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觀後感8篇 "深度解析楊善洲的詩歌世界:留下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2W

楊善洲是中國的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他的學術理論深刻,同時也有獨特的科學哲學思考。楊善洲在他的文章中常常探討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而認知本身也成為了科學研究的一部分。本次閲讀他的文章,讓人深感受益匪淺,引發了新的思考。

楊善洲觀後感8篇

第1篇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夜晚,羣星閃爍,點點光芒卻不如一雙雙眼眸的淚珠那般晶瑩通透、明亮透徹。漆黑的夜晚,課室裏透着沉重的呼吸聲,全體入黨積極分子都被一位瘦骨嶙峋的老爺爺一言一行所感動!他,就是一心為民,身懷兩袖清風的楊善洲。

楊善洲,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在本應頤養天年之時,卻選擇了為百姓彎腰曲背,植樹造林,只為給後代留片綠水青山。自古為官者,解甲歸田,願討得悠閒安樂的生活,可他卻説了句令人暗生敬畏的話語:"我要回到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照一片綠洲。"這一刻,平凡樸素的話語扣動了我的心絃。人常説六十花甲,享年已無多,可他卻把後半生最為寶貴的時光奉獻給百姓,只為盡微薄之力造片青山。

他徒步上山時,靠着硬朗的身板,扛着鋤頭便踏上那片光禿禿的大涼山,身後的幾十號人對他總是百般叮囑,萬般關懷,但他卻邁着踉踉蹌蹌的步伐自己挑水、自己扛鋤頭,還帶着帳篷,風餐露宿。面對如孩童般淘氣的天氣,忽然颳起陣陣狂風,漫天黃沙,覆蓋了整個湛藍的天空,恍然間我明白了:也許他們無力改變突如其來的遭遇,但恰恰是狂風的到來磨練了楊善洲堅定的內心,迫使他意識到當前急需改變的惡劣狀況。於是,他為了開山墾荒與大夥一起吃雜糧,與大夥一起上山栽苗培土,當他看着漫山遍野的樹苗時,心生歡喜。這,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共產黨員,基層幹部的楷模。

當然,平日裏對樹苗百般呵護的他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恰恰相反,他的內心時刻牽掛着關注着山下的一切。

記得在一次例常巡山時,他的貼身祕書周波抓住了幾個烤紅薯的孩子,楊善洲耐心詢問孩子不上學的緣由,得知是民辦老師流失,他憂心忡忡,為孩子的未來、為祖國的花朵而擔憂。是的,幼小天真的孩童在最美好的年紀應該享受知識的樂趣,但卻因生在偏遠落後的地區而喪失教育的機會,他實在於心不忍。因此,他籌劃將相關部門幹部共同邀約上山,解決這個令人堪憂的問題。如此愛民如子的偉大舉止令百姓感動萬分,贏得村民的愛戴。

這事在二女兒得知後,他的二女兒不惜步行幾十裏來到茅屋尋求幫助,可作為父親的楊善洲時刻謹記自己更是一名黨員,堅守職責,恪守崗位。儘管女兒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憂,自己為村裏的孩童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時,也不肯為女兒打一個電話。是的,他是一位父親,他怎麼可能不心疼自己的女兒,怎麼會不懂女兒生活的艱辛,但他更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幹部,又怎可做濫用私權,為自己謀利益的事呢。這,就是愛民如子,兩袖清風的老幹部。

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曾經經不起飛機草毒害的幼苗在楊善洲過去十多年地精心庇護下終於茁壯成長,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大亮山不再是禿頂的模樣,彷彿帶上了令人敬畏的軍帽,如軍人般威武雄壯,在雲南遭遇百年大旱時護佑百姓,使其順利度過大旱。

這,就是楊善洲,百姓心目中優秀共產黨員的鮮活形象。他展示了共產黨員兩袖清風的崇高品質,樹立了黨員幹部一心為民的形象,是共產黨員和老幹部的優秀代表,更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兩袖清風為百姓的高貴品質。

楊善洲觀後感8篇

第2篇

4月11日, 我參加了學院黨委組織的羣眾路線教育活動,觀看了教育片《楊善洲》,該片講述了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不退志,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蹟。我是懷着無比敬仰的心、滿含淚水將其看完的。在這過程中,我感觸很深。

