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觀後感18篇 憂傷化為力量:《悲傷逆流》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1W

《悲傷逆流成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講述了一個悲傷與希望的故事。影片通過細膩的鏡頭和動人的音樂,展現了人們在面對生活困境時堅持希望、勇敢追求幸福的動人形象。它引發了觀眾對於生命的思考與反思,深深觸動人心,成為了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經典之作。

悲傷逆流成觀後感18篇 憂傷化為力量:《悲傷逆流》觀後感

第1篇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樣浪費也別辜負了自我。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裏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係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後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我包裹在堅強的外殼裏,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裏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學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我的,永遠是自我。如果你連自我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夠笑着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厭惡自我。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期望,她説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貌。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裏,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我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憑什麼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可是到之後,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讓自我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麼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麼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很多閲讀,背誦古詩。幾年後,我也變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歡的事。讓長大後的自我,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貌。

悲傷逆流成觀後感18篇 憂傷化為力量:《悲傷逆流》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影片的女主:這部劇的女主易遙是一位家庭不幸福,沒有得到同學的尊重,默默地活在自己小世界中的人。而在這個片子中,每一次她都以為自己要好起來,可是唐小米的醜惡內心,則把易遙身上最後的一根稻草壓斷,最後她在把自己內心的悲傷講述之後選擇了跳水自殺,而顧森西將她救了起來。

再之就是影片不得不説的男二了:顧森西。顧森西的西雖然不是希望的希,但他卻是易遙人生中唯一一縷光亮,是他在易遙一次次經受痛苦之時,用自己的一切給易遙帶來歡樂,也是通過顧森西的鼓勵,易遙開始反抗來自同學的欺凌。

第3篇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樣浪費也別辜負了自我。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裏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係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後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我包裹在堅強的外殼裏,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裏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學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我的,永遠是自我。如果你連自我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夠笑着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厭惡自我。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期望,她説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貌。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裏,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我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憑什麼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可是到之後,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讓自我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麼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麼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很多閲讀,背誦古詩。幾年後,我也變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歡的事。讓長大後的自我,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貌。

第4篇

有時候看見生命裏那些來路和去路,就像一場天光,丟失着歲月皚皚。於是我總是習慣在某一個清澈的日子裏把那些記憶拿出來一遍遍地看,看着夕陽消失的方向,看我們那些清澈的寂寞已被關在另一座山崗。——題記

就是這樣的記憶,讓我無法忘卻。當悲傷的思緒化作洶湧的河水,滾滾的泛黃的河水不是向東流去,而是流進你小小的身體裏去的時候,你,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是感覺不能承受,就快要崩潰,離自己的期望很遠很遠。還是沒有感覺,就像是天空劃過的飛鳥,雖然不是一樣的鳥兒,但是每一天都會有一隻。又或者是,感覺到無比得輕鬆,好像是逃離了那個一直就想離開的世界,來到了一片乾乾淨淨,沒有一點污穢的淨土。讀完這本書,確切的説是作完這本書的文摘後,不由淚流滿面。易遙的影子在我心中劃過一陣陣漣漪,文末有這麼一句話“齊銘抬起頭,一個影子突然砸落在他的面前,那種聲音,那種吞沒了一切的聲音……”真的會有很多湧動的黑色源泉,流淌出來的冰涼而漆黑的泉水,慢慢的洗滌着所有人的內心,冰冷的泉水把整個沸騰的嘈雜世界洗滌得一片寂靜。眼前慢慢浮現的是那條緩慢流動的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悲傷是一種情緒,是一個人絕望的時候,體內分泌出的激素,這種激素會在外表和內心改變的現有的身體情況。有一些人悲傷時,體外不會產生效果,有一些人悲傷的時候,體內不會產生效果。如果你是體外效果,恭喜你,你是上帝眷顧的孩子。體外效果,會讓你看起來像是經歷了一場海嘯,那場海嘯捲走了你所有的快樂,你就像是一個迷了路的孩子,你是那麼的可憐,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抱抱你,對你説,不要傷心,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事實上,你卻什麼事情都沒有,不是嗎。那些體內效果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憐人。悲傷的時候,激素會和體內的血液混在一起,然後潰散。引起你意識到的悲傷。當整個世界安靜下來之後,心臟會在每次跳動的時候悄悄的漏掉半拍,那是因為,他需要時間,他需要時間讓那些悲傷的細胞分裂,分裂,分裂成很多很多,流到身體個各處,知道將你的血管每一處都擠得滿滿的,就快要爆炸的時候,他會慢慢變涼,變涼,直到,你死去。

這個時間有時很長,有時又很短,誰都不知道當悲傷來的時候,自己在幹什麼。

悲傷逆流成河。我不知道這是幾個人的故事。有可能這是一個人的故事,那個可憐的女孩易瑤的故事,有可能這是兩個人的故事,是那個為了易瑤什麼都願意做的齊銘的故事和很愛自己的姐姐的顧森西的故事,還有可能,這是幾個媽媽的故事,以為他們的孩子都為了同一個青春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有可能,這是唐小米的故事,她想要得到的一切,雖然沒有得到,但是,沒有任何人得到了,不是嗎,有可能,這是那個學校的故事,在學校裏的所有人,你們都知道這些人,對吧,有可能,這是所有人的故事,因為,我們也曾想他們一樣,像他們一樣可以毅然的放棄所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對嗎,只是因為後來,我們害怕的死亡,把我們擋在了門外而已。

那些讓我們悲傷的東西就像拆毀一件毛衣需要找到最開始的那根線頭,然後一點一點地拉扯,就會把一件温暖的衣服,拉扯成為一堆糾纏不清的亂線。

第5篇

聽到學校要組織我們觀看《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準備好紙巾,畢竟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這部小説真的是很壓抑,太黑暗了。

電影初始,我覺得和書本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母親的打罵,青梅竹馬齊銘的關心和守護,讓本來是灰色調人生的易瑤顯得還不是那麼的糟糕。但是電影從一開始就鋪下基調:給易瑤安排得了髒病,同時,也安排了一個主要反派角色的出場-唐小米。

電影從一開始就是灰暗調的,易瑤得病,為錢發愁,並目睹了唐小米被欺凌的場景;唐小米來到易瑤的學校,並認出了易瑤,她開始擔心,於是想到了報復易瑤,幾經周折,她發現了易瑤得病的祕密,並把這個消息散播到學校,讓易瑤成為了全校同學口中的“病原體”。齊銘的不理解,全校同學的辱罵,讓易瑤變得敏感。終於,易瑤等到了顧森西,顧森西教會易瑤反擊,易瑤開始變得勇敢,自信。同時,母親也發現了易瑤得病的原因,母女關係開始好轉,她的世界有了一點點的温暖。我想,這是的易瑤應當是高興的吧!可就是這麼的巧合,易瑤再一次撞破了唐小米被欺負的場景從而激起了唐小米的報復心,然而,命運弄人,易瑤不相信那條信息,把它發給了顧森湘,可是顧森湘因為這條消息墜樓了,所有人都把易瑤當成了殺人兇手,就連顧森西,齊銘也拋棄了易瑤。易瑤的人生再一次陷入了絕望之中。無休止的謾罵和侮辱讓易瑤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站在海邊的易瑤,看上去是那麼的絕望,悲傷。我想這時的易瑤心裏應當是害怕的吧,然而她的害怕終究是小於她的絕望,所有的同學們都聚集在一起了,他們的潛意識告訴他們:就是當一場熱鬧看,這一刻他們還是不願意承認他們做過的事,依舊喊着易瑤殺人犯,我想應該就是到了此刻,易瑤看着對面的同學們才下定決心跳海自殺的吧。聽着同學們一口一句的殺人犯,易瑤開始變得一字一句的控訴着對面的同學,字字如泣,聲淚俱下,最終易瑤跳海了。

從專業的角度來説,這部影片並不怎麼出彩,但它至少做到了小説想要表達的“反對校園霸凌”的主題,看完這部反霸凌的影片,我只想告訴每個人:我們可能會盲從,但我們必須學會善良。

看完這部電影唯一能感受到的,是赤裸裸、殘忍而又過分的現實,讓人充分地體驗到什麼是世態炎涼,什麼是人情冷暖。而其中,寒冷又是遠遠大於温暖的,而殘餘的温暖也會在最後變成寒冷,看得讓人窒息。

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無可奈何。我想説的是,我們不要用自己看到的片面去評判一個人的好壞,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不要惡意揣測別人,別讓流言成了毀人利器。其實,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挺不容易的,但我相信美好的總能比不幸多,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被世界温柔對待!

