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活動心得體會7篇 啟迪心靈:教師活動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7.7K

教師活動心得體會,涵蓋了教育工作者對於各類教學、培訓和專業發展活動的深刻體驗和心得總結。作為教師們寶貴的經驗分享,這些心得旨在提升教育實踐水平,促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這個專欄中,我們將分享各類活動的心得,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鑑和啟發。教師活動心得體會,助你在教育實踐中邁向更高的境界。

教師活動心得體會7篇 啟迪心靈:教師活動心得

第1篇

斯霞老師的教育理念是在漫長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澱下來的,她的教學思想、教學經驗是從一節節課中凝鍊出來的,她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既重視學習,又大膽創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經驗,不僅是鮮活的,而且是先進的。這些理論和經驗已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寶貴財富。

?我的教學生涯》其中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二十多年,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導性的意義。這不得不讓人感歎。

書中提到“只要我們立足於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能積極地、愉快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給學生充分的機會,使他們無拘無束地、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麼我們的辦法也會多起來。如果我們教的學生是在他們積極的思維活動下掌握知識的。那麼,是否也可以這樣説,他們就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了;而我們培養的正應該是這樣的學生。”也許這些理論在現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難能可貴了,不由得要讚歎斯霞老師的創新精神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此同時,更令人感覺到現在的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育教學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樸歸真”了。

斯霞老師面向全體、追求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在她在這本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她那時可能還不熟悉素質教育這個名詞,但她的教育、教學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她十分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對發表創見和大膽質疑的學生熱情鼓勵,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認識真正落實到教學之中。她的教育、教學始終面向全體學生,對調皮的孩子或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她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鼓勵。她始終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她一貫反對“負擔過重”“高分低能”,認為每個孩子各有所長,既要承認差異,又要善於發現特長,使每個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通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小打牢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基礎。

斯霞老師在教學中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做法和理念,讓身處新課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們的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聲有色地進行,正要求教師改變觀念,建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的理念。如今,我們再來學習斯霞老師的教學理念,便有一種新意,把斯霞老師的理念融入課改課堂中,會給我們更多的新的教學靈感。

無獨有偶,再看看蘇霍姆林斯《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的:“母親和父親打心眼裏關心兒童的成功和失敗,他們就逐漸懂得了尊重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這門很微妙的學問。同時,在學前進行一些教學,還可以防止家長們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即認為‘只要逼得緊一些’,就能使兒童在學習上得‘五分’和‘四分’。我們力求使父母們懂得:對學業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違背了這一點,會給兒童帶來很深的痛苦,有時候甚至摧殘他的心靈。把學科成績的評分跟道德面貌的評價等同起來,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績(分數)的結果。我們認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歸結為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得到‘應得’的分數就意味着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裏,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種特徵、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

蘇氏也早已作古,但現在有的家長、老師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是應該屏棄的。現在經常説以人為本,但何嘗是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導新課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舊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説的那樣,考個60分對有些孩子來説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説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從《我的教學生涯》這本書中感悟到的東西又何止這些,只是擇取其中的兩點來談談心得。隨着時間的流逝,希望泛黃的只是書頁,沉澱的真知不被埋沒。

教師活動心得體會7篇 啟迪心靈:教師活動心得 第2張

第2篇

為了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集體中的學習、生活情況,促進家園溝通,同時在重陽節來臨之際,讓孩子們瞭解重陽節的來歷與意義,感受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質,xx幼兒園特舉行家長開放日暨“重陽節、敬老情”活動。

活動中,家長們來到自己孩子的班級觀摩老師們精心準備的教學活動。老師們用形象直觀的遊戲手段將幼兒在園的常規表現呈現在家長的面前,家長們近距離地觀摩了幼兒園豐富精彩的特色教學活動。師幼之間的朋友式互動和孩子之間的生生互動,給家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家長看到孩子們優秀表現時,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隨後,家長們饒有興致地觀看完課間操展示後和孩子一起參與到“重陽節、敬老情”活動中。各班老師根據幼兒特點設計了豐富的活動方案,大班的。老師們組織孩子們唱敬老歌曲,玩祖孫親子游戲,孩子們自己動手,為老人制作愛心禮物;中班孩子們為爺爺奶奶捶捶背,揉揉腿,送上自己親手剝的橘子,引來爺爺奶奶們陣陣歡笑;小班的寶寶們給爺爺奶奶敬上菊花茶,和媽媽一起做起了重陽糕,看着一個月前來園還哭哭啼啼的寶貝們變得那麼乖巧,老人們感慨萬分,在欣慰的同時,對老師們耐心細緻的工作也給予了肯定。半日活動結束,各班老師給家長髮放了《家長觀摩活動反饋表》,請家長提出好的建議或意見,幫助教師進一步提高保教工作水平。

