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心得體會6篇 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我的新年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4W

新春到來,值此萬家燈火之際,為表達節日之情,我們特撰文拜年心得體會。本文收集了各界人士的心聲,分享了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所感悟到的人生大道理與心路歷程。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裏,保持平安健康,心靈愉悦,共同迎接美好的未來!

拜年心得體會6篇 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我的新年感悟

第1篇

新年是可以把煩惱忘記的節日,用嶄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這幾天,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美麗的煙花綻放燦爛的“花瓣”。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生活、學習會像煙花般燦爛!

“放鞭炮,貼春聯,穿新衣,收紅包”是每年春節都必須做的幾件事,今年也不例外。不過,今年拜年是最有趣的。七年級的早晨,我們穿上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了。一路上,我們全家説説笑笑,看看路邊的風景,也別是一番風趣!公路兩旁的高山佈滿了濃密的松樹,由於山裏温度低,山上的雪並沒有完全溶化,雪水順着山徑流到小溪裏,山巒上的松樹都被雪壓彎了,真是一幅美麗的冬日畫卷!

一進奶奶的家,我就大聲地喊:“爺爺奶奶,我們來給你們拜年了!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是爺爺奶奶最小的孫子,他們最疼我,看到我來給他們拜年,又聽了我一番吉祥祝福的話,樂得爺爺奶奶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爺爺親切地撫摸着我的頭説:“謝謝我的乖孫子,奶奶爺爺也祝你新年好!學習好!在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的成長!”隨後又給我發了壓歲錢——一個鼓鼓的大紅包。這時,姑姑姑父、大伯大媽他們兩家人也相繼來到了奶奶家。看到人多熱鬧如此喜慶的氣氛,我就故意調皮的挨個給他們拜年,還很大聲地説:“大伯大媽新年好!姑姑姑父新年好!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接下來,一個又一個紅包進入了我的腰包。我在豐收了壓歲錢的同時,還豐收了長輩們對我的關愛和祝福。

大人們的寵愛,樂得我屁顛屁顛的。經過這番“大拜年”之後,我收穫的祝福,把心裝的滿滿的、美美的;我收穫的壓歲錢,又把我的腰包裝得滿滿的、鼓鼓的。當然,我也用晚輩真誠的祝福作為回報,用幸福和甜美裝扮了愛我的長輩們的心田!

拜年心得體會6篇 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我的新年感悟 第2張

第2篇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我早早地起了牀,和爺爺、叔叔、爸爸去拜年。我們來到了四爺爺家。四爺爺家的院子很大,長滿了花草。現在,這些花草在星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豔麗,是星光給它們披上了一層銀色的大衣。

我們進了屋。這個屋的陳設極其簡單,一把小轉椅,一幅壁畫,一隻沙發。"快,快叫四爺爺好。"爸爸催促道。"嗯。四爺爺好。"我説道。其實,我只是希望能得到一些壓歲錢。"好。快坐坐吧!"我懊喪地歎了一口氣,無精打采地坐在了轉椅上。四爺爺偏偏不會意,真倒黴!不過,我的希望倒是滿充足的。因為我們起碼要走二十家。

出了四爺爺家,我又重新振作起來,原因嘛,不言而喻。一開始我還勉強能忍受,但後來就越來越不是滋味了。不得壓歲錢先不説,總是這樣説過年好,根本沒有多大意義。我早已是口乾舌燥,不耐煩了。"爸爸,現在能回家了吧?"我焦急地問。爸爸笑着搖了搖頭,繼續朝前走。這樣拜年有什麼意義?這樣大人雖然高興,但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我第一次覺得大人有點自私,甚至有些討厭。

拜年,是一個心胸狹窄的懶漢,使人們總説過年好,過年好,沒有一點創新。他帶來的俗氣,使人無精打采。我長大後一定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要超凡脱俗,開闢新的道路!

第3篇

大年八年級,俗稱"開年日",天還矇矇亮,四面八方就已經響起了噼噼叭叭的鞭炮聲,家家户户準備好香燭和貢品拜祭祖仙,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拜完祖仙后,家家户户就帶着豐富的賀年禮品,拖兒帶女、扶老攜幼、呼朋喚友、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湧向四面八方給親朋好友"拜年"!

今年的春節,太陽公公也真給力,繼昨天"大放異彩"後,今天繼續起了個大早,給人們送上新年最真摯的微笑!由於太陽公公的格外恩賜,也使得今年的"拜年"的隊伍特別龐別,大街小巷,寬闊的馬路上熱鬧非凡,各種車輛來回不停地穿梭,不時匯成一股股"洪流",人們都穿着節日的盛裝、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提車載着各色的賀禮趕去給親友送上第一聲祝福。我們一家也加入了了滾滾的洪流,給親友"拜大年"。

短短的一天時間裏,馬不停蹄地來回穿梭,足跡遍佈東南西北。雖然每個親友家都是短暫的停留,都是雷同的拜年"程序",都是相同的笑容和問候,但卻藉機與素未謀面的親友相聚片刻、送上一句祝福、道一言平安、説一聲珍重,瞬間拉近了時間和空間隔開的距離,即使累得腰痠腿疼也是值得的。