第6篇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講述了學校霸凌、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愫故事。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想必就是女主人公易遙因不堪重負選擇跳河自殺時所説的話了吧。

她説,“也許許多年後人們在回顧這一生時,會忘記自我以往所做的惡行,沒有人會在意以往在他們的生活中曾出現過易遙這樣一個小插曲。或許,很多人在向朝着我丟紅色墨水時、把自我的剩飯給我吃時、甚至扒我衣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只是玩笑,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我所遭受的種種傷害,就算所有的人都會忘記,受害的當事人也不會遺忘。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明白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都應當明白是誰。”

對呀,確實是這樣。經歷過學校暴力的人就像以往被人用刀割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一樣。多年過後,疤痕仍然會存在。即使人們努力的想要把它遺忘,但低下頭還是能看到。只是刻意的不去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即使手上的疤痕能消失,那心裏的疤痕呢?電影裏的女主角生活在一個黑色的世界裏,好像所有的苦難都是為她一個人量身定製的一樣,在這樣的生活裏,她忍受了種種的不堪與苦痛。

但還好有一些陽光的人一向在她身邊不離不棄,還教會了她要如何反擊。這個人,就是男主顧森西。他説,“有些人,就是看到你的弱小才會欺負你。對待這些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擊。一個人,要勇敢起來,才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欺負。”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易遙最終慢慢的變得自信起來,開始相信“太陽也會從西邊出來”這句話了。

最終,請讓我用小説裏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生活裏到處都是這樣背上的隱喻。就算我墜落比塵埃更微弱,被夜色分割再被絕望撕扯,就讓我等着悲傷逆流成河。”期望那些正在遭受或者是已經遭受過學校暴力的人,能勇敢的站出來為此發聲。期望那些釀成學校暴力的元兇能夠早日悔過,向那些受害者送去真摯的歉意。

第7篇

今天下午看了《悲傷逆流成河》整場劇中,我一共哭了三次。

第一次淚崩是在易遙跟齊銘在海邊吵架時,易遙對齊銘説你生活在光亮裏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易遙想抓住齊銘,可是齊銘就像手指間的光,溜走了 。

是啊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人又怎麼能奢求對方去懂呢,可是她們明明是在一起的,是從小到大在一起的。

“你和我的在一起是那種和顧森湘的在一起嗎?”齊銘斬釘截鐵的説了一句“當然不是”。

當然不是,他對易遙的只是同情和憐憫,他把對她好當成了自己一種義務。什麼都是,卻不是愛情。

當易遙捶打着齊銘訴説着她的不易時我多麼希望齊銘可以緊緊的抱住她,可是他沒有。

易瑤媽媽其實還是很愛易瑤。當易遙撞見她媽媽和別的男人,她媽媽打她罵她,可轉頭就流了淚。

為什麼愛不能好好表達,為什麼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誤會讓我們錯過了多少,做到解冤釋結,更莫相憎是多麼難。

第三次淚崩是在易遙跳海時,她奔向大海的時候,畫面感太強了,真的好難過。

輿論暴力和謠言遠比想象中的可怕,嘴裏説出的話你不知道它有一天會變成什麼。有可能會是一縷温暖的陽光,但也有可能是一把傷人的劍。

有時候,你因為自己的嫉妒,害怕,無聊而説的那句話帶給別人的可能會是無窮無盡的黑暗,你也不會知道,那個你傷害過的人會不會勇敢的面對,你也不會知道她的身邊是不是有個能帶給她温暖的顧森西。

“我叫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的棲去掉木字那個西”

如果説遇見顧森西之前 ,易遙生命中的光是齊銘 ,那麼當校園暴力降臨在易遙頭上時,當所有人都侮辱她,齊銘的態度亦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是齊銘還是一樣的窩囊廢,渣男一個,他還是不相信易遙,我甚至討厭他喜歡顧森湘,電影裏最終易遙跳河他也沒有像顧森西一樣衝上去,感覺他和其它人沒有什麼區別,是將易遙推向死亡邊緣的兇手。

而顧森西的出現的的確確給了她微弱的希望, 甚至讓她第一次覺得, 她是值得被愛的 。當她覺得生活會因此有所改變時, 所有的一切又天翻地覆的變了。

這一切,因為成長,而成長又好難,我還是想做個傻子。

第8篇

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影片的女主:這部劇的女主易遙是一位家庭不幸福,沒有得到同學的尊重,默默地活在自己小世界中的人。而在這個片子中,每一次她都以為自己要好起來,可是唐小米的醜惡內心,則把易遙身上最後的一根稻草壓斷,最後她在把自己內心的悲傷講述之後選擇了跳水自殺,而顧森西將她救了起來。

再之就是影片不得不説的男二了:顧森西。顧森西的西雖然不是希望的希,但他卻是易遙人生中唯一一縷光亮,是他在易遙一次次經受痛苦之時,用自己的一切給易遙帶來歡樂,也是通過顧森西的鼓勵,易遙開始反抗來自同學的欺凌。

第9篇

今日午時去看了《悲傷逆流成河》這個電影沒有大牌明星沒有過多的絢麗服飾,而就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讓人深思,

第一次淚崩是在易遙跟齊銘在海邊吵架時,易遙對齊銘説你生活在光亮裏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易遙想抓住齊銘,可是齊銘就像手指間的光,溜走了。是啊生活環境完全不一樣的人又怎樣能奢求對方去懂呢,可是她們明明是在一齊的,是從小到大在一齊的。“你和我的在一齊是那種和顧森湘的在一齊嗎”齊銘斬釘截鐵的説了一句“當然不是”。當然不是,他對易遙的只是同情和憐憫,他把對她好當成了自我一種義務。什麼都是,卻不是感情。當易遙捶打着齊銘訴説着她的不易時我多麼期望齊銘能夠緊緊的抱住她,可是他沒有。

易瑤媽媽其實還是很愛易瑤。當易遙撞見她媽媽和別的男人,她媽媽打她罵她,可轉頭就流了淚。

為什麼愛不能好好表達,為什麼人年少時,必須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誤會讓我們錯過了多少,做到解冤釋結,更莫相憎是多麼難。“我叫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的棲去掉木字那個西”“你為什麼不是期望的希”如果説遇見顧森西之前,易遙生命中的光是齊銘那麼當學校暴力降臨在易遙頭上時當所有人都侮辱她齊銘的態度亦是壓垮他的最終一根稻草。她説:“齊銘你對我太好了,好得有時候我覺得你做什麼都理所當然。很可能有一天你把心掏出來放我面前,我都覺得沒什麼,也許還會朝上頭踩幾腳。齊銘你還是別對我這麼好。”

齊銘你明白嗎易遙是喜歡你是愛你的。可是齊銘還是一樣的窩囊廢,渣男一個,他還是不相信易遙,我甚至厭惡他喜歡顧森湘,電影裏最終易遙跳河他也沒有像顧森西一樣衝上去,感覺他和其它人沒有什麼區別,是將易遙推向死亡邊緣的兇手。而顧森西的出現的的確確給了她微弱的期望,甚至讓她第一次覺得,她是值得被愛的。當她覺得生活會所以有所改變時,所有的一切又天翻地覆的變了。

這一切,因為成長,而成長又好難,我還是想做個傻子。

整部電影,讓我看到了學校暴力對一個花季少女的危害,多少人因為言語暴力傷害了孩子們的心靈,拒絕學校暴力,願每個人的青春都能被温柔對待!

