有局部中生界及新生界,總厚達4千米。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紀及二疊紀,區內逆斷層繁多,巖層重複相間,構成鱗片狀構造,使煤系地層成一個不對稱正弦曲線型分佈。奧陶紀石灰巖為主要含水層,二疊紀煤系地層那麼於寒武、奧陶紀之下,造本錢區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煤質為氣煤--肥煤,灰份10-20%,含硫較高,一般在4%左右。求得b+c1級儲量172.66萬噸。故在淮南地區實習,是觀測工程地質的很好的選取。淮南歷史悠久,又有淮河,及其豐富的地貌地質特徵,造就了優美的環境,同時也造就了超多的煤氣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淮南的煤發的電佔華東六省的一半以上,可見淮南的地質環境在石炭二疊紀是以前有超多的植被覆蓋,動植物繁衍及其茂盛,這也是淮南淮南作為能源基地的地質層面原因。

第一站,我們首先來到洞山,位於淮南市南部。6月21號的第一點從那裏開始,陳春奇老師在那裏講解了羅盤的使用,然後親自演示了怎樣使用羅盤測量巖層的傾向,傾角。留下的半個多小解答,功夫不負有心人,不斷的練習,每個同學都能靈活運用羅盤。之後我們沿着路向上走,來到第二點,馬家溝組〔肖縣組〕看到了呈刀砍狀的巖石外表,陳老師講解了白雲山與石灰石的區別。第三點在不經意間到了,泥巖沉積的構造隔水性很好。第四點是土壩組,厚度137米,在土壩組有個巖石破碎帶,風化外表呈蜂窩狀。

第五點,崮山組,厚度74米,浪層波痕,透過觀察,崮山組的上部有土黃色和紫紅色的灰巖下部有耳狀的薄層泥灰巖。時間悄悄的流逝,又下起細細的雨,這一切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在老師的帶着下我們來到巨厚灰巖的張夏組,陳老師詳細的講解了純潔灰巖的作用,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緊之後我們來到了與張下組的分界面順層擦痕面,主要是由能夠澆築水泥的灰巖組成。張下組的到來不期而至,伴隨着棗球狀灰巖的出現第七個點也就這樣結束了。説到徐莊組那可得説一段阿,這片山叫五層山,山的頂層就是土壩組,那裏的傾向是184°傾角是68°,在那裏老師教我們認時間,比方中寒武統表示的是巖石,中寒武世表示時間。。第九個點叫毛莊組那裏是無層山的第五個小山包,主要由泥巖組成哦。。最後一點是饅頭組,來到那裏主要是挖掘三葉蟲化石。因為那裏是紫紅色的頁巖比擬脆,中部是有黃色條紋的灰巖所以比擬容易挖掘化石,當然我們收穫都不少阿。。

第二站,我們去了羅山油庫,那裏的巖石都是比擬久遠的',最遠的是27億年的。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劉家溝組,那裏是沒有化石的沉積構造,有着大型槽狀的交錯層理,我們測得那裏的巖層產狀,走向172°,傾角63°。我們沿着路繼續向前,老師又教會我們如何測路的坡度,自我感覺與實際相差是很大的,我們測得這條路的坡度大約為6°。我們沿着階梯一向到羅山油庫旁,那裏有着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向斜和背斜,但是沒有老師的指導,我們幾乎沒人看出,老師在那裏講解了很長一段時間,那裏屬於四頂山組。繼續爬山,來到了半山腰,那裏的的巖石6.6億年左右,大局部是白雲巖。再往上,我們看到了九里橋組。九里橋組是有竹葉狀灰巖和泥灰巖構成。那裏有着沒有被世界公認的淮南動物羣,動物羣至今6.8億年。構成山脊的是壽縣組,巖石較為堅硬,風化不是很嚴重,最厚的是劉老碑組,大概530米左右,我們在那裏測了下山坡的坡度並和老師探討人上山的最大坡度,到達山頂我們留了影,這是我們實習的紀念。接下來的是一個斷層,老師教我們畫了斷層,接下來是五山組,曹店組,這兩組都是很薄,加起來才將近40米。由於這時天氣很熱,很多人都期盼回去,在觀測過後就結束了這天的實習。

