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踐實習報告範文3篇 “探尋職場祕籍——暑期實習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W

本文整理了幾份暑期實踐實習報告的範文,包括詳細的實習除以及心得體會,希望能夠為即將實習或者需要寫實習報告的同學提供參考和啟示。

暑期實踐實習報告範文3篇 “探尋職場祕籍——暑期實習報告”

第1篇

20xx年7月22日到8月19日,我在安陽日報社實習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短短一個月的實習經歷,讓我對記者和新聞這兩個概念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

對於一個處在激烈競爭時代的大學生來説,學校裏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理論最終是用來指導實踐的,所以我很珍惜這次實習的機會。這段經歷也讓我對自己有了重新的認識:讓我知道自己目前會什麼,不會什麼,將來要學習什麼。這樣才有彌補的可能。

在報社,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人際關係。首先,要和自己的實習老師處好關係。記者本身沒有帶實習生的義務,實習生對於他們,有的時候很累贅,還可能對自己的採訪造成很多不便。所以作為實習生,要給自己的老師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禮貌是最基本的開門磚。打招呼、打水、發報紙等等看似很渺小的動作,卻讓老師勾勒出對你的最初印象。有了好的印象,老師才會願意讓你參加採訪,寫稿子,從實踐中學習東西。而你的表現也會讓老師認定:你是真心來學習東西的,而不是走馬觀花看熱鬧的看客,眼高手低才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禍根。其次,要處理好和其他記者、編輯的關係。採編大廳裏不是隻有你的記者師傅,在為自己的老師服務的同時,也要相應的照顧其他記者。如果自己沒有事做時,可以幫別的記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長知識和經驗。再次,要處理好同其他實習生的關係。雖然記者不止一個,但是,記者帶的實習生也是不止一個。我的師傅帶兩個實習生,包括我。同為實習生的我們,既是競爭者,也是合作者。剛剛開始時大家有點疏遠很正常,但是畢竟是同齡人,溝通很容易。而且,必須相信每個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一面,尊重是溝通交流橋樑和基礎,放低姿態才能更多的瞭解彼此,畢竟在同個報社實習是一種緣分。

當然,學會的最重要的還是實際的工作經驗。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全面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聽起來像一句空話,做起來也是非常不容易。作為記者,既要會採訪、寫作,也要會拍照、攝影。而最基本的採訪寫作也是要費一番功夫的。採訪要求全面、精煉。首先要找到相關事件的直接負責人採訪事件總的過程,還要找到相關知情人、直接參與者採訪。新聞的生命在於真實,新聞的未來也在於真實。所以,採訪絕對不能弄虛作假,瞎編亂造。而新聞最基本的五個要素:when、where、what、why和who是萬萬不可出差錯的。看起來雖然簡單,卻是考驗人耐性和細心程度的。比如一個小小的地名,如果不標準,不親力親為,不夠肯定,都可能讓報社、報紙和記者蒙羞。師傅説:“既然你決定做這篇稿子,就不要怕麻煩、折騰,因為這是應該的,是你的天職,是受眾應該知曉的權利。排版好的報紙,上面的每一篇稿子,都是一條變相的法律,署名的人要負相應的責任。”而寫作確實是考驗一個人的知識積累,平時多看書,多練筆,也不至於在第一次寫稿子的時候出大丑。知識積累也不能僅僅偏執於書本上的知識,要注重對生活的觀察和生活閲歷的珍惜。深深的愛上寫作,寫作才有可能青睞於你。最重要的是,作為記者,要客觀的對待新聞,儘量不要把自己的傾向性加上去,左右受眾的態度。記得第一次寫新聞稿件的時候,按自己的意願,把新聞最基本的五個要素全丟掉,寫成一篇作文了。

暑期實踐實習報告範文3篇 “探尋職場祕籍——暑期實習報告” 第2張

第2篇

我隨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三下鄉的隊伍來到了保定滿城縣龍居村進行社會實踐。這對於從小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三天時間,我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豐富了生活經驗,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進入村後,一條平坦的五米寬左右的道路夾在兩山之間,把我們送到了老鄉家。沿路上柿子樹,蘋果樹,李子樹,桃樹,核桃樹等應有盡有,使我對大自然倍感新奇。進了農家以後,我發現老鄉還養了蜜蜂,豬,雞,這一切都是城市所缺失的樂趣。另外我還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家家民風淳樸,鄰里關係和諧,使我毫不誇張感受到了夜不閉户的美好生活。

