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3篇 《開啟國小科學探索之旅: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7W

本文旨在介紹二年級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詳細信息,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指導學生全面掌握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3篇 《開啟國小科學探索之旅: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第1篇

二年級下冊由“推力與拉力”、“植物的生長”、“四季”、“磁鐵的奧祕”、和“多彩的人工世界”五個單元組成。五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推力與拉力”單元共2課,分別是《1.推拉遊戲》、《2.力與形變》。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通過遊戲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推力與拉力;第2課通過改變橡皮泥的形狀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植物的生長”單元共3課,分別是《1.植物角》、《2.植物在生長》、《3.植物生長需要什麼》,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通過建植物角、認識植物角中的植物瞭解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並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第2課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將植物生長的情況記錄在活動手冊上。第3課探究植物生長需要什麼,瞭解水、陽光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四季”單元共2課,分別是《1.春夏秋冬》、《2.四季變化的影響》。以下是這2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春夏秋冬》旨在引導學生探索四季的特點和變化,第2課瞭解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磁鐵的奧祕”單元共4課,分別是《1.神奇的磁鐵》、《2.磁鐵的磁極》、《3.磁極的指向》、《4.磁極的相互作用》。以下是這4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初步認識磁鐵,知道磁鐵有兩極,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鐵間同極互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多彩的人工世界”單元共2課,分別是《1.認識人工世界》、《2.人工世界的作用》。通過學習知道什麼是人工世界,它與自然世界的區別;知道我們周圍的人工世界時由人設計並製造出來的。能區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設計製造人造物。

經過一年多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推力與拉力;通過改變橡皮泥的形狀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通過建植物角、認識植物角中的植物瞭解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並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將植物生長的情況記錄在活動手冊上;探究植物生長需要什麼,瞭解水、陽光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3.引導學生探索四季的特點和變化;瞭解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4.探究初步認識磁鐵,知道磁鐵有兩極,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鐵間同極互斥、異極相吸的規律。能通過實驗、製作進行探究。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5.知道什麼是人工世界,它與自然世界的區別;知道我們周圍的人工世界時由人設計並製造出來的。能區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設計製造人造物。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3篇 《開啟國小科學探索之旅: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第2張

第2篇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力與形變”、 “春和夏”、“土壤與動植物”、“位置與方向”和“我們的校園”五個單元組成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本冊共有14課:《推力和拉力》、《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伸縮的橡皮筋筋》、《春天來了》、《做個綠色小使者》、《炎熱的夏天》、《尋找螞蟻的家》、《給小草安個家》、《種豆子》、《描述方向》、《確定位置》、《做個小導遊》、《製作校園模型(一)》、《製作校園模型(二)》

本冊主要圍繞七個主要科學概念,將物質科學中的力的作用以及位置和方向、地球與宇宙科學中的季節變化現象以及土壤與動植物、生命科學中的植物生長、技術與工程領域中的工程設計思想的部分內容設計為“力與形變”、 “春和夏”、“土壤與動植物”、“位置與方向”和“科學擂台--我們的校園”5個單元,力求從學生的視野和生活經驗出發組織學習活動。

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1、力與形變單元將引領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活動感受和建構推力、拉力,從而認識到力作用於物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春和夏單元幫助學生認識春夏的顯著特徵及春、夏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愛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3、土壤與動植物單元初步瞭解如何種植樹木的基礎上,以學生熟悉的土壤為研究對象,使學生在親歷觀察、種植的過程中發現生物生長髮育中的變化,體會到土壤裏動植物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4、位置與方向單元引導學生描述物體所處的位置和方向,並鼓勵學生在活動中交流合作的同時,瞭解生活中很多時候需要有效的描述位置,同時培養學生空間認知的本領和空間的整體想象能力。

5、科學擂台—我們的校園單元統整“位置與方向”“力與形變”等單元所學知識,引導學生在正確調查校園建築、樹木、道路等物體方向和位置的基礎上,繪製校園平面圖,並使用橡皮泥、硬紙殼等材料製作校園立體模型,鼓勵學生細緻調查、大膽設計、勤於動手、勇於創新。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第3篇

本班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正規學習,已經進一步認識了科學這門學科,大多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知道在科學課上認真聽講,能夠和同伴合作進行實驗操作,掌握了科學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天氣方面的知識、太陽月亮星星方面的知識、力和光方面的知識等等。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不過,仍有少部分同學上課不能安靜的聽老師講課,也不喜歡和同伴合作交流,學習態度不端正,因此科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教師要對這部分同學加強引導,端正其科學學習的態度,力爭使同學們都達到科學學習的基本要求。

本冊教材為蘇教版教材,共分四個單元,12課,還有一個專項學習。

第一單元 他們是用什麼做的,包括三課內容,分別為《認識常見的材料》《各種各樣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材料的發現、發明及利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材料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本單元基於二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目的是豐富學生對材料及現代科技的感性認識,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就各自的發現進行交流質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認識到比較常見材料的特徵及性能。

第二單元 玩磁鐵,共有三課內容,分別為《磁鐵的磁力》《磁鐵的兩極》《自制指南針》。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磁鐵的不同形狀,知道磁鐵可以吸引鐵和鎳,能夠隔空、隔物吸鐵,知道磁鐵總是存在着兩個不同的磁極,相同的磁極相斥,不同的磁極相吸。通過閲讀材料和收集資料,懂得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生活中的科技產品給人們帶來了便利和舒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第三單元 土壤與生命,分為三課內容,分別為《栽小葱》《養螞蟻》《尋訪土壤中的小動物》。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也孕育了生命。本單元的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調查、實驗和記錄,交流研討各自發現,從而豐富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歡動物、植物,樂於與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發現。

第四單元 打開工具箱,共有三課內容,分別為《認識工具》《擰螺絲》《做個小温室》。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工具,學會初步學會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利用這些公共工具動手實踐,製作一個小温室,激發學生研究工具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興趣和愛好以及能力。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注重引導學生同伴之間的分工合作,使學生明白只有加強同伴之間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從而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樹立學生從小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專項學習 像科學家那樣。這個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學習像科學家那樣動手動腦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的興趣。

1、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通過觀察、描述常見材料的輕重、厚薄、顏色、軟硬等特徵,發現材料的不同特點。

2、認識新材料的神奇,瞭解新材料在現代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對現代科技的興趣。

3、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磁鐵的不同形狀,知道磁鐵能夠吸鐵和鎳。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發現磁力可以傳遞,磁鐵能夠隔空隔物吸鐵,明白磁極吸力最大、磁鐵能夠指示南北,磁鐵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5、引導學生通過自制指南針的活動,進一步瞭解指南針的有關知識,體會磁鐵的一系列特性,瞭解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科學、運用科學的興趣。

6、引導學生通過栽小葱、養螞蟻、尋訪土土壤中的小動物等一系列活動,瞭解小葱和螞蟻等一些動植物生長需要的一些基本條件。

7、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明白動物植物是自然界重要的組成部分,動植物和土壤之間存在着密切聯繫,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關。

8、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工具,瞭解這些工具的作用並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動手製作一個小温室。

9、培養學生在活動中與他人團結協作的意識,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及其發現。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習慣。教學時常關注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知識水平、知識儲備,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養成與同伴合作探究的習慣。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能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4、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便不斷改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