八點多,乘車來到了八公山,第一點看到了猴家山組的白雲巖。那裏的巖石產狀與以前觀測的不同,那裏的巖石比擬緩測得兩組數據,第一組傾向86°,傾角15°,第二組傾向90°,傾角25°。那裏的巖石發育密集,巖體比擬完整。那裏的巖石比擬堅硬是由於在海底有着超多含si質的火山噴發造成的。之後來到八公山的第二個點,那裏有着比洞山更多的三葉蟲,很多人都在這尋找完整的三葉蟲作為實習的紀念。不幸的是我沒找到完整的三葉蟲。和同學合了幾張影后,踏上了新的旅途,大約在路上觀光桃樹來到了徐莊組,看到了帶有動物爬行遺蹟的巖石,那裏的巖石產狀北偏東50°,傾角30°。桃子吃了,車也開始駛向鳳台。到了鳳台淮河大橋的東岸,我們看到了一個斷層,這是自然構成的斷層,這斷層屬於平移斷層。最後一點茅仙洞,那裏的淮河以侵蝕作用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於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於快速的側蝕作用構成了懸崖峭壁。繞過八公山,河流進入淮北平原,那裏地勢平坦,河道變寬,河水流速減緩,泥沙攜帶潛力降低,沉積作用增強,個性是流經八公山侵蝕、搬運的超多泥沙在此淤積,逐漸構成河心灘,導致河流分叉,構成所謂的“二道河〞。河流淤積的土地肥沃,適合農作物生長,因而建立了“二道河〞農場,每年向國家帶給了超多商品糧。

?隨着侵蝕作用的繼續,河道會逐漸北移,茅仙洞會慢慢不見,,如此開展下去,也許幾萬年、幾十萬年以後,茅仙洞與二道河之間的山體會被侵蝕殆盡,夷為平地,或者構成一個“牛軛湖〞,而河道那麼會“去彎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東北在八公山鎮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時,八公山的大局部將不復存在。

河流既是如畫山水的“雕塑師〞,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牀內沉積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組成,其次為長石、白雲母、巖屑、生物介殼碎片等。分選較好,磨圓程度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為細砂。河漫灘主要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積由河牀沉積及河漫灘沉積組成,碎屑沉積物自下而上由粗變細,構成完整的沉積系列。在河湖密佈或河流入海處,河流淤積構成超多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構成的有利場所。茅仙洞這個地區主要的還是河流沖刷作用,以及邊坡的不穩定現象,風化作用。之後我們便乘車回去了。

這天結束了我們的地質實習。我們其實在這這天中學到了很多實際的知識,從課本到現實是個必要的過程,在實踐中我們能更好的運用自己的知識。我們還有很多缺乏,回到校園我們透過查閲資料瞭解了更多的地質知識。

透過這次4天的工程地質認識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比起課本上的知識,實習瞭解的東西,更形象,更能激發學習興趣,而且生動易懂。這次實習前後,我們觀察了土壩組白雲巖,含不規那麼石英條帶,風化後蜂窩狀,崮山組上部頁巖,泥灰巖,下部鮞粒灰巖張夏組厚層鮞粒石灰巖,生物碎屑灰巖

徐莊組上下部灰巖,中部砂頁巖。毛莊組灰巖,頁巖互層。饅頭組上下部紫紅色頁巖。中部灰巖,含三葉蟲

猴家山組白雲巖,白雲質灰巖,頁巖,底部礫巖,含磷四頂山組白雲巖為主,含疊層石九里橋組灰巖,泥灰巖,含蠕蟲化石;壽縣組砂巖劉老碑組頁巖為主,夾灰巖、砂巖伍山組石英砂巖;曹店組砂礫巖。