其實真正身體力行地接觸百姓是通過入户的問卷調查,我們打開與村裏百姓溝通的窗口。他們樸實認真地回答我們的問題,從他們的答話中我不僅認識到了他們的熱情好客和樸實的心,還被他們努力地改變自己境遇的精神所感動。

我們這次文件調查的主題就是有關農民對法律的瞭解的問題。希望從我們大學生本專業的角度瞭解當地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力爭以法律為出發點,總結經驗,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調查中顯示82%的農民不關心法律,88%的農民沒有遇到過法律方面的糾紛。分析其原因,在我看來並不樂觀。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和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農村經濟還相當薄弱,遠遠落後於市場經濟的需要。在此狀況下,人們過着較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對法律需求不高,對法律調節社會生活的要求不高、不迫切。大多數農民對法律不瞭解,法制教育匱乏也是必然的。法制教育的匱乏源於農民文化知識的匱乏,農民文化知識的匱乏源於農民文化水平的低下(目前,佔全國90%以上的文肓和半文盲在農村,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大多數農村仍無法真正落實),農民文化水平低下源於農村經濟的落後。如此循環看來,農村法治就缺乏茁壯成長的土壤,缺乏法治社會所要求的市場經濟基礎。農民對糾紛的解決途徑往往普遍選擇村幹部調解或和解的方式。農民的低收入和貧困阻礙了農民選擇成本較高的訴訟程序,使人們對訴訟望而卻步。長此下去,法律的權威、法治的建設會受到嚴重的損害,人們對社會關係的調整就只能“迴歸”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深入農民家庭,享受田園快樂的同時切身體驗真實的農民生活。短短的三天,使我對田園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雞鳴犬吠的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早晨是寂靜的,極目遠眺四周綠色的羣山,美景盡收眼中。白天除了集體活動外,大家還聊天南地北,開闊了眼界。晚上,我們在屋頂上一起乘涼,看星星。院子裏成天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龍居村不是一個很大的村子,不足百餘户人家,村民普遍種植果樹,村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中等水平。在這個村中農民的收入大致來自三方面:家中的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為家中的主要收入,婦女則以果樹的管理為主,也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婦女在農閒照顧整個家的同時為附近村裏的手工業家工廠做一些半成品加工,從而貼補家用。這些的收入使村民過着安定的生活。在與老鄉們的閒聊中我得知這些收入主要用於了孩子的教育投資。那教育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在與孩子們的接觸和對學校的參觀過程中,我對此深有感觸。學校並不算大,但已能保證31國小生的學習。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有對知識的深切渴望。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説:我的孩子都很想上學.其實我們這麼辛苦 ,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客觀現實表明:許多家庭都被經濟條件和教學條件左右為難着,家庭條件稍不好的孩子就會失去讀高中的機會。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經濟的落後阻礙了教育發展的速度,而教育的落後又反作用於經濟,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第3篇

所謂的萬事開頭難,什麼事都要有嘗試,都要有開始,都要有經過,都要有失敗。在經歷了在超市的工作之後,明白了很多事情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與我們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個小小的超市的經營也不容忽視,不但要有細心,還要有策略,謀劃。總之,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周全。

我還沒有到超市上班之前,有一個長輩就跟我説:上班要多做事,少説話!話雖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就不簡單了。俗話説:做壞人簡單,做好人難啊!只要做一件壞事,在別人的眼裏,這個人就是壞人!要想在別人眼裏改變形象的話,就要做無數的好事,但還不一定能改變。

要在眾多同事、幹部眼裏一開始就流下一個好的映像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啊!於是,我制定了以下幾大要點:

