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篇 《巴特勒上尉的信:記錄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歷史》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8.32K

本文教案以《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為材料,旨在通過深入剖析這封信的內容及背景,讓讀者更好地瞭解英法聯軍在中國的侵略歷史,從而引起人們對歷史的關注和反思。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篇 《巴特勒上尉的信:記錄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歷史》教案

第1篇

2.領會文章中語句的意藴,分析其如何體現作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l.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2.瞭解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歷史,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3.引領學生回顧文中的那段歷史,瞭解文中相關知識,豐富知識面。

作者譴責英法聯軍的行徑用了不少反語,這些反語有何作用。

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並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看着插圖,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裏傳來了正義的質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把特勒上尉的信》。

1、雨果2、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3、圓明園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讚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並細細體味。

提問:1)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讚美,表現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為什麼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麼作用?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

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乾乾淨淨”是什麼意思?雨果的這個夙願怎樣才能實現?)

1.雨果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當局製造的輿論所矇蔽,容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而雨果能夠這樣做就越發顯得難能可貴了,請具體説説他的難能可貴之處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都是難能可貴的。

他的立場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人類的.立場。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創造者。

2.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或“雨果,好樣的”為題,説一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中心:這封書信飽含着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憤怒地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表達了對被侵略、被掠奪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讀者心靈。

中國晚清政府由於腐敗,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苟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1.仔細閲讀文章第三段,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描繪那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圓明園。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篇 《巴特勒上尉的信:記錄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歷史》教案 第2張

第2篇

3、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培養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教學難點: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瞭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他的長篇小説《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我們今天學習他一篇文章,同學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認識。

那個受難家庭就是我們祖國呀!那可惡僕人就是那些漢奸狗腿子呀!而那個嬰兒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呀!

有許多學生因為在歷史課上講過,所以這是一方他們自主發揮空間。許多學生講得比我知道都多都精彩。

3、請大家先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沒有不和諧地方?

(一般孩子們覺得有不妥地方,但是卻不容易找出來。)

2)、幾乎集中了超人民族想象力所能產生一切成就。

(這個問題我沒有給學生講。我覺得他們沒必要分得這麼詳細。也不知道到底對不對。)

概括——具體——概括。(這一點,學生都能總結出來。但話語還不準確。)

6、那麼雨果對英法聯軍強盜行為持什麼態度?(譴責態度。)用了怎樣語言?(反語)有什麼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出色,光榮,他們期待是雨果對英法這個勝利給予盛大讚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口吻,有辛辣諷刺意味。

人類立場。(這裏有説,正義立場,中國立場,或者是人民立場等等。)

8、如果説,你們家有個人犯了罪,你第一態度是什麼?(有個學生説,我會原諒他,再給他一次機會。)是,你肯定不會主動站出來去指證他。但是雨果卻能,因為他有着我們所沒有什麼品質?

9、好了,現在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感想。

課後記:先用有趣故事吸引住他們,故事明白了。那麼這篇課文就好理解了

第3篇

1、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瞭解雨果的偉大情操。辨別本文中讚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學生預習生字詞,瞭解英法聯軍侵華歷史資料,查閲有關雨果資料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入了我國北京,對我國的藝術瑰寶圓明園進行了大肆的劫掠,並且焚燒了圓明園。在這件事之後,英法聯軍統帥之一巴特勒上尉就這次遠征徵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見。雨果會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

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説《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攻佔北京,焚燬並掠奪圓明園。

贓(zāng)物箱篋(qiè)制裁(cái)給(jǐ)予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琺(fà)琅(láng)眼花繚(liáo)亂驚駭(hài)

(1)文章內容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雨果是什麼立場和態度?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a、站在人類的立場,立場明確,態度堅定,對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進行了強烈譴責和辛辣諷刺。

b對被侵略者和被掠奪者表示巨大同情,飽含着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3)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個法國人這樣説,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明確】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明確:“世界奇蹟”(總稱)“巨大的典範”“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恍若月宮的建築”“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亞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過什麼語言來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請從文中找出。使用這種語言有什麼作用?

明確:通過反語來譴責,如“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讚譽”

1、文中的“兩個強盜”指誰?這樣説的作用是什麼?