第10篇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講述了學校霸凌、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愫故事。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想必就是女主人公易遙因不堪重負選擇跳河自殺時所説的話了吧。

她説,“也許許多年後人們在回顧這一生時,會忘記自我以往所做的惡行,沒有人會在意以往在他們的生活中曾出現過易遙這樣一個小插曲。或許,很多人在向朝着我丟紅色墨水時、把自我的剩飯給我吃時、甚至扒我衣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只是玩笑,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我所遭受的種.種傷害,就算所有的人都會忘記,受害的當事人也不會遺忘。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明白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都應當明白是誰。”

對呀,確實是這樣。經歷過學校暴力的人就像以往被人用刀割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一樣。多年過後,疤痕仍然會存在。即使人們努力的想要把它遺忘,但低下頭還是能看到。只是刻意的不去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即使手上的疤痕能消失,那心裏的疤痕呢?電影裏的女主角生活在一個黑色的世界裏,好像所有的苦難都是為她一個人量身定製的一樣,在這樣的生活裏,她忍受了種.種的不堪與苦痛。

但還好有一些陽光的人一向在她身邊不離不棄,還教會了她要如何反擊。這個人,就是男主顧森西。他説,“有些人,就是看到你的弱小才會欺負你。對待這些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擊。一個人,要勇敢起來,才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欺負。”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易遙最終慢慢的變得自信起來,開始相信“太陽也會從西邊出來”這句話了。

最終,請讓我用小説裏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生活裏到處都是這樣背上的隱喻。就算我墜落比塵埃更微弱,被夜色分割再被絕望撕扯,就讓我等着悲傷逆流成河。”期望那些正在遭受或者是已經遭受過學校暴力的人,能勇敢的站出來為此發聲。期望那些釀成學校暴力的元兇能夠早日悔過,向那些受害者送去真摯的歉意。

第11篇

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原著讀了一遍。相比於小説來講,電影其實做得很不錯。

在電影當中,易遙不再是那個早戀、懷孕然後墮胎,最後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的小太妹,她的無辜讓人更加心疼。她做錯了什麼呢,就那麼倒黴地沒法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被捲進一個漩渦中,就越陷越深,像是碰翻了厄運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連串的不幸接踵而來。以前我也覺得郭敬明心理變態,寫什麼青春傷痛文學,每個角色都沒有好下場,不過最近我有點理解了這種結局,圓滿本來就是難得又難得的事情,只是在他非得要在最後狠狠地搞他的讀者一把,把原本的散場渲染成你死我也死的大型歡送會,這就讓人太反感了。

我一直喜歡看有點壓抑的題材,好像在不同角色的悲慘人生中,感受到了不屬於我平靜生活的一點波瀾。對這個世界更悲觀一點的同時,也更加理智了一點。

昨天看了東野圭吾的《黎明之街》,我深深地覺得婚姻是一件暫時來講,我還沒辦法接受的事。書裏細細地描述了男主角從開始對婚外情的不理解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過程,而我竟然沒辦法去譴責這種不合乎道德的行為,我小時候也看過不少青春傷痛文學,那時候哭得特別傷心,現在回看時會覺得,能怎麼辦呢,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看過了這部電影之後,我的悲傷沒有很多,我只是慶幸自己生活得如此幸福。

所以雖然它台詞尷尬,演技也沒那麼過關,但我依然覺得它是一部好電影。

第12篇

昨天晚上,我去電影院看完了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説實話,我對各種校園劇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一開始進電影院的我並沒有對這部電影抱有太大希望。但在看完電影后,我的內心真的是久久不能平復。

電影的主題很明確——校園暴力。故事中的女主角易遙因為無意中被傳染了疣病,而另一個暗中嫉妒她的女生唐小米在跟蹤她之後發現了這個祕密,並將這個祕密毫不猶豫的在全校公佈,易遙從此在全校被孤立了起來,人們向她潑紅墨水,把垃圾倒在她的飯裏,喂她吃粉筆灰……就在她已經對這個世界失望時,面對同學們的挑釁,她選擇了忍讓與躲避。就在易遙對人生失去希望時,一位叫顧森西的陽光少年走進了她的生活中,有黑暗的地方同樣也有光明,在這個充斥着陰冷,仇恨的校園裏,顧森湘,顧森西兩兄妹就像陽光一樣温暖着劇裏劇外所有人的內心。顧森西是第一個在流言蜚語中仍然選擇站出來陪着易遙的男孩子,而他的姐姐顧森湘也是第一個肯幫易遙的女生。最讓人覺得諷刺的是易遙的青梅竹馬齊銘選擇了聽信傳言。齊銘本身有所懷疑沒有錯,但他的懷疑讓已經瀕臨崩潰的易遙徹底失控,但在易遙媽媽陪着她治好病以後,原本一切都相安無事了,易遙的生活在顧森西的幫助下也重新走入正軌。可易遙在一次放學路上無意中看到了受人欺負的唐小米,自尊心亦或是自卑心太重的唐小米苦求易遙不要把這件事説出去,易遙沒有選擇像唐小米一樣宣傳這件欺凌事件。但疑心太重的唐小米打算先下手為強,她聯繫了她認識的狐朋狗友,打算也教訓一次易遙,她想將易遙引到一個偏遠地點教訓一次,但在陰差陽錯之間,赴約前去的是顧森湘,在躲避流氓的過程中,顧森湘墜樓身亡,而不明所以的同學再一次對無辜的易遙發起指責,這一次面對同學的指責,易遙身邊沒有任何人,包括齊銘和顧森西都沒能及時站出來幫助易遙。全劇的高潮就在於易遙的崩潰。易遙跳河前的一段話痛擊這電影裏外的“看客”的心。

正如劇中女主所言,在學校暴力中,我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我們比石頭還冷漠,我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我們就跟着做什麼,我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我們的日子真的很無聊。在學校暴力中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知道,無論結局好壞,我們都不會承擔任何後果。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回憶我的校園生活,我不得不承認我曾經也是一位看客,然而我已經沒有機會去道歉,我也深知一句簡單的對不起挽回不了一個受害者內心的傷痕。願校園暴力可以遠去,願我們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柔對待,願我們在校園暴力中可以遇到另一個顧森希,希望的希。

第13篇

原本電影剛上映就打算去看的,以‘’校園欺凌‘’為題材的影片,視角新穎,也更為貼近現實。這樣的事件,也普遍存在,肢體的暴力,語言的暴力,互聯網時代,網絡的暴力,一個成年人都無法直面的問題,發生在中學生身上,會造成更大的,無法彌補的傷害,腦子裏突然想到阮玲玉遺書上的一句話,人言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流言蜚語是多麼可怕。

青少年時期,是內心和行為變化最大的時期,朋友們都認為我家小孩乖,不叛逆,聽話,所有的人看到的只是表面,我在背後付出的陪伴,關注,堅持,不是短時間就能有結果的,小孩子幼兒園到高中,教育不光光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個班級的小孩,不可能完全注意到小孩情緒的細微變化,家長才是小孩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特別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自卑,心裏脆弱,有些更嚴重的,還存在一定的心理扭曲,如果在小的時候,不讓小孩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儘可能的多些陪伴(而不是陪着),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促進和小孩之間的感情,讓小孩的身心更加健康,減少小孩成為施暴者或者被施暴者的可能。

如果小孩和你説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或者説話欲言又止時,不要主觀的認為就是小孩錯了,或者很不當回事的忽略,久而久之,小孩會什麼都不願意和你説,影片中,易遙幾次和媽媽説自己身體不舒服,媽媽都無視,甚至謾罵毆打,從此她再也不説了,一方面承受着媽媽的冷漠,一方面又被學校的同學欺凌,最終崩潰,選擇自殺。慶幸的是她被顧森西救起,顧森西也成為易遙黑暗人生中的一束光,如果多點像顧森西一樣敢於站出來對校園暴力説不的人,就不會有後續一系列的悲劇。後來易遙媽媽知道女兒得病的過程,她狠狠的打了自己一耳光,(個人非常喜歡鄔君梅的表演),那一巴掌,我用了一張紙巾擦,因為懂得一個媽媽當時的無助和自責。

最後校園欺凌受害者的採訪,能看得出,事隔多年,他們的眼神中依然會有恐懼和膽怯,這是會伴隨他們終身的,一種不可逆的傷害,校園是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地方,就應該回歸它本該有的面貌,很不錯的一部電影,值得一看,願所有青春,都被温柔對待。

