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蘇同裏古鎮導遊詞3篇 "江蘇同裏古鎮:穿越百年古韻的文化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1W

江蘇同裏古鎮,位於蘇州市吳江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這座古鎮風景秀美,古樸典雅,被譽為“江南小威尼斯”。同裏擁有眾多古建築和傳統園林,融合了江南水鄉的韻味與文化之美。導遊詞將帶您領略同裏古鎮的獨特魅力,感受古人智慧與藝術的結晶,品味濃郁的江南情調。

關於江蘇同裏古鎮導遊詞3篇

第1篇

大家看到的牌樓是仿明建築,它是同裏古鎮眾多明清建築的代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先生題寫。

走過三元橋,我們就進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鎮史的同裏古鎮區。根據清嘉慶年間的《同裏志》記載,同裏“唐初名銅,宋改為同。舊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為同裏”。而改富土為同裏則另有一個民間傳説。相傳很久以前,浙江富陽一帶災荒不斷,不少人背井離鄉來到這裏墾荒種地。辛勤勞作加上風調雨順,而使物產豐饒,人們安居樂業,就將這裏稱為“富土”。直到隋煬帝即位,因其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國庫日漸虧空,有一年北旱南澇,許多地方糧食歉收,交不上“皇糧”。於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繳三鬥糧,限十天繳清,違者將處以重罰。富土百姓得訊,焦急萬分。便請教當時鎮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這般地作了安排。

轉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糧的欽差乘船來到富土。金秀才率眾鄉親在岸上跪地迎候,欽差一上岸,便催問加繳皇糧之事,金秀才從容答道:“今年受災,收成大減,難以為繳”。欽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無糧?若不如數上繳,定要遵旨重罰。”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釋説:“大人息怒,請聽在下細説。此地原叫?同裏?,並非?富士?,請大人明察。”欽差聽後迷惑不解,順着街面東西南北巡視了一大圈,見到的都是“同裏”,而絕無半點“富上”痕跡,於是只好罷休。哪位遊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麼安排?原來金秀才關照眾鄉親用拆字法,將“富”字一拆為二,上去一點,拆田連土,便成為“同裏”二字。而當時的書寫習慣與今日不同,是豎寫的,因此化險為夷,躲過了這一劫難。同裏同裏,同為鄉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親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給大家講解同裏的一園二堂三橋,請各位隨我一起尋找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同裏古鎮佈局與眾不同,市河如網,小橋遍佈,街市民居依水而成,並擁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園林古蹟。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鎮。

關於江蘇同裏古鎮導遊詞3篇

第2篇

4、崇本堂位於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築,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衞着這座古樸的宅第。如果把同裏比作是一座古建築的博物館的話,那麼崇本堂就是這座博物館中一件雕刻精緻的藝術品,其精湛的技藝和深刻的內涵,讓每一位遊人讚歎不已。

5、耕樂堂,位於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面河,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

同裏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間古鎮東南為居民住宅區,這裏"地方五里,居民千餘家",街巷逶迤,室宇叢密,高牆深院的住宅建築,給老街披上了一層幽幽深深的神祕色彩。古鎮同裏水多橋多,因水成街、因水成市。鎮區由九個圩以橋樑連結而成組成,河兩岸以條石砌成的石駁岸,長達十三裏之遙。居民家家臨水、户户上河橋,打破了江南集鎮那種“一條河道兩面街,後為居民前店”的格局。

6、街:同裏鎮現有八條主要街道,它們是:竹行街、富觀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東溪街、魚行街、南新街。八條街道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有的寧靜恬淡,有的綠樹掩映,有的依水傍屋,有的店鋪林立。有些老式的商店裝起了霓虹燈,有些石庫門的樓屋換上了鋁合金窗,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着年輕人喜歡的樂曲,但這些變化無損於老街給予每個遊人的那份濃濃的風情。老街是同裏一條溜淌着生活暖溜與生命色彩的小河,它的變與不變,都將給古老的小鎮帶來一種新的希望。

7、橋:同裏古鎮上最富有神話色彩的古橋是富觀橋。在此橋的龍門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裏魚化石"的石雕。烏金橋坐落在鎮西北郊,是當年蘇州到同裏的必經之路,也是古鎮的重要入口。中元橋又稱賭氣橋,是一座樑式三孔石橋。

同裏的橋以三橋(即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最有代表性。同里人有過三橋的習俗,取其消災解難、幸福吉祥之意。太平橋和吉利橋均是乾隆十二年,同里人範景烈等重建的。前者屬樑式橋,小巧精緻;後者屬半月行拱橋,處太平橋與長慶橋之間。長慶橋俗名謝家橋,又稱廣利橋,是明代同里人陳鏞、謝忱改建的。如今走三橋已是遊客不可少的項目,使三橋成為同里人氣最旺的橋。

第3篇

同裏古鎮佈局與眾不同,市河如網,小橋遍佈,街市民居依水而成,並擁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園林古蹟。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鎮。

現在,我們來到了被餘秋雨先生稱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特別讓他稱心滿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處,這就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增補名單的退思園。

退思園建於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生於1838年,26歲時到安徽投靠巡撫喬松年,並在前敵營務處任職。因作戰有功,先後擔任記名鹽運史、候補道布政使,併兼淮北平釐局及鳳陽鈔關等職。光緒五年(1879年)始任鳳穎六泗兵備道,築城垣,治驛路,建橋樑,開船塘及設育嬰堂、戒煙局等,綜合治理,效果顯着。光緒十一年(1885年)因鎮壓捻軍不力,被人蔘奏,革職回鄉。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建造了退思園。

退思園佔地九畝八分,因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縱深發展,所以在本鎮一位叫袁龍的傑出藝術家的巧妙設計下,退思園自西向東構築了左宅、中庭、右園的新穎格式。

宅分為內宅和外宅,外宅有轎廳、茶廳以及正廳三進。我們現在位於茶廳,剛才進園時走過的是轎廳。轎廳和茶廳是停轎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場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有貴賓造訪,園主必敞開正廳大門,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貴的客人,請走正廳大門入內。從廳內陳設可以看出,正廳的接待規格要明顯高於茶廳,平時正廳大門關閉時,只能從陪弄出入。

現在我們去參觀一下內宅。內宅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主人任蘭生,因為長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別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馬樓,使各位能在這裏見到江南少有的建築。那麼,為什麼要建兩個樓梯呢?東西兩側的樓廊既遮陽、避風、擋雨雪,又方便主僕上下樓時避讓,一舉多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