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革心得6篇 當教學革新遇到巧思:心得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1W

教學改革心得正是教育事業中的一抹亮色,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能力,許多教師積極踐行並分享着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學改革心得聚焦於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與創新思維培養,助力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本文將探討優秀教師們在教學改革中所得到的寶貴經驗與啟示。

教學改革心得6篇 當教學革新遇到巧思:心得分享

第1篇

20xx年3月,我們羅家國小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更好的認識。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並在各個班級大力實施。我又觀看了幾節實驗教學視頻,我感受到了濟陽第二實驗國小教學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xx實驗國小教學,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這是我在濟陽第二實驗國小的切身感受。一開始進行課堂改革,心裏沒底,也無從下手,擔心課堂教學搞不好,還影響學生學習,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由於學校領導的鼓勵,我在課堂教學中開始嘗試三導五學教學。沒想到課堂氣氛出乎意料的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課改一下子把課堂氣氛搞活了。我藉機大力引導學生,學習預習方法,並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作好記錄,學生小組合作解決疑難。一月下來雖然工作忙忙碌碌,不得閒暇,但苦中有樂。看到學生的成長,看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看到教學成績穩步上升,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我有時候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玩電腦遊戲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有的還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濟陽第二實驗國小的教學觀摩課,我發現我的教學思路沒有他們的好,不適應學生更好的學習,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使我看到了課堂教學改革帶來的效果,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我要積極的參與學校教育教學課堂改革,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學習合作學習。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習濟陽第二實驗國小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大力實施三導五學,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使我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我要給每一個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展示自己,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這是我對實施新課改,嘗試三導五學的一點初淺體會,課堂改革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在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下,我要努力學習教學策略,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我堅信通過教育教學改革我們羅家國小將會成為章丘西部璀璨亮麗的明星。

教學改革心得6篇 當教學革新遇到巧思: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次課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變化。隨着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構架、課程實施與課程評語的變化,課堂教學改革活動提出一定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學生髮展為本”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指全體學生的發展、終身持續發展、活波主動地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教要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

課堂教學改革建了一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體系,這為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課堂教學改革要以提高全國民族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結合起來,把着眼全體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學生的素養是他內在心理的寫照,取決於它的心理結構及其質量水平;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智慧,積文化為品性。改革的功能定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要重視雙基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進他們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一代新人,課堂教學改革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

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在我的以往課堂教學中,我也想過用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被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我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於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

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到了遊戲廳裏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並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觀看本次的教學視頻,我發現我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定學生做我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

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學習課堂變革一點初淺體會,課堂變革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課程變革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課堂變革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第3篇

所謂意義關聯的原則就是教師要注意在抽象的數與具體的物質實體之間建立兩方面的意義關聯:既要幫助學生認識數是反映不同的物質實體的共同屬性,又要幫助學生經歷將數與具體的物質實體相分離的抽象過程,使學生能夠感受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意義。在數概念認識的初期,考慮到學生年齡尚小(特別是我們一年級的學生),可由老師提供豐富的生活情境;在數概念認識的中後期,則由學生自己從現實生活中搜集有關數的材料,教師要注意拓展學生的視野,學會從多種渠道發現和蒐集信息。

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和學習人類祖先在發明創造數過程中的偉大智慧,要改變教材呈現知識的順序,把斷裂的知識進行修復,引導學生先借助已有的數位順序表(如百位、十位、個位的數位表),運用已有結構主動認識讀寫(如百以上至千之間的數),然後發現還有更大的數存在(如十個百),而已有數位表已不能容納更大的數位的需求(建立萬位),這樣學生就可以經歷新的數、計數單位和數位的不斷的創造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把握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構造特點,還可以運用十進位值制計數法不斷地創造生成新的數,更可以感受和習得前人發明創造的偉大智慧。

國小階段數概念的認識主要包括整數、小數和分數,整數又分解為多個認識循環(20以內數的認識、百以內數的認識、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的認識、大數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兩個層面溝通這些知識的內在聯:一個是整數內部層面的關係溝通,一個是整數,小數和分數之間的關係溝通。就整數內部層面的關係溝通而言,主要的溝通任務有:一是要溝通各個數位這間的進率關係,揭示十進位計數法的構造特點,使學生能夠把握和運用十進位計數法的結構;二是要溝通各個循環的數的讀寫結構的關係,使學生經歷數的讀寫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就整數、小數和分數之間的關係溝通而言,主要的溝通任務有:一是要溝通整數、小數和分數的認識內容之間的關係,揭示數概念體系的知識框架,即整數、小數和分數從表面上看各不相同,但都是從數的意義,組成、讀寫、排序和分類等方面來認識,幫助學生形成數概念認知的結構化;二是溝通整數與分數之間的實體關係和抽象關係,揭示分數概念中部分與整體的相互關係,幫助學生感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抽象意義,基本單位與組成;三是要溝通整數與小數之間的十進制關係,使學生能夠運用小數的構造特點創造生成新的小數。