第14篇

“我的夢裏,一直有一條過不去的大河……我的青春就從那裏開始。”只是一個從小失去父親,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易遙説的第一句話,母親為了攢夠她的學費甘願受旁人的嘲諷,詆譭正因為這樣易遙養成了懦弱,自卑的性格。終於在黑暗的世界裏出現了唯一的一束光——顧森西。易遙得了病,唐小米故意將得病的原因説的不堪,齷齪,骯髒,因為在她被霸凌的時候被易遙看見,他害怕易遙説出去。易遙以為從小玩到大的齊銘會相信她,齊銘也認為自己是最懂易遙的,殊不知他從未真正懂過易遙。只有顧森西一直相信她,這便是“就算全世界不要你了,我也會站在你身後陪伴你”他便是易遙在不見底的深海里唯一的曙光。

好景不長,顧森西的姐姐陰差陽錯墜樓了,所有同學朋友,不,易遙只有顧森西一個朋友,所有所有的人都將責任歸居於易遙,而深海里唯一的光也沒了……,許多人都説壓死易遙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齊銘但我覺得恰恰相反,在易遙和唐小米打起來的時候齊銘將易遙推開去責問易遙的病情時易遙的心裏齊銘的看法已經不那麼重了。

易遙流着淚大喊着“不是我”顧森西流着淚走了,這便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流言雖蜚語但句句穿心,最終易遙選擇融於大海,在跳海時顧森西大喊“不是易遙殺的”時,易遙真正感覺到了解脱。易遙就像生在無盡沙漠中的仙人掌,可仙人掌不是花不能被捧在手心裏。

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反映,生活中因為你的.故意而為之;因為你的故意刁難;因為你的尖酸刻薄會釀成一個生命的消亡,人性的泯滅,是道德的淪喪。

原本先選是美好充滿活力的地方,卻因為校園暴力變得黑暗。誰不想活在光裏啊,可身在黑暗如何心向光明?生而為人請你善良!!!齊銘的銘不是光明的明,顧森西的西不是希望的希,但易遙的遙確實遙遠的遙。望校園沒有暴力,願所有青春都被温柔以待。

第15篇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很值得一看,多組校園欺凌事件,打破了5位本來應該享有美好校園生活的學生的平靜生活。齊銘英俊帥氣,是人人稱頌的優等生,而易遙確實大家口中的“賠錢貨”。兩人一同長大,感情很好。而這一切,在轉學生唐小米出現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流言成了毀人利器,處處對易遙刁難,易遙的生活開始陷入黑暗,遭受各類殘酷欺凌。顧森西教會易遙對校園暴力進行反擊,他的出現給了易遙一絲曙光。可陰差陽錯,顧森西的雙胞胎姐姐顧森湘的意外卻將她再度推向黑暗。最後她忍不住這種言語衝擊和霸凌選擇跳河自盡。

電影看完,我的心中是滿滿的壓抑和難過。看到媽媽握緊她的手,説着要帶她去看病,易遙的表情是不可思議的,而她媽媽拉着她出門,左鄰右舍的人們都停下了手邊的事情,很驚訝的注視着她們。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細節,可見她媽媽平時待她有多麼地不和善不温柔。就是這樣一幕,從別人的角度展現了這個單親家庭的情感缺失,展露了很多單親家庭可能存在的問題。易遙的媽媽其實是愛她的,在得知她生病,可能是自己的客人亂用毛巾導致時的愧疚表情,那些好不容易湊出來,裝在信封裏零零散散的學費,以及在客人來之前要收好她的照片,甚至因為她在禁止出現的時間回來而大發雷霆,對她失控動手……都是因為關心她,只是太扭曲了,這種表達方式已經因為太多事情變味了。

人最卑微的狀態是每個人都不想回憶的,況且還有人看到。唐小米因為被欺負,易遙無意間看見,唐小米對易遙所做的事情,瘋狂程度更近了一步。她把易遙的隱私病情告訴全校人,讓同學們都向易遙投來異樣的目光,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叫混混整易遙,陷害易遙,因此也間接害死了顧森湘。這一次易遙背上了一個更重的名字“殺人犯”。而整個學校所傳論的“殺人犯”易遙並沒有任何的證據直接證明是易遙。“因為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這是易遙對這些殺死自己的同學的評價。當易遙跳下河的一瞬間,岸上的人無數冷漠的人終於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多麼醜陋、骯髒,也許那一刻他們才知道殺死一個人並不需要任何兇器。

易遙是經常在希望與絕望中徘徊,接受他人異樣的眼光,自己相信的人都選擇了站在岸邊,當她對岸上的人吶喊的時候,齊銘冷漠、旁觀者的姿態,易遙對所有人都失望了,哪怕像顧森西一樣只要有一個人相信自己也不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的生命。

校園欺凌事件很多,有時候語言暴力比行為暴力傷害更大,再遇到困境時要奮起反抗,不要低下頭默默忍受,以及在遇到別人受欺凌時,我們要勇於站出來,抵制校園暴力

影片最後説:“不要拒絕悲傷,只管去難過,去憤怒就好了,忍不住眼淚,那就盡情哭吧。而悲傷就像條大河。或許會吞沒你,但也能帶你去夢想的地方。”經歷了那些悲傷我們才能學會堅強,才看見生命中珍貴的東西,也更清晰的看見這世界,我們要對世界懷抱熱忱。

第16篇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樣浪費也別辜負了自我。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裏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係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後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我包裹在堅強的外殼裏,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裏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學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我的,永遠是自我。如果你連自我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夠笑着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厭惡自我。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期望,她説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貌。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裏,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我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憑什麼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可是到之後,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讓自我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麼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麼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很多閲讀,背誦古詩。幾年後,我也變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歡的事。讓長大後的自我,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貌。

第17篇

?悲傷逆流成河》,原著郭敬明,如果沒記錯他應當是在我們國中時流行的作家。我之前其實迷戀過的他的文字,辭藻華麗,每一個字都很美。可是堆砌到一齊之後,只讓人覺得疲憊,沒有意義。所以當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我內心絲毫沒有波瀾甚至想翻白眼。直到看了李銀河教授的推薦影評,説是與學校欺凌有關,才決定去看一看。9月21號看的電影,此刻寫觀後感着實有點晚。我就簡單地從劇中的五個主角身上來説説我的感受——

女主易遙,父親似乎是早逝,母親因生計所迫淪為暗娼,收入微薄,生活貧困。每一天籠罩着易遙的是哭泣、呻吟、咒罵、貧困、絕望交織的噩夢,在無知無辜的情景下染上了疣後在學校更是受盡欺侮。她的生活似乎一絲光亮都沒有,最終被誣陷為殺人犯時易遙在河邊情緒爆發的那一段話將電影推向高潮,當然她講完之後毅然決然轉身跳入河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從易遙這個人本身的遭遇我能夠看出那些施暴者和旁觀者的心態。他們的生活原本就安穩舒坦,可能最大的煩惱也就是考試名次。對易遙潑紅墨水,把剩飯剩菜倒在易遙的餐盤裏,從樓上往她身上潑冷水等等甚至更過分的行為,對這些人來説只是個玩笑。施暴者認為易遙不該太計較,因為他們只是鬧着玩兒;旁觀者覺得真趣味,反正她也不反抗,我也玩玩看好了。

不存在旁觀者,全都是施暴者。因為趨利避害的本能,因為覺得不會承擔任何後果,因為無聊沒事做,因為這些原因就去插一腳對別人實施侵害手段的人,真是太噁心了。膽小怕事,冷漠惡毒,自私愚蠢。“誰殺了顧森湘我不明白,可是殺我的,今日可就全在那裏了。”

男主齊銘,家境殷實,家庭和睦,聰慧勤奮,乖巧俊秀,整個兒一別人家的孩子。似乎對易遙有好感,也許是把她當做親妹妹來看(慣用台詞),喜歡顧森湘。不得不承認,在顧森湘出現之前,齊銘對易遙確實照顧有加,是每個女孩心中夢寐以求的王子形象。但也正是因為他,易遙遭人嫉恨,開始受到欺侮。也正是這個節點,顧森湘開始出此刻齊銘的視線內。