我還認識到淮南動物羣,以及三葉蟲化石在饅頭組中能夠找到,淮河的河流沖刷作用對兩岸的影響,以及,邊坡的不穩定現象,風化作用,等等。我們透過老師的講解還學習到土壤的構成過程,並且觀看了風化剖面。這次實習我受益匪淺,不經學到很多和採礦工程

第4篇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土木工程地質》,緊接着我們就進行了地質野外實習的過程。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目的在與:穩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瞭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開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開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根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根底。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區,屬燕山山脈中段南翼,沿津(天)—圍〔場〕公路東側〔薊縣段〕呈南北走向,毗鄰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園東面與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隔山相望,黃崖關長城猶如一條巨龍橫卧於剖面之上;南面是漁陽古城,縣城東側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資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有京東第一山、全國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盤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居京〔北〕、津〔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

古老的地質構造奠定了現代地貌發育的根本框架和開展方向。地勢北高南低,地質公園北端與興隆縣交界處的九山頂,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頂峯。而座落在地質公園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護區的地貌類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和坎谷等構成。中、低山主要分佈在長城沿線及其以北地區的石英巖分佈區,山高、坡陡,氣勢磅礴。丘陵主要分佈在縣城以北的石灰巖、白雲巖、砂頁巖分佈區,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體渾圓,坡度緩,土層較厚。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範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分為7個景區:

總面積342.0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40.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53.6平方公里,北緯40°00′~40°15′,東經117°15′~117°35′。處於京、津、唐交會地帶,交通興旺、地理位置優越。

6月24日早上我們從西生活區坐大巴一路奔波來到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下車後,我們稍作整頓,然後老師開始介紹地質情況,我們的地址野外實習考察也就開始了。

沉積巖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巖漿巖、變質巖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巖〕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是地殼外表分佈最廣的一種巖石,雖然它的體積只佔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佔陸地外表積的75%。沉積巖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

沉積巖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四種。

1〕碎屑結構碎屑結構是指巖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顆粒被膠結物所膠結的結構,是沉積巖所特有的結構。按碎屑粒徑的大小,碎屑結構可分為:

3)結晶結構該結構是由溶液中沉澱或經重結晶所形成的結構。

4〕生物結構該結構是由生物遺體或碎片所組成,如貝殼結構、珊瑚結構等,都是生物化學巖所具有的結構。沉積巖的構造是指其組成局部的空間分佈及其相互間的排列關係。產檢的沉積巖構造有層理構造、塊狀構造、鮞狀構造及層面構造。

沉積巖的構造按其各個組成局部的空間排列和組合方式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層理構造塊狀構造鮞狀構造層面構造

1〕層理構造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的改變,是先後沉積的物質在顆粒大小、形狀、顏色和成分上發生變化,從會而顯示出成層現象。由於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常見的類型有: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和波狀層理。

2〕塊狀構造巖石層理不清楚,礦物顆粒排列五一定規律。

3〕鮞狀構造具有同心心圓狀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形似魚籽。鮞狀構造直徑一般在0.5~2mm之間,鮞粒的形成系膠體物質圍繞沙粒、碎屑在淺海淺水環境中沉積而成。

4〕層面構造沉積巖巖層面上的特徵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徵同樣反映了沉積巖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誌。其中的波痕特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積巖的肉眼鑑定:在鑑定碎屑巖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鑑定泥質巖時,那麼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徵,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鑑定化學巖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並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

巖漿巖又叫火成巖,佔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巖石中,巖漿巖佔有比擬重要的位置。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巖石。巖漿巖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巖石,稱為深成巖〔形成深度大於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巖石稱為淺成巖〔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稱為侵入巖。由噴出地面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巖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巖和熔巖。巖漿巖的礦物成分巖漿巖主要由sio2、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響巖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巖漿巖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

