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法典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9篇 探究民法典與未來社會的趨勢——2023年民法典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5W

本次2023年民法典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旨在加深對我國民法典核心內容的瞭解,提高公文編輯工作中的專業素養,進一步促進民法典在社會生活中的落地實施。

2023年民法典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9篇 探究民法典與未來社會的趨勢——2023年民法典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

第1篇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__年1月1日起施行,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今年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不由讓人暢想當“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

民法典有多麼大的意義,它的亮點是什麼,這些大家看看新聞就可以心中有數。民法典的亮點在央視新聞的報道中,呈現出來不少亮點比如未成年人受性侵、降低行為能力的年齡、延長訴訟時效等等。

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範,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佈,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佈,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標誌着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誌着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構建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民眾智慧得到極大發揮、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湧流,是民法典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具有的歷史價值。他建議,民法典頒佈後,普法教育要及時跟上,尤其要通過教科書、現代通訊網絡進行普及,普法教育要進機關單位、進學校社區,走進千家萬户。

2023年民法典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9篇 探究民法典與未來社會的趨勢——2023年民法典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建立健全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時期繼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將相關民事法律規範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討論、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經過一代代民法學者接力奔跑,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即將誕生,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我國將告別“散裝”民法時代,迎來新的民法典時代。

先哲有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裏,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是市民法、權利法,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和,民法典就是要將這個“總和”,儘可能囊括到一部成體系的法典之中。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最基本的職能是對權利的確認和保護,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所有民事主體的法律行為,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遵循。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標誌。我國民事法律制度伴隨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形成並不斷髮展完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不僅能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髮展,也能為人類法治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第3篇

20__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從此,我們邁入民法典時代。新編纂的民法典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七編。民法典是對過去民事單行法以及司法解釋的傳承繼受和創新發展,一些與時俱進的新理念也體現在民法典中。民法典的變化還體現在,基於立法嚴謹性的技術要求,對過去民事單行法和司法解釋中表述不夠清楚或者不夠準確的規定進行了非實質性修正;基於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對其部分內容進行了實質性修改。非實質性修正主要包括概念使用與語言表述的改變,部分法律條文中個別詞語的改變,句子前後標點符號的改變等。作為我們法律人,不但要關注民法典中的實質性修改,還要關注非實質性修正。下面就民法典中的部分非實質性修正談幾點學習心得:

民法典對過去民事單行法和司法解釋部分法律條文中的“要求”一詞修改為“請求”。立法機關之所以把“要求”一詞修改為“請求”一詞,這説明“要求”和“請求”二詞的含義肯定不一樣,二者有細微的差別。“要求”是指提出具體願望或條件,希望得到滿足或實現。而“請求”是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滿足。“請求”含有處於被動地位的意思,希望別人能按自己的意思辦。而“要求”是自己處於主動地位,帶有命令似的口吻。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除了通過人民法院主張權利用“請求”一詞外,立法機關用的都是“要求”一詞。看來,在立法者眼裏,家事是可以天經地義的“要求”。除了家事外,要麼“要求”,要麼“請求”。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民法典繼承編中,“請求”一詞只出現了一次,“要求”一詞一次也沒有出現。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個別語句的表述進行了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而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只是表達了當事人有請求的權利,至於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是支持還是不支持當事人的請求這層意思並沒有表達出來。而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中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就表達出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以支持也可以不支持這層意思來。這前後的變化體現了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表述的更清楚。

以上摘出的只是民法典非實質性修正中的一小部分,個人的理解可能有不到位的地方。民法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先理解吃透民法典後再運用到實務中去,在實務中成熟運用民法典也需要一個過程。

第4篇

民法典編纂中這樣的細節數不勝數,這些法律條文變遷的字裏行間,刻下的是中國從改革開放邁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滄桑鉅變,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寫下生動的法治註腳。

在沒有民法典的情況下,同樣是“消費者以商品有瑕疵為由要求退貨賠償”,法官有的在判案時援引合同法,有的援引侵權責任法,有的援引產品質量法,有的援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數量龐大的單行法中去尋找裁判依據是非常困難的,找到的法律規定有可能相互矛盾。

“編纂民法典,則可以為司法機關提供統一的、最為基本的裁判規則。同時,還可以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説。

前些年,多地出現的霧霾天氣,成了公眾共同的煩惱,也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為此,民法總則在第一章中就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把綠色原則上升為民法基本原則,實現了法治保障與新發展理念的同頻共振。如今,這一原則影響着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氣質量經過幾年的治理,“吐槽”霧霾的越來越少,“曬”藍天白雲的越來越多;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的相關制度、規定逐步完善,污染、破壞環境就要被追究法律責任;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推行垃圾分類,舊物循環使用也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逐步成為社會新風尚……

