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寄語精神共話戰疫青春心得體會3篇 共話戰疫,綻放青春:學習寄語的精神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2W

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但是,我們不應該放棄,而是要從中看到機遇和挑戰。本文將分享一些青年人如何以“學習寄語精神”為基礎,從“戰疫”中體會和學習的經驗。

學習寄語精神共話戰疫青春心得體會3篇 共話戰疫,綻放青春:學習寄語的精神啟示

第1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加快蔓延的嚴峻形勢,您除夕出征、星夜馳援、風雨兼程……完美逆行。醫院、車站、機場、商場、藥店、小區門口、疫檢卡口、“火神山”“雷神山”施工現場……處處流動着您最美的身影。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白袍加身、口罩遮面,堅毅的眼眸透射着堅定的信仰,讓每一位國人看到了希望,增強了與命運抗爭的鬥志。與您一次又一次地擦肩而過,一次又一次確認眼神,這個春天最美的人就是您!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都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跟死神搶人罷了。”與病毒交鋒,您總是戰鬥在最前沿。與死神擦肩,您的目光只投向“戰場”。每一次“總攻的號令”響起,您的背影無懼無悔!雖然困難重重,但您總是堅定信仰,再難,也要扛起“白衣天使”的神聖使命,主動請戰、按下手印、告別家人,24小時待命,盡的努力為每位患者診治。此時,“冠狀的風”帶着“逼人的氣息”拂過江城大地,沿着時間的賽道講述着一個個出生入死的青春故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希望早日打贏這場戰爭,讓您能回家吃一頓安心飯,睡一個安穩的“自然醒”!

大愛之行必遇有大愛之人!“我們在過年,你們卻在幫我們過關。”這個春節,您爭分奪秒奔跑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線、風餐露宿鏖戰在火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主動請纓加班趕製醫用口罩、積極響應主動留守家中……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硬戰中,在武漢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武漢人都貢獻着力所能及的力量。“戰疫情不是變無情,地域重視不能變成地域歧視。在疫情面前其實武漢人、湖北人都是受害者,甚至他們犧牲更大,不要歧視和嘲諷他們。物理隔離不能變成心理隔離,對有接觸風險的人儘量別牴觸,其實他們比我們更驚慌、更着急。”無論您是身在武漢或是心牽武漢,您我都是大愛之人,只要我們少些猜忌與嫌棄,多些關愛與體諒,大愛之人終會有更大的福報。

中華民族的內力和基因從來就十分強大!總理與民眾連喊三聲“武漢加油!”振奮人心!疫情已經出現,數字或許還會上升,但您我團結一致抗擊疫情的能力和信心也在提升。作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黨員幹部,需要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入動員各方力量聯防聯控,集聚有效資源緊急支援,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展開一場全國總動員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您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不屈不撓,不怕苦不怕累,用行動詮釋使命擔當,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全國人民都是你們的後盾!我們需要信心,我們很有信心!總理式“包票”更是振奮人心!只要我們盡忠職守、同舟鏖戰、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殲滅疫情!

確認過眼神,待到春暖花開之時,揭開“面紗”,走上街頭,我一定能認出最美的您!

學習寄語精神共話戰疫青春心得體會3篇 共話戰疫,綻放青春:學習寄語的精神啟示 第2張

第2篇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上下十四億人感受到病毒的無情、但同時也看到了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疫”的感人場面,也看到了共產黨員在面對國家民族危難之際衝鋒在前、個人在後的奉獻精神。

這場戰役是全民族的戰役,也是對社會全方面的一個考驗,而絕非一個單純的公共衞生事件。從疫情發生到嚴重,從認識疫情到救助和隔離病人,從全國支援武漢到口罩、物價哄抬,從一方面地報喜不報憂到輿論滿天飛,這次戰役帶給我的認識是社會各個方面的困難和挑戰,也認識到輿論的重要性,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規模如此龐大國家,在行政和社會治理上的諸多挑戰,也沒有看到最近央視帶頭為了防止某些別有用心的謠言過分解讀,開始在多個城市試點直播、在武漢小湯山模式醫院建造過程直播、讓新聞和事實呈現到觀眾眼前、跑過謠言。當然,最近很多事件需要帶給我們認識的反思,需要我們認識到我們國家的行政能力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亟需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在疫情結束後深入調查、吸取教訓,但目前的首要任務是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抗“疫”。

在另一方面,我看到的是共產黨員衝鋒在前的史蹟。一批批黨員先鋒隊衝在了防空疫情最需要的第一線上,醫療衝鋒隊、基建衝鋒隊、黨政衝鋒隊,這些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和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讓我們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熱淚盈眶,讓我們對擊敗病毒、對國家的明天充滿希望。天災無情人有情,隔離並不不隔離愛,希望在全國各民族齊心協力下,早日戰勝病毒,恢復美好生活。

第3篇

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羣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佈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在“五四”以前,中國文化戰線上的鬥爭,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和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鬥爭。在“五四”以前,學校與科舉之爭,新學與舊學之爭,西學與中學之爭,都帶着這種性質。那時的所謂學校、新學、西學,基本上都是資產階級代表們所需要的自然科學和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説(説基本上,是説那中間還夾雜了許多中國的封建餘毒在內)。在當時,這種所謂新學的思想,有同中國封建思想作鬥爭的革命作用,是替舊時期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服務的。中國資產階級的無力和世界已經進到帝國主義時代,上陣打幾個回合,就被外國帝國主義奴化思想和中國封建主義復古思想反動同盟所打退。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在帝國主義時代,已經腐化,已經無力,它的失敗是必然的。

“五四”以後則不然。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五四運動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勞動運動的真正開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後,即在民族問題和殖民地革命運動在世界上改變了過去面貌之時。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文學方面,在藝術方面(又不論是戲劇,是電影,是音樂,是雕刻,是繪畫),都有了極大的發展。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五四青年節”實際上已固定成一種文化符號,具有象徵意義。其象徵意義主要是對國家命運的擔當,對社會問題的激情,對各行各業的喚醒與創造。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都藴含着時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導着中國青年運動發展的方向。

“五四青年節”每年一次,或隆重或簡樸,但其節日的意義永在。“五四青年節”包含着兩層含義:一是紀念“五四運動”,一是作為青年的節日。兩者共同構成了包含深厚歷史與現實內涵的精神原動力,它既是對歷史承諾的擔當,也是對實現社會與人生的叩訪,更是對未來歷史的觀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