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心得體會7篇 大會感悟:心靈碰撞,思維迸發!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5W

在參加了一場盛大的大會後,我們不禁思索,大會給與我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啟示和成長。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們參會人員的心得體會,以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大會的關注與參與,共同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和進步。

大會心得體會7篇 大會感悟:心靈碰撞,思維迸發!

第1篇

從線下到線上,從大人到小孩,冰雪運動不僅點燃了體育熱情,更是讓冰雪活力不斷出圈,讓"白雪"成了"美景",更成了"錢景"。相約冬奧盛會,這是中國與世界攜手推動體育事業的積極行動,也是以冰雪為契機,進一步盤活世界冰雪資源,壯大冰雪產業,讓冰雪經濟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蹚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冰雪之約,搭建國際交流新窗口。相約冬奧盛會,讓冰雪夢想在這裏碰撞,讓發展契機在這裏擦出火花,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冰雪運動,為冰雪產業發展貢獻力量。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中國全力以赴,世界充滿期待。冰雪之約,不僅是為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更是通過搭建國際交流新窗口,以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生動畫卷,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推動中國與世界的相擁,邁出更大的開放步子,以冰雪之約為"熔點",展現體育精神,鏈動與冰雪產業交融的其它產業發展,加深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合作。

科技賦能,展現中國發展新動能。當冬奧與5g、4k、vr等現代技術碰撞,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一個更立體的冬奧,更是能夠在多元化的展示模式中,更好地瞭解冰雪運動知識、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中國冰雪文化、展現中國元素,讓"靜態"冰雪資源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科技賦能,不僅讓冬奧現場更具有畫面感,更是在安全、環保等方面展現了科技的獨特魅力,讓我們看到了"科技冬奧"呈現出的新動能,也讓更多的人近距離地感受中國科技的實力,展現了中國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

盤活資源,描繪冰雪項目新未來。從中國做出"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莊嚴,到超額實現"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籌辦冬奧的認真態度,也看到中國冰雪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通過冰雪之約,引導更多的人蔘與冰雪運動,不僅能夠實現強身健體,也能夠持續講好中國冰雪文化故事,更能夠讓沉寂的冰雪"熱起來",讓"冰天雪地"變"金山銀山",助力更多的人吃上"冰雪飯"。冰雪產業的火熱,不僅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更為世界冰雪項目的推動注入了新活力,讓中國與世界一起攜手書寫高質量發展新未來。

乘"冬"風,向未來。相約冬奧盛會,是展示中國,加深中國與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機,調動大家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讓體育強國理念深入人心,在突出自身自然環境優勢的同時,也展現自然美、生態美、民族美、原始美,推動冰雪產業的發展,為今後經濟社會的發展持續注入動力和活力,為社會創造價值,增進人民福祉。

大會心得體會7篇 大會感悟:心靈碰撞,思維迸發! 第2張

第2篇

談起大國工匠,就想起這句話,就如同從前,書信很長,馬車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樣。工匠幾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進去,對待作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沒有親眼見過他們做作品時的場景,只是在書裏的隻字片語中瞭解到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所有的匠人精神。現在我們提倡的匠人精神的本質是工匠精神,不也是對職業道德的遵守,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務精神嗎?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文裏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給梁惠王宰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即廚師的意思,但是他的'技藝非常精湛,就連梁惠王也不由得的誇讚他,其實他也沒做什麼特別偉大的事。忠於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做,用眼去看,用官所感。就如韓愈《師説》中的一句,“術業有專攻。”我所以為的工匠精神,也莫過如此了吧:不僅僅以自己的工作來養家餬口,對自己手中的東西,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更上一層樓的精神。

在古代,中國作為手工業出產大國,瓷器、玉雕、繡品都是出自匠人之手。雖然匠人的地位並不高,但他們所創造的,卻是舉世無雙的寶物。就拿瓷器來舉例子,作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如果沒有工匠不斷的推陳出新,又怎麼會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脱胎於陶器,它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工匠在燒製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由最開始的素瓷,到後來潔白無瑕的白瓷,再者唐三彩、元青花、祕色瓷、琺琅彩。這不知多少工匠傾注了全部心血進去,方得一“小瓶”,碎一件,便少一件。也許,工匠精神的另一層含義也告誡我們,不僅也對自己的作品用心,更要懂得來之不易的成果,總結下去前人摸索出來的經驗,傳承不斷推新的文明。

周杰倫有這樣一首歌“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以前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啊,天青色是無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爐的那一瞬必須是煙雨天,釉色才會漸變成夢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過天晴的瓷器極為珍惜。工匠,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等待僅僅是程序的一部分,也是匠人精神所追求的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只有執着專注、作風嚴謹、精益求精、敬業守信、推陳出新,沉得住心,才能做出真正獨具匠心,經得住時間檢驗的作品。