第5篇

6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文章從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等多個方面詳細闡釋了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重要性。民法典迴應了人民的期待,充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這篇民法典“講義”,更是飽含人民情懷。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領會、宣傳,讓民法典的規章與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融入日常生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從《法經》問世,到《唐律疏議》出台,歷史表明,法之盛衰關乎政之治亂,良法向來是治國之重器、善治之前提。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4次啟動制定和編纂民法典相關工作,但由於條件所限沒有完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羣眾期待,把編纂民法典擺上重要日程,通過5年艱苦細緻的工作,完成了民法典編纂這一重大立法任務,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強大法治保障。民法典有着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既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更為維護人民權益織密防護網。民法典姓“民”,所涉及的領域貫穿每位公民的一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羣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針對疫情期間家長隔離在外、孩子在家無人照料等緊急情況,民法典進一步完善監護制度,為孩子們提供更多保障;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怎麼辦?違反規定飼養動物、侵佔通道等引發的糾紛,相關方如何擔責……經濟社會在不斷髮展,生活方式在不斷變化,社會關係在不斷調整,調節社會關係的民法也需要與時俱進。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迴應社會關切,對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羣眾的所思、所盼、所急,實實在在地寫進了法律條文中,從法治層面推動解決痛點難點問題,這部鐫刻人民權利的“寶典”,有力度、有温度。有關部門要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典共1260條,全文逾10萬字,大到產權制度,小到婚姻家庭,無不為人民而書寫。而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民法典誕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過程,10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建議,因此,民法典的實施也要始終到羣眾中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各級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通過專題講座、普法進社區、普法趕大集、在線答題等多種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引導羣眾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繪就全面依法治國的嶄新畫卷,推動“中國之治”進入更高境界。

第6篇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赴七個省區市考察調研,對基層黨建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寧夏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建立健全乾部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建立健全乾部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響應號召,以奮鬥精神擦亮黨員本色。

黨員幹部要以“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紮實走好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最後里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脱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走得格外艱難,這就需要我們建設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作為黨組織的一份子,要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引,像釘釘子一樣釘實基礎工作,迴應羣眾關切,解決羣眾疑難,實現羣眾期盼,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羣眾的“幸福指數”。面對挑戰敢於擔當作為,面對挫折敢於迎難而上,真正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要學會俯下身子,靜下心來,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在“實”字上用力發力,把羣眾工作做深、做細、做透,讓脱貧工作既有“面子”又得“裏子”。

黨員幹部要以“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奮鬥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正之風。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一些能力欠缺、思想有瑕的幹部同志,便開始動起歪腦筋,想起壞主意。他們將“紮紮實實幹工作”的信條拋之腦後,一味“走過場”“裝樣子”“喊口號”,把“表態發言”當工作落實,把“前景規劃”當工作成果。這種現象不僅增加了底層工作負擔、減弱了實際工作成效,更為嚴重的是割裂了黨同人民羣眾之間的血肉聯繫、敗壞了黨的優良作風。黨員幹部要遵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勇於擔當為榮、以逃避責任為恥,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面子工程”,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上講規矩、講紀律、講原則,遇事時多擔當、多擔負、多擔責。制定指標符合實際,落實工作符合民情,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鬥志,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黨員幹部要以“心中有民、胸懷天下”的奮鬥精神,生動詮釋立法為民、人民至上的深刻內涵。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備受人民關注的法典,不僅標誌着中國法治新時代的開啟,也是“人民至上”這一執政理念的生動體現。民法典共7編、1260條,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民法之大成,可謂是“無處不民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學好民法典是開展相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幹部要爭取先學一步、學深一步,準確把握民法典的立法精神、豐富內涵和價值理念,把民法典弄懂吃透,以民法典來規範自己一言一行,嚴格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腦中常謀利民之策,心中常思為民之事,把人民利益舉在高處,把百姓思慮擺在前頭,在學好、用好、守好民法典中擦亮“人民至上”的底色。

第7篇

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時代要求,中國民法典呼之欲出。5月24日,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分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有關代表團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有關界別,同代表委員們一起審議討論民法典草案。

法律是國之重器。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強調,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對編纂民法典工作任務作出總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民法典編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審議好、完善好民法典草案,圓滿完成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任務,確保民法典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曾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黨和國家領導同志指出,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隨着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髮展完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編纂民法典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進一步夯實,人民羣眾和社會各方面對民法典的成功編纂信心滿滿。

第8篇

不同尋常的一年,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中國人民飽受疫情的困擾。在這個萬眾一心共克疫情的時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謂是為人民打上一針“強心劑”。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同時也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防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龐大的立法工程。

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求,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___一中隊黨支部全體黨員積極學習了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領悟編纂《民法典》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探討並瞭解《民法典》的主要內容,並針對性學習第三編《合同》、第七編《侵權責任》的相關內容。下一步,___一中隊黨支部將逐步結合實際工作,對民法典中涉及執勤業務的部分着重研討,並形成執勤規範,為未來工作紮實穩步推進築橋鋪路。

第9篇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領域結出的碩果,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老百姓的生活百科全書,它的實施關係千家萬户,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宣傳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明法於心,守法於行。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而普法就是要幫老百姓瞭解熟悉這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法律要發揮作用,離不開全社會對法治的真誠信仰。只有在普法中把人民羣眾的法治需要真正重視起來,才能讓全社會更好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進而培養起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注重宣傳形式。一方面要做到線上宣傳廣覆蓋。充分利用網站、兩微一端、電子顯示屏等新媒介,不斷提高民法典普及宣傳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另一方面要做到線下宣傳講實效。通過張貼宣傳掛圖、設置宣傳展板、懸掛橫幅、更新普法宣傳欄、入户走訪面對面等方式,向廣大羣眾宣傳民法典,普及相關法律法規。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抓好具體措施。一是要通過講解《民法典》立法背景、重要意義和重點內容,引導廣大羣眾關注民法、學習民法、運用民法、維護民法,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思維習慣。二是緊扣重點對象。將民法典規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重要內容,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內容和單位部門“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清單。三是深化宣傳成效。對《民法典》進行系統梳理,突出重點和框架,供全體黨員下載、查閲、自學,確保宣傳效果喜聞樂見、入腦入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