楊善洲老書記一生都在為百姓的利益孜孜不倦地打拼奮鬥,他為百姓辛勤付出的勞動不勝枚舉,但電影中有一段使人印象尤為深刻。楊善洲老書記在退休 後,毅然婉拒了上級安排他到昆明幹休所安度晚年的好意,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家鄉,到貧瘠荒涼的大亮山上植樹造林,沒有樹苗,就自己掏錢買,資金不足,就到街 上撿各種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將自己心愛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頭頂竹葉帽,身披蓑衣,腳穿草鞋,披星戴月,風餐露宿,用鋤頭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 就是22年,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帶動着周圍的人。曾經光禿禿的荒山如今樹木參天,滿目葱鬱,山變綠了,水長流了,珍稀動物出現了,各種林下經濟作物 多起來了,周邊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經濟收入也越來越高了。曾經矮小精緻的盆景現如今已經長成了挺拔的大樹,一棵棵小樹苗也變成了一片片綠洲,老 書記的頭髮也由青灰變成了飄雪,耄耋之年的老書記幹不動了,他二話不説,將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而又將得到的大部分獎金捐獻給了慈善 事業。

於公,為了百姓,楊善洲老書記不遺餘力,嘔心瀝血;於私,二女兒遠在外地教書,想調回家鄉的學校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上山請他出面請人 幫忙解決時,作為父親的楊善洲嚴辭拒絕了,女兒很絕望的離去。最終,女兒依靠自己的努力調回的家鄉。這一幕讓作為子女的我們看了很是心痛,不理解父親的冷 漠,不理解父親的固執,但是,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這一切的不理解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在楊善洲老書記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看得 出來,面對至親的苦苦哀求,楊善洲老書記在破舊的草屋裏徘徊、哀歎,甚至坐立不安,內心掙扎片刻之後,在情感與章法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我們可以這樣説, 他是好人,也是壞人,只是楊善洲老書記的“壞”換來的是社會的公平公正,我們需要這樣的壞人。看得出來,在楊善洲老書記的心裏,有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 愛,唯獨沒有他自己。他時時刻刻在考慮的是國家和人民,卻從來不為個人和家庭謀取任何私利。

楊善洲老書記用他光輝的一生、清貧的一生和廉潔的一生告訴了我們在這個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們應該相信什麼。他用自己的言行書寫了一個大大 的“人”,這個“人”字頂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書記親手栽種的那些樹。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教會了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 是黨的宗旨也是黨員的責任;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要把自己的私利放在最後;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也要通過一樁樁、一件件的 實事和好事兑現自己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雖然如今,老書記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我想他的精神將是永垂不朽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永遠學習的對象,他為民、樸素、無私奉獻的形象也將永 遠留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通過他,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黨的利益高於一切的高大形象,從而使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更好的做一 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而奮鬥!

第3篇

這天,看了《楊善洲》這部影片,被老書記的事蹟再一次感動,淚水濕潤了雙眼。回到家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又到網上看了電影的主角李雪健對主角的感悟,他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對老書記的人物印象,我覺得,我也被老書記再一次深深的震撼和感動着。

李雪健是老牌明星,對主角的闡釋入木三分,他扮演的老書記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李雪健説“我就是楊善洲”,就是在充分揣摩主角的背景和內心後,懷着對老書記的尊重和愛,想要把老書記演活,而做出的莊嚴承諾。

影片中,楊書記的女兒結婚後和丈夫因為工作單位不一樣,兩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兒是一名老師,透過考試本早都能夠調到中心國小,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向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着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一樣意。於是,女兒對他説,你幫那裏的代課老師轉正都能夠,為什麼我不能夠?那裏的孩子不能沒有老師,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一樣的概念嘛!楊書記心平氣和地説。嚎啕大哭的女兒見説不動父親,只好生氣地走了!

老書記在家裏對三個女兒交代自我的後事時,説要把自我的骨灰分為三份,一份撒在清平洞,那是他開始革命的地方;一份要撒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結束的地方;還有一份要交給女兒們保管。在交代這些事的時候,他的神情平靜而安詳,似乎只是要出遠門一趟,而不是永久的訣別。

我很榮幸,在老書記把市委獎勵他的20萬元捐獻10萬元給保山一中的時候,參加了捐贈儀式。在保山一中的會議室裏,老書記把市委獎勵的20萬元的用途交代的清清楚楚,電影裏,但是是換了一個場景,作為對女兒們的交代。

這些真實的描述讓我的雙眼熱淚盈眶,本以為自我已經是成年人了,不會輕易為了某個人而感動落淚;本以為此刻這個時代塑造的英雄有些高、大、全和假、大、空,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和聽到了太多塑造出的典範和楷模,在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不明白自我該相信什麼?

