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學年教學計劃範文3篇 "規劃未來,助力成長——五年級學年教學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8W

五年級學年教學計劃範文是一份全面規劃和指導學生在五年級學習過程中的教學計劃,包括學科、課程、教材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內容,是教師們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水平而制定的有效工具。本文將為您介紹一份優秀的五年級學年教學計劃範文。

五年級學年教學計劃範文3篇

第1篇

愉快的暑假生活結束了,新的學期又將開啟,在這個學期裏,我擔任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1.通過第一單元《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是班級的主人》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苦,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 法》、《煙花__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驕人祖先燦爛文化》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人是為家鄉做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五年級上冊的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有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五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我們是班級的主人”、“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驕人祖先燦爛文化”。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五年級國小生處於敏感素質發展即將交替的階段,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的發展階段快要過去,力量、耐力等素質的敏感期即將到來。特別是大肌肉羣的發展時期,也將向大小肌羣同時發展的時期過度。五年級是素質發展的大好時期,相應練習的容量要大。

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對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較長時間的注意;但注意力仍然容易分散。參加活動的動機還是以直接興趣為目標,喜歡的活動都願意參加。特是集體活動,非常樂於表現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手段,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要。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充分體現課程標準,在生活的基礎上實現課程的高度綜合,將思想品德、生活常識、社會常識、手工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多項教育內容在生活的基礎上加以整合。從目標看:關注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多重目標。教材呈現的是學生熟悉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並在注重理性 生活、審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結合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各項教育內容和多重目標的綜合。

充分體現教材的範例性,新教材所藴含的科學知識、道德觀念和審美觀念,不再是以“告訴”的方式,而是以範例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教材呈現的是一個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情景,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溝通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周邊的生活情景去感悟。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是習得“案例”本身,而是習得“案例”之後的某些更普遍的、更有價值的東西,新教材的設計注重對現實的認識、對生活的體驗、對精神的感悟和對可能生活的憧憬,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

本冊教材以兒童的成長需要為主線,以兒童不斷擴大的生活空間和時間為線索,整體呈現兒童的生活,從而引發兒童綜合的學習和思考。同時,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着重選擇與兒童生活關係密切的、兒童需要並樂於學習的內容,在反映兒童現實生活的同時,也適當關注兒童對未來生活的需求。

突出養成教育,即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通過行為指導、情境辨析,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重視生態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其成長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自然和諧相處的公民打下基礎。

通過精心創設活動情境,編寫典型範例,設計思考問題,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同時,又考慮現實狀況,活動方法簡便易行,使活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點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即活動、感悟、實踐、指導。

教材以圖的形式,用兒童的語言和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科書的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和指導性。教材畫面有利於兒童全面把握圖像所表示的內容,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運用教科書兼備的表徵功能、想象功能、審美功能和價值功能。

5.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一方面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有機結合,使教材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形成開放性教科書體系。另一方面,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為教師和學生留有選擇、開拓和創造的空間。

1.要認真鑽研教材教法,利用現代化教具,努力投身於課改當中,響應區局“全員磨練合格課”的號召,認真錘鍊合格課堂。

4.重點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在集體活動多給優生及學困生開小灶,使優的更優,差的趕中趕優,達到“抓兩頭,促中間”,全面豐收,全面提升。

5.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直接或間接地利用電話,不斷了解學生的動態,隨時採用相應的措施,以便對學生進行督促教育。

五年級學年教學計劃範文3篇

第2篇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説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積極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聯繫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官職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着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個性發展,在基本的是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悦。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不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要放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和學生交朋友,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要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於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懼進;對於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

為了體現一種兒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為學習喜愛的朋友,讓他們願意與教材中的兒童對話,教材中呈現的內容有很多細膩的生活場面和真實個案。然而教材中的範例只是一種提示,它並不是的或的。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提示去整體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這些範例豐富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取捨,或加以適當的拓展。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第3篇

本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已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五年級國小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全冊共有16課。

1、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才,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2、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才,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設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3、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4、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象、創作、表演和展示。

1、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創造條件,多給學生感悟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

2、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苗子一定是在讓其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緊密聯繫的。

3、創設文化情境,涵養人文精神。新課標指出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美術學科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的特點,它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有着直接和暗含的關係,因此,它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人的整體素質培養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4、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次課改的重點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憑藉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達到自身進一不發展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