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黨史,參觀紀念館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6.82K

  回顧黨史,參觀紀念館感悟

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質的同時,把雷鋒精神更好的繼承、傳承和發揚下去,確確實實的做到“讓雷鋒精神在我們的行動中發揚光大”。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回顧黨史,參觀紀念館感悟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回顧黨史,參觀紀念館感悟

回顧黨史,參觀紀念館感悟一

湖南雷鋒紀念館和廉政教育基地湖南黨史陳列館參觀學習,作為大隊政治教導員,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全程聆聽講解員,介紹雷鋒同志先進事蹟,深切領悟雷鋒精神,近距離緬懷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三位偉人半身雕塑,全面直觀地瞭解到毛澤東等革命先輩英雄的革命事蹟。

在雷鋒紀念館,大量圖文和實物生動再現了一名生在舊社會受地主階級壓迫的孤兒,在黨和人民教育培養下,成長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秀青年的歷程。打着補丁的衣服、撿來的螺絲釘、掉了漆的茶缸、補了又補的被裝等物品,充分展現了雷鋒厲行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雷鋒的日記、書信、照片等資料,充分反映出雷鋒積極陽光、充滿愛心的內心世界。

伴着解説員的講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雷鋒迫切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但鑑於焦化廠的徵兵名額有限,且雷鋒在工地的表現十分突出,領導也捨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報名,這可急壞了雷鋒,他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人武部向餘政委講起自己的經歷,表明他參軍的志願和決心。武裝部的餘政委和工程兵派來的接兵的領導專門研究了雷鋒的入伍問題,認為他是苦孩子出身,經過實際工作的鍛鍊,政治素質好,入伍動機明確,雖然身高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身體條件差些,但他在農場開過拖拉機,在工廠開過推土機,多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相信他入伍會成長得更快,最後決定批准雷鋒入伍。

在這個和平年代,作為一名現役軍人,我們應該立足崗位,在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質的同時,把雷鋒精神更好的繼承、傳承和發揚下去,確確實實的做到“讓雷鋒精神在我們的行動中發揚光大”。學習雷鋒精神不應只在三月,不應只流於表面形式,雷鋒精神應該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參觀完雷鋒紀念館,走進湖南省黨史陳列館大廳,首先看到的是名為“瀟湘魂”的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大型偉人半身雕塑,三位偉人親切、偉岸的形象近在眼前,令人倍感振奮。

展廳共分為三層,陳展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為主題。共分成四個部分:前三部分按照歷史發展脈絡,分別以“開闢新天地”、“描繪新畫卷”、“譜寫新篇章”為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湖南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三個歷史時期;第四部分“三湘羣英譜”採取專題形式,介紹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湘籍和長期在湘工作的370多位黨史人物和2個羣體。這一段段珍貴的文字,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載了歷史記憶的文物,立體、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波瀾壯闊而又絢麗多彩的光輝歷史。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聆聽這部湖南地方黨史又重新被翻開,讓大家深受感染和震撼。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此次參觀學習,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奪取政權是何等艱辛,更加明白了和諧、安寧的社會環境來之不易。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要緊記這部紅色的歷史,把羣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消防監督、滅火救援工作的重要標準,始終做到心中想着羣眾、感情貼近羣眾、工作深入羣眾,做好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正踐行好執法為民的準則。

回顧黨史,參觀紀念館感悟二

序廳左側用18個字概括了紅色精神的精髓,右側前言概括了建立江干紅色精神教育館的主旨。

閲讀區陳列各類紅色教育書籍,供廣大黨員幹部閲讀學習,讓黨員幹部在閲讀中感受各個革命時期的紅色精神。

展示區按時代順序提煉了16種紅色精神,從建黨之初的紅船精神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北京奧運精神,以及浙江、杭州、江干精神等,展示了不同革命、建設和發展時期凝聚而成的紅色精神。

交流區通過重温入黨誓詞,聽微黨課等形式暢談個人感想,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激發黨員幹部永葆先進性的思想。

觀影區結合基層黨建工作特點,點播江干紅色精神教育宣傳片、紅色經典影片、優秀黨建宣傳片等,讓黨員幹部重温歷史、銘記歷史,學習先烈們及先進人物的紅色精神。參觀者通過“聽、看、讀、説、寫、研”等形式,把參觀者融入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光輝歷程中,真正達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教育目的。

江干紅色精神教育館的東面有江干先鋒館和紅色文化廣場。江干先鋒館,圍繞 “江干概況、黨建歷程、領導關懷、黨建成效、基層風采、黨建陣地”等六個方面介紹江干黨建成果。紅色文化廣場,圍繞“民族脊樑、國家價值、政黨本色”三個方面佈置了包括“趕考路、興邦亭、‘不忘初心’組石、‘薪火相傳’火炬、格言羣”等紅色文化元素。

回顧黨史,參觀紀念館感悟三

參觀完畢,重回參觀的起點,重新瞻仰序廳正面的焦裕祿半身銅像,心中湧起無限的崇敬與追思,腦海中突然浮現出習近平總書記於1990年7月所創作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上闋“追思”,敍寫焦裕祿的功績,百姓對他的愛戴、緬懷,以及詩人對他的評價。下闋“明志”,展現焦裕祿精神對詩人的影響,表達了詩人執政為民、造福百姓、恩澤萬眾的理想和宏願。

思緒由此蔓延開來。焦裕祿同志的偉大事蹟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焦裕祿精神的深刻闡釋,湧上心頭。

“一顆初心”一心向黨。焦裕祿同志一生曾遞交過三份入黨申請書,當他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時,他説“我的條件還不夠,對革命還沒有作出啥貢獻,對照誓詞,我還差得很遠很遠…我要努力為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焦裕祿同志的事蹟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跟黨走,他一生都在為黨分憂、為黨添彩。”

“一把藤椅”一座豐碑。焦裕祿同志常年拖着帶病的身體拼命工作,積勞成疾罹患肝病,疼痛難忍時,他就用右膝頂住肝部,硬生生把藤椅的右邊頂出了一個大窟窿。習近平總書記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總書記始終踐行着人民領袖的人民情懷:戰貧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戰疫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顯人間大愛。

“一生堅持”一世盡責。1964年5月,焦裕祿同志被肝癌奪去了生命,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們把沙丘治好。”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員、幹部,“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待羣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對待自己,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

“一身正氣”一代家風。焦裕祿同志因一張戲票,拿自身“開刀”,以身作則要求“幹部十不準”;着一件舊襖,守兩袖清風,教育黨員幹部“時刻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領導幹部要把對黨忠誠納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引導親屬子女堅決聽黨話、跟黨走。”

離開焦裕祿同志紀念館返回洛陽,“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詩句始終縈繞耳畔,焦裕祿精神作為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自立、堅忍不拔的精神符號已然鐫刻胸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