常依sio2的含量,將巖漿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超基性巖〔65%〕。巖漿巖的結構和構造巖漿巖由於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巖漿巖的結構是指巖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係。巖漿巖的構造是指巖石中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瞭解結構和構造可以瞭解巖漿巖的形成環境。如噴出巖由於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為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巖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巖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佈比擬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巖中由於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後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巖漿巖的簡易鑑定方法:

首先,觀察巖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巖漿巖及何種產狀類型。然後觀察巖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巖石的類型。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為基性或超基性巖;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為算子那個或中性巖。相同成分的巖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巖石總體的顏色,並應在巖石的新鮮面上觀察。

接着觀察巖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徵。並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巖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巖石的結構構造特徵,區別是噴出巖還是淺成或深成巖。

最後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巖漿巖分類表〞確定巖石的名稱。

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巖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温、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

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巖的結構可分為:變餘結構〔剩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巖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兩類巖石的特有標誌,是變質巖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巖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巖的局部構造特徵者叫變餘構造。

a〕板狀構造巖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巖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巖根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

b〕千枚狀結構巖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根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巖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

c〕片狀構造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巖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巖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

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佈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擬高。

e〕塊狀結構巖石中的礦物分佈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巖常具有的構造。

鑑別變質巖時,可先從觀察巖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巖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巖石的名稱。

河流普遍分佈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帶,是改造地表的主要營力之一。

河流在運動過程中對河谷巖石進行的破壞作用稱為侵蝕作用。其主要通過沖蝕磨蝕和溶蝕三種形式對河底及兩岸進行侵蝕。

1〕下蝕作用下蝕作用的強度首先與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關。此外,還與河牀的巖石性質及地質構造有關。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又使河流向源頭伸長。分水嶺不斷遭到切割剝蝕,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以及河流的襲奪現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蝕的結果。

河流一攜帶的泥沙為工具,並以自身的動能和溶解力對河牀兩岸的巖石進行侵蝕,使河谷加寬的作用稱為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的河流,由於河牀坡度較為平緩,側蝕作用占主導地位。

河流主要通過對碎屑物的懸運躍運和推運三種方式來進行搬運。碎屑物以何種方式被搬運,主要取決於顆粒的沉降速度與上推力的比照情況。

影響風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地質因素。

影象風化作用的氣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與温度。降水量豐富且水循環快的地區有利於化學風化的進行;而温度那麼影象化學反響的速度,水中游離氧的含量和水的離解度隨温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雖隨温度增高而減少,但温度增高十度,反響速度卻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隨温度增高而加快,有利於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而且,氣候控制着數量和類型,它們對風化作用產生各不相同的影象。

地球氣候的分帶性決定了風化作用速度及其產物類型的分帶性。

在相對高程很大的中低緯度山區,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有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

地形陡緩的不同,風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風化相對強烈,產物不易保存,未風化巖石不斷暴露接收風化;緩坡平地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相對強烈,礦物分解徹底,風化產物殘留原地,母巖被覆蓋,不利於物理風化,最後形成大量粘土和剩餘礦牀。

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緯度陽坡晝夜温差大,冰凍風化比陰坡強烈,以至陽坡比陰坡更凹凸不平。

主要有巖石的礦物成分、巖石結構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影響。

山區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巖崩、巖溶、巖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凍土、水害、採空區以及強震區〔高地應力〕等。

因此在施工前優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質選線。對於滑坡、崩塌、巖堆、泥石流、巖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路線應設法繞避。

其次,當工作中發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於重大的地質病害應儘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並且應減少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平安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在3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説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並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巖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繫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儘量多的去實踐。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穫的這些為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根底,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

在這期間,我們面對烈日當頭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服,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和郭老師不畏酷暑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兩位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

第5篇

工程地質實習是配合《工程地質》課程而設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其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對根本地質現象的感性認識,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明確工程地質的地位以及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重要性;為成為應用型人才打好根底。