(英國和法國,這樣説揭示了英法聯軍的強盜本質,使世人看清其掠奪者的醜陋面目)

2、文中的兩個強盜都作了哪些事情?請你概括舉出。

(兩個強盜進入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一個強盜放火。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最後,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作者毫不客氣的指出英法聯軍的行為是強盜行徑,對其提出強烈的抗議,指出他們終將受到歷史制裁)

4、作者説“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這句話對錶達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這樣説使用反語給予強盜以辛辣地諷刺,以文明和野蠻相對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做出了毀滅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蠻行徑,而創造了驚世文明的中國人卻遭受了侵略,圓明園這一人類文化瑰寶也蕩然無存,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5、“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歐洲。”作者在這裏指出了一個什麼事實?

(作者在這裏指出了兩個勝利者在圓明園肆意毀滅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賴的事實)

6、你怎樣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這句話的含義?

(侵略壓迫別國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壓迫者的過錯為藉口,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作為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人民永遠不會做出像英法兩國政府那樣的強盜行徑。強盜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賴的醜惡嘴臉昭然若揭)

7、作者説:“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這句話反映了他在這件事上的'什麼立場?

(作者從其正直的人道主義者的立場出發,堅信未來一個解放了的,徹底清除了強盜的乾淨的法國一定會把劫得的中國人民的財物歸還給它的主人。)

(結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聯軍自詡的遠征中國的成就是徹頭徹尾的無恥的偷竊,以辛辣的譏諷點明主旨,收束全文)

1、在外人掠奪我們國家財富的時候,我們的百姓為什麼會旁觀、哄搶?

?明確】有人説老百姓有三種:第一種是奴隸,或者叫順民;第二種是盜賊,或者叫暴民,第三種叫“人民”。奴隸是被人欺壓的,是欺壓別人的,這兩種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寫的“人”是既不會被人欺壓,也不會欺壓別人的。中國歷史上多有做奴隸的順民,多有做盜賊的暴民,少有獨立自主的“人民”!1860年,當英法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奴才們在旁觀、迎接。

2、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國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來?如果雨果當時在中國,他會做什麼?

?明確】幾千年前的姜子牙説過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為了保護屬於我們的“圓明園”,為了不做奴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雨果學習。愛國不等於愛政府,愛國是要讓自己的祖國變得文明。如果這個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國政府一樣野蠻的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樣腐敗的,那麼,每一個愛國的人都有責任批評它,改變它!現在讓我們再來看一段錄象:火燒圓明園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恥辱,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它。

2、想象,猜測巴特勒上尉讀完雨果的這封信後的情態,並把他此時的動作、心理、神情等描寫下來,字數200字左右。

第4篇

這是一節留下遺憾的課,成功之處已表現在教學設計並在説課稿中進行了分析,現在談留下遺憾的原因:

第一,高估學生。由於對教學對象的認識不足,缺乏對他們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的瞭解,所以,在教學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比如用“反語”表達諷刺,學生不能解決,讓教學發生了困難。同時,又因為要趕進度,又沒有給學生將知識分析清楚。

第二,取捨不當。這是一篇內涵豐富的書信,文本也比較長,要想在一節課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必須進行一些大膽取捨。我想,在這節課中至少可以捨去如下幾個問題:

4、對“難能可貴”的.認識,將之融合到第二個問題之中。

如果捨去了這樣幾個問題,就能夠留出時間進行朗讀訓練。

第三,節外生枝。有這樣兩處,導語時對學生進行的一番説教,分析“難能可貴”時教師談到的題外話。

另外,因為學生的回答不盡人意,教師代替的講解過多了一點。

第5篇

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學生:預習生字詞,瞭解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資料,查閲有關雨果的資料。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他的長篇小説《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我們很多同學都讀過他的小説。今天學習他另一篇文章,同學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認識。

教師板書課題,檢查預習,小組交流查閲資料,教師投影學習目標。

2.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個外國人這樣説,表現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雨果:立場堅定,態度鮮明,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和毀滅世界奇蹟圓明園的罪行。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文中對比鮮明、精彩的語句細細體會,思考問題。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麼特點?