第3篇

肺炎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病,但是,這次的肺炎和以前的肺炎完全不同,是一種貫裝型病毒,它的威力可大了,堪稱是非典的加強版。

新年,有一個“新”字,説明出了萬象更新,所有的事情都到頭重來,之前的全不算數,病毒發現了這一現象,也來了一種新型的病毒——病毒。這可是超過非典的超級病毒,一天就增加兩千多個人得這種病,可謂是感染能力極強,所以大家儘量在家裏,開啟封閉式的生活,不讓自己得了這種可怕的病。

醫院裏,醫生們穿上隔離服,防止自己也被感染了這種病毒,幾個醫生帶着口罩,穿着隔離服整整一天,身體上都出現了許多血印子,可是他們默默忍受這痛,人自己苦一點,讓更多的人甜一點是他們的宗旨。有些醫生穿着隔離服都敢染上了這種可怕的病毒,但是,這些人病一旦好了,不是回家休息,而是更努力地去檢查病人,去幫助病人,他們的堅毅品質是我們應該擁有的。

防範傳染性肺炎最主要的是帶好口罩,不要被他人傳染。可是,隨着肺炎的來臨,口罩經常被一搶而空,這麼多的口罩,在10分鐘以內就會被一搶而空,這個速度,讓人吃驚。但是口罩也要人造,隨着口罩的數量的減少,工廠裏的工人們也開始了忙活,紛紛做起了口罩,都不回家過年,這團圓之日竟不讓人回家見見爸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看出這次病毒的嚴重和無情。

隨着病毒的越加嚴重,人們都開始休業,不停地推延假期,讓人們在家裏呆着,不可以出去運動,玩耍,見見親朋好友,與他們觀賞各種美景,馬路上空空如也,汽車一點聲音都沒有,人們都窩在家裏顯得十分無聊。由此可見,病毒是多麼的可怕,讓人們十憋屈。

難道這次病毒,是想讓中國再一次壓倒嗎?讓中國再一次成為“東亞病夫”嗎?讓中國再一次陷入苦難中嗎?不!中國反而可以利用它,讓它成為我們塑造堅毅品質的一個強大的機器,這反而可以讓我們展現出我們的強大與厲害,再一次告訴其它國家:在北半球,東半球,亞州東部的一條龍覺醒了,他可不好惹了,不好欺負了。

第4篇

世界因為多彩而美麗。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能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應該怎樣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從多彩、平等、包容三個方面,提出了推動文明交流互鑑的正確態度和原則。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從陽光有七種顏色這一人們熟知的自然現象説起,縱論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深刻道理: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進步的動力。

在人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民族所創造的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各具姿容。正因為如此,人類文明的百花園才會奼紫嫣紅、生機盎然。今天,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共同構成了絢爛多彩的人類文明圖譜。

這多彩的文明圖譜是怎樣形成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這就道出了文明何以多彩的真諦。每一種文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歷史背景、民族傳統中生長起來的,體現着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代表着一方文化的沃土和綠洲,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亞洲的黃河和長江流域、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東南亞地區就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相得益彰,使人類世界呈現出萬千姿態。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讓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交相輝映,讓各種文明和諧共存,讓人人享有文化滋養,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然而,有的人總是看不慣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千方百計想去改造、同化其他的文明,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這是當今世界不同文明交往共處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當今世界動盪不安的重要原因。對此,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文明交流互鑑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正像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一樣,也不能讓有着不同文化、歷史、國情的國家都倒向同一種文明,走同一條道路,採用同一種制度模式。任何想靠其他手段來破壞文明多樣性、建立單一文明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不可能成功,相反只會給世界帶來深重災難。

第5篇

春節快到了,爸爸媽媽説要帶我到浦東親戚家去,順便遊玩一下浦東,可是我打心眼兒裏不願意去。

我不耐煩地説:“我才不去哩!浦東離我們那麼遠,路還堵!記得上次去那兒,爸爸你開着車走走停停,我難受死了!花了大半天才到目的地,可除了一片農田和一些破舊的房子,什麼新鮮玩意兒都沒有!真讓人失望!……”

見我噘着嘴,列數着浦東的“斑斑劣跡”,爸爸勸我説:“你説的那是以前的事了,現在可不比從前了!現如今,連接浦東的大橋有許多喲!有楊浦大橋、南浦大橋、盧浦大橋、徐浦大橋······座座大橋連浦東呢!”

