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化隨筆散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時代變化隨筆散文

一晃,當年在院子裏看電視的人,好多已作古,黃毛丫頭都已不惑,那台電視機早已不知所蹤,那間充滿歡聲笑語的老院也只剩下殘垣斷壁。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時代變化隨筆散文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時代變化隨筆散文

時代變化隨筆散文一

現在,電視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液晶、超薄、智能,畫面清晰,色彩豐富,收視效果絕佳。不像以前的電視機,體型笨重,頻道單一,節目單調,信號還不穩定。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農村人的生活簡單而樸素。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耕耘勞作,用汗水和勤勞創造着未來

農活收工,吃過晚飯,收拾完,三五成羣,婦女們聚在一塊,東家長,西家短,聊天打趣;孩子們玩過家家,翻繩子,打彈珠……

若是打開收音機,聽上一段廣播劇或是評書,那自是極好不過了。然而,收音機滿足了聽覺的盛宴,卻帶不來視覺的享受,讓人多少有些遺憾。

電視機就在這樣的情景下應運而生,把人們視覺與聽覺完美融合,獨特的感官體驗帶來了非凡的感受,在人們的殷殷期盼中,走進了大眾。

我們家就在那時購買的,全村唯一的一個。

春筍牌電視機,12英寸,黑白的。爸爸按照説明書組裝好電視,當時電視節目都是無線傳播,要用天線來接收信號。這點小事可難不倒爸爸,他可是無線電專家,爸爸找來一根長長的木杆,一段鋁絲,用手將鋁絲彎成環狀,固定在木杆頂端,簡易天線便完成了。他把天線捆綁在煙囱旁邊,我們在電視跟前看着,爸爸在房頂旋轉天線,直到調整到合適的角度,電視屏幕終於不再是雪花點點,有了圖像,很清晰的畫面。我們興奮地喊爸爸,好了。

那個誰家買電視了,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全村。男女老少擠滿了我家不大的院子,都來看這個稀罕玩意兒。爸爸早早吩咐我們把家裏的長凳子,低馬紮,高杌子,竹椅,木墩兒,擺放在院子裏。一波一波的鄉親,來到小院,就地落座。來遲了,沒坐的,就席地而坐,莊户人不講究。小孩乾脆爬到梨樹上,廈頂上,牆頭上;女人們抱着娃,搖着蒲扇,驅趕蚊蠅,男人們卷着旱煙,吧嗒吧嗒抽着,煙霧繚繞,小院裏就像開會一般熱鬧。

爸爸輕輕地打開電視,屏幕亮了,圖像出來了。人聲鼎沸的現場瞬間鴉雀無聲,人們屏息凝神,目不轉睛,好奇而專注地地盯着這個神祕的匣子,“開了,開了”。老鄉們興奮地喊着。

“這匣子能傳出聲音,還能放出圖像,真真好!”

不記得當晚什麼電視,只記得鄉親們吵吵了一個晚上,新鮮事物,大家特別感興趣。

天氣好的時候,電視機就放在院子裏的一張小桌上;遇上颳風下雨的天氣,就被搬到東廈,爸爸媽媽居住的房間。

一個個黃昏,人們翹首期盼,盼望着最幸福時刻的來臨,從《血疑》到《阿信》再到《霍元甲》,一部部優秀的中外名劇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幸子姑娘悲慘命運牽動着人們的心絃;隔着屏幕,阿信的堅強與樂觀感染了在場的鄉親;萬里河山永不倒,霍元甲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令人敬仰……

這道精神大餐,安撫了鄉親們睏乏的身軀,慰藉了他們飢渴的精神世界!

後來,社會發展,家家都買上電視。鄉親們不來了。

一晃,當年在院子裏看電視的人,好多已作古,黃毛丫頭都已不惑,那台電視機早已不知所蹤,那間充滿歡聲笑語的老院也只剩下殘垣斷壁。

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那台黑白電視機,豐富了鄉親們生活的有功之臣,承載了我童年全部歡樂的物件,你去了何方?

你跑到我心裏,融入到我靈魂的深處,我定會把你珍藏好,永久保存。

時代變化隨筆散文二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要開拓事業,實現夢想,就得去勞動;要擺脱困境,尋找出路, 也得去勞動。勞動是生活的基礎, 是幸福的源泉。一個願意付出勞動的人,必定會收穫一份生命的厚重。

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勞動居功至偉。從《詩經》中那伐檀的聲韻中,我們彷彿聽到了老祖宗勞動號子的動人旋律;從京杭大運河浩大工程裏,我們驚歎先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無限聰慧和力量。勞動創造了人類,改變了世界,誕生了文化,促進了穩定,也昇華了價值。

俗話説:“雙手不沾泥,不知農事艱。”“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勞動需要付出,付出時間,付出體力,付出智能,付出誠實,付出辛勞。有付出才有回報,有耕耘才有收穫。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躺在牀上餡餅不會從天上掉到嘴裏。

勞動讓我們學會珍惜,懂得感恩,深味“粒粒皆辛苦”的含義。農民辛勤耕耘,給失血的土壤以温馨。唯有律動的泥土欣喜異常,因為鋥亮的犁鏵,能洞穿土地的心事,讓收穫成為可能。映入眼簾的,是牛鞭高舉的剪影,一幀又一幀定格在清晨的膠片上。抑或有幾隻覓食的白鷺,頑皮地跟在犁鏵的後面,看看是否有蠕動的蚯蚓和蟄伏的泥鰍。勞動的愉悦,是農民站在麥田前,遙望金黃色麥浪時的喜悦,是稻花香裏説豐年時,感受到歲月靜好;是環衞工人站在乾淨整潔的街道上,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潮,臉上露出的笑容;是將一個個生命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白衣天使內心發出的喜悦……

《管子》裏有言:“一農不耕,民有飢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管仲也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勞動不僅是衣食之源,也是文明禮儀的基礎。每一位炎黃兒女有責任和義務繼承併發揚熱愛勞動這一傳統美德,用自己的勤勞智慧的雙手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習總書記説,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是我們擁抱未來的底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要播下熱愛勞動的種子,種下丹桂飄香,或桃李滿園,亦或稻菽千層。青年人應不負前輩之望,用勞動承接夢想的火炬,用雄壯的聲音和鏗鏘的曲調,奏一曲新時代的勞動讚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