老書記用他光輝的一生、清貧的一生和廉潔的一生給了我一個清晰的答案,他用自我的言行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這個“人”字頂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書記親手栽種的那些樹。他也用自我的一生教會了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宗旨也是黨員的職責;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要把自我的私利放在最後;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也要透過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和好事兑現自我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這個時代需要老書記的精神,老書記並沒有走遠,他的精神變成了永遠不變的豐碑,聳立在我們的心裏。老書記,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我在您的帶領下,也在重温着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用心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您是我心裏永遠的精神豐碑,我要在您的精神的指引下,用自我的一生寫一個大寫的“人”,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第4篇

觀看《楊善洲》電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蹟,電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裏,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並不理解,自我脱掉鞋子下到田裏作起示範。

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幹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説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幹休所安度晚年,他放棄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後紮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異常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後人背馬馱地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終還要澆菜、餵豬。村裏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僅要送禮,並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異常是要足額歸還“水賬”。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鬱鬱葱葱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羣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供給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脱貧致富。20xx年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幹部,能夠説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可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向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忙妻子料理家務。可是退休後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教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教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教師,從結婚到生子,一向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經過考試本早都能夠調到中心國小,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向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着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一樣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教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我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我的關係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感動着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我們應當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能夠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5篇

我在觀看電影《楊善洲》之前,確實不明白楊善洲是怎樣的一個人,只明白在建黨九十週年的年度中,它是一部供共產黨員同志們學習的影片。我不怕這樣説,因為我要做到實事求是。可能是閲歷少的緣故,並沒有什麼能夠懼怕,誠如古語云:初生牛犢不怕虎。

但是在看了她之後,不可否認,《楊善洲》是一部好影片,楊善洲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共產黨員,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我是懷着無比敬仰的心、眼睛中流着淚水將其看完,卻是感觸很深。我的眼睛中含着淚水看完的電影並不多,截止目前為止,僅僅只有三部,因為要將她們銘記在心:第一部影片,也就是我懂事以來看的第一部影片,高中看的《暖春》,為她淚流滿面,只為恩情;第二部影片,大學二年級看的《忠犬八公》,為她熱淚盈眶,只為感情(忠犬和其主人的感情);第三部影片就是20xx年11月26日黨支部組織看的《楊善洲》,為此淚水奪眶而出,只因無私奉獻不為己,在這天晚上,我也深深的理解了一句話“眼睛因充滿淚水而愈亦清明”,那裏的淚水就應是感恩的淚水、温情的淚水,時常感恩,經常感恩,永懷一顆感恩之心,便能夠將社會看了,便能夠將世界看清,便能夠將世事看淡,此所謂清明的眼睛。

深深地理解一句話,是我知識的提升,但是深深地理解了這句話,我覺得是我思想上的一個提升!我要學會感恩,常帶感恩之心;我要看清事實,永帶做人準則!

透過影片《楊善洲》,我明白了:省委地委書記的他、家中清貧,並不因此而有改變;女兒成為教師,婚後因工作與丈夫分居兩地,也不因此而有所改變;從來不搭政府的便車而方便自我的出行,即使是順路搭乘,也會照樣自我支付路費……他的一言一行很好的展示了影片中多次出現的一句話“沒有白吃國家公糧”,這也是各個社會時期對所有黨員幹部的要求,“不白吃國家公糧”這個在社會的各個時期都很難做到,在他的一生中卻成了現實。我們都就應向他學習。

向他學習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先人後己的精神,他從來不會為自我的加官進爵而東奔西走,只為羣眾謀福祉;並且在有機會升職時也會婉言謝絕。他從來不會借用自我的職為自我或家人辦事,反而對自我和家人的條件更苛刻,要求更嚴格,一個蓋章簡直是易如反掌,他就是不給自我的女兒走後門加上去!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財富。

向他學習一心為民的精神。當了那麼多年的地委書記的他,從來沒有過怨言。他能夠調節兩線糾紛、他能夠下水插秧……時時刻刻身先士卒,在乾旱時節,他能過度擔職責,放水灌溉,僅為了保住糧食的產量,為了人民的飯碗,他不惜一切代價!

向他學習誠實守信、謹記諾言的精神。小時候的他受鄉親們的照顧,因此他立志要為鄉親們做事。為官時為鄉親們辦實事,退休時,放下進城養老的機會,只為以前的誓言,為鄉親們做點事!為此,退休後,投身於荒涼的大涼山,22年的堅守,使原本光禿禿的山峯變得鬱鬱葱葱、生機勃勃……他將自我獻給了鄉親們,把財富留給了鄉親們,給自我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就連獎金也只留了4萬給自我的老伴,其他的都捐了出去,這是何等的風範!

