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6篇 感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來源:巧巧簡歷站 9.23K

傳統文化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薰陶和啟發,它可以幫助我們弘揚中華文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以為我們的人生提供多樣化的智慧和指引。在傳統文化的教育中,我們應該學會順應自然、追求協調、強調道德倫理和崇尚仁義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感悟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也能夠更多地瞭解自己、豐富自己的人生閲歷。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6篇 感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第1篇

通過今天王老師的國血教育讓我學到了好多。在以前自己在孝方面做的不好,以為自己工作中不能經常給父母親來打個電話,不能能往常關心父母親,從來不考慮他們的感受,從不為他們着想。

今天的講座讓我學會了好多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孝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人們常説百善孝為先,現在的我達不到王老師和聖賢聖人的鏡界,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知道了一個人如果不能孝敬自己父母尊重老師尊重他人。那麼這個人一定不能在社會上很好的生存,沒有朋友也得不到別人的信任。我們時刻意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孝敬父母尊重他人。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瞭解到了世間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而且世間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有生命的,我們要尊重萬物,尊重生命,我們都應該真心實意的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的同學、老師,朋友都應該真誠相交。

今天我學會了百善孝為先如何去孝敬反母。就比如自己畢業以後工作了,用自己前兩個月的工資為父母親買一份禮年物,在父母身邊陪他們一段時間,陪從母親一起吃飯,陪着父母去他們想去的地方,為他們買些保健產品送他們檢查身體。

孝道是為人之本,一個人必須懂得孝道並踐行。對待父母親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知道感恩圖報,要懂的報達父母老師。讓我不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國家,跟着黨的步伐向着美好生活前進,並且樹立確的信念,為國家社會服務。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6篇 感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第2張

第2篇

通過這幾天在學校崇德樓聽老師們講課,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人的道理。老師們講了一個又一個富有意義的故事,給我的啟發很大。

在我4歲那年,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得了重感冒,不停地咳嗽,爸爸媽媽擔心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匆匆忙忙地帶我去醫院。一路上,街道靜悄悄的,人們都沉浸在睡夢中,爸爸媽媽不管自己有多困,只是在擔心我。到了醫院,爸爸媽媽已經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醫生檢查之後説:“發高燒了,40度,必須打一針,然後吃藥,多注意喝水和休息,過幾天就好了。”聽了醫生的話,爸爸媽媽才鬆了一口氣,心中那塊沉甸甸的大石頭終於落下了。我們按醫生開的方子去藥店抓藥。回到家裏,媽媽照顧我,爸爸去熬藥。他們已經忙得汗流浹背卻不辭辛苦,看着爸爸媽媽一副憔悴的樣子,我非常心痛,也非常感動,因為我有這麼關心我、愛我的爸爸媽媽。

要學會感恩父母,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長大,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是他們告訴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是他們耐心地交道我們,給我們分析。他們不求一絲回報,從無怨言,默默奉獻。難道我們不應該孝敬父母嗎?難道我們不該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嗎?

我們不但要感恩父母,還要感恩老師,老師為了我們,無私奉獻,每當進入深夜時,我們已經走進了甜美的夢鄉,可是老師卻在窗前為我們批改作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千古絕唱的詩句用來讚美老師是最適合不過了。

我們要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好好落實,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禮貌仁愛的人,將來為社會共享我們的一份小力量,把中華傳統文化與美德傳承下去。

第3篇

在公司李總關心和組織下,我參加了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培訓我的感受非常的大。

陳老師講得深入淺出,圍繞着五倫、五常、四維和八德還有很多課程,真的是培訓內容豐富,讓我一直停留在感恩和激動中。培訓中首先講到的是孝,所謂百善孝為先,中華文明五千年孝子的故事比比皆是,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慢慢的將父母給遺忘了,更多的時間用於工作和照顧我們的孩子。整個培訓對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王希海大哥的感人事件,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靈,王希海大哥為了照顧他植物人的父親,放棄了出國工作的機會,為了讓自己家裏的哥哥姐姐安心工作,他一個人全心全意的照顧父親20多年,每天幫他父親搽身、換褲、牀單等,還每天幫他父親吸痰,摳大便,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不愧為真正的男人,他的事蹟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也成為了我們的學習榜樣,在參加培訓前,我也一直認為我是個比較孝順的兒子,但經過這次培訓,比起王希海的感人事蹟,我覺得我做的太不到位了,太不稱職了,我相信通過以後的學習我會做得更好。

通過這次培訓的課程中,我懂得了只有每個人都知福、惜福,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工作,把責任進到位,和諧的環境就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公司給予了我這次培訓的機會,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對於家庭和親人相處也有了新的意識,作為偉宏的員工更是教會了我如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去對待我的每一位學員,認認真真去教好他們。

第4篇

為了進一步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鹽都區內兒童暑期文化生活,鹽都博物館舉辦了暑期非遺文化培訓班。“非遺”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譬如書法、剪紙、戲曲,還有我準備學習的糖畫。媽媽及時幫我從博物館官方公眾號報上了名,為期十天的糖畫非遺培訓班就要開始了。

徐老師是非遺糖畫和泥塑的著名大師,培訓的第一天教我們畫大刀。我本以為大刀應該非常簡單,輪到我畫的時候,調皮的小勺子總是不聽使喚,我想往東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總是少一些。看徐老師做行雲流水似的,真簡單。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練習。徐老師從細節開始輔導我們,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後控制速度。按照老師的指點感覺豁然開朗,果然再重複畫起來就得心應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來真香,真甜呀!每天頂着炎熱的天氣來鹽都博物館,跟着徐老師學會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美麗的小鳥、輕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雞、氣宇軒昂的大馬和古靈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動物都基本掌握要領了。

學習糖畫並不難,但是要畫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難了。徐老師説當初他開始學習的時候只用三個晚上就會了,但是成為非遺糖畫大師卻刻苦訓練了幾十年。作為非遺糖畫迷我們要傳承這項文化需要勤學苦練,保護好非遺文化。正如俗語所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遺文化肯定能很好傳承下去,華夏民族文化一定能發揚壯大。

第5篇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國小生秉持的信念。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而古詩文就是這當中的一朵奇葩。古體詩一般又稱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的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詩是四個字一句,五言詩是五個字一句,七言詩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詩和七言詩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國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啊!

而《論語》,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國禮儀文化的名著。《論語》有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中國現在發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例如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戰車,戰馬和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作為國小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什麼弘揚文化的事蹟。但是,我們從小接觸這些代表着中國文化的東西,就是在傳承,繼承!這種文化,代表着我們的民族精神!

祖國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繼承,傳播下去!

第6篇

通過此次傳統文化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

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着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為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慄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尤其身為教師工作者,更應積極投身推廣和傳播傳統文化工作中去,努力使傳統文化恢復生機與活力,重新綻放光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