提示:用圈點法精讀,體味精彩語言,瞭解反語的'作用。

教師導學。學習後,同學們不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語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內心世界,請你也用書信的形式,給他寫一封信,談談你讀了後的感想。

1.你如何評價雨果的觀點?他的胸懷和品格對你有什麼啟發?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作為中國人,你是怎樣看待的?

3.中國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中國有了什麼進步?

第6篇

知識目標:1、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能力目標:辨別本文中讚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重點難點: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瞭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盜,為了共同的利益,進入了一個富貴的書香門地的家中去搶劫。由於他們事先勾結了那個大户人家中的僕人,所以一夜之間,將能帶走的東西洗劫一空。不能帶走的全被毀壞了。頃刻間,昔日富麗堂皇的景象在瞬間化為一片烏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斷瓦殘垣。這個家庭的許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幾百口人都被殺了,可是唯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存活了下來。他長大後,被告知了家中當年的慘況。於是,他發憤圖強,終於有一天,他打敗了那兩個強盜。奪回了本該屬於他們家應有的尊嚴與地位。我們現在只知道,那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請問:親愛的你能猜出來,那個嬰兒是誰?那幾個可惡的僕人又代表了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又是什麼?

那個受難的家庭就是我們的祖國呀!那可惡的僕人就是那些漢奸狗腿子呀!而那個嬰兒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呀!

有許多學生因為在歷史課上講過,所以這是一方他們自主發揮的空間。許多學生講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請大家先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沒有不和諧的地方?

(一般孩子們覺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卻不容易找出來。)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這個問題我沒有給學生講。我覺得他們沒必要分得這麼詳細。也不知道到底對不對。)

概括——具體——概括。(這一點,學生都能總結出來。但話語還不準確。)

6、那麼雨果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持什麼態度?(譴責態度。)用了怎樣的語言?(反語)有什麼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讚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7、那麼他不幫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

人類的立場。(這裏有説,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

8、如果説,你們家有個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態度是什麼?(有個學生説,我會原諒他的,再給他一次機會。)是的,你肯定不會主動站出來去指證他。但是雨果卻能,因為他有着我們所沒有的什麼品質?

9、好了,現在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的感想。

課後記: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們,故事明白了。那麼這篇課文就好理解了

第7篇

目的:通過兩則驢的故事的講述,使學生對什麼是諷刺性的語言有初步的認識,並激起學生學習本篇課文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接着用多媒體投影打出本課的題目--《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並向學生提出本文的學習重點:體會本文語言運用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的:使學生對作者雨果這位偉大的作家有總體的認識。

3、字詞的檢測(請學生上來標註字詞讀音,並用實物投影出來)

目的:通過以上的內容,檢測學生預習課文的效果,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6、過渡並轉入本課重、難點的教學(問題的探究與解決)

(1)請學生帶着以下兩個問題(用ppt展出)閲讀課文,並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稍後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回答。

問題一:雨果是怎樣描述圓明園的?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問題二:雨果是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的?在語言上又有什麼特點?

説明:教師在歸納學生答案同時用ppt展出巴特農神廟以及圓明園景物(包括有名園概況、名園風光、名園奇珍等),務求使學生能在感性及理性兩方面理解課文。

問題二答案:運用了一系列的反語來形容強盜心理,如“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文明”、“野蠻”、“全部讚譽”等詞語,具有極其辛辣和尖鋭的嘲諷意味。

反語:故意使用與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本意,這種修辭方法就叫反語,也稱“倒反”、“反話”。多用在揭露,批判,諷刺等方面。

説明:教師在歸納完學生答案後,用多媒體展出遭受空前劫難後的圓明園的圖片,使學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並瞭解在我國曆史上曾經有過這麼一段屈辱的歷史,及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7、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使得學生體會到本文在運用語言上的'特點,進而通過以下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ppt展出)

(一)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來看,雨果的立場和態度是怎樣的?

(二)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但雨果是一個法國人也這樣説,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説明:此處是由學生自由討論和發言,教師在前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白:雨果作為一個法國人,對待這件事他是立場堅定,態度鮮明,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和毀滅世界奇蹟的罪行,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這裏充分表現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以及胸懷博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