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幼的讀後感3篇 "尊重長輩,愛護後代"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8K

《尊老愛幼》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強調了人們應該尊重老年人和熱愛孩子。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和社會責任,引起了人們對待老人和孩子更加關注和重視。

尊老愛幼的讀後感3篇

第1篇

家風就是家規,是家裏的風氣,或是做事的風格,家風家訓有一種傳承,長輩做事的風格和態度,以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因此家風關係着家庭的和睦或是家族的興衰。

説起尊老愛幼,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句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從孔孟時代就推崇尊老愛幼了。 尊老愛幼、敬老愛老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説起尊老愛幼,還有很多佳話。古有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替父暖牀的人間佳話,現代也有揹着母親上學的感人事蹟。這些人和事情我覺得好偉大、好感人,我是一個小學生,我願從平凡做起……

有時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在電腦上看新聞,總看到有些人評論中説:“現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冷漠”,後來聽媽媽説了幾年前的“大學生公交車站撞倒老太太事件”,現在時不時有“公車上老年人怒罵年輕人不讓座”,這些事情把老年人和年輕人對立了起來,有的人看到老爺爺老奶奶摔倒也不敢上去攙扶了,公交車上讓座也變得很不情願了。我經常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看到上了年紀的人行走不便,爸爸媽媽總要去攙扶一下,我也會去幫忙,這些爺爺奶奶都會感謝我們,還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在公交車上也是,我坐在位置上看到有爺爺奶奶上車也是把座位讓給他們,他們有時會説:“孩子你坐,爺爺腿腳好着呢”。我最後還是把座位讓給他們,爺爺們很高興,我也很開心。

現在的人們都很忙碌,好多人都是離開家鄉在外工作,我們一家也是這樣,所以我們不能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象他們這樣的老人有很多,現在流行的叫法就是“空巢老人”或“留守老人”。因為在不同的城市,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只能是打個電話問候一下,每次當他們接到我們的電話時,崩提多高興了,總是有説不完的話,可能這一個電話也能排解他們好多的孤獨。

媽媽加入了一個敬老助老團體,我也跟媽媽一起去看望過獨居老人,給他們送去些生產用品,幫他們打掃衞生,這些爺爺奶奶也很開心,也很感謝志願者的幫忙。以後我也要多跟着媽媽一起,盡我的一點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老人,讓他們能有幸福的晚年,也要讓尊老愛幼的家風傳揚下去。

尊老愛幼的讀後感3篇

第2篇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什麼時代,有一點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這一優良傳統在好少年張斯振身上又一次得以體現。

張斯振的媽媽患有風濕性關節炎,自打生下他後就卧牀不起,後來他父親又患腦血栓去世,整個家庭重擔全部壓在他稚嫩的肩上。每天早上不到5點他就得起牀,燒火做飯,一口一口地喂完母親後,他才能匆匆地扒上幾口飯趕去上學;

放學回家後,他先去看看媽媽,然後再去做家務,接着再温習功課,每天晚上都要11時過後才能上牀睡覺。考上高中後,為了求學,不得不用平板車拉着無人照顧的母親一起上學。比起張斯振來,有的學生身在福中不知福,早上要在大人三番四次的催促聲中才能起牀,放學回到家後,書包一扔,到食品櫃裏抓一把可口的零食吃,叫做作業還一肚子不情願。常常不滿於母親的絮絮叨叨、不滿於父母對他們的要求,但要對比張斯振,他們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目前全國上下正在貫徹實施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從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時候,深入淺出地進行道德啟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循循善誘,以事明理,引導其分清是非、辨別善惡。要在家庭生活中,通過每個成員的言談舉止,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風。”“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這些都為我們大力弘揚尊老愛幼優良傳統指明瞭方向。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又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第3篇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好好弘揚和傳承。在這個暑假期間,我也閲讀了許多本有關中華傳統文化書籍,其中有一本叫做《中華寓言故事》,讓我愛不釋手。

?中華寓言故事》這本書講的內容都是關於我們中華的優良傳統,每一個故事情節精彩,寓意深刻。當我讀到《張良敬老》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觸動很大。《張良敬老》這個故事講述了張良刺殺秦始皇不成後到處流亡,在一座石橋上偶遇一位陌生老人,幫他撿回掉到橋下的鞋子,並且幫他穿上,從而意外獲得了老人贈送的失傳已久的兵書《太公兵法》。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也要學習張良,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好孩子。

做到尊老愛幼其實並不難,當我們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的時候,我們可以上前把老人扶起來;當馬路上絡繹不絕的車輛經過,嚇得小孩子不敢通過時,我們可以帶他們安全通過;當我們在公共汽車上看見老弱病殘孕時,我們可以主動給他們讓座;在家裏,我們可以主動給父母盛飯,給他們捶捶背,謙讓弟弟妹妹……

我的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前不久,他不幸患上了腦梗塞。出院後,他依然行動不方便,但是還可以自理,於是,他堅持回到老家獨自生活。每個週末,爸爸總是買好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大米、青菜、豬肉,然後帶着我回老家看望爺爺。看到我們回來,爺爺總是很開心,雖然他説話結巴了,不清楚了,但還是很愛和爸爸聊天,也很喜歡笑着。我呢,也會時不時地跟爺爺説幾句話,或者東玩西玩,院子裏熱鬧了,爺爺似乎也沒有那麼孤單了。我們不在老家過夜,每次離開,爺爺總是把我們送到大門外,我看到了爺爺的不捨。我覺得,能夠回來看望爺爺,就是給爺爺最大的安慰和快樂。

孟子説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學會了尊老愛幼,家庭、社會才會更和諧、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