通過此次活動,家長不僅觀摩到幼兒在園的全面發展情況,進一步增進了家園之間的溝通力度,同時結合重陽節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與老人之間濃濃的親情,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爺爺奶奶的感恩之情,懂得了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第3篇

暑假期間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教育新理念》兩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對教師應具備的精神及技能有了許多新的認識。

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是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來作為職業資源的,使得這一行並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學校作為人類文明的聚集地,更以精神世界充實而富有價值,教師的價值在學校中就是以傳遞人類精神家園的火種而體現出來的。因此,教師堅守人類精神家園的責任愈是重大,教師既要在科學與技術領域中成為學生的導師,又要成為人類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師的一切學識又是以精神底子作為基礎的。這樣的話,教師擁有廣闊的充實的自己的精神空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那麼教師的精神活動又有哪些呢?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鋭。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鋭,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要做一個真心的知識分子,一個昂着高貴的頭顱的知識分子就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也就是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還應有幸福的藝術生活。藝術美是一切美的總和,如果人有了藝術的眼光和心靈,你會發現你一踏上講台,面對學生,你就是進行藝術創作呢!教師還應有獨立思想。獨立思想讓我們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教師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

學生作為人,是一個個需要貫注精神理想的人,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不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證明自己。如果你真實,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學問,那麼盡情地在學生面前表現自己吧,同時當你可以在腦子裏抹乾淨了所謂“學生形象”之類刻板僵化的人物面具,那麼,你會發現,學生是那麼值得去珍愛!你會那麼寬容地對待學生,你會發現師生的和諧相處是那麼充滿人性的光輝!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寬容學生的同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行為施與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在教師的懲戒活動中,手段與目的應緊密相連,教師完全擁有對學生進行懲戒的權力,但必須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也就是教師懲戒學生的出發點不是為了使學生感到痛苦和屈辱,懲戒是一種不得已而使用的教育手段,檢驗懲戒效果應看其越軌行為是否改正,而不應看是否給教師或他人帶來愉悦。二是尊重學生人格。學校執行紀律的方式應符合學生尊嚴,確保學生“不受任何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殘害、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主要包括:在懲戒行為發生前,應使學生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會受到懲戒,自己的行為為什麼會受牴觸,在確定具體懲戒方式時,不應過分嚴厲,應考慮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平時表現等因素,並與起越軌行為相對應。四是,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序。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懲戒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二是作出決定的步驟和手段是否公平,滿足以上四點後,可選擇如下懲戒方式——言語責備、隔離措施、剝奪某種特權,沒收、留校、警告、記入學生檔案的出任、停學等。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長期以來,教師喜歡“乖孩子”,聽話的孩子增添了我們的“職業歡樂”,而痛楚則來自於他們的“叛逆”和“搗蛋”。豈不知那些“懂事”“聽父母和老師話”、“中規中矩”“柔順”的三好學生、學生幹部、共青團員,有幾個“獨立特行”?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第4篇

20xx年10月,我有幸參加了縣局組織的全縣中國小教師課堂教學大講賽活動,這次聽課,給了我一個學習和提高的機會,使我受益匪淺。17位老師的授課,各具特色,亮點紛呈。他們以新穎別緻的教學方式靈活有效地引領學生認識、感知、表現、創造音樂。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在音樂中感受美、學習美、創造美的廣闊空間,更突出了音樂課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學科特點。新課程理念下音樂課已不是當初人們印象中的唱歌課,教學目標的體現要從學生的表現中得到反饋,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下面,我將自己一些粗淺的感受和思考與大家交流,以期拋磚引玉:

在聽課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參賽教師都具備這些良好的音樂素養。如崑曲《遊園驚夢》選段中教師的範唱生動優美,富有感染力;《我們的田野》一課中教師創編的體態律動,用優美的肢體語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設計與新知識密切相關而新穎奇異的話題,能緊緊抓住學生心理,引起共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京劇大師梅蘭芳》一課中老師利用我縣正在演出的秦腔導入戲劇,過渡自然、更接地氣。

教學環節設計緊扣主題,摒棄花架子,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培養。如欣賞歌劇《扎紅頭繩》選段時,老師打破以往常規教學資源選材的單一性,選用芭蕾舞劇的表現形式,更加生動地刻畫了喜兒這一人物形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得更透徹。給聽課者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衝擊。