?1〕礦物與巖石野外實習中認識實習地區常見巖石,主要為沉積巖,少量火成巖。瞭解巖石的巖性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瞭解礦物的集合體。

?2〕地層野外實習中熟悉實習地區各不同地質時代的地層及地層之間接觸關係。

?3〕地質構造與構造運動認識明顯的水平構造,單斜構造。認識明顯的褶皺構造,斷裂構造,特別是斷層證據。結合各種地質構造現象,理解構造運動概念。

?4〕外動力地質作用認識明顯的風化現象,瞭解各種巖石風化程度;認識地面流水地質作用及塑造的地貌類型單元;認識地下水的地質作用;認識斜坡動力地質作用及產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現象等。認識沖積物、洪積物、坡積物、殘積物、重力堆積物。

?5〕一般工程問題建築物區域、場地地質狀況,斜坡地質狀況,隧道工程地質狀況等。

三、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

方山位於江寧區科學園內,佔地面積8.6平方公里,方山是一座不太高的平頂山〔海拔約208米〕,緊靠正處建設中的大學城和高新企業區。

燕子磯位於南京市北郊觀音門外,長江三大名磯之一,是巖山東北的一支。海撥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故名為燕子磯。直瀆山高40餘米,南連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燕子磯西側幕府山沿江懸崖之下古有12個洞窟,著名的三台洞就在這裏、

南京地質博物館位於南京市珠江路700號,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

本次實習由道路橋樑,建工一班和建工二班三個班級共同完成。

南京地質博物館由老館和新館組成。老館為一幢具有德式風格的紅色3層建築物,佔地面積約2500平米。展出標本1萬餘件,設有《中國石文化》《礦產資源》《地質環境》4個展廳。

1、《地學搖籃》展廳包括中國古代的地質學思想、中國近現代地質科學開展歷程、原中央地質調查所及其他地質機構、地學院士風采等局部。

2、《中國石文化》展廳包括寶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欣賞石文化等局部。

3、《礦產資源》展廳分世界礦產資源、中國礦產資源、江蘇省礦產資源、中國古代採礦技術、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局部。

4、《地質環境》展廳包括中國的主要地質災害、江蘇主要地質災害、地質災害的防治、地質遺蹟等局部。新館為玻璃質,看起來更具有現代科技氣息共有“恐龍世界〞、“地球星體〞、“生物演變〞、“臨時展廳〞四個展廳,內容豐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

一進去的巨型恐龍化石,引得許多同學爭相拍照留念。南京地質博物館的新舊館組成了一個內容相對完整、國內一流的地質博物館展示體系,涵蓋中國近現代地質開展歷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巖石與礦物賞析、礦產資源與環境保護宣傳,以及恐龍世界復原等內容,構成生動有趣、富於科普教育意義和地學知識宣教的綜合性地學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將面向社會公眾、尤其是廣闊青少年,以地球科學知識為根底,以地學科普為宗旨,以宣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為目的,兼顧地球科學研究,是集地學科普與科研為一體的博物館,將以科學性、知識性、欣賞性和趣味性的嶄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1、地層:方山大局部地區地層呈大型板狀斜層理產出;紋層向同一側傾斜並收斂,而向另一側發散並以較大角度相交於層面,呈“頂截底切〞特徵。可據此判斷:紋層底切一側為巖層下層面,頂截一側那麼為上層面,紋層傾斜的方向即為古流水方向。

2、巖石:方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在方山地區觀察的巖石為大多為火成巖,以及弱固結的沉積層。火成巖,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由巖漿形成的巖石,指由地球深處的巖漿侵入地殼內或噴出地表後冷凝而形成的巖石。又可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火山巖〕。而沉積巖,就是由沉積作用形成的巖石,指暴露在地殼表層的巖石在地球開展過程中遭受各種外力的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或者經過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複雜的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在方山,我們看到的大多火成巖都是玄武巖,巖石具有隱晶結構,塊狀構造,巖石中氣孔和杏仁構造發育,氣孔大小不等,形態各異。剖面可通過氣孔分層,每層熔巖頂部氣孔密集分佈,氣孔被拉長,氣孔的長軸方向代表熔巖的流動方向。