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自然,作為一個單位也有相應的規定了。我們超市制定了很多的`規定,比如:不可以串崗、不可以閒談、不可以把手機帶在身上等等。所謂不可以串崗,就是不可以擅自離開自己的崗位。我們每個理貨員都有自己的崗位——分屬各個貨架。比如,我是百貨這邊的,就不能隨便跑到食品那邊去,食品上的人就不能隨便走到我們百貨這邊。食品那邊比較大,還分三個部分:飲料和冷櫃、餅乾類、休閒食品。為什麼不可以隨便串崗呢?其實是這樣的:我們鄉下,顧客不像大城市的市民素質高,經常會有顧客偷東西的。如果我們隨便離開自己的崗位,那麼這邊的貨架就沒有人看着,東西就很容易少掉!同樣,“不可以閒談”也類似這個原因,如國際歌理貨員沒事做的時候都在一起閒談,那麼就沒人看着貨物了,東西少了又是損失!還有,“不可以把手機帶在身上”,這個規定看似嚴格,其實是有其中的原因的。以前超市的同事們上班互相發短信息,不認真上班,沒人看着貨物。所以,後來經理就規定了:不可以把手機帶在身上!可以把手機帶來上班,但要放在辦公室。對於這個規定,大家還是很理解的,畢竟上班要有上班的樣子的,超市的營收和自己的收入有很大的聯繫的。當然,還有很多的規定,比如:上班不可以抽煙、不可以坐下來等等。所有的規定我基本上都能自覺地遵守的。我認為,這些是最基本的,當然要遵守了。

在超市做理貨員,有時還是很忙的。特別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這三天是結帳的日子,很多的供貨商都在這幾天送貨,然後順便結帳。有時候,一連幾家供貨商送貨來,這時候就忙了,有很多貨物卸在收貨處。僅有幾個人在收貨處是忙不過來的。既要驗貨又要把貨裝走。於是,他們就需要人來幫忙了。我是剛來的,當然不能呆在一邊看了,為了表現好一點,我都是很主動地跑過去,把各個櫃枱的貨物分開,並分別送到各個貨架附近,再卸下來。如果是一般的貨物倒是沒什麼,但有時候有的商家送的是飲料、醬油、食用油之類的貨物就很重了。一箱都是好幾瓶!很重的!我們超市進貨都是幾百箱飲料、幾十箱油的,每卸一次都特別累!有時,睡覺到了早上,手膀都疼,還全身沒勁!沒辦法,誰讓我是新來的呢?所以,不管有多累的活,我都會很積極很主動地去幫忙。於是乎,我在同事眼裏我是個積極的,在幹部面前我也給他們留下了好的映像!

所謂“上貨”,是我們常説的話,説通俗點,就是“補貨”。貨架上的貨物被顧客買走了,貨架不就空了嗎?還賣不賣東西了?這不行,得從倉庫把同樣的產品拿來補到原來的位子上去。如果超市的顧客很多的話,不能只顧着補貨,要看着點的。當然,不是每時每刻都有貨上的。有時,貨架上的貨物都補齊了,不就是沒有事做了嗎?就站在一個地方看着貨架發呆,還是來回來回閒逛?當然不是了!如果沒有什麼顧客,也沒有貨要補,在過道里走來走去,被經理看到是不怎麼好的,感覺上我沒事做,在混時間!畢竟是私企老闆,不會養一些閒人的。老闆僱傭你,是要你為他創造財富的,不是養你的。所以,我應該找些事情做一下:抹貨架。貨架一段時間不抹後,就會有一些灰塵,顧客看到有灰塵的產品,感覺上就像這件產品時間長了、舊的,自然就不會買了。這樣不但給顧客流下了個壞映像,而且貨物就賣不出去了。誰也不希望我們的東西賣不出去的。其實,抹貨架還有個好處:可以坐下來!這個很好,在超市是不可以坐下的,誰能連續站那麼長時間啊?所以,在沒有什麼顧客而且沒有貨補時,可以抹貨架。正是有了以上幾點要領,我在超市表現還是相當好的。

我的這次時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是我的第一次社會實踐,但我認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非同的社會實踐這將會對我的以後學習起很大的幫助的。 要記住:不要抱怨這個社會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裏哪裏的人是不對的。因為這個社會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改變的。只有自己去適應這個社會才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