看我半信半疑的樣子,媽媽也來勸我:“還有通往浦東的隧道呢!那就更多哩:延安東路隧道、復興東路隧道、大連路隧道,還有就是剛剛新建好的中環路隧道······其中最能體現我國隧道建築水平的要數復興東路隧道。它可是我國第一條雙層、雙管的越江隧道,大車走下層,小車走上層,每條隧道內上層設兩車道,下層設一車道加一緊急停車帶。這一通行方式堪稱國內首創,在國際上也屬罕見,是世界上第一條建成通車的雙層隧道。所以呀,你不用擔心路上會堵車的,而且那裏還有許多世界級建築物等你去欣賞那。”

在爸爸媽媽一再的勸説下,我報着試試看的心態終於同意了。

我們從劍川路上a4高速公路,轉到滬閔高架路,再走內環高架路,到延安高架路,過延安東路隧道,就是浦東了。我看了一下時間只用了30分鐘。我還發現浦東的馬路特別寬,來回有八車道。馬路中間的花壇、人行道兩旁綠化也被綠化工人修剪得新穎別緻,有的被修剪成球形,有的被修剪成漢字形狀······可是最吸引我的是一座座高聳入雲的高層建築。有建築物“老大”——環球金融中心,高492米,建築物“老二”——金茂大廈,接着就是“老三”——東方明珠電視塔。四周還有許多我叫不上名的高樓,看得我脖子都酸了。

到了親戚家,他們家也變樣了: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動遷房裏,比我們家裝修得還漂亮呢!整個小區環境也整潔、幽雅。我都有點羨慕他們了。

坐在客廳的大沙發上,看着牆壁上掛着42寸的液晶電視,爸爸自豪地説:“怎麼樣?沒讓你白來吧?現在的浦東不再是你印象中的舊模樣了吧!下次有空,你還願意來嗎?”

我一個勁兒點頭:“願意!願意!咱下次什麼時候再來?”

第6篇

我於20xx年6月28日參加了在z魚港的第一次員工大會,記得王總首先向我們闡述了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企業現狀與企業個人職業規劃”。

首先,王總現場提問上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因為我未參加過企業內部培訓,所以我特別注意留心做了記憶,企業培訓的主幹內容大致是這樣的:要搞好內部團結,協調好內部人員調配機制,做到人崗匹配,團結的力量是偉大的,這是經過實踐證明恆久不變的真理。再就是要學會感恩,學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一切關心愛護你的人。

其次,是有關於企業現狀,要加強協調,指出要建設打造一支團結、熱情、富有激情與活力的高效率、高質量的企業團隊,擁有一支富有拼搏精神的優資團隊是一個企業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源泉,通過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擴大規模,實現個人與企業利益的協調統一。

由於事物是不斷髮展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量變引起質變,構成事物的成份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轉變亦會引發質變,所以協調好企業內部成員的關係是企業穩定發展的重中之重。

再次,就是要讓員工明白自己工作的目的,實質與發展方向,自身職業潛能,不斷挖掘職工個人潛能,讓其工作擁有不竭的動力,要完善企業成員的生活需求,適當調整崗位,做到人崗匹配,調動成員的服務積極性。

最後,對於個人職場規劃:第一、餐飲行業注重的是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為什麼我們比別的酒店做得好?就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多做了幾個細節。第二、餐飲行業市場潛力廣闊,就業前景良好,就中國而言,中國缺乏素質的優質管理人才。第三、只要在餐飲行業做出一番成績,那麼其在其它領域也會幹出一番成就,不要為失敗找藉口,要為成功找藉口。我認為遇困難退縮的人是懦弱的,難以成事,胸中一腔熱血只是一紙空談。

此外有一句最簡單的話深深影響這我:如果你連最簡單的傳菜生都做不好的話,那又何談成功。

第7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鑑的動力”。

縱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不難發現,“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開放包容”、“互學互鑑”是他反覆強調的理念和主張。在這篇文章中,他再次提醒人們: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

在人類發生的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宗教的紛爭、族羣的對立、文化的衝突揮之不去,有時甚至成為戰亂綿延不絕的根源。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地區熱點問題逐漸增多,恐怖主義活動頻繁。西方有人甚至就此提出所謂的“文明衝突論”,認為文明的衝突將成為全球政治的主宰。

“文明衝突”真的不可避免嗎?這個世界怎麼了?我們應該怎麼辦?人們期待底藴深厚的中華文明能夠為解決這個時代之問提供深刻洞見。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文章中作出了回答,指出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於文明的包容互鑑,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呼籲人類社會攜起手來,建立文明和諧、和平發展的美好世界。這一主張超越了二元對立、零和博弈的陳舊思維,更具進步意義,深得人心。

不同文明之間有差異,甚至存在矛盾,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正確認識、理性對待。所謂“文明衝突”之所以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有些人把自己的東西視為“普世價值”,總想着強加於人、改造別人,這樣必然會帶來對立、對抗甚至災難。近年來,一些國家衝突不斷、民眾流離失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強行植入外來制度模式,結果造成了嚴重的水土不服。這些慘痛教訓再次説明,在不同文明相處的問題上,在道路選擇、制度選擇的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是十分有害的。正確的做法是,秉持開放包容精神,多溝通、多對話、多協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