作為班長,齊銘竟然對易遙受到的欺凌一無所知,讓我覺得安排給他的職位很諷刺。他甚至在易遙反擊時責怪易遙,對鼓勵易遙反擊的顧森西也從頭到尾給予否定。最讓我覺得不齒的是最終易遙跳河,顧森西不顧眾人阻攔跳進河裏把易遙撈了上來,而班長大人被兩個同學拉住沒有掙脱開。

我不相信他沒有力氣掙脱那兩個人,他只是從心底裏不相信易遙。齊銘是以往給過易遙光明,也最終親手把易遙推向深淵的人。顧森湘是一個完美人設,前兩幕出現的時候我誤以為這是個白蓮花,後面才瞭解這個女孩子簡直是人生贏家——從國外轉學回來,成績優異,相貌出眾,教師父母的掌上明珠,與弟弟顧森西的感情也令人羨慕。

與齊銘算是兩情相悦,對易遙也沒有偏見,不顧及流言和非議,給予易遙幫忙。好像所有完美的詞彙都能用在顧森湘身上,我提出這個主角的原因是她印證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杯具就是把完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顧森湘為了不受,從樓上失足掉落。不明白其他觀眾是什麼感受,我直到此刻還記得她掉下去的最終眼裏映着的月亮。

唐小米的家境富裕,在班裏拉幫結派,易遙在學校受欺侮的暗中領導者,也是顧森湘一案的始作俑者。很多人認為她是因為暗戀齊銘所以一路跟蹤易遙,發現易遙的祕密並散播流言。但唐小米自我也是學校欺凌的受害者,她很有可能是在易遙身上找到了自我受欺凌時抑鬱着的情緒發泄口。

轉學了之後像是主角轉換一樣,在原先的學校她是任人宰割的魚肉,轉學之後好像成績不錯又懂得拉攏人,便成了能夠舉着刀的人。唐小米本應是最能體會到易遙痛苦的人,卻毫不猶豫地舉起刀,把自我原先的痛苦發泄到易遙身上,可憐又可恨。

林鳳華,可能大家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會想,這誰啊?我也是瞭解了一點原著之後才明白,這是易遙媽媽的名字。母愛是永恆的話題。前面出場的時候,黯淡無神的面容,不肯給易遙買校服,做着低賤的工作,無時無刻不在罵易遙“賠錢貨”、“你怎樣不去死”、“我怎樣生了你這樣的女兒”······種.種疊加,沒法對這個女人產生好感。

可是當我看到易遙找到了一個放錢的信封,裏面有毛票有整鈔,上頭寫着“遙遙的學費”。一個用了那麼多惡毒詞彙罵易遙的女人,在心底裏還是叫她遙遙。原著裏易遙還因為齊銘沒有備註她為遙遙而難過,而她心裏那個可恨的爛透了的女人卻用自我的方式叫了她遙遙許多年。林鳳華在得知了女兒生病的真相後,扇了自我一耳光,站起來牽起易遙的手:“走,媽媽帶你看病去。”鏡頭給了母女倆牽着的手一個特寫,然後以易遙的視角慢慢上移到媽媽的背影,再到簡單挽起的黑髮中夾雜着的幾根白髮。

易遙的眼角有淚,我在觀影席上最終也憋不住眼淚了。“神摧毀通天塔,只留下一個密碼,名字叫做媽媽。”在世俗庸碌強迫易遙別再負隅頑抗的時候,逆流而上的不是悲傷,是媽媽。上帝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是我們,把媽媽硬生生逼成了凡人。

第18篇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講述了學校霸凌、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愫故事。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想必就是女主人公易遙因不堪重負選擇跳河自殺時所説的話了吧。

她説,“也許許多年後人們在回顧這一生時,會忘記自我以往所做的惡行,沒有人會在意以往在他們的生活中曾出現過易遙這樣一個小插曲。或許,很多人在向朝着我丟紅色墨水時、把自我的剩飯給我吃時、甚至扒我衣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只是玩笑,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我所遭受的種.種傷害,就算所有的人都會忘記,受害的當事人也不會遺忘。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明白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都應當明白是誰。”

對呀,確實是這樣。經歷過學校暴力的人就像以往被人用刀割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一樣。多年過後,疤痕仍然會存在。即使人們努力的想要把它遺忘,但低下頭還是能看到。只是刻意的不去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即使手上的疤痕能消失,那心裏的疤痕呢?電影裏的女主角生活在一個黑色的世界裏,好像所有的苦難都是為她一個人量身定製的一樣,在這樣的生活裏,她忍受了種.種的不堪與苦痛。

但還好有一些陽光的人一向在她身邊不離不棄,還教會了她要如何反擊。這個人,就是男主顧森西。他説,“有些人,就是看到你的弱小才會欺負你。對待這些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擊。一個人,要勇敢起來,才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欺負。”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易遙最終慢慢的變得自信起來,開始相信“太陽也會從西邊出來”這句話了。

最終,請讓我用小説裏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生活裏到處都是這樣背上的隱喻。就算我墜落比塵埃更微弱,被夜色分割再被絕望撕扯,就讓我等着悲傷逆流成河。”期望那些正在遭受或者是已經遭受過學校暴力的人,能勇敢的站出來為此發聲。期望那些釀成學校暴力的元兇能夠早日悔過,向那些受害者送去真摯的歉意。

今天,在電影院看了一部非常壓抑的電影,讓我深受啟發,它就是《悲傷逆流成河》。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女主因為特別窮,所以被學校的人都瞧不起,後來因為自己患上了疣的事情被學校的人知道了,在學校被人欺辱也不敢還手,之後認識了一個男生,男生教會了她如何反擊別人,但是天意總會捉弄人。女主被冤枉害死了男生的姐姐,從此就被扣上了殺人犯的罪名,別人看她的眼神都帶着厭惡的感覺,最後女主實在受不了,於是就站在河岸邊痛苦地申訴着,但所有的人都冷石心腸,到了這時候還不忘欺辱女主,説她是因為殺了人才這樣的,最後女主一路奔向了滾滾河流中,影片也就結束了。

這部電影中的女主很壓抑,任誰看了都會哭上幾個小時,被學校的人嘲笑欺辱,被同班的人捉弄,雖然最後學會了反擊,但還是又被人陷害了,就算再解釋別人也不會相信。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也不是説沒有,一個班級裏,一個學校裏,總有那麼幾個被同學孤立的人,他們不敢還手,只會讓那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在你的頭上,看了這部電影后,你就會知道校園欺凌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這部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拒絕校園欺凌,在學校團結同學,互幫互助,如果你遇到了或者看到了這樣的事情發生,你不應該去逃避,而是像女主一樣懂得如何反擊,其次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和自己的家長。

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斷送了自己的美好青春,校園應加強管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給學生們一個沒有歧視沒有欺辱的環境上課。

“燕子再渴,也不會喝地上的髒水,體面的人就算斷了手腳也不會去要飯的。”“你生活在光裏,你就覺得整個時間都是光亮的!”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后印象最深的一句對話。

本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高中的女學生易遙因為家裏條件並不好,總是受到同學們的輕視。而易遙本身又性格內向,這也成為了因校園欺凌事件而轉學的唐小米的校園暴力。後來又因為其他原因使易遙患上了疾病,這使整個學校的同學都嫌棄,欺凌她,潑她墨水,還當面稱她為病原體,甚至將易遙拿去治病的錢拿來買蛋糕吃。有一個名叫谷丹的女孩,她想幫助易遙,可卻被身邊的同學攔了下來,她也只好就此作罷。可就再易遙身處無助之時,同校的顧森西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顧森西這個人十分有趣,他的自我介紹也總是千奇百怪,從剛開始的“你好我是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去掉木字旁的西。”再易遙絕望時又變成了太陽從西邊升起的西,當易遙悲傷的説他終究不是希望的希時,他笑着説“其實,我也可以是希望的希。”這麼一個陽光的人來到了易遙的身邊,告訴她不要一昧的膽小怕事,要學會反擊。這導致易遙的生命中就像出現了一道光,她變得逐漸開朗起來,可又因為一封短信,導致易遙被大家誤認為是殺害顧森西姐姐顧森湘的兇手。她努力辯解,可沒有一個人相信她,就連從小青梅竹馬的齊鳴也認定了她是兇手。