3、地質構造:斷層向南東傾斜,斷層面難以識別,產狀不易測量,傾角約為40°左右。見一斷層破碎帶,帶寬約3米,帶中發育斷層角礫巖和糜稜巖。斷層兩側地層不〔1〕東連續,該構造位於陡山東北域的採石公路旁,地層斷面上見兩條正斷層:〔2〕西側斷層造成地層在走向上不連側斷層造成斷面兩側地層沿走向上不連續;續。此處兩側地層下掉,中部地層抬升,為一地壘構造。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根本形式。

1、地層:白堊系地層,為浦口組地層,為一套陸相沉積地層。

2、巖石:紫紅色,厚層塊狀礫巖為主,夾紫紅色砂巖、粉砂巖。礫巖中礫巖成分複雜,主要為石英、瑪瑙,少量為周圍地層中的巖塊,如燈影組中的白雲質灰巖角礫;礫石磨圓度不一,石英角礫磨圓較好,呈橢圓次圓狀,而白雲質灰巖角礫一般磨圓較差,呈稜角狀或次稜角狀,角礫分選性較差,大小不一,由硅質、鐵質膠結。

燕子磯頭上→長江邊是河漫灘分佈於燕子磯江邊地區,如沿江低窪的水田、水塘及少量的工廠、居民區。河漫灘有典型的二元結構。一般高出江面幾米。

1〕Ⅰ級階地一般高出江面10m左右,分佈於燕子磯東,有菜地、廠房等,為堆積階地。

2〕Ⅱ級階地一般高出江面20xxm,分佈於笆頭山、燕子磯南,呈小山、孤丘及長崗狀。

3〕Ⅲ級階地一般高出江面4350m,見於燕子磯以東的一些長崗狀地形,保存程度較差。Ⅰ級階地為堆積階地。Ⅰ、Ⅲ級階地在不同地方出現堆積、侵蝕、基座等不同的類型。

燕子磯頭→沿江大道是斷層崖。以下給出斷層崖的證據:

?2〕斷層崖上有構造破碎現象,局部可見擦面、擦痕、構造巖等。

?3〕斷層崖與長江侵蝕無關,非衝飾陡崖,方向與河流彎曲無關。

1、地層:震旦是一寒武系奧陶系地層燈影組、幕府山組、侖山組、白堊系、浦口組、第四系下蜀組

2、巖石:多為溶洞,人稱巖山12洞,其中以頭台洞、觀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聞名。

3、地質構造:南京幕府山臨長江一側水平發育的三大溶洞〔頭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及附近不同高程洞穴均為短淺的袋狀腳洞,系由長江側蝕山壁而形成,不具排水功能。同時于山壁發現大量不同於基巖的鈣板一角礫混雜堆積,由此推測長江在南京幕府山一段活動歷史久遠,相應有不同時代的洞穴發育:老一代洞穴是具有排水功能的地下管道,但已經崩塌併為大量鈣板充填;而崩塌角礫和鈣板組成的混雜巖在一些地貌部位構成了新一代洞穴的圍巖。對鈣板做鈾系定年確認,已消亡洞穴的.年代至少老於40~50萬年;高位腳洞很可能也老於這個年代,而低位腳洞經長江水流長期侵蝕改造直至最近歷史時期。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懂得學以致用。

3、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繫實際。

4、瞭解了方山,燕子磯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

本次地質實習讓我初步的瞭解到地質這門學科到底是怎麼去研究,研究什麼,研究的目的又是什麼。地質主要是通過野外地質考察,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去研究某地區各地層巖性、構造等問題。野外地質實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每天老師帶隊出行,爬山、走路,還要觀察、描述和記錄地質信息。雖然很累,但是也很快樂,我們可以瀏覽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可以鍛鍊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同學間互幫互組的品德,增進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感情。我覺得我們科技學院的學生出去實習時,真的要不怕苦,不怕累,要給當地的人留下好的精神面貌。在這裏,要感謝實習的老師,教給我們很多東西,有知識,也有為人處世的道理。