如果沒有進行任何研究光看這些理論,會讓人覺得雲裏霧裏,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在經歷了一學年的學習與實踐之後,回頭再來看這些理論,又有一些新的認識。就拿《萬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來説,細看這一節課我們可以找到這幾個原則在本節課中的落實:

這節是明強國小李靜執教的《萬以內數的認識》, 這節課處理的大環節跟我們研究的是一致的:

二、在數位順序表中讀數,認識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三、經歷“萬”的形成過程,生成新的計數單位“萬位”。不同的是細節的處理。

第一,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幫助學生對抽象的“成千上萬”的數概念建立感性認識和理解它們的現實意義。第一環節在情境中讀數。特別有意義的是這些數是學生在自己的身邊蒐集而來的,是在自己的生活認識的基礎上展示出來的,在這裏學生自然而然的把這些抽象的數與所代表的具體實物聯繫起來,使得意義關聯的原則落到實處。

第二,注意利用學生已形成的數的知識結構基礎,幫助學生嘗試運用結構支撐實現萬以內數認識的主動遷移。

因為學生在一年級就已經學習了百以內的數,所以在這裏萬以內的數就是第二次循環,對於已經認識了百以內的數,並且有比較好的知識結構的學生來説只需要進行內化,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就可以形成更豐富的數概念了。

收集資源:第一層次的收:沒0的數,末尾有0的數,並歸納小結相應的讀法:高位起,依次讀,末尾0都不讀。(這是原有的結構基礎,這裏是喚醒學生的記憶。同時也為下面的學習提供了思維的方式)

第二層次的收:中間有0的數,這些0都在什麼數位上?這些數的讀法又怎樣?師生一起提煉法則:中間0讀一個。

師:沒0的高位起,依次讀,末尾0都不讀,跟前面千以內數的讀法是一樣的。中間有0的情況比較複雜,讀一讀,想想是怎麼讀的?分別在什麼數位上?怎麼的?

這裏體現了關係溝通的原則,百以內的數與萬以內的數在讀法上有相同也有不同,要求學生在兩者之間的關係上找到溝通,得到有效的讀數法則,在已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納入新的讀法,學生學習起來沒有覺得知識斷裂,沒有單獨的為學習萬以內的數下很大的力氣,就這樣一氣呵成,完成了萬以內數的讀法的提煉:高位起,依次讀,末尾0都不讀,中間0讀一個。

第三,注意溝通萬以內數與百以內數之間的區別與內在聯繫,幫助學生提煉和掌握萬以內數認識的方法結構。

認識萬位,感受一萬有多大這個過程體現了創造生成的原則:引導學生先借助已有的數位順序表(如百位、十位、個位的數位表),運用已有結構主動認識讀寫(如百以上至千之間的數),然後發現還有更大的數存在(如十個百),而已有數位表已不能容納更大的數位的需求(建立萬位),這樣學生就可以經歷新的數、計數單位和數位的不斷的創造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把握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構造特點,還可以運用十進位值制計數法不斷地創造生成新的數,更可以感受和習得前人發明創造的偉大智慧。

寫了一些自己的反思,越來越覺得只有親自去實踐了、摸索了,才會知道它設計的意圖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背後所依據的理論又是什麼,我們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等等,當追根索源之後越來越發現,新基礎是多麼值得去研究的一門學問。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反思,我感覺跟它又走近了一步。

第4篇

新學期,全市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潮,我校組織全體幹部教師學習了《肥城市整體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和《肥城市整體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學習資料選編》,我深受感染和啟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

在我的以往課堂教學中,我也想過用“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被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我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於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贊訶夫説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温,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相信我們在這次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近段時間,我利用工作之餘,積極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識的學習當中。我認真學習了魏書生、李鎮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學實踐經驗、教學雜誌上面有關教研教學的文章,以及介紹杜郎口教學模式的《課堂的哥白尼革命》一書。通過學習,我充實了自己的教學理論,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迸發了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情,現將學習中個人的片面認識,簡要彙報如下:

魏書生老師通過自己潛心研究教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條教學改革的新路。作為語文課老師,他長時間不進教室,不講課,學生照樣自覺主動的積極學習,取得優異成績。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仍能從繁瑣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解脱,讓學生成為自己的.助手,從容應對班級管理。這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而讀後認真思考,魏老師之所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不僅取勝於科學嚴謹的管理措施,還取勝於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無私的愛感染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行賞識教育,學生做錯事沒有斤斤計較,抓住不放。

不僅不體罰學生,而是讓學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錯誤,在充滿愛的教育中真正體現出在學生心中偉大地位,學生受到感染,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老師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學生才會承認自己所作所為,心悦誠服地接受懲戒。其次,他能身體力行,以他自身的行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帶領學生無論是在嚴寒或是酷暑,從不間斷地鍛鍊身體,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具有堅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堅忍不拔的堅強的意志。

