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樓實習報告2篇 探尋教學樓中的實習實踐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5K

這篇文章將詳細介紹我在教學樓實習期間的工作經歷和所獲得的經驗。通過實習,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提升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這段時間裏,我深入瞭解了教學樓的運營和管理,以及如何更好地滿足師生的需求。

教學樓實習報告2篇 探尋教學樓中的實習實踐

第1篇

通過對海南大學各教學樓建築特點及建築形式對比參觀學習,有針對性的對以下問題做認識實習報告

5、新舊教學樓教室燈光佈置有何不同,使用是否方便。

通過參觀實習在正式學習《房屋建築學》前達到以下學習目的:

1、通過參觀實際建築,進一步提高我們對建築文化、建築知識以及建築施工、建築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2、通過對新舊建築的參觀進行比較,進一步培養我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對建築功能及合理性的認識。

3、通過參觀,運用所學知識品評建築的優缺點,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欣賞水平,為下面的課程打下基礎。

4、通過實習,瞭解建築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瞭解建築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海甸校區為主校區,校園總佔地面積5213餘畝,共設1—10號教學樓,整體分佈在海大正門(北門)與東門之間,以椰風路為分界,各教學樓以品字形佈置,3—4號教學樓正對北門;1—2號教學樓與3、4號教學樓一字排開,其間間隔體育場、理工樓;5—10號教學樓在1、2號3、4號教學樓上部,其教學樓周邊有滿足生活娛樂的食堂、體育場、休閒綠地等配套設施,為緊張的學習增添了一些休閒、愉快的氣氛,也提供了舒適的學習環境。

教學樓入口採用自由、開放式入口,使人不產生壓抑感,從教學樓四個方向均可以進入教學樓,充分滿足人流高峯時保證不發生擁堵,從設計理念上體現了大學生活自由、輕鬆的不拘束的生活狀態,從安全角度也滿足消防疏散要求,由大門進入是充滿南方特色植物的露天庭院,教室沿庭院四周佈置,不管在教學樓那一層都可以看到生機盎然的綠色植物,給緊張、單調的學習生活增添了一分輕鬆、舒緩的心情,對保護視力也有一定的作用,整個教學樓就像沒有蓋的盒子,空氣可以從上下進入室內,在沿四周佈置的教室產生良好的空氣流通,使南方夏天室內悶熱的空氣在氣流作用下,有效地帶出室內,使新鮮空氣不斷的流進室內產生涼爽、舒適的學習環境,從採光角度,教室沿庭院四周佈置,庭院就相當於大的天然採光井,陽光可以從每個角度照進教學樓內,使每個教室都能充滿陽光,即在白天節約了燈光,也可以在冬天陽光作用下使室內產生温暖、舒適的環境。

教學樓採用庭院式佈置,庭院形式屬於傳統的建築形式,就像北京的老四合院,教學樓採用庭院式佈置既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亦可強化和營造出鮮明的場地感,為校園建設提供更強的色調。 其中,建築與當地的地理氣候等自然要素相結合,使建築舒適、節能,體現地方特色,有助於保持地方文化特性和賦予建築以人性。低緯度地區的建築最明顯的特性是其開放性,利用通透的特性促進空氣的流通,並結合體現熱帶特色的植被綠化,內庭院的設計既分散了人流,又使學生有一個休息的場所,學習疲憊時不防到內庭院走走,看看熱帶植物,與大自然的結合最有助緩解壓力,建築空間既滿足了活動的場所,同時又具有利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功能上達到人們的需求,又兼顧建築本身的美學價值,達到兩者有機結合,內庭院

與教學樓周圍的綠化帶既美化了校園環境,還有着緩解壓力的作用,體現了人與建築物與自然的相互結合,一座成功的建築也就是這樣。現代的鋼筋混凝土造就了傑出的建築文明和進步,周圍的綠化、內庭院、樓梯等結構形式,都體現了以人為本,貼近自然的現代建築思想。作為學校教學樓建築,首先應做到滿足正常的教學活動,其次也做到了貼近自然、以人為本的構思。建築物在保證使用安全的條件下,更應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建築也是一門藝術,在有過硬的建築知識條件下,大膽的假設、構思,才能把建築與藝術結合,造就出現代建築的風格。

各教學樓之間未採取整體佈置,而是相對分散,以海韻路為分界,圍繞第一運動場,二號、三號、四號、五號教學樓均為庭院敞開式設計,其餘教學樓為傳統式建築,3、4號教學樓位於海南大學中心地帶,正對學校南門,3號教學樓的鐘塔一進海大便一目瞭然,也似乎成了標誌性建築,讓人印象深刻,很容易就記住3號樓的位置,所以一個成功的建築離不開其建築本身的`特色,3、4號教學樓風格上充滿現代氣息,與其周圍環境很好的結合,彰顯了學校與時俱進的精神面貌,1、2、5號教學樓緊鄰圖書館,周圍環境比較安靜,臨近的東坡湖又增添了幾分大學校園特有的優雅,5號教學樓是建築面積相對較大的教學樓,從設計上也充滿了時代感,幾根輕巧的柱子支撐的花架搭配寬敞的樓前廣場,每層由通透的走道連接,其間還可以看到裏面盎然的綠色植被,無聲中透着向上的精神,與五號樓臨近的是6—10號樓,6—10號樓沒有更多的造型,更像是勤勤懇懇的求學態度,傳統的建築風格與周圍現代建築相映襯,構成和諧統一的整體。