第6篇

測量實習。主要任務是繪製實習位置的地形圖。通過實習,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培養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知識去解決資源調查和礦業資源工程測量問題的能力,為今後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後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釐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裏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後校合時fh=-28fh容=-31.75達到了標準。同天我們用了全站儀測了站點的座標、方位角、邊長和高程。因為開始還不熟悉操作程序,實習進展得很慢,測到後面校核時還發現了誤差很大。為了得到比較標準的數據,我們組員決定重新測量過。第二次測量我們更加認真了,再三檢驗對中整平和所得的就據才記錄下來。最後所得的數據在xy的座標差還是差了1多cm,和2多cm,老師全程指導重測後的數據還是相差不大,也許是儀器比較陳舊的問題導至的誤差大。經我們校核,f=0.167,k=1/3778;基本達到要求。因為全站儀測量我們花的時間比較多,經指導老師同意,我們留經緯儀的.測量工作放到碎部測量中進行。

我們採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杆、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範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後,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並在旁邊標註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瞭然,知道該怎麼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採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築畫在圖上空閒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築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座標,然後運用已知點的座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後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後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後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體會: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歎。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悦。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覆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着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第7篇

實習地點位於北碚嘉陵江觀音峽左岸水北公路朝陽橋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峽谷右岸通過。

東南距牛角沱車站約35公里,西北距北碚車站2公里。而從學校乘校車出發,經由收費站上重慶主城區外環高速,最終抵達北碚實習地點,其中乘車大約需要1個小時。因而交通還是比較便利快捷。

實習地區屬低山峽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時間是中生代末四川運動。地貌受巖性及構造控制,觀音峽的低山位於背斜軸部,高處海拔800~850米,頂部較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兩翼山坡由於巖性影響,硬質巖石凸起,軟質巖石凹下,灰巖處溶溝、石芽、溶洞、溶槽等發育。在山頂與山頂之間常形成背斜張裂帶埡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東140度方向深切橫穿背斜,兩岸巖石高聳,氣勢磅礴,相對高度差達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牀寬僅100米,有一級較窄的高出枯水面約30米的基巖階地(公路所在處)。

實習區出露最老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長興組,而在公路上可見到地層是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嘉陵江組,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三疊繫上統須家河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佈(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灰色厚層一塊狀含燧石團塊灰巖,錘擊後有臭雞蛋味,含腕足類、瓣鰓類化石。僅在白廟子大橋公路下江邊可見。

(1)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ft1)紫紅色——暗紫紅色泥灰巖、泥巖、頁巖,夾有青灰色、紫紅色灰巖,自下部向上頁巖厚度增加。厚度400~500米。

(2)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jt1)以石灰巖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砂巖,中上部灰巖中夾有米黃色白雲質灰巖及灰色角礫狀灰巖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lt2)以泥灰巖為主,夾泥巖,地表因風化作用多呈泥狀。厚度小於10米。

(4)三疊繫上統須家河組(xjt3)灰白——棕黃色、厚色一塊狀,中一組粒長石石英砂巖夾頁巖和煤。

觀音峽背斜屬川東南弧型構造帶華鎣山複式帚狀褶皺帶中南延最長之長軸背斜。自三江壩南延橫穿嘉陵江,經中梁山,終於長江貓兒峽,延長約150餘公里,實習區是在橫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該背斜由於風華侵蝕等外力作用嚴重,背斜樞紐並未形成山頂,而是變成了埡口。

實習區的背斜(觀音峽背斜一部分)軸線10~15度,西北翼陡(傾向300~305度,傾角60~80度),東南翼緩(傾向100~105度,傾角30~35度)。通過實際測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巖傾向大致為140度,傾角是40度。