第4篇

春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去親戚與本家拜年。年七年級就在村裏給直系親屬拜年,一大早起來就去爺爺、奶奶家拜年,還要帶上禮品,精果、紅糖什麼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長輩家拜年,也要帶上禮品。八年級就要到母親的孃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長一點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點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還得高喊:“拜年了,恭喜發財!”對老人要説:“恭喜您哪,越活越鮮健!”老人家會親暱地在頭上摸一下,迴應道:“也恭喜你越來越聰明,將來考上大學!”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時候當然還會給一點壓歲錢,或者五毛,或者一塊,兩塊。一般會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這頓飯叫做喝年酒。擺了一桌豐盛的菜,魚圓子、肉圓子、紅燒肉、海帶、合菜(是用蓮藕絲、豆腐絲、芹菜絲、肉絲、黃花),魚圓子一般是所有人都愛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夠的,所以會盛上兩碗。看廚藝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魚圓子做得好不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嫩脆的,那證明魚的含量比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澱粉較多,我們都叫這種圓子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裏地位極高,父親、叔父、姑姑們還有我們晚輩都要先給他老人家拜年。從記事起,直到上國中,每年七年級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親、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幾十裏外的舅公(也就是父親的舅父家)拜年。

記憶中的七年級早晨總是籠罩着迷朦的輕霧,父親帶着我們一大幫人長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據祖母説,她的父親,也就是父親的外祖父是很有錢的地主,後來打牌全輸了,幸虧如此後來才沒有被化成地主富農。但是,她的父親並不主張孩子們讀書,雖然舅公貴為獨子,但卻是文盲。

舅公一般並不理會我們,大約父親會和他進行一些交流與溝通。舅婆據説年輕時是個美人,即便老了,依然乾淨清爽。舅婆對我們卻很熱情,滿口的“兒呀,兒”的叫個不停。這是我們家那邊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會這樣親暱地稱呼我們,祖父母也不會這樣稱呼我們,他們只是喊我們的名字,有時候甚至是我的綽號“太陽”,或者很正規地“新梅大姐”。僅僅如此,我們都覺得舅婆非常和藹。臨走時,她還塞給我們每個小孩兩毛錢的壓歲錢,説是買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幹。大姨婆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後來嫁到了甘肅,做了工人,是我們這個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糧的人,總給大姨婆寄藥什麼的,母親總是羨慕極了。小的是兒子,我們叫表叔,卻也是讀書人,在一所中學裏教書。娶的太太是極厲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爾也住到我們家。

細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總是最歡迎我們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跟大姑姑一樣大的年紀,長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機靈,大約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後來嫁了外祖父家裏的一個親戚家的兒子,後來成為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大兒子二兒子卻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兒秋芝則比我只大一歲。我還得稱呼她“秋芝姨”。

聲勢浩大的遠來的親戚,其實宣示了某種地位。村裏人總是很羨慕小姨婆家有這麼多親戚。小姨婆總要招呼我們一頓年酒,想來對她那並不富裕的家來説,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可是,我們卻渾然不覺,直到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發現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麼辛苦的事情時才理解她那熱情的可貴。

我最喜歡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總是給我們嶄新的一塊錢的鈔票,比祖母給五毛錢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其實小姨婆也是家境艱辛。後來她病入膏肓時,我也曾到她家給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熱情地説着話,那麼慈祥和藹。我那時沒有掙多少錢,給了她50塊錢,她執意不要,在我的堅持下,她接受了,口裏直唸叨我的好,依然滿口“兒呀,兒”的叫着。

第5篇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雖然只有半天時間,但活動安排得豐富緊湊,讓我感受到了快樂教學、遊戲教學的樂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是滿滿的快樂與童真,我們和孩子一起得到了許多收穫。

早上剛來到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很平淡,像往常入園一樣,老師親切的問候與熱情的表揚,讓孩子很快進入新年表演的氛圍中。色彩繽紛、各式各樣的玩具、綵球、綵帶,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親子活動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從活動場所的佈置,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都體現了對孩子的關心與教導。孩子們的快樂是老師辛勤付出的結果,沒有你們耐心的教育,諄諄誘導,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知識是淺薄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辛勤的付出。孩子們的性格各異,從個體到團隊的生活,這需要每位老師點點滴滴的教育與疏導。現在看到孩子們都那麼的聰明、活潑,這裏凝聚着每位老師的辛勤與智慧,作為媽媽,我心裏非常高興,更多的是感謝。

幼兒園安排的親子活動非常好,機會很難得。在親子活動中,不僅使孩子們感受到爸爸媽媽的親情,更使家長和老師相互間對孩子的教育進行了溝通和交流,也讓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有了輕鬆、愉悦的時刻。在今後的生活中,作為家長,將繼續支持與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更多活動!