海大的教室基本上體現了現在教育的特點,緊跟現代化教學步伐,採取多媒體教學形式,這種模式既節約了資源又讓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更方便理解學習內容,普通教室開間不大,大約可容納60人左右,進深較大,橫向可擺放4排雙人桌椅,走到相對寬敞,但前排桌椅距講台較近,使靠窗的人出教室的時候需穿過講台,教室淨高較高,使人沒有壓抑感,設前後兩個門,可以增強教室內空氣流通,教室光線很好,周圍幾乎沒有遮擋,使白天不用開燈也有充足的光線進入室內,滿足學習要求,普通教室在傳統教室基礎上增加了現代元素,教室從整體尺寸、門窗設置都體現了人性化,也體現了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5、新舊教學樓教室燈光佈置有何不同,使用是否方便

燈光是滿足正常使用的一項重要功能,燈光佈置也是影響使用功能的重要措施,海南大學新教學樓的燈光多采用雙燈管吊燈,佈置較多,有講台上部到教室後部,每一排都裝有三個吊燈,吊燈高度都在樑以下,這樣燈光照射覆蓋面積大,光線沒有阻擋,晚上在燈光下教室顯得特別明亮,幾乎沒有照射盲區,也不產生陰影,燈光控制也比較方便,採用集中控制,每個開關控制兩至三盞燈,可以分位置開關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節約能源,相比舊教室,舊教室沒有采取吊燈形式,燈緊貼樓板或樑面,造成光線照射面積減小,個別樑還阻擋了部分光線,使教室明亮感減小,總之,新教室相對舊教室來説,燈光設置更加人性化,明亮程度也大大超過舊教室。

通過本次參觀實習:我們對已有建築從使用性,構造特點,功能適用性,外觀對比等多方面做了初步認識與學習,同時在感官上對建築學這門學科也有了初步瞭解,對今後的學習提供了良好基礎。

教學樓實習報告2篇 探尋教學樓中的實習實踐 第2張

第2篇

引言:為了使我們對本專業有更加深刻的瞭解認知,同時為以後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並讓我們從實踐中對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獲得一個系統、感性的認識,學校在大三上學期即將結束之時,安排我們下進行了這次認識實習活動。

4、 瞭解建築結構的材料、建築結構的結構形式、荷載及其受力路線

進入理論與應用力學已經兩年了,當初對這個專業並不是很瞭解,現在學校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可以對這個專業有個更全面真實的認識 ,我感到十分的開心。認識實習也是本專業教學中中必不可少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把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同時鍛鍊我們認知學習的能力。

建築構造的主要原理是三大力學,既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 理論力學是研究物體對機械運動及物體之間相互機械作用的一般規律的學科。同時理論力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工程專業中許多課程均以理論力學為基礎。。理論力學研究連續介質力學是研究連續介質的宏觀力學行為。連續介質力學用統一的觀點來研究固體和流體力學問題,因此也有人把建築力學狹義的理解為理論力學。 材料力學是研究材料在各種外力作用下產生的應變、應力、強度、剛度、穩定和導致各種材料破壞的極限。材料力學是所有工科學生必修的學科,是涉及工業設施必須掌握的知識。材料力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簡化計算方法、平衡方法。

變形協調分析分方法、能量方法、疊加方法、類比法。 結構力學是固體力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結構受力和傳力的規律,以及如何進行結構優化的學科。結構力學研究的內容包括結構的組成規則,結構在各種效應(外力,温度應力,施工誤差及支座變形等)作用下的影響,暴扣內力(軸力、剪力、彎矩、扭矩)的計算,以及結構在動力載荷作用下的動力響應(自振週期,振型)的計算等。結構力學通常有三種分析方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

對於建築結構的組成來説,建築結構的基本構件主要有板、樑、柱、牆、基礎等,這些構件由於所處部位及承受荷載情況不同,作用也各不相同。

(1)板——水平承重構件。板直接承受着各樓層上的'傢俱、設備、人的重量和樓層自重;同時板對牆或柱有水平支撐的作用,傳遞着風、地震等側向水平荷載,並把上述各種荷載傳遞給牆或柱。結構設計時,對板的要求是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及良好的隔聲、防滲漏、防火性能。板是典型的受彎構件,且其厚度方向的尺寸遠小於長、寬兩個方向的尺寸。

(2)樑——水平承重構件。承受板傳來的荷載及樑的自重,樑韻截面高度和寬度尺寸遠小於長度方向的尺寸。樑主要承受豎向荷載,其作用效應主要為受彎和受剪。

(3)柱-一豎向承重構件。承受着由屋蓋和備樓層傳來的各種荷載,並把這些荷載可靠地傳給基礎。柱的截面尺寸遠小於其高度。當荷載作用線通過柱截面形心時為軸心受壓柱,當荷載作用線偏離柱截面形心時為偏心受壓柱。設計必須滿足強度、剛度和耐久性要求。

