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24教學法心得體會共3篇 "探究24教學法:優化學習體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5.7K

本文主要講述了讀24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體會和心得體會,通過學習和探索,作者深刻認識到了讀24教學法的獨特優勢和實用性,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對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讀24教學法心得體會共3篇

第1篇

本文是關於心得體會的讀《中學歷史教學法》有感,感謝您的閲讀!

工作一年有餘,在這期間裏我不斷地思考:教給學生什麼,只是單純的書本知識?新課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與應試教育如何結合?這個寒假我讀了葉小兵教授的《中學歷史教學法》一書。他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視界,睿智的語言,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師成長的專業課,開拓了我的視野,也解決了我專業發展成長中的很多問題,感觸頗深。

歷史教學是什麼?職業乎?事業乎?生命乎?對於大多歷史教師來説,歷史教學首先是謀生的職業。作為一個社會人,首先要解決生存問題。歷史教師和其他職業一樣,都是人們謀生的手段。但"教書絕不只為稻樑謀",在從事這個職業的過程中,我們會與很多專業問題碰撞。只有積極地面對這些問題,潛心於深刻的閲讀與思考,才會收穫榮譽,收穫地位,由此才能體會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神聖感,在這個基礎上才會致力於歷史教育事業。這個時候,我們對歷史教學的認識已經從職業上升到事業階段。這個階段還是從功利的角度去看待歷史教學。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我們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成為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當我們的教學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後,又該出現新的追求。將跳出傳統的枷鎖,在歷史教學海洋中"苦修"、"遨遊",深刻體味着經典之精髓和學術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對歷史教學由平淡到熱愛乃至珍愛,將自身自然地融入歷史教學中。此時,又達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將歷史教學視為自己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錢穆在《中國歷史精神》中説:"歷史便是人生,歷史是我們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經驗。"又説:"歷史是一種經驗,是一個生命。更透徹一點講,歷史就是我們的生命。"是的,歷史本身就是我們人類共同的生命,只有把歷史教學視作我們生命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我們才能真心去呵護它,珍惜它,發揚它,我們的歷史教學才會時時煥發出人性的光輝,生命的色彩,理性的靈光。

歷史教學為什麼?為書乎?為史乎?為學生乎?對於所有的老師來説,在教學之初,一般都認為教材是開展教學最根本的依據,學生要掌握的一切都囊括在教材中。隨着時代的進步,教育教學觀念的變化,以及歷史學本身的發展變化,面對大學聯考試題中頻頻出現挑戰教材、挑戰我們原有歷史認識的題目,我們逐漸意識到教材並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依據。教材是靜態的,而我們面對的是有生命活力的學生。教師不應囿於教材,"唯教材是上",教師要學會開發教材。如何開發教材?最關鍵的是要回到歷史中去重新審視歷史。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閲讀大量史學原著,並且帶着如何理解教材的角度進行深入的挖掘,把歷史教學的着眼點轉向客觀的歷史本體,努力要教給學生真實客觀的歷史知識。翻開浩繁的歷史畫卷,崇高與卑劣共存,壯美與醜陋同生,中學生由於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發展尚不成熟,他們的人文素養還在形成時期,審美心理結構不太穩定,因而對同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看法、認識會產生迥然不同的觀念和反應,有時甚至出現很大偏差。因此歷史教學過程不僅是歷史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歷史意識的培養和歷史思維的訓練過程,即人文素養積澱的過程。歷史教學應藉助歷史長河中豐富多彩的人物、事件、圖片等媒介來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激發他們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創造力,從而釋放出感情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釋放出自我實現的力量,提升人文素養。

歷史教學怎麼教?到位乎?到形乎?到神韻乎?剛開始執教時,我的課堂教學一般主要關注教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分析教材,理清教材的思路,並正確區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通過熟悉地掌握教材的邏輯結構來設計教案和教學流程。在教學方法上自然以講授為主,運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豐富多彩的歷史內容來吸引學生。這一層次可謂基本到位。但隨着"以學生髮展為本" 理念的日漸深入人心,就要從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尤其注意課堂中和學生的交往互動。正如書中所説:教師的任務不是約束學生,而是為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引導學生學會自由地思考和自覺地自我約束。在日常教學中,在教學過

本文來自於互聯網,僅供參考和閲讀 程中就會採用討論、專題探究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積極創造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營造和諧寬鬆的課堂氣氛。這一層次可謂基本到形。在一次次"靈感"的衝擊和一次次的"頓悟"後,在教學過程中會形成"一課一靈魂"的理念,即主張課堂教學要突出真正的歷史"靈魂".在此基礎上提倡學生真正的"神動"而非缺失靈魂的"聲動"、"形動"、"羣動",如此才可謂是"多元互動".可見,歷史教師的教學藝術發展,猶如莊子筆下的"庖丁解牛",經歷"族庖、良庖、道庖",由技進乎道的三重境界。

以上只是我拜讀本書以及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一些片段感悟,更多的是前輩們的經驗總結。作為一名剛剛踏上歷史教學崗位的新教師來説,遠沒有達到上述歷史教學的多重境界。但是"我思故我在",在我的教學歷程中,我會一直秉持這樣的態度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歷史教學更高的真諦!