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求老師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並使其情感得到共鳴與感動。如在教歌曲《我們的田野》時,老師用扇子創編舞蹈和同學們一起跳,既創設了情境,又讓學生參與其中。

其實音樂審美過程需要音樂知識和技能來支撐,否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就不能深入。因此,我們在上每一堂課時應堅持以音樂為本,注重音樂要素的學習,並將其作為音樂課堂永恆不變的關注點。

2.教學用語的“準確性”和教學用具使用的“必要性”

音樂課堂中,教師的語言要規範而準確,簡潔而精煉,在此前提下根據自身語言特點或幽默或生動或優雅或幹練,否則會導致指令不明,導向模糊。

音樂課堂上適時的運用道具會增添課堂活力。如有的老師用架子鼓、鑔、堂鼓等打擊樂器,有的老師專為楊白勞的角色製作帽子,為喜兒準備紅頭繩,為黃世仁準備服裝等,這些道具的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次聽課使我深刻感受到,作為音樂教師不但要有較強的音樂基本功和全面的人文素養,還要有彈、唱、跳等音樂方面的能力,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感染帶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體驗到音樂的美感。因此,“一專多能、博學多才”是我們音樂教師終身學習的目標。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我們要不斷追求上進,及時充電,積累經驗,提升自我,以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第5篇

上週週四週五,我參加了xxx縣語文教師高校課堂教學比武活動。通過兩天的聽課以及自己講了一節課,我受益匪淺,感想頗多。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對我來説,不足和遺憾就更多了。

1、對於導學案的編制,我平時就力求科學實效,可這節課密度還是大了些,特別是時間的預設做得不夠好,導致拖堂,沒能完美的體現“五步三查”的各個環節。以後更要精心設置問題,適當減少知識的投放量,特別是對或然性、拓展性題目的設計時間應該更長一些。

2、課前的預習很重要,只有充分的課前預習,課上才能有精彩的展示和質疑。不過沒有指導的預習效果肯定不會太理想。

3、課前預先讓課代表抄教學目標,各小組將需要展示的題目抄到展板上,確實解決了高效課堂時間不足的問題,是個不錯的辦法。

4、課代表的回顧與導入創意比較新穎,本節課效果不錯,但絕對稱不上精彩。仍需課前加強對其培訓,確保精彩展示。

5、板書的設計中,回顧的內容設計讓課代表先抄到黑板上,預留出上課時教師的補充空間。更加便於學生對文本知識的複習、歸納與梳理,用起來較好。不過,本課沒能完美展示。

6、課上的“五步三查”環節應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疏密有致,一氣呵成。此點我做的還很不到位,應多向這次講課的許多年輕教師學習,特別是多向六道河的王海栓老師、二中的賈曉靜老師學習。

7、展示環節中的書寫與講解需進一步強化,特別是不需要板展的,只需口展或公示答案即可,以節省時間。確需講解的,板展後儘可能脱稿展講並着重講解過程和方法,同時做好預設,最好有時間限制。展講時,對正確的補充和質疑應及時評價加分。展講完畢,囑咐展講者督促其他同學修改導學案。

8、聽展者注意傾聽以及時補充和質疑,提出的問題儘量要有價值,不必要過分追究細枝末節,耗費時間。這時就需要教師隨機應變了。

9、達標測評一定要囑咐學生不得提前做,但可以提前準備,到時必須統一時間把導學案折起來獨立背答,完成後公示答案對組互評。組長檢查統計小組得分。我不贊成教師口頭對答案,我認為答案一定要提前寫好,對答案時及時公示出來,以保證答案的準確性。測評的實效性。

10、對我來説,評價方式應更加靈活多變並有所創新。通過本次活動我要多學習那些年輕教師的做法,如:賽龍舟、智慧樹、報道站、發獎狀、贈禮品等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確保高效課堂的高效。

11、評價一定要做到客觀公正及時準確,特別是對那些補充質疑正確者,應囑咐展講者予以評價加分。下課前一定要統計小組得分,公佈成績兑現獎勵。

12、收穫與感想環節,要求學生重點書寫課上的紀律表現,聽課的狀態,以及預習的完成,檢測的情況,獨學、對學、交流研討、展示與聽展、補充和質疑、達標測評、導學案的整理等各個環節的表現和改進措施等等。

