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心得體會5篇 道德講堂:智慧啟迪與品德提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1W

在現今社會,道德觀念的淡薄和缺失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為了提升道德意識,我參加了一期道德講堂,這讓我深感受益匪淺。在講座中,我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和塑造良好品質的力量。通過分享我的心得體會,我希望能夠傳遞這種道德的力量,影響更多人。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5篇 道德講堂:智慧啟迪與品德提升

第1篇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了五千多年,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洗禮,孔老夫子的優秀思想已經家喻户曉。

前幾天,學校舉辦了一次《道德講堂》其主講張發廳長的演説讓我很受感動,他的一句“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種下守規矩的根”,讓我銘記在心。特別是那個老婆婆的小品,最後淚水從眼眶流了出來,雖説是演的,但用心去看的話裏面的感情很豐富,那個青年無意中殺死了老婆婆的孫子,而因此老婆婆的兒子為此突發心臟病死去,青少年判進了監獄,青少年因愧疚給她寄錢、寫信,可是在過年的前幾日,青少年的奶奶離開了他,唯一親人的`離世使他陷入了悲痛中。大年三十那天,老婆婆來到了監獄本想把東西給他就走,結果被青少年的悔意打動了,並做了這位少年的奶奶,張廳長把中國優秀傳承文化帶進了監獄,讓那些犯人有悔改之意,知道做人的基本原則,他對我們做出了許多貢獻,給那些犯人重新做人的機會,並且同時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孝悌忠信,禮儀廉恥”中的“孝”是中華民族的身心靈智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根,所謂孝,則首為孝敬父母,敬愛父母,百善孝為先;

“悌”在社會國家中要對兄妹,同事、同學、朋友尊重與其和睦相處,做人首要的是孝、悌,即為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親憎我,孝方賢。”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父母親無微不至地愛護我們,為人子女感受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自然小心謹慎地行孝,不敢讓父母掛念煩燥,這樣的孝並無困難,“親習我,孝方賢”遇到不喜歡子女,討厭子女的父母,子女還能一樣盡孝,這樣就難能可貴,現有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沒時間陪父母,因此有許多空巢老人,他們需要人陪伴,子女在其身邊。事業可以再創,錢可以再賺,但父母只有一個,他們此刻最需要的便是陪伴,所以我們應該趁他們還在的時候多孝順他們,陪伴他們,陪他們安享晚年。

“悌”現在國家普遍為獨生子女,即使我們沒有兄弟姐妹,我們也要對同學、朋友有兄弟般情意寬容大度,學會分享,不因財物小事傷其感情,要為對方着想,學會換位思考,兄弟姊妹朋友同學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其中了。

正所謂“無規矩,無以成方圓”,若無“規”則不成圓,無“矩”則不成方,我們要守規矩這樣才可以描繪出方圓,做事嚴謹,乾脆、利落,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規矩,在家裏則為家規,班裏則為班規,學校則為校規,在國家則為法律,從小父母教導我們要規規矩矩做人,如同一個方形內有個圓,方形的四邊與圓相切,這樣的圖形美觀,並有深刻的寓意,我們做人就像這隻有規矩畫出的方圓才最完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了五千多年,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做人,教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如同一粒種子,發芽,成長,長出了壯實的根,種下了守規矩的根。

我們應該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並以身作責。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5篇 道德講堂:智慧啟迪與品德提升 第2張

第2篇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當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與人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

道德總是抑惡揚善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作為規範人們行為的社會關係,道德與法律又是相輔相成的。古人云“盜亦有道”,外國有一句名言“當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不要絕望,記住,你還可以犯罪”,也就是説,犯罪不一定違反道德。比如,在舊社會,政府暴政令百姓無法生存,最終揭竿而起。如果他們打家劫舍,截道剪徑,搶些東西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搶幾個女人來壓寨,就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歷史時期,身處社會的不同階層,道德有着不同的內涵。在舊社會,道德是統治階級的,是奴隸主、封建領主、官僚資本家的道德,尋常百姓的道德就是服從統治階級的統治,維護他們的權威,滿足他們的奢靡慾望。同樣是打打殺殺,因為違反法律被處死,那是罪有應得,遺臭萬年;因為人民利益而戰死沙場,就是英勇就義,流芳千古。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認為,它從生活的不同階段,從社會的不同階層,説明了道德的本質意義。

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在不斷的學習中完善自身,活到老,學到老,活到老,學不了。學什麼?當然不是學習吃喝嫖賭、坑蒙拐騙,又或是學學吃點兒齊家,就是處理好家庭關係,處理好家庭與社會的關係,建設好自己的小家,爭取為建設好國家這個大家做點兒貢獻。首先,要具有家庭美德,要贍養好自己的老人和長輩;關愛自己的配偶和親朋;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和後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要遵守社會公德,不因自己的家庭幸福而干擾他人的家庭幸福,不因自己的家庭利益而影響社會的.安定和諧,共同營造一個和睦的、舒適的生活環境。

治國,就是參與國家建設。個人作為社會和國家的一份子,能力有大小、術業有專攻,分工有不同、貢獻有差異,不是那種翻手雲覆手雨、制定政策的人才能治國,執行政策的工作者也應該參與治國。要有職業道德,幹一行、愛一行。不説無私奉獻,至少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薪酬。人民的公僕,其天職就是為人民服務,要多作換位思考,如果我是服務對象,我需要所謂的“公僕”提供給我什麼樣的服務。要在其位、謀其正,給自己一個定位,嘴巴張得小一點、手伸得短一點。不要損人利己、損人不利己,最終害人害己。

