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觀後感20233篇 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感動縈繞心間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2W

2023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如期而至,本次晚會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為主題。節目精彩紛呈,各種歌舞、雜技等精彩表演,不僅展現了中國農民的辛勤勞動和豐收喜悦,也表達了對祖國農業事業的無限熱愛和祝福。

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觀後感20233篇 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感動縈繞心間

第1篇

咚鏘咚鏘咚咚鏘,敲鑼打鼓的聲音響起,這是家鄉的第_個“農民豐收節”。

村委大院裏幾個穿紅着綠的大娘,手拿彩扇,隨着鑼鼓,歡快起舞,個個笑靨如花。這便是農村最樸實的豐收節,也是第_個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

玉米田裏,駐村第_書記伸手剝開_只金燦燦的玉米棒子,望着田裏沉甸甸的玉米棒,他心裏美滋滋的。穿過翠綠的黃瓜地,望着紅綠相間的辣椒,紫黑的茄子壓低了身子,長長的豆角掛滿架子……這便是農村最美的風景,也是他駐村以來,看到的風光。這是他在這個貧困鄉村的第三年,記得剛來時,田裏的玉米苗都耷拉着腦袋,半死不活……如今……這樣想着,書記不覺笑容滿面,腳底生風。

街道兩旁,家家的房頂上堆着小山_樣的玉米,在陽光下發着金燦燦的光,有的家門口還放着小汽車。從田間巡視回來第_書記快步走向村部。

看到第_書記來了,阿隆拿着剛剛採摘的梨,請書記品嚐。沒錯,正是第_書記的_手幫扶,才讓今年的梨有了好銷路。按照傳統的方式,自己家的梨恐怕要賣到過年,貯藏不當還會壞掉不少。今年書記從縣裏請來電商技術人員,幫助阿隆打造了電商銷售模式,銷路再也不是問題了,自己也摘下了貧困户的帽子。這不,阿隆正搬着_筐梨讓鄉親們潤潤嗓子……再走近,就是花花綠綠的人流,沸聲震天的喧鬧嬉戲之聲漫延在村子的每_個角落。_個孩子穿着鮮豔的黃色道具服,手拿兩片綠葉,扮做玉米寶寶,呆萌可愛;_羣活力四射的大娘敲着腰鼓,瞬間好像年輕了十來歲;幾個年輕小夥正生龍活虎地舞獅子……書記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臉,用他已經不再細嫩的手,撫摸着孩子們的頭,告訴他們_定要好好讀書,長大振興家鄉的事業。

駐村生活即將結束,看着各位鄉親的笑臉,_陣心酸湧上心頭。村裏的男女老少都聚集來了,書記滿懷深情地注視着大家,“這兩年,為了脱貧,我們_起吃了不少苦。為了不再靠天吃飯,我們四方募資打了_口又_口深井;為了鄉親的瓜果不滯銷,我們建立了電商平台,舉辦採摘節;為了村裏的老人不孤獨,我們籌建了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不斷改善教學設施。今天,是我們慶祝豐收的日子,也是我們銘記自己奮鬥歷程的日子,更是牢記黨和國家不忘關注我們農民的日子。”

農民豐收節,是_個鄉村從貧困到振興的見證,也是_個駐村書記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更是中國千千萬萬個農村的縮影!請向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人民致敬!

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觀後感20233篇 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感動縈繞心間 第2張

第2篇

金秋時節,三湘四水五穀豐登。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元年,全國第_個農民豐收節即將到來。湖南已連續舉辦了__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主場分別為“偉人故里”韶山市、“花木之鄉”瀏陽市柏加鎮、產業脱貧示範樣板鳳凰縣菖蒲塘村。豐收的喜悦四處洋溢,農耕文明的時代價值、農民羣眾的時代風采被充分展露。

金秋,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在希望田野上繪就美麗景色的時刻。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中國農民自豪的節日,通過農事比賽、歌舞表演、成功故事等多種方式,曬豐收、話豐收、享豐收,一方面讓農民慶豐年、享成果,另一方面讓全社會共同感受鄉村振興的強大魅力,讓天下英才匯聚廣闊天地,讓更多農民看到田野里長出的新希望,為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賦能添力。

以“節”為媒,築牢農業主體地位。“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需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進一步築牢“農業”的主體地位。在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階段,要保持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一致,更需要大力弘揚重農崇農的理念,政府增加對種糧大户“真金白銀”的獎補,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才能讓種糧大户的潛力被挖掘出來,動力更足,在廣袤的鄉村展開鄉村振興新畫卷。

以“節”為媒,擦亮農村產業招牌。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要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尤其需要聚焦產業突圍,只有產業更具有優勢更有發展前景,才能實現彎道超車,拓寬鄉村振興的新賽道。只有不斷擦亮特色產業招牌,農民才能插上致富的翅膀,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新時代新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要以數字賦能、科技賦能為基礎,實現機械化生產,讓農民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更加自尊自信,讓鄉村振興的紅利真正惠及他們。

以“節”為媒,網聚農民致富商機。農民豐收節展現農民勞動成果,同時也是宣傳“三農”的好時機,聚集人氣,帶來商機。通過對農民豐收節活動現場直播、電子商務的帶動和引領,可以更好地擦亮“農”字品牌,推動“產業+電商+文旅”的現代化農業融合發展,激活鄉村振興新動力。農民豐收節,是一次產銷對接的現場,不僅能夠讓農產品更好地站上舞台,更能夠促進農民的收入增加,從而邁好新時期鄉村振興的新步伐。

第3篇

20__年9月份,在中秋節與國慶節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設於秋分的這一節日,包含着對農業豐收、農民勞動的禮讚,對農耕文明的傳承。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這提醒我們:自己的口糧來自農民的勞動,我們是世界最古老燦爛農耕文明的子孫,要不忘本、不忘恩,不忘其初。

不忘本,就是不忘糧食這個生存的根本。糧食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石。“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有人説過: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生命的魅力無不閃現着“糧食的光芒”。豐收節是對每一粒金燦燦的顆粒飽滿穀物的禮讚。從華北麥田到江南稻浪,從陝北高原的小米飄香到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就是我們每日的食糧,是我們生存的根本。無論將來科技如何發達,智能機器配備怎樣的新能源新動力,我們每天還得吃五穀雜糧。“民以食為天”,説的就是這個“天”。

不忘恩,就是不忘種糧的農民及其土地。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三農”領域的成就,是全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廣大農民和農業戰線工作者辛勤勞作的結果。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引用過威廉·配第的名言“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沒有比“口糧”二字更基本的財富了,這財富就來自於斯土與斯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來自披星戴月汗流浹背的勞動者;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子,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命根子。每一個人都能夠也應該身體力行,尊重每一個勞動者,感恩每一寸土,珍惜每一粒米,都是為打贏脱貧攻堅戰、推進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不忘其初,就是不要忘了農耕文化中天道酬勤這個精髓。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華夏先祖在黃土地上篳路藍縷,“沐甚雨,櫛疾風”,創造了我們的歷史,創造了獨一無二的生產生態生活系統,推動了世界農業發展,保障了炎黃子孫生存繁衍,促進了人類社會進步,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春種秋收,天道酬勤,培育了中華民族誠實、寬厚、善良、謙遜、堅忍等傳統美德,使歷盡滄桑的中華民族總能從苦難走向輝煌。

今天,在世界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在摩天大樓與人工智能的時代,中國農民豐收節提醒我們與農村、農民、農業的血肉聯繫。我們要在全社會營造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穩固大國農業根基,鉚足中國發展底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