作為每一位教育學生的老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長知識學本領有思想的學生,這決定我們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們要想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學生,我自己必須是一名德才兼備,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老師,要想鍛造出好鋼材,自己先要有紮實過硬的技能。

當今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知識實時更新,不學習不僅不能與呼喚學習型社會這一大需要相協調,還有愧於代表着進步與知識的“教師”這一稱號,更不能很好地勝任我們的工作。縱觀當今教壇,教育前輩和教育同仁就教學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寶貴的成功經驗無償的供我們學習,我們只需採取正確的學習態度就能輕鬆獲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學,雖然有新課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術手段還很落後,大多數情況下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靠激勵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偶爾用上錄音機就能使學生欣喜若狂,學習積極性大增,課堂教學效果極佳。

試想,如果在先進教學模式下,我們把預設的課堂問題,以及參考答案製作成多媒體課件,用影像畫面創設課堂情景,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知識將會是怎樣的享受,課堂效率和課堂效果將會有怎樣的飛躍,而本人在教育技術的運用方面,知識幾乎是空白,因此,我要從頭再來,積極學習。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聯繫緊密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感受,老師的作用就是在課堂上採用恰當的引導方法,讓學生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聯繫生活體會,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表達出來。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語文課也不應是單調枯燥的串講分析,汗流浹背的滔滔不絕,而應是科學設計教學環節,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簡言之,即“變講堂為學堂”、變“一言堂”為“眾生堂”。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在歡快熱烈的氛圍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改革,在其“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中,通過預習、展示、反饋等環節,分層次、分步驟強化了各種訓練,學生經過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合作學習、展示學習,使他們熟練的掌握了知識,並能靈活運用。對比我的課堂,還有差距。學生已具備了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但採用詩歌、小品、快板等多種藝術形式回答問題的能力還不具備,教學改革雖有初步成效,但教改之路還任重道遠。

今後,我要繼續努力,踐行教學改革,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第5篇

12月8日由中國名校共同體、《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邀請,在遼寧省瀋陽24中舉行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對於我來説,這次出來的參觀、學習與交流,收穫很大。瀋陽之行,我思緒萬千,感觸特多。

“高效課堂271法則”,即課堂45分鐘分別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該課堂在前十分鐘,首先對今天的導學案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及時表揚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尤其是對中下學生的表揚;其次學生齊讀學習目標;然後老師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每節課輪流),提出本小組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表現情況進行鼓勵性評價。在調動各小組充分發言的同時,又要保證整個過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課堂中段30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組織整理並結合自己已準備好的新授課的導學案,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和相關的新發現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此間儘可能地安排學生輪流進行展示、點評,教師要做到“放”和“等”,並及時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課堂後段5分鐘,要求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請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做出本節課的小結。教師還要評出優勝組和最佳個人。最後做當堂檢測題,爭取做到堂堂清,課課清。

首先,班主任對全班學生按性別、成績、能力等因素進行均衡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並由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任組長。

其次,任課老師將根據所教學生層次準備導學案。導學案要有學習目標、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前預習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題以及課前簡單熱身小練習;課內探究根據本節課內容的應用選題,讓學生展示、點評、總結。導學案,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大量蒐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認真篩選,領會消化。因此,編寫使用導學案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確確實實感到了壓力。

最後,備課過程中準備好的導學案提前一至兩天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準備。在老師上課之前,要批閲學生的導學案;課後,老師要再次批閲學生的導學案。雙批雙改——達到了導學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學生的充分預習和認真的參與,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一個班級的師生就像一支運動隊,教師就是那教練。”每一節課就象一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產生劉翔、王軍霞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也不會出現中國女排。光教師“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全力參與,再配以我校教師認真準備、辛苦付出,爭取實現我校的課堂教學的最大化努力!

第6篇

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進入一個以高科技為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這個時代的到來,對每個人來説,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發展的機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要求學生不僅僅需要具備邏輯思維的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也不再是隻具備科學知識能力、社會評價能力、生活審美能力,還要有獨特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傳統的地理教學往往存在着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提問,長期處於被動思維的狀態,所有的過程都在被動中進行,這樣怎能學生啟發創新思維?因此我在課堂上,常讓學生先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發現問題,而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我補充,得出結論。如:在進行地圖三要素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分小組繪製學校的平面圖,讓學生在繪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得出每一張地圖都要有“圖例、比例尺、方向”;在人口增長折線圖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動手畫,而後在畫的.過程中發現,得出繪製的過程、方法。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是素質教育走向深化的必然結果,也是新課標實施的立足點。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理念,鋭意改革,大膽進行教改試驗與實踐,通過一系列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探索培養具有高度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的途徑和模式,使之有利於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潛能的發揮,使地理學科的教學適應素質教育模式的轉移和不斷深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