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報》心得體會2篇 教育經典·心動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5W

本篇文章將圍繞《中國教師報》的閲讀心得展開。通過閲讀這本教育專業報紙,我深刻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和價值。其中的文章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教育前沿理論、教育實踐經驗和教育政策法規等方面。希望通過本文的分享,能夠幫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升教學水平,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中國教師報》心得體會2篇 教育經典·心動感悟!

第1篇

一提到>,我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最早相識《中國教師報》緣於偶然。一開始接觸我便對《中國教師報》有了一份特殊的親切感。因為《中國教師報》是一份宣揚教師情感與智慧的報紙,她以“零距離貼近教師”的辦報理念和“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的辦報宗旨,引導教師成長。而作為一名教師為了充實自己的業務能力,我廣泛地閲讀了與教師教學業務相關的書刊雜誌其中給我幫助最大,我最喜歡的是《中國教師報》。

每期的《中國教師報》都讓我如獲至寶,這裏有一線教師對教育教學的獨到見解,有課改先鋒的經驗介紹和優秀案例,有對中國教育現狀的客觀深入的分析等等。其中關於教學的新課標,新理念,新方法總讓我倍受啟發。如: “和諧課堂”、“創新思維”、“網絡資源”、“發散思維”令我耳目一新;放飛理想、輕鬆作文、激情課堂令我激情迸發;“對話”、“成長”、“教師論壇”讓我怦然動心。報上,一篇篇教師的心得體會和經驗之談,讓我受益匪淺;一個個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設計和案例反思讓我豁然開朗。我經常在備課或評卷感到疲乏之時去閲讀,讓自己放鬆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無能為力之時去閲讀,尋找突破口和解決之道;在夜晚臨睡前去慢慢去品讀,對照自己的教學實際,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找出不足並有意識的去改變。

?中國教師報》引領我走在課改的前沿,報紙上許多同行的先進課改經驗常常被我借鑑到自己的課堂,特別是引進一些科研型教師的教學理念,給我的課堂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效果。行走在課改的道路上,更時時離不開學習和借鑑,《中國教師報》就象一個窗口,為我展現了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幅幅壯麗篇章!江蘇洋思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的課改模式,如一盞盞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燈,讓我看到了教育教學改革給中國教育帶來的光明前景!

?中國教師報》給我心靈的洗禮。許多優美的文章讓我感到不已。讀了《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責任》一文讓我明白教育是一種呵護,是一種喚醒,是將心靈點燃,這些與我們的高效課堂理念相一致。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這句話給我巨大震撼,一下子將我從因困惑無助中解救出來,使我懂得,原來教育是一種緩慢的過程,是一種等待的藝術,她不能急於求成,她不是工業的流水作業,她需要耐心的澆灌,耐心的等待,等待學生的成長,等待學生的成才,可我們卻在升學壓力的面前,漸漸失去了這一份耐心,我們已不願再等待!我們恨不能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諸多缺點和錯誤改正過來,若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就會大動肝火,我們變得越來越焦躁,我們嚴肅的指責和批評學生,感慨學生們越來越笨,教育越來越難??其實靜下心來,我們也知道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會不斷重複和出現也是正常的現象,作為一個

老師,只有耐心、冷靜地面對,才能幫助學生進步和成長,任何發火或者衝動其實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點,這樣只能會使學生越來越遠離自己,甚至產生牴觸情緒。因此,讀完次此文我反思自己的行為,並下決心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對待學生,充滿熱情和信心地去鼓勵和引導他們一步步前進,讓其按照教育教學規律自然的發展,從容享受教育的過程,感受教育的快樂。《中國教師報》上的諸多文章都貼合教學實際,從中能體味出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通過閲讀帶動了自己一起思考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讓自己不再是一個盲目的教書匠

感謝《中國教師報》為我們創建了交流的平台,感謝中國教師報對我個人成長的幫助。我真誠地希望《中國教師報》能依託我們龐大的.教師隊伍,以自身先進的理念,周到的服務,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越辦越好,真正成為每個教師的精神家園!

為了自己的成長,為了學生的未來,我會一直關注你的——《中國教師報》。

《中國教師報》心得體會2篇 教育經典·心動感悟! 第2張

第2篇

一份報紙,一杯茶,讓煩躁的心慢慢沉澱,在網絡中的巧遇,讓我認識了你——《中國教師報》。從聽説到走近再到走進她,時間雖短,她卻很快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她以鮮明的時代性、前瞻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時性的內容供我學習、吸收,為我更好地善待學生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幫助。

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愛學生,是一種信任,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地教育過程。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必須遵循的基本職業道德規範,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有人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通過學習我認識到這是荒謬的。教師應該熱愛每一個學生,包容一切學生的一切差異和缺點,對所有的學生公正無欺、一視同仁,不僅要熱愛學習成績挺好的學生,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學生更要多一份偏愛。我們對學生的愛的直接表現就是相信每一個學生,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能,每一個孩子都是“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須抓住學生的積極因素和獨特的方面,鼓勵他們進行大膽地探索,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

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愛是一門藝術,而寬容就是愛的精髓,它對學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導性的文章告訴我,教師必須主動地走下“師道尊嚴”的“神壇”,以寬容的態度來善待學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長、不是以現在而是以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學生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説:“孩子的過失不管多麼嚴重,如果不是出於惡意,就不應該責罰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面對學生的錯誤如果不是因勢利導,而是進行叱罵甚至體罰,是沒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為這樣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方法,會直接導致學生從良心的責備中解脱出來,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嚴重影響學生德身心健康。校長如果沒有寬容和善待的胸懷,麥克勞德能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而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台?

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信念,根本不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的差異。“班級在線”、“教師論壇”(《中國教師報》中的欄目)中所藴涵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告訴我,這種規矩應當建立在學生積極參與、自覺自願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個體的差異,把統一的規範減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則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誡的“六解放”。

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具體的教學中,課堂效率的提高,直接決定課業負擔的輕重,決定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和空間的拓展。“新課程”、“創新課堂”、“綜合實踐”(同上)中每一篇文章都滲透這新課程的理念,幫助我把握好學科教育的特點,積極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激情得到了激發、釋放和展現。

閲讀《中國教師報》的日子裏,我有了更多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也正是因為有了她,“熱愛、寬容、解放學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靈魂,激發我更好地提高、成長。

有《中國教師報》相伴的日子裏,教育、生活真美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