安天下,這個是國家領導人乾的事情,比如,如何對抗美國,如何教育小日本、印尼,個人水平太低,能力有限,就不再班門弄斧了。

天有道,四時有序、災禍有度;人有德,明是非、識敬畏、知奉獻。中華民族是一個崇高道德的民族,有着優秀的道德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各種優秀人物層出不窮,他們的高尚的情操和不朽的精神世代傳頌。人無十全十美,不是每個人都能被認可為品德高尚的人,個人認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善待身邊的人也就是一種美德。

第3篇

為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鞏固文明單位的創建成果,近日,焦作市ss局舉辦了首期主題為“行孝道感親恩”的 “道德講堂”。此次“道德講堂”分為唱歌曲、學模範、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五個環節。自己通過唱《公民道德歌》、觀看洛陽監獄一級警督――王春來及聆聽身邊人――張慧孝敬老人的感人事蹟、誦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等中華經典以及局長王國政作的《懂孝道念親恩》主題宣講等,使得自己感受頗深。

人,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幾十年。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家庭;也為了上孝敬父母,下撫養兒女,更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拼死拼活的幹,辛辛苦苦一輩子。等兒女長大了父母也老了,也幹不動了。父母為了兒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當年的英俊少年和窈窕淑女,到如今都已變成了步履蹣跚、白髮蒼蒼、多災多難的老人。

人老了最怕孤獨,也最怕自己的兒女對自己不好,或被兒女遺棄,更怕自己生病卧牀不起給兒女找麻煩。人老了都喜歡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和對自己孝順的兒女,和老有所養。其實父母對兒女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有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飯,和有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以及兒女對自己的關心就夠了。

做兒女的能在父母健在的時候,經常回家看看,和父母説説心裏話,為父母排憂解難,讓父母衣食無憂,幸福地安度晚年;當父母疾病纏身,生活不能自理時,我們做兒女的能精心照料他們,不嫌棄父母髒,給他們洗洗涮涮是我們做兒女的應盡的責任,不要認為是一種負擔而怕麻煩。這個時候也就是我們做兒女的對父母盡的最大的孝道,也是最好的'行孝方式。

兒女都是父母生父母養。當我們做兒女的衣食無憂,想想我們的父母,他們過的怎麼樣?對得起天對得起地,更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父母,不是説在嘴上,而是要在行動上,讓我們的愛和孝心伴隨父母的每一天。

第4篇

在本處開展的機關道德講堂活動,對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道德的洗禮。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這一概念説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普通幹部職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當之無愧的道德楷模。通過學習,我主要有三點體會,一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堅持學習道德模範人物的高尚品格,時刻嚴格遵守道德規範,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二是要注重學習效果,在工作中敬業奉獻、夯實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是應該樹立持之以恆、求真務實的作風,不能停於表面。

高尚的道德並不非得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而往往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穫一個品格;道德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行為習慣看作小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機關學習講堂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活動來推動開展創新性學習,同時以這種幹部職工講課的形式,營造朝氣蓬勃、精神振奮、開拓創新的'良好氛圍。下面我來談談講座的幾點體會:

通過開展講座來充分挖掘本處幹部職工的潛力,根據自己的崗位職能、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等申報1個專題,結合工作實際授課,使所學知識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又做到理論聯繫實際,使知識在工作中得到真正實踐應用,實現學以致用。

學貴有志,要願學。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的世界,科技變革日新月異,經濟競爭愈演愈烈。對知識具有頻譜寬度和譜線高度的雙重要求。長期不學習,思想就會僵化、知識就會老化、能力就會退化。因此,學習是黨性思想進步的階梯、是業務知識更新的源泉、是工作能力提升的保證。我們對業務工作要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保持和鞏固優勢,就必須堅持學習,爭當學習型個人的要求,主動作為,把學習內化為人生態度、生活方式和畢生追求,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既要向領導請教、向同事學習,也要向身邊的人民羣眾學習;既學習理論知識,又學習具體實踐;既學習專業知識,又陶冶情趣操守;既有博學之望,又有一技之長;既堅持上下而求索,又時常温故而知新。

我們幹部職工要自覺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把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有所教、學有所論、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積極推動學習優勢資源轉化,要把本單位的學習傳統優勢、學習方法優勢、學習資源優勢轉化為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的優勢。

把幹部職工講課過程作為學習提高過程,在活動中幹部職工不但努力自學,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為促進幹部職工熟悉業務知識起到了積極作用,為真正培養水平高、覺悟高、悟性高,站着能講、坐下能寫、工作能幹的幹部隊伍打下了堅實基礎,從而推動了全鎮工作登台階、上水平。通過開展講座活動,幹部職工不僅牢固掌握了相關知識,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羣學羣用,有力提升了全處幹部職工的政策理論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質,對團體參與能力、閲讀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都有很大幫助。

第5篇

這天,我們聆聽了方校長在道德講堂中的講座。我認為:在目前形勢下,教師確實更需要加強個人的品德修養。正因,個人的品德修養是建設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功德的前提。教師是從事培養下一代的職業,更需要以良好的品德修養去感染學生,從而使他們耳濡目染,逐漸構成適合社會發展的個人良好品德。

加強個人品德修養,其落腳點在於做事務必先學會做人,以誠懇、正直、謙虛的態度對待別人,做好份內事,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我認為:發奮提高個人品德修養要求我們平時注重學習,學習榜樣,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磨練,這是提高個人品德修養的途徑。需做到:

1。要不斷學習。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禮儀經典,用理論來陶冶自己的`靈魂,學習身邊感人的事,把他們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2。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社會上做到誠信為先,禮貌出行。在工作上,身正為範,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發奮培養新一代的禮貌小公民。

3。用心參加道德講堂活動,爭做道德講堂活動的宣傳員、義務志願者,為共創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踐行,發奮提高自身品德修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