這些種種壓力導致易遙投河自盡,她跳河的後,同校的學生想的不是易遙的安危,而是自己與易遙的死有沒有直接關係。谷丹終於受不了這樣的同學了,狠狠的甩了一巴掌到那個阻攔自己幫助易遙的女生身上,然後跑開了。谷丹的這一巴掌不止打在了那位女孩臉上,也深深的打到了每一位冷眼旁觀,看熱鬧心態的人臉上。影片的女主角易遙的扮演者任敏,也因為這次的拍攝,患上了三個月抑鬱症,這足以見得校園暴力的負面影響之大。

這部影片以校園暴力為主題,使的許多觀眾產生共鳴,所以我也不例外。易遙的遭遇使我不禁想起國小的一位同學。她因為天生骨質就比較脆弱,身體比一般人差,長的也不是很好看,這使得我們班的同學總是變着法兒的捉弄欺負她。可能當時的同學都認為這只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沒有什麼過分之處。但是現在想來當時冷眼旁觀的自己與影片中那些看熱鬧心態的人不是一樣的嗎?我想對那位女生説一聲對不起。因為就像影片中易遙説的“你們會説我不過是和她開了個玩笑,可你們卻不知道你們的行為有多惡毒,你們根本不知道那對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谷丹的那一掌,就像打在了我的臉上,打醒了和我一樣再面對他人受到校園暴力時冷眼旁觀的人。最後,我只想説一句,我們不願成為受欺凌者,但同時,我們也不可成為施暴者。

?悲傷逆流成河》,原著郭敬明,如果沒記錯他應當是在我們國中時流行的作家。我之前其實迷戀過的他的文字,辭藻華麗,每一個字都很美。可是堆砌到一齊之後,只讓人覺得疲憊,沒有意義。所以當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我內心絲毫沒有波瀾甚至想翻白眼。直到看了李銀河教授的推薦影評,説是與學校欺凌有關,才決定去看一看。9月21號看的電影,此刻寫觀後感着實有點晚。我就簡單地從劇中的五個主角身上來説説我的感受——

女主易遙,父親似乎是早逝,母親因生計所迫淪為暗娼,收入微薄,生活貧困。每一天籠罩着易遙的是哭泣、呻吟、咒罵、貧困、絕望交織的噩夢,在無知無辜的情景下染上了疣後在學校更是受盡欺侮。她的生活似乎一絲光亮都沒有,最終被誣陷為殺人犯時易遙在河邊情緒爆發的那一段話將電影推向高潮,當然她講完之後毅然決然轉身跳入河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從易遙這個人本身的遭遇我能夠看出那些施暴者和旁觀者的心態。他們的生活原本就安穩舒坦,可能最大的煩惱也就是考試名次。對易遙潑紅墨水,把剩飯剩菜倒在易遙的餐盤裏,從樓上往她身上潑冷水等等甚至更過分的行為,對這些人來説只是個玩笑。施暴者認為易遙不該太計較,因為他們只是鬧着玩兒;旁觀者覺得真趣味,反正她也不反抗,我也玩玩看好了。

不存在旁觀者,全都是施暴者。因為趨利避害的本能,因為覺得不會承擔任何後果,因為無聊沒事做,因為這些原因就去插一腳對別人實施侵害手段的人,真是太噁心了。膽小怕事,冷漠惡毒,自私愚蠢。“誰殺了顧森湘我不明白,可是殺我的,今日可就全在那裏了。”

男主齊銘,家境殷實,家庭和睦,聰慧勤奮,乖巧俊秀,整個兒一別人家的孩子。似乎對易遙有好感,也許是把她當做親妹妹來看(慣用台詞),喜歡顧森湘。不得不承認,在顧森湘出現之前,齊銘對易遙確實照顧有加,是每個女孩心中夢寐以求的王子形象。但也正是因為他,易遙遭人嫉恨,開始受到欺侮。也正是這個節點,顧森湘開始出此刻齊銘的視線內。

作為班長,齊銘竟然對易遙受到的欺凌一無所知,讓我覺得安排給他的職位很諷刺。他甚至在易遙反擊時責怪易遙,對鼓勵易遙反擊的顧森西也從頭到尾給予否定。最讓我覺得不齒的是最終易遙跳河,顧森西不顧眾人阻攔跳進河裏把易遙撈了上來,而班長大人被兩個同學拉住沒有掙脱開。

我不相信他沒有力氣掙脱那兩個人,他只是從心底裏不相信易遙。齊銘是以往給過易遙光明,也最終親手把易遙推向深淵的人。顧森湘是一個完美人設,前兩幕出現的時候我誤以為這是個白蓮花,後面才瞭解這個女孩子簡直是人生贏家——從國外轉學回來,成績優異,相貌出眾,教師父母的掌上明珠,與弟弟顧森西的感情也令人羨慕。

與齊銘算是兩情相悦,對易遙也沒有偏見,不顧及流言和非議,給予易遙幫忙。好像所有完美的詞彙都能用在顧森湘身上,我提出這個主角的原因是她印證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杯具就是把完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顧森湘為了不受__,從樓上失足掉落。不明白其他觀眾是什麼感受,我直到此刻還記得她掉下去的最終眼裏映着的月亮。

唐小米的家境富裕,在班裏拉幫結派,易遙在學校受欺侮的暗中領導者,也是顧森湘一案的始作俑者。很多人認為她是因為暗戀齊銘所以一路跟蹤易遙,發現易遙的祕密並散播流言。但唐小米自我也是學校欺凌的受害者,她很有可能是在易遙身上找到了自我受欺凌時抑鬱着的情緒發泄口。

轉學了之後像是主角轉換一樣,在原先的學校她是任人宰割的魚肉,轉學之後好像成績不錯又懂得拉攏人,便成了能夠舉着刀的人。唐小米本應是最能體會到易遙痛苦的人,卻毫不猶豫地舉起刀,把自我原先的痛苦發泄到易遙身上,可憐又可恨。

林鳳華,可能大家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會想,這誰啊?我也是瞭解了一點原著之後才明白,這是易遙媽媽的名字。母愛是永恆的話題。前面出場的時候,黯淡無神的面容,不肯給易遙買校服,做着低賤的工作,無時無刻不在罵易遙“賠錢貨”、“你怎樣不去死”、“我怎樣生了你這樣的女兒”······種種疊加,沒法對這個女人產生好感。

可是當我看到易遙找到了一個放錢的信封,裏面有毛票有整鈔,上頭寫着“遙遙的學費”。一個用了那麼多惡毒詞彙罵易遙的女人,在心底裏還是叫她遙遙。原著裏易遙還因為齊銘沒有備註她為遙遙而難過,而她心裏那個可恨的爛透了的女人卻用自我的方式叫了她遙遙許多年。林鳳華在得知了女兒生病的真相後,扇了自我一耳光,站起來牽起易遙的手:“走,媽媽帶你看病去。”鏡頭給了母女倆牽着的手一個特寫,然後以易遙的視角慢慢上移到媽媽的背影,再到簡單挽起的黑髮中夾雜着的幾根白髮。

易遙的眼角有淚,我在觀影席上最終也憋不住眼淚了。“神摧毀通天塔,只留下一個密碼,名字叫做媽媽。”在世俗庸碌強迫易遙別再負隅頑抗的時候,逆流而上的不是悲傷,是媽媽。上帝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是我們,把媽媽硬生生逼成了凡人。

看完《悲傷逆流成河》整個電影,印象深刻的有幾個片段。

一個是女主角最終在河堤中間的對白,尤其是那句: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是誰,我不明白,可是殺死我的兇手,是你們(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吧,具體的已經記不清了,原諒我已經這把年紀了,記憶力不行了)。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多這樣的人存在,不明其之所以然,只是因為大家都這樣説,如果自我不這樣,就會怎樣怎樣樣,於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做着看起來無傷大雅實則讓受體方耿耿於懷無法忘卻的痛苦。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一些以為早已忘卻的畫面,一樁樁一件件彷彿又重此刻眼前。我以為不去想,經過時間的消磨,就會被淡忘被抹去。事實上經過時間的洗禮,那些不願想的事情並未真正的消逝,而是在發酵,在等待一個適宜的時機,被點燃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此時想起魯迅先生説過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是的,我們要去直面那些悲傷或者自我的弱點。