讀24教學法心得體會共3篇

第2篇

“五讀”教學法是周汝雲老師經十多年語文教學實踐探索,總結出來的能有效提高學生語文閲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在語文閲讀課堂教學中,以範讀、引讀、導讀、講讀、精讀五個環節來組織,每一環節完成各自不同而又相互有聯繫的教學任務,從而完成閲讀教學的全部過程。

“五讀“教學法立足於全體學生閲讀能力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關於閲讀教學“以讀為本”的思想。着力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使他們具有適應社會需要的識字能力、閲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能力。豐富語言的積累,發展語感和思維。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愛美的情趣。開發學生潛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五讀”教學法通過“五讀”實現了文本、學生、教師間的對話,體現了文本的再創造過程。充分的體現了學生的個性解讀,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陶治,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我們教師不僅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更要把握住文本的主流思想。準確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領會有一定內函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並有自已創造性的見解。能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五讀”教學法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豐富了語文知識,發展了語文素養,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五讀”教學法以讀為主線,以讀促思、以讀促悟、讀中生疑、讀中求解、由讀成技、讀練結合。學生通過學習,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學習語文的樂趣。

“五讀”教學法在運用中,教師要突出“讀”,要讓學生每次讀都有任務,不能為讀而讀。教學中既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強調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此外,教師還應注意提問的技巧。也就是提問的時機、問題的質量、提問的次數等。只有有價值的問題,才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法的主導作用。“讀”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參與,學生只有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共嗚。才能對文本進行二次創作。產生自已的個性化解讀,得到情感的薰陶和思想的啟迪。

“五讀”教學法符合素質教肓的要求,豐富了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

第3篇

在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對促進中國小生的全面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正處在青少年成長時期的中國小生來説,完善的音樂教育將直接影響着他們的智能、心理、品質以及行為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抓好基礎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通過教學法的學習,我瞭解到,音樂是一門藝術課,技藝性、實踐性很強,不同於其他課程。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樂器、欣賞、指揮、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音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特殊性,現代音樂教學法的特徵主要表現為重視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發揮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以及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通過教學法的課堂試講,我發現要做到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對於我們還沒畢業地在校大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在試講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課堂氣氛沉悶,語言不流暢,話語連接不緊密,教唱地音樂與音樂本身要表達地情感不相符,不能隨機應變而且還有很多環節的疏漏等等。這些就預示我們要吸取經驗,彌補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改進完善。

目前的音樂教學大多沿用“循規蹈矩式”教學法:如先教音準、節奏,再教感情和表現手法,這種教法把認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審美因素分割開來,忽視了“表情在音樂教育中佔着中心位置,音樂教育應當從表情開始”的原則。要知道音樂教育的魅力,並不在乎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充分表現在感染、激勵、教育、啟迪等效應上、因而教師必須善於誘發學生髮現美、感受美,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欣賞是音樂課的內容之一,例如;欣賞《過雪山草地》教師要通過導入引起學員音樂欣賞的興趣,要利用音樂所表達地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應,要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來,以進一步增強對音樂地理解能力,提高對音樂欣賞鑑別的能力。再例如《春天的故事》在聽這首歌之前,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這首歌的音樂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旋律、節奏的特點是什麼?所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感情?使學員在欣賞的過程中融入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音樂教學應當把聆聽、演奏、演唱、指揮、作曲乃至音樂評論等等結合起來進行,而不是隻侷限於某一方面,把音樂學習融入到其他學科學習中。譬如:音樂與文學的姊妹藝術,結合語文教材進行音樂教學,開拓學生思維,創設音樂情境,自選歌曲學習,自行收集材料,不僅能開闊音樂視野,還能挖掘出更新、更廣的內容。音樂與美術的姊妹藝術,在欣賞和聆聽中,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感情。而且在教授歌曲時圍繞重點難點的環節,要有一個重點難點的攀升和活動的遞進性,在堅守的過程中不要用單一的活動或環節。

通過教學法的學習,我瞭解了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從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作為後繼教師,我更應該總結經驗,豐富自我,在教學中敢於創新,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興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