(4)牆——豎向承重構件。與柱的作用類似,也承受着由屋蓋和各樓層傳來的各種荷載,並把這些荷載傳給基礎。同時外牆有圍護的功能,內牆有分隔房間的作用,所以對牆體還常提出保温、隔熱、隔聲、防水、防火等要求。牆的作用效應為受壓,有時還可能受彎。

(5)基礎——基礎位於建築物的最下部,埋於自然地坪以下,承受上部結構傳來的所有荷載,並把這些荷載傳給地基。基礎是房屋的主要受力構件,其構造要求是堅固、穩定、耐久,能經受冰凍、地下水及所含化學物質的侵蝕,保持足夠的使用年限。

1、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的砌體結構,這種結構由於由磚、石等砌築而成,砌塊之間的鏈接較差,雖然設置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圈樑等加強措施,但當遇到強震是,在水平和豎向交替震動作用下,砌塊之間的連接容易被破壞,導致徹底鬆散,豎向受力構件破壞,建築物垮塌;

2、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框架結構,這種結構能夠提供較為寬敞的使用空間,有利於建築功能的組織和分割,但其抗側剛度較弱,在強震作用下易出現較大位移,導致結構產生嚴重破壞,因此屬於抗震不利結構;

3、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這種結構多用於高層住宅,有較大的抗側剛度,在地震作用下位移較小,經過抗震設計的剪力牆結構,在大震作用下,破壞會侷限於門窗洞口處出現裂縫,即使牆體開裂,各牆支也可支撐樓板,不會發生大規模的垮塌以鋼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的鋼結構框架以及鋼與鋼筋混凝土的組合結構。

4、框架剪力牆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合適的部位增設剪力牆,在提供滿足功能需要的大空間的同時,由增設的剪力牆提供較大的抗側剛度,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因此多用於公共建築和高層建築。

另外,隔震技術是目前國際上熱門的工程抗震新技術,它是通過把隔震消能裝置安放在結構物底部和基礎之間,把上部結構和基礎“隔開”,這樣改變了結構的動力特性和動力作用,明顯的減輕結構物的地震反應,達到“以柔克剛”的效果。

我們本次的認識實習主要有兩方面:參觀建築物,工業廠房;聽授老師的講解。本次實習參觀中,我們主要了解了如下內容:

站在教學樓外,我們可以看出它屬於框架結構。框架結構是指由樑、柱以及剛接或者鉸接相連接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即由樑和柱組成框架共同抵抗適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這種結構的房屋牆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我們眼前的這座樓房,在此基礎上採用了主次樑結構,即力經次樑傳給主樑,在傳給支撐柱,再由柱傳給地基。這種結構的優點是空間分隔靈活,自重輕,有利於抗震,節省材料;可以較靈活地配合建築平面佈置,有利於安排需要較大空間的建築結構;採用現澆混凝土框架時,結構的整體性、剛度較好,設計處理好也能達到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樑或柱澆注成各種需要的截面形狀。但是這種結構的應力分佈比較集中,在地震時容易遭到非結構性的破壞。

地震的危害性特別大,在目前無法準確預知地震的情況下,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同的建築物有不同的抗震要求,但我們必須保證在地震烈度大於設防烈度時,建築物即使產生較大的破壞,也應保證不出現即時的塌跨,使人員能夠有逃生的時間。

這類似一間單層工業廠房,屬於工業建築。它的跨度大、高度大,承受的荷載大,因而構件的內力大,截面尺寸大,用料多;室內幾乎無隔牆,僅在四周設置柱和牆,因此柱是承受屋蓋荷載及地震作用的主要構件;基礎受力大,要求地基的承載能力要高、埋置深度要深;對採光、通風、保温等功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廠房屋蓋上設有天窗,食堂四周有足夠採光面積的圍護牆。在結構方它的主體結構採用的是鋼結構和結構,附屬結構採用的是鋼筋混框架結構。它的主體排架結構由架、柱和基礎組成。其特點是,與屋架鉸接,柱底與基礎剛接。

結構具有承重和維護的雙重作面,剛架凝土屋柱頂屋面用,可將自身的自重、作用於屋蓋上的風荷載、雪荷載及其它荷載傳給排架柱,再通過排架柱傳至基礎和地基,屋面結構的天窗架及其支撐構件還可達到採光和通風的良好效果。

我們參觀了建築館,觀看了房屋建築模型,對建築結構形式有了一定的瞭解,建築結構形式主要是以其承重結構所用的材料來劃分,一般可以分為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磚混結構、磚木結構等。

筋混凝土 單層或多層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所使用的材料為鋼筋混凝土 多層、高層、超高層建築 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主要承重構件材料國型鋼和混凝土 超高層建築。

鋼結構:要承重構件所使用的材料為型鋼 重型廠房、受動力作用的廠房、可移動或可拆卸的建築、超高層建築或高聳建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