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圍城讀後感大學聯考話題作文3篇 圍城2023:大學聯考作文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2W

《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之作,也是高中文學課本中必讀的一本。作為歷年大學聯考的經典作品,它的主題與人物形象被廣泛探討和解讀。在2023年的大學聯考中,它仍將是熱門話題之一。下面,我們來聊聊如何寫好這道圍城讀後感的作文。

2023圍城讀後感大學聯考話題作文3篇 圍城2023:大學聯考作文讀後感

第1篇

讀罷《圍城》,心中意猶未盡,細細品味,有很多感悟。這部被人稱讚的“奇書”確實有它的獨到精妙之處。無論是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上,還是從這本書的立意上,都有很多是值得思考的東西。

從印度洋上駛來的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在上海靠了岸,小説的主人公方鴻漸一踏上闊別四年的故土,就接二連三地陷入了“圍城”。方鴻漸旅歐回國,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説以他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某些知識分子(主要是部分歐美留學生、大學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沉浮。他們不屬於那個時代先進的知識分子行列。當抗戰烽煙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們大都置身於這場偉大斗爭的風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繼在湖南一個僻遠的鄉鎮,圍繞着生活、職業和婚姻戀愛等問題,進行着一場場勾心鬥角的傾軋和角逐。這也是場戰爭,雖然不見硝煙,卻處處閃現着舊社會你搶我奪的刀光劍影,騰躍着情場、名利場上的廝殺和火併;雖然沒有肉體的傷亡,卻時時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樣蠶食着人們的年華和生命,那惡濁的空氣又是怎樣腐化着人們的操守和靈魂。自然,這裏也有真誠的友誼,善良的願望;但這些在那個強大的舊社會壁壘面前,是顯得多麼軟弱和無力。在那隨處都可以陷入“鳥籠”或“圍城”的人生道路上,哪裏是這些還沒有消磨盡人生鋭氣的知識分子的出路呢?這是這部深刻的現實主義小説留給人們深思的一個嚴肅問題。

性格決定命運,書中的主人公方漸鴻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他雖然善良,但有些懦弱,缺乏原則,甚至還帶有一絲玩世不恭的態度,正是因為這種性格,使他身陷“圍城”。其實,“圍城”都是自己創造的,他想成為大人物,這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變環境,並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在那個時代,作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不容易,必須有高尚的品質和情操,要具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他人的尊重。而方鴻漸,他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面對自己的慾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兩者交界處遊蕩。正是這種性格,使他身陷自己為自己創造的“圍城”。

爭愈加激烈的今天,更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虛榮所困。這本書恰巧揭示了人的心靈最深處的罪惡。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躲在黑暗的角落裏,或攻於心計,明爭暗鬥,甚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們在貪婪和慾望的驅使下變得可怕。這本書,更是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慾望和利益的可怕。鴻漸一生中遭遇了很多“圍城”,這是他的性格決定的,這些看似偶然的困擾,事實上卻是必然的。

本書表現出進步的思想傾向和高超的藝術技巧,不僅奠定了它在中國現代小説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同時奠定了錢鍾書在中國現代小説作家羣中不可忽視的地位。止如錢夫人—楊絳女士所説,錢鍾書的“痴氣”,使《圍城》更富於真實性和戲劇性。錢鍾書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圍城》之中。

2023圍城讀後感大學聯考話題作文3篇 圍城2023:大學聯考作文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夜晚,香茗和書—最完美的搭配。每逢月夜,獨臨窗前,手捧着那如音樂般和諧典雅的書,任朦朧的月光親撫,更有那古樸而清新的茶香瀰漫鼻端。

一個人靜靜地品味書中的酸甜苦辣,靜靜地,只為了躲開城市的喧囂,尋一個“心靜如水”的地方,感受一份舒暢、一份愜意。當我第一次讀到《圍城》時,那小説中的嘲笑與幽默,語言的簡潔明快而絕不濫情,真是迷得我如痴如醉,想人非非。尤其是數遍之後,我感覺我周圍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來頗為熱衷的東西都增添了不少文學色彩。

? 圍城》是一本睿智的書,它是一位智者對人性深層次的洞察與調侃。近日細細咀嚼,越讀越覺有味,尤喜歡“導讀”上的一段文字,覺得它説出了自己的感受,也是對《圍城》最好的概括和定位:“人這種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人生處境實質上的尷尬與窘迫,人對此的渾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雖有所知卻也無奈,偶爾也被它深深刺痛。”作者於此有深刻的洞察,調侃既觸到痛處有某種寬容與理解,如果讀進去的話—這太容易了,在哈哈大笑或曬笑之時,我們會歎為觀止,會驚異於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我認為《圍城》的成功之處在於它不以反映特定社會的典型人物為目的,而是以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態為目的的。換言之它反映出了普遍性,而且超越了時代的人性百態。我敢説,像方鴻漸的不學無術、藍斜川的附庸風雅、高鬆年的老謀深算、褚慎明的欺世盜名、鮑小姐的輕浮膚淺、李梅亭的厚顏無恥……這一類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後還會有;至於“文化沙龍”的無聊、回國船上的見聞逸事、異國學校中的人情世故、大家庭內的口舌是非,無不這樣真實,又這般深刻,更不用説將婚姻喻為圍城的永恆命題。

我深深佩服錢鍾書老先生,在他筆下的幽默風趣、詼諧卻又不失犀利的筆調足以讓每一個讀者難以忘懷,書中作者所傳達的那些對生活、對人性的感悟也令人回味無窮。可以説《圍城》的魅力是雙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者展現的,另一是作者展現自身的。本書顯示給我們的是一個聰明的人怎樣看人生,又怎樣用所有作家都必須使用的文字來表現自己的“觀”和“感”的。《圍城》的大框架並未顯得那樣格外精心結構,不持那種以情節發展來抓住人的期待;所謂歷史容量、時代風雲,在小説中也是點到為止,但是,一個個結實飽滿,因作者自身內涵而生髮開來的場景、細節,卻構成了最精彩最吸引人之處,這也正是《圍城》的真正價值所在。而更在於對它的具體體現。回國船上,三間大學,人而出、出而人的兩番上海,名義岳家,父母家,自己小家……種種“是非窩”,小説中人在各種背景、糾葛、情勢之下的窘迫、可笑、可憐、自私、怯懦、卑劣、狂妄、尷尬,以及快樂—尷尬餘縫中的快樂,快樂時的尷尬,都成為作家觀賞、諷刺和調侃的對象。所以,一切皮毛學問,偽裝、淺薄、賣弄文學,也都成為洞見人的幽默對象。雖然小説從頭到尾都是圍繞着方鴻漸的婚姻展開,但作者其實是借方鴻漸的經歷和其他人的小故事,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種種看法和理解,並藉以幽默諷刺的方法,讓人在會心一笑時。有絲絲的苦澀。

第3篇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就是《圍城》。《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説。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小説裏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有的報道説,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裏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