第6篇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隆重同時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雖然,我們是在校大學生,但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裏我們也要回家和父母團聚。

雖然距離七年級還有幾天,但是爸爸媽媽已經開始準備年貨了,而我作為家中成員也參與到了裏面。“果子”雖然只是一種小甜點,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年貨,今年我家也準備了它。它看起來有點像餃子、彎彎的月亮一樣,但吃起來很甜,特別是我爸做的特別好吃,他還經常幫鄰居做“果子”。爸爸做果子的時候先用油和水把面活好,然後用廚具把它壓成麪餅,用圓形的鐵圈把麪餅挖成月亮型的小麪餅,媽媽則負責把它們下到油鍋裏,由於麪餅有很多層受熱之後中間就會鼓起來,然後把鼓起的小麪餅放到糖鍋裏,等吸完糖之後再把它們撈出來,由我撒上蒸熟的麪粉,涼了之後“果子”就製作成功了,吃起來有一種蜜的香甜。饅頭和包子則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包子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食,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發明,距今有1800多年了。這件工作由我和媽媽負責完成,我包了肉餡的,紅薯餡的,圓形的,長條形的包子,還包了幾個小籠包子,雖然很辛苦,而且自己包的包子還不夠好看,但吃着自己做的東西感覺很有成就感。

俗語説:“二十八貼花花”,就是要在這天把春聯貼到門上。春聯相傳起源於周代的桃符,經過各朝各代的不斷髮展,不斷完善,形成了今天的形式,不同地區又有不同,但都寄託了人們對民族、家人在新的一年的期盼、祝福,也是我國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因為媽媽是基督教信徒,所以我家的春聯也改成了媽媽從教會拿回來的春聯。這一天我把媽媽準備的春聯早早的拿了出來,和弟弟一起用和好的麪糊把它們貼在了門上,給家裏增添了一份充滿活力的氣息。記得有幾聯是這樣寫的“天堂美藥生命樹,地上良方喜樂心”,“千門共享平安福,萬户同受主宏恩”,“萬紫千紅傳喜訊,哈利路亞報佳音”。但從我心底裏來説,我不喜歡這些讚揚外國人上帝的東西,嚴重毀壞了我們傳統文化,不過我不會去氣媽媽的。

包餃子則是除夕的一個重要任務,因為不僅今天晚上要吃餃子,七年級早晨也要吃餃子,而我們家有五口人,但只有我和媽媽、弟弟完成。雖然我弟弟平時馬馬虎虎,但做起事情來卻認認真真,擀的餃子皮又圓又薄,相對來説我包的餃子也是不錯的,但媽媽包的更好看。任務很重但我們邊看電視邊包餃子,很快就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除夕,我姐姐也會到家了家裏,一家人温馨的坐在一起吃着餃子,看着電視,温馨而又快樂。雖然我們已經長大不再要壓歲錢了,但爸爸還是給我們每人100元錢,或許在他看來我們還一樣是小孩子。下午六點的時候,大家開始放起鞭炮,村子裏四處想起了隆隆的鞭炮聲,不僅驅散了上一年的黴運,趕走了萬惡的“年”,而且敲響了新年的第一個鐘聲,增添了新年的氣息。隨着煙花的流行,也有人放起了煙花,一朵朵漂亮的煙花照亮了夜空,奼紫嫣紅,爭奇鬥豔,美不勝收。

看春晚則是除夕夜的又一個重要節目,我爸爸這個時候也會在家,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幽默的小品、美妙的音樂、奇妙的魔術和繞口的相聲陪伴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除夕的夜晚,雖然春晚質量有所下降但還是不錯的。而今年,互聯網紅包、微信搖一搖則是今年除夕夜的一個亮點,雖然我也去搶了紅包,幫爸爸媽媽也去搶了,只搶了幾元錢,而有的人搶了很多,但我不傷心,這個過程很有意思。隨着十二點鐘聲的響起,拜年短信、qq消息、微信消息、電子郵件、電子賀卡等傳遞着我們的祝福送到了每一個關心我們人的手機裏,還有qq羣裏不認識的人也都趕來拜年,濃濃的親情、友情給新的一年帶來了第一絲温暖,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了一股温暖春風,雖然我們相距千里,但我們的親情,友情不變。

大年七年級在隆隆的鞭炮聲中起牀了,爸爸媽媽也都很早起牀了,下了餃子給我吃。拜年,走親戚是春節的又一大習俗,雖然沒有壓歲錢了,但能得到別人的祝福也是很好的。吃完飯後去了大伯家,給他們拜年,同時哥哥姐姐也回家了,一年沒見他們了。八年級去了外婆家,初四去了姑姑家,在新的一年裏祝他們喜氣洋洋,閤家歡樂。

羊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八位,在十二地支中配屬“未”,五行屬土。羊象徵了吉祥如意,國泰民安,尊榮公正,富貴大方。今年還是我的本命年,而且也是爸爸媽媽的本命年,我和他們一樣都是屬羊的,這應該就是一種緣分,一種祝福,冥冥之中的天意。希望在羊年裏他們都喜氣洋洋,平安大吉,身體健康。

新年已經過去,雖然還會有一個又一個的新年,但我會記得這個新年,因為每一個新年都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經歷,不一樣的收穫,不一樣的感覺。新的一年裏我會珍惜每一天,認真度過每一天,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斷前進,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