總之,楊善洲的精神,使我們永遠學習的對象,他為民、樸素、無私奉獻的形象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看完這部影片,我再次受偉大思想的薰陶。透過他,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當的利益高於一切的高大形象。從而使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更好的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而奮鬥。

第6篇

觀看電影《楊善洲》後,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蹟,電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裏,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並不理解,自我脱掉鞋子下到田裏作起示範。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幹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説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幹休所安度晚年,他放下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後紮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個性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後人背馬馱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後還要澆菜、餵豬。村裏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個性是要足額歸還“水賬”。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鬱鬱葱葱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羣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帶給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脱貧致富。20xx年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幹部,能夠説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但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向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忙妻子料理家務。但是退休後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老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老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向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透過考試本早都能夠調到中心國小,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向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着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一樣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我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我的關係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感動着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尤其在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我們就應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做到心繫羣眾,一心為民,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7篇

“山綠了,風沙就會小了,當代“愚公”楊善洲——電影《楊善洲》觀後感。栽下一棵樹,山就會綠一小塊,栽下幾棵樹,就會綠一片,我就不信這山綠不起來。”

看到楊善洲的這句話,不禁讓我想起了愚公移山。愚公為了移走家門口的兩座大山,面對智叟的嘲笑曾自信的説;山是不會增長的,而他的子孫卻是無窮的,他以無窮而戰有涯,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結果上天一感動,派了兩個神仙將兩座大山移走了。雖然上天沒能伸出援手去大亮山植樹造林,但如今的大亮山依舊是處處蒼鬱,而這樣的功勞要歸功於當代“愚公”楊善洲。

楊善洲是一位不甘寂寞,勇於挑戰的一個勞模先鋒。當自己可以安詳晚年的時候,他卻帶領羣眾跑進了大山裏植樹造林,這一干就是22年,他把人生最美的晚霞都灑在了大亮山的山坡上……有人説,定國安邦者是英雄、廝殺疆場者是英雄,而楊善洲讓5.6萬畝的荒山變成了綠洲,同樣也是英雄。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相信都會被當代“愚公”的大愚所感動,而楊老正是用他那大愚思想,書寫着華麗的人生樂章。他用自己的行動履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義務,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而他的三愚人生,值得我們每位共產黨員學習和借鑑。

一愚人生:功成而身不退,有功而身不居。

功成名遂身退這是古人常説的話,楊善洲在退休之後位子雖然退了,但身子卻又轉向了另一座高峯攀登。這是一個老當益壯、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者,一個為子孫後代留下了5.6萬畝青山的老人。有人説,楊善洲最可悲的是沒有安詳晚年。而對楊善洲來説,他沒有虛度生命,更沒有虛度晚年。他播撒了無數的生命,卻不顧自己的生命老去,這是何等崇高精神?本來老人家退休後可以進省城安享晚年的,但他有功而不居,位退而身不退,始終堅持下鄉上山,帶領羣眾植樹造林,觀後感《當代“愚公”楊善洲——電影《楊善洲》觀後感》。以青山作為生命終點的人,其大山會為之謳歌,其蒼柏也會為之謳歌。

做為一名地委書記,也算是地方上不小的幹部,可楊善洲對於公車寧肯自己冒雨走路也不肯讓公車向前多開一步,這是一位克己復禮的人,這是一位無私慎獨的幹部。看,即便是自己用車他也會打表,堅決不佔國家一分便宜,堅決不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來為自己謀福利。

學校裏挽留不住老師,他會找人幫着給老師轉正;在大亮山上他寧可為自己的部下走後門,也堅決不為自己的女兒尋方便,甚至一個電話就可以幫女兒的事情他也不做。做為一個父親這看似很無情,但他卻恰恰教會了子女自己走路。

在收到20萬獎勵的時候,老人捐出了十六萬,只給老伴兒留下4萬,自己的子女更是一分沒有。兒女也許有點不解,但楊老知道,他絕不會讓子女去吃自己的青山。他懂得,只有讓子女去親自開闢青山,那片青山才會綠的更久。

看到羣眾插秧,作為地委書記的他會光着腳為羣眾做示範傳技術;幹革命幹了幾十年,他不慕城裏安逸生活,卻願意與大山同眠;他很少回家,但卻甘願為民所累;為了節省開支,他可以到集貿市場撿果核,他可以去背個糞箕到村寨路上撿騾馬糞。

古人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楊老就是那善於驅下之水。正是他用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艱苦奮鬥的作風滋潤了萬物;正是他22年間讓一座座禿山變成了一座座青山,而22年後他又將那價值3億元的林場全部無償上繳給了國家。20xx.11.26

第8篇

觀看電影《楊善洲》後,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蹟,電影的一些情景現在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裏,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並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裏作起示範。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幹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説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幹休所安度晚年,他放棄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後紮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特別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後人背馬馱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後還要澆菜、餵豬。村裏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

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特別是要足額歸還“水賬”。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鬱鬱葱葱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羣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提供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脱貧致富。20xx年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艱苦創業,從不計較、無怨無悔的老伴。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幹部,可以説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但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直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助妻子料理家務。但是退休後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老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老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國小,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走。

所以女兒哭着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同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己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己的關係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感動着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尤其在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做到心繫羣眾,一心為民,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