其實我是很恐高的,坐個高點的電梯都會覺得頭暈,不敢靠邊站,坐個觀光電梯也要閉着眼睛,戰戰兢兢。之後的有一年,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我應當要去努力克服它。於是我定在了自我的一年計劃裏面,開始有意的訓練自我,此刻起碼坐電梯不怕了,能夠享受做觀光電梯外的風光。因為活着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儘量給人以温暖。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易遙的媽媽去了學校之後,明白易遙的病,帶易遙去看病的那一段。我想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存在即合理。此刻的這個世界,人們最求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慾望越多,所要付出或者承受的就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人也會越浮躁。長大後的我們都想回到小時候的單純歡樂,可是我們都回不去了。畢竟我們不是孫悟空,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我們慢慢長大,父母在慢慢變老,慢慢的父母的擔子逐漸的落在了我們自我的肩頭上。父母在,不遠遊。細細想來,是很有道理的。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食堂,易遙走過去,其實並沒有碰到那個男同學,他自我不細心碰到了別人弄髒了衣服,卻要怪罪到易遙的頭上。顧森西是教易遙反擊,齊銘是不問青紅皂白責怪易遙。我想這大概是一個信任與意志堅定的問題吧!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岸堤邊,齊銘問易遙怎樣得病的時候,易遙情緒的爆發。兩個人生活狀態一幕幕的比較。確實我們提倡的是人人平等,可是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存在差別的。真的已經困到不行了,想起國小何教師教的一句,寫作文最重要的要寫出真情實感。也許這也早就已經融入骨髓了吧!

看了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把我哭的稀里嘩啦的。尤其在電影中易遙跳河的高潮,我哭的全身顫抖,把旁邊的室友嚇壞了,不明白怎樣辦才好。室友以為我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其實只是我自我每次看電影代入感太強了,總是感同身受,想來算是個好觀眾吧!

影片講的是女孩易遙出生在一個缺愛的單親家庭,母親工作是按摩,常接待一些骯髒的男人,衚衕裏的人所以瞧不起這對母女,而母親也總是對易遙惡語相向。之後因為身體不乾淨的男人用了易遙的毛巾,易遙間接染上了性病。學校裏的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被易遙看見自我被霸凌的另一個女孩也領着一幫同學處處欺侮她。甚至為了不讓易遙説出自我被霸凌的事情,女孩還派人去教訓她,但結果卻陰差陽錯害死學校善良又優秀的校花。這一殺人兇手的罪名又扣了在易遙身上,種種的謾罵侮辱迫使易遙站在了河邊想自殺。可這卻引來一羣看客的同學,一羣惡意猜疑和挑逗最終讓易遙説出了對這羣看客的控訴,並最終跳入了悲涼無情的河水裏。

電影裏易遙雖然因家庭不體面,但內心堅強。一開始應對身邊人的蔑視和欺侮時,她很害怕,一向忍讓逃避。可是在學渣顧森西的鼓勵和幫忙下,她開始反抗,堅定地還擊那些欺侮她的同學。那時我感覺太帥了。在那裏我看見什麼才是真正的感情。校草雖然也喜歡易遙,處處愛護她,但他站在光明中,永遠也體會不到易遙的痛苦,也沒有辦法幫易遙找到出路。顧森西雖是個學渣,但他明白易遙唯一的自救方法就是反擊,還幫忙易遙堅強地站起來。他在易遙難過的時候陪在她身邊,在易遙被欺負的時候幫忙她漂亮回擊。而校草卻認為這些反擊不可理喻,還站在自我的角度想讓易遙做“不喝髒水的燕子”,這也註定他不會是易遙堅強的後盾。真正愛護你的人會懂你的苦,會教你堅強反擊,會在你反擊時和你站在一齊,會在你絕望的時候依然相信你,在你放棄的時候義無反顧去救你,顧森西就是這樣的人。而校草光芒太耀眼了,這隻會刺痛脆弱的易遙。

這樣的杯具也與家庭有很大關係。易遙從小不被親生母親待見,被罵賠錢貨,她心裏渴望被愛卻不敢理解別人的關愛。校草和學渣接近她的時候,她一向説跟自我沾邊的人都會倒黴,不想讓他們靠近自我,可校草送她的花她卻一向悉心照料。當被查出患病時,她不敢告訴母親,而最終母親意識到是自我害了女兒時,她拉起易遙去醫院看病的那一刻,易遙的臉上最終露出了温暖的微笑。那時,我的眼淚瞬間溢了出來,這一刻易遙得盼了多久啊,但卻要付出這麼多代價。

這部電影裏有太多杯具:易遙被迫跳河,校花無辜的死,欺侮易遙的女孩的扭曲……青春時代,或許我們的悲傷痛苦並不會像電影這般集中強烈,但卻在一天天蠶食我們的心,咬出一個個窟窿,滲進悲傷的河水,以致有一天淹沒了我們。影片最終也説:“不要拒絕悲傷,只管去難過,去憤怒好了,忍不住眼淚,那就盡情的哭吧。而悲傷就像條大河。或許會吞沒你,但也能帶你去夢想的地方。”經歷了那些悲傷我們才會學會堅強,才看見生命中珍貴的東西,也更清晰地看見這世界,期望我們每個人經歷了悲傷之後還對世界懷抱熱忱,擁抱世界,因為世界在殘酷的外表下還會有一片温暖會接住你,像顧森西和易遙媽媽一樣。

?悲傷逆流成河》這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男孩女孩之間感情的故事。

當這個電影還沒出來的時候我一直很期待,它是改編郭敬明的同名小説。我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全是新人演出。

去電影院看的那天,我特地選了第二排的位子,想離熒幕近一點。

影院一黑,先出來的是一棟棟老建築,小衚衕裏,鄰里之間離得很近,女主易遙,從小父母離異,他的媽媽靠幫別人按摩而得到錢。男主齊銘家庭和睦,成績好,又是學校裏的校草。易遙和齊銘是鄰居,易遙暗戀齊銘,而齊銘總是當她是朋友,他喜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

易遙的媽媽絲毫不想讓她看到她的工作或者是讓她間接沾染上,可是不幸的是易遙因為一條毛巾染上了疣病,後來也就因為這種病,使得同學們她展開了一系列的欺負,會有的同學往他身上撒紅墨水,會往他頭上粘口香糖,會拿他的錢花等等。

後來易遙遇上了陽光男生——顧森西,他教易遙如何去還擊,始終陪在身邊,而齊銘只會因為易遙的還擊而生氣,他不知道易遙經歷了什麼,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當他知道易遙得了疣病的時候他會質疑易遙是不是做過一些什麼,而顧森西不會。

易遙在還擊的時候,惹惱了唐小米,而遭到唐小米的欺負,她叫人把易遙約出來,由於易遙轉發的那條短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來到廢棄的後校區,顧森湘進去時小心翼翼,看到一個男的走了上來,拼命往上跑,跑到了天台,想再往後走,碰到欄杆,可是欄杆已經腐化,顧森湘就這樣從樓上跌下來摔死了。

唐小米接到顧森湘死亡的消息,震驚的説不出話。在警局,易遙不停的哭着解釋不是她乾的,所有人都冷漠的從她身邊經過。

在還沒查清楚真相,大家就説易遙是殺人兇手,這個時候顧森西已經不會再出現在她身邊了,因為他的姐姐間接被她害死了。而齊銘直接就認定是易遙故意為之。易遙絕望了,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跳入了河裏,在易遙跳入河的時候,老師攔住了齊銘,卻攔不住顧森西。岸上的人都在喊顧森西快回來,卻沒有一個人喊易遙快回來,這是全片最悲傷的一刻,那種悲傷,是隱形的,只有真正懂的人才懂。

齊銘不是老師攔住了他,而是自己攔住了自己,老師攔不住顧森西是因為他可以為了易遙放棄所有。

雖然最後的最後,顧森西也跳了下去,卻也只是撈回了一具已經漸漸冰冷的屍體……正如易遙所説,殺死她的是所有人,也包括她自己。

在電影最後還採訪了幾個曾經被霸凌的學生,校園霸凌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有些是表面有些是暗地裏。