第6篇

為期一個月的教育社會實踐已經結束,回顧這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生活,感慨頗多。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社會實踐對每一個準教師來説,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們師範類學生將理論付諸於實踐的必需環節。我們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不僅僅是侷限於書本的知識,理論的思維。這一個半月的社會實踐,我收穫了很多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體會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與責任,以及明白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所要付出的艱辛和勞累。在這短暫的日子裏,作為社會實踐班主任兼音樂社會實踐老師,不僅積累了初步的班級管理和音樂教學經驗,還深刻地體會到強烈的班級凝聚力和素質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困難性。

教育無處不在,在講台上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講台下更要注意保持教師的良好形象。我堅持早讀、晚自習上班提前十分鐘到達班級,把課桌上的椅子拿下來擺好,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坐上擺好了的椅子並讓整個班級保持良好的紀律。在教學與日常管理中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也要求學生學會嚴謹治學與做人,真正履行了一名社會實踐教師的職責。在學院領導及教務處、學生處等有關部門的關心下,在社會實踐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全體社會實踐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社會實踐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社會實踐,社會實踐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品嚐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甘苦,懂得了為人師的責任,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為今後走上教育崗位、獻身教育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安排教學社會實踐的基本目的,在於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覺悟,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以便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這次社會實踐令我感受頗多。試教工作開始以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聽優秀化學教師的課——寫教案——試教——修改——試教,這樣反覆練習,完善。直到把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練到爛熟於心為止。即使這樣,在我第一次深入課堂時,我還是遇到了許多師範學校裏沒學過、事先也沒有料到過的難題。畢竟試教的時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課的時候的心態是很不一樣的通過這次的經驗,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維來揣度學生的思維,自己認為很簡單的問題,對於剛剛涉及這一知識的學生來説很可能就會是一個無法理解的地方,這時候,我們以何種方式將此知識點向他們表達清楚就顯得猶為重要了。

於是,在以後的備課過程中,我就不在像以前一樣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側重於如何將知識的來龍去脈向學生表達清楚。我的這一舉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聽完課後普遍都説我講得較清楚。這讓我感到很欣慰。在當社會實踐班主任的過程中,我從他們原班主任那裏學到了很多關於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確實讓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與學生談心,如何幫助後進生轉化成為先進生等等。雖然這些經驗都是非常寶貴的,但是我也沒有完全照搬,第一是我覺得我的身份畢竟與他們原班主任不同。第二是我覺得我與學生年紀相仿,不象原班主任一樣與他們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代溝,這是我的優勢所在,應當加以利用。不管怎麼樣,這次社會實踐都為我將來的從業生涯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我相信這一定是我最珍貴的記憶。

第7篇

不知不覺,xx中學實習已經一個多星期了,上了九節新授,聽了六節師父和其他老師的,雖然量不多,但每次上完和聽完以後我都會去反思,一方面我不斷地修改自己的教案,另一方面我總是回想我在大學裏所學的理論知識,再重新看一下自己的教案,然後問我自己:我每節上講説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鐘了嗎?我充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嗎?我設置的科學探究有效嗎……

在科學探究的有效性這方面我就發現自己有很多問題。舉個例子,在講元素週期表裏每個電子層最多能填充的電子數和電子層數之間的對應關係的時候,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試着通過討論找出兩組數字之間的關係(類似於他們中學所學的數學題裏面的找規律題),但現實的效果跟我自己的預想大相徑庭———學生對這道“找規律”的題並不是很感興趣,我告訴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更能加深他們對這一規律的記憶和理解,可學生告訴我説:“老師,我們更喜歡您直接告訴我們。”我聽到這句話很詫異,也覺得自己很失敗,下我好好的反思了一下,為什麼會這樣,我想到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我對學情分析得不到位。我只知道學生國中經常做這樣的數學題,但我沒想過這一類的數學題對我面對的這羣學生説是有難度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這樣的規律題感興趣;

2、探究難度偏高了。電子層數和每個電子層最多能填充的電子數之間的關係涉及到平方,對於高一下學期的孩子們説有點難了;

3、探究意義不大,我選擇探究點選錯了。因為我對教材分析得不夠徹底而且缺乏經驗,對於元素週期律這一部分哪些知識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哪些知識需要學生探究進而瞭解其本質,我還是挺盲目的,其實元素週期表這一節探究重點也就是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其他的沒有必要探究。

由此可見,探究活動是講究有效性的,並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動都能像自己設計的那樣讓學生很感興趣、很輕鬆的學到知識,前期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是很重要的,如果探究活動設計得不合理,很有可能得到相反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生不僅不感興趣反而覺得化學難了,失去了興趣,甚至不守堂紀律、走神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