實習區內有斷層分佈,主要分佈在背斜軸部和翼部,其中軸部由於地層產狀亂,垮塌嚴重加之修建了擋牆,所以出露不好。但在兩翼可以見到一些小斷層,如在甘硐子一帶小斷層還是比較發育的。由於沿着斷層面可以看見上盤的下端巖石大致是傾向下的,所以上盤上升,此斷層為逆斷層。但這個斷層的形成並不是由於大型的地質運動所引起的,原因是這個斷層面兩端並不是無限延伸,切斷山體的。

地區內可見到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實樑可見到滑坡,在長生橋可見到垮塌現象。

通過此次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巖石的巖性、產狀、結構構造,以及層理層面等等特徵,有了初步的瞭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課本理論學習中,老師講巖層的產狀時,拿出一個地質羅盤,告訴我們怎麼測巖層的走向、傾向、傾角。雖然聽的時候知道怎麼測,但到了實際的情況,看到實習地點裏的很多巖石,拿着手裏的羅盤,就變得手忙腳亂了。最後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終於成功測出了巖層的產狀,並掌握了羅盤的使用。

同時,在這次實習中,我認識了石灰巖、泥巖、泥灰巖、石英砂巖、頁巖等等許多的巖石,以及造巖礦物。雖然無論是在課堂中,老師的講解,還是實驗中,我們觀察了巖石的手標本,但是畢竟現實與實驗還是有所差距,面對由各種巖石組成的山坡,突然感覺所學知識變得不適用了,分辨不出這是什麼巖石,這是什麼構造,還有出露地層的情況。但在老師的耐心細緻的講解下,逐漸有了認識,並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在實習中,嘉陵江江面上橫跨了幾座大橋,無論是以前的,還是新修、在造的,可能對外行人來説只有看熱鬧,但對於學過工程地質的我們來説,就不能光是看熱鬧這麼簡單,還得看出裏面的門道。在老師的講解中,我們學到由於實習地區的特殊地形地質條件,河牀的巖石是質地堅硬,強度和穩定性高的石英砂巖,所以這些橋的橋基幾本上是直接在上面澆築混凝土。為了降低成本,減小自重,位於甘硐子的鋼架鐵路橋把橋墩做成了中空的形狀,在渝碚公路上就可以看見鋼架鐵路橋的橋墩中有明顯的孔洞。並且這些橋基本上都選擇在了河道順直,河谷較窄,橋樑的'軸線與河流方向垂直,岸坡穩定,地基條件良好,無不良地質現象的地段。同時,公路、鐵路的隧道、涵洞選址也是選在了實習地點褶皺構造的兩翼,以及巖性均一,強度和穩定性較好的石灰巖中。

在甘硐子,我們看到了由於山洪激流的地質作用形成的巨大沖溝。還有公路山坡上的崩塌,地下暗河從山體中流出,巖溶現象在巖石上形成的孔洞,巨大的滑坡體等等不良的地質現象。因而,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在修建這條公路的時候,如何預防和治理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實樑處的巨大滑坡。原本這條公路是處於這個滑坡體的影響範圍之內,但修建渝碚公路的時候,從中間切斷了這個滑坡體,並把公路一下的滑坡體進行徹底的清除,而山坡以上的就修建了擋土牆,但由於滑坡體巨大,滑坡體滑動的方向不一定,就加建了圓柱形的抗滑樁。從而有效的防止了滑坡體的進一步發展和形成,避免了不良地質現象對公路沿線的影響。

最後,通過本次親身經歷過的地質實習,我對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掌握,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社會實踐及動手能力,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深深體驗到身為地質工作者的不容易,以及職業本身所帶來的危險性、不確定性、艱苦性,以及對社會建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所擁有的神聖性、責任感。因此,我要努力學習,爭取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能力,培養自己強烈的責任心,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