在電影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嘲諷易遙,大家總覺得説這些沒事,可從來沒想過別人因為你的話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着做什麼,從不考慮這樣帶來的後果。

最可恨的是唐小米、最懦弱的是齊銘、最無辜的是顧森湘、最温暖的是顧森西、最有愛的是媽媽、最絕望的是易遙。這就是網友對電影裏的人物的概括。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講述了學校霸凌、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愫故事。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想必就是女主人公易遙因不堪重負選擇跳河自殺時所説的話了吧。

她説,“也許許多年後人們在回顧這一生時,會忘記自我以往所做的惡行,沒有人會在意以往在他們的生活中曾出現過易遙這樣一個小插曲。或許,很多人在向朝着我丟紅色墨水時、把自我的剩飯給我吃時、甚至扒我衣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只是玩笑,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我所遭受的種種傷害,就算所有的人都會忘記,受害的當事人也不會遺忘。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明白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都應當明白是誰。”

對呀,確實是這樣。經歷過學校暴力的人就像以往被人用刀割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一樣。多年過後,疤痕仍然會存在。即使人們努力的想要把它遺忘,但低下頭還是能看到。只是刻意的不去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即使手上的疤痕能消失,那心裏的疤痕呢?電影裏的女主角生活在一個黑色的世界裏,好像所有的苦難都是為她一個人量身定製的一樣,在這樣的生活裏,她忍受了種種的不堪與苦痛。

但還好有一些陽光的人一向在她身邊不離不棄,還教會了她要如何反擊。這個人,就是男主顧森西。他説,“有些人,就是看到你的弱小才會欺負你。對待這些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擊。一個人,要勇敢起來,才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欺負。”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易遙最終慢慢的變得自信起來,開始相信“太陽也會從西邊出來”這句話了。

最終,請讓我用小説裏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生活裏到處都是這樣背上的隱喻。就算我墜落比塵埃更微弱,被夜色分割再被絕望撕扯,就讓我等着悲傷逆流成河。”期望那些正在遭受或者是已經遭受過學校暴力的人,能勇敢的站出來為此發聲。期望那些釀成學校暴力的元兇能夠早日悔過,向那些受害者送去真摯的歉意。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樣浪費也別辜負了自我。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裏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係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後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我包裹在堅強的外殼裏,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裏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學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我的,永遠是自我。如果你連自我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夠笑着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厭惡自我。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期望,她説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貌。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裏,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我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憑什麼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可是到之後,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讓自我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麼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麼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很多閲讀,背誦古詩。幾年後,我也變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歡的事。讓長大後的自我,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貌。

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影片的女主:這部劇的女主易遙是一位家庭不幸福,沒有得到同學的尊重,默默地活在自己小世界中的人。而在這個片子中,每一次她都以為自己要好起來,可是唐小米的醜惡內心,則把易遙身上最後的一根稻草壓斷,最後她在把自己內心的悲傷講述之後選擇了跳水自殺,而顧森西將她救了起來。

再之就是影片不得不説的男二了:顧森西。顧森西的西雖然不是希望的希,但他卻是易遙人生中唯一一縷光亮,是他在易遙一次次經受痛苦之時,用自己的一切給易遙帶來歡樂,也是通過顧森西的鼓勵,易遙開始反抗來自同學的欺凌。

假期看了郭敬明小説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以往小四改編的電影真的不敢恭維,可這一次的改編讓人眼前一亮,可能這跟選取的主題有關吧: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施暴者,旁觀者。

來看這部影片之前,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原著。《悲傷逆流成河》,是一個如今聽起來也許會略顯矯情的名字。我們不得不承認讀過郭敬明的書,但還非要在後面加個定語青春期。它被列為青春期讀物,似乎長大後的我們羞於提及這段記憶,甚至開始鄙視我們曾經的閲讀口味。8090後的文壇總會提及韓寒郭敬明,這似乎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張悦然,落落,笛安以及一波新概念作家,我們曾讀過,有過觸動,也許喜歡也許討厭,這些書籍和文字就成了我們青春的一部分。

不可否認,當我們開始讀王小波,餘華,馬爾克斯,加繆,卡夫卡,卡爾維諾,黑塞的時候,回頭想起過去,質疑自己我過去都看了些什麼?但你可曾想過,在那個年齡段,未經世事的我們也許不一定有能力理解這些思想。我們每個人都是慢慢長大,自然會有這種時期:拿起一本書便囫圇吞棗的.讀下去。讀書的口味自然可以很雜。有主菜,有配菜,有水果零食。甚至還讀過網文,都算的上垃圾食品。人是有慾望的,貪婪的,吃薯片的時候感到瞬間快樂。自然,我們不會把薯片當飯吃的。大米才是主要食糧。

那些所謂的青春作家,也在恰當的時候奉獻了這些作品。他也許會寫出更好更深刻的作品,也許再也不會寫。所以千萬不要羞恥自己曾看過它,甚至還曾喜歡過它,只因那些年它觸動了內心柔軟的那部分。

有關校園霸凌:扯了一堆青春小説,終於來到了由此改編的電影。其實這個主題在小説裏表現的並沒有那麼明顯。記憶中隱約結局是女主跳樓了,因為所有人的不信任。另外還死了一堆人。但是死亡,並沒有使這部小説令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死亡,必須是符合邏輯的,不是莫名其妙的。而電影更嚴肅細膩地探討了這個問題:校園霸凌。

流言蜚語殺死人。我們一直都知道。可這件事發生在校園,這個一直被我們視為純真的環境,那段本該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我們都或多或少經歷或旁觀過不同程度的校園霸凌事件,大部分人並沒有對後來的人生帶來實質性傷害。但影片的最後現身的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他們訴説了校園霸凌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在那些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每個人也許都在默默承受着看不見的傷。甚至,不説,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校園霸凌。我們需要這麼一部電影,解決的不只是教我們青春期怎樣戀愛,而是怎樣做一個更勇敢的自己,解決我們的困惑,甚至害怕和恐懼。

電影開頭是温暖的,男主齊銘柔軟細膩的問候與呵護,那一小瓶為女主而留的牛奶,都是一片純淨。小青春,小甜美,小曖昧。但很快,這部電影卻開始了它完全不同的走向。看到半小時的時候,我已經被情緒壓抑的難過,陷入女主都困境泥沼裏,確實有想向上卻怎樣也爬也爬不出來的無力感。

她受到全校的孤立,欺凌,謠言四起,説她是不乾淨的傳染病原體。女主易遙在大熒幕臉龐有點像小周迅。特別是那流眼淚的感覺,豆大的淚珠往下掉,卻不知如何是好。她在隱忍,告訴自己要堅強。可堅強有何用?

看完電影不由得感到男主齊銘很渣。他同易遙從小便是鄰居,那種好卻是會被人誤解為愛情。可當被易遙問及另一個女孩的感情的時候,他卻説這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只是如同妹妹一般對待一個女孩,那麼千萬別讓她誤會。你那摸頭殺,那每天的陪伴,甚至為了她去偷父親的錢。做了這麼多,到頭來卻説你不愛她,真是可笑。

比起齊銘,男二顧森西是光,他承包了整部電影的笑點。他對易遙的鼓勵和那些可愛的小男生動作引起了電影院人的笑聲。痛苦中的甜,是易遙的希望。她説,你的西,如果是希望的希該多好。我們都會愛上這種陽光般感覺的男二吧,因為快樂讓人無法拒絕。故事的結尾是給了希望的,不劇透。

不得不説,《如何》《再見青春》《給媽媽》這幾首配樂,都是很動人的。特別是《給媽媽》響起的時候,女主對母親那一刻的感情,讓人動容。我們在陷入困境的時候,有時候會不敢向家長求助。那是長輩的權威,我們不曉得他們會不會支持我們,還是更加不堪的大罵。女主的母親牽起她的手昂首挺胸走過小巷子的時候,我們明白親情是永遠抹不掉的。

好久不看青春片,看完寫了這麼長的感悟,只因它是有些不同的。終於可以換一種風格和角度看待國產青春片,它不再只看到青春之光,而是放大那些陰影底下的傷,讓我們看到了更加真實的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