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明孝陵導遊詞範文3篇 "江蘇明孝陵:沉澱歷史,感受孝道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9W

江蘇的明孝陵是中國明代皇帝朱棣(即明成祖)和皇后馬氏的陵墓,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鐘山風景區內。作為明代最重要的陵墓之一,明孝陵見證了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建築藝術的輝煌。其壯麗的建築風格、精美的石刻藝術以及獨特的文化內涵,吸引着眾多遊客和學者前來探尋歷史的印記。讓我們一起瀏覽這座宏偉的明代陵墓,感受歷史的魅力。

江蘇的明孝陵導遊詞範文3篇

第1篇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風景優美的南京東郊,遊覽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國現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朱元璋,1320_年生於安徽濠州(今鳳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曾在皇覺寺做過和尚,1352年參加了元末農民起義軍郭子興的紅巾軍,1356年帶兵攻下南京,1368年當他41歲時,平定了天下,登基稱帝,定都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開始營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馬氏皇后。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於此。為什麼稱作孝陵呢?一説因為馬皇后死後封諡號為“孝慈”,又説朱元璋主張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稱為孝陵。自清代起,開始稱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説起馬皇后,還有一段趣話。馬氏原為郭子興養女,後來朱元璋受到郭子興信任,遂將馬氏嫁給子他。馬氏自小在軍營中長大,據説手腳長得特別粗大。古代婦女着裙,風過裙起,露出了馬皇后的一雙大腳。我們常説的“露馬腳”,傳説就是由此而來的。

現在來到了孝陵陵門—大金門。孝陵整體共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面從下馬坊起到櫺星門,長約1800米,是作為引導的神道設施,後面是陵墓的主體陵寢建築。明孝陵原有紅牆圍起,周長22.5公里,縱深達2.5公里。可見孝陵規模之大。孝陵的建築非常壯麗,據記載,僅栽種的青松就達10萬餘株,飼養有梅花鹿1000餘頭。可惜龐大的建築羣基本已毀於明末清初和清代鎮壓太平天國的兩次戰火。當年所有的木構建築均已無存,但從現存的磚石遺蹟,仍然可以看出孝陵當年恢宏的規模,以及我國古代建築精美的雕刻藝術。

這座大金門,原是單檐歇山頂,頂有琉璃瓦,朝南,共三個門洞。原門的頂部及東西兩側的陵園紅牆早已不存,但仔細辨認,還能從大門側面牆上看到與紅牆連接的痕跡。在大門正面底部,石造須彌座上,可見束腰處有淺雕的石刻碗花。

從這裏向南約750米處,即現在的寧杭公路北側路邊有“下馬坊”、“神烈山碑”和“禁約碑”,是孝陵大建築羣的入口處。“下馬坊”上刻“諸司官員下馬”,以示對孝陵的尊重;“神烈山”石碑,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立;“禁約碑”,明代崇禎十四年立,內容是護陵禁約十條,均為明代遺物。明朝一代,孝陵重地,駐兵守衞,設置了孝陵衞,屬禁區衞,是明代軍事基層組織,孝陵衞轄士兵5600人,長官為指揮使,官階為正三品。今孝陵衞一帶,即是當年守陵部隊駐地,因此得名。到了清代,這裏曾是清軍江南大營所在地。

江蘇的明孝陵導遊詞範文3篇

第2篇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墓,位於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峯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381年孝陵正式動工修建,第二年,馬皇后病逝,先於朱元璋葬入地宮,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馬皇后諡號“孝慈”,故將陵墓命名為“孝陵”,1398年朱元璋駕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0_年出生於安徽濠州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小時候父母雙亡,他做過乞丐,也當過和尚。1352年參加了元末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紅巾軍,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稱帝,國號明,年號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歲。

現在,明孝陵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並於20_年7月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拓展項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相比於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祕之處,一般陵寢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獨它卻是彎曲的,繞過了梅花山,體現了因地制宜,但這其中的典故我會在稍後為大家揭曉。明孝陵另一個獨特的地方在於它開創了明清陵寢的格局——前朝後寢。這種建築佈局反映了封建禮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權。

石像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路兩側分別豎立着六種十二對二十四隻石獸,每種四隻,兩蹲兩立,分別是獅子,獬豸,駱駝,大象,麒麟和馬,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要求,各有寓意。

獅子是皇權的象徵,也鎮魔辟邪,為帝王陵道專用。獬豸代表公平正義,作為神獸呢表明帝王執法如山,非常正直;駱駝為沙漠之舟,代表國力強盛;大象表明江山穩固;麒麟是傳説中的祥瑞之獸,馬是供人驅使的重要動物。神獸寓意一是為紀念朱元璋功德,使後人感受死者威嚴和國家太平富強,二是祈望鎮魔辟邪,保護孝陵。

第3篇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峯下,它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馬氏的陵寢。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已有600多年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環境優美而著稱。20_年,明孝陵申報世界遺產成功,更使得這座開創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

明孝陵經過600多年的歷史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築遺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間佈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遺存所在的自然景觀未受損壞,它們足以顯示明孝陵在中國帝陵發展過程中所擁有的獨特的設計理念、制度格局、營造規模和藝術成就。如今,分佈於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寢都是以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而建造的,從這種意義上説,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藝術傑作,是中國文化發展到高度成熟時期的一項綜合性成果,它開創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價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會文化、審美意識、建築技術和國家財力的結晶。陵寢佈局設計和建築形式,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典範精神。既繼承了漢、唐、宋帝陵制度中的優秀成分,又創建了新的帝陵制度。明孝陵的陵寢制度,規範着明、清兩代500多年帝陵建設的總體格局和風貌,其地位崇高,影響極為深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