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3篇 從小做起,建立良好的家風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4W

建立良好家風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石,而良好的家風則來源於每個家庭成員的努力與付出。為此,我們需要從小着手培養好品行習慣,從而厚積薄發,讓良好家風深深植根於每一個家庭。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3篇 從小做起,建立良好的家風

第1篇

説起家風家訓家規,在我的腦海裏都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厚厚的一本書,上面用古文記錄着一條一條的。所以當去年兒子老師讓他寫關於這個話題時,我腦海裏回顧了一下,覺得我們家是沒有這個的!可自從百度普及了一下後,我才知道,原來家風家規家訓不只是會以一本書的形式存在,還會有一種是存在於口耳相傳,通過言傳身教延續下去的,而我們家恰恰就是後者!

其實當我們年幼的時候,父親並沒有跟上課一樣,讓我們坐的整整齊齊,然後開始家訓。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進行傳授,是我們那時候並不喜歡的嘀嘀咕咕,尤其是喝酒後,説的那可就更多了。説實話,父親不是一個愛言語的人,由於家庭原因也幾乎沒有上過學,但是他的肚子裏卻有很多很多的墨水或者説文化,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在我們的記憶裏,父親説的都不是那些所謂的家規家風家訓,而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吃飯的時候他會告訴我們用餐禮儀:老人沒吃,小孩子不可以先吃,食不言寢不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等等。在做農活的時候則會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一些大道理。他不但會講述一些好聽的故事,以便把那些深奧的道理轉化成淺顯易懂的知識來告訴我們,還會利用三字經來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

相反作為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的母親來説,根本説不出這些深奧的話來教育我們,於是母親就用她的行動來告訴我們:要尊敬老人、尊敬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等等。我還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有一個本族的大奶,兒子早些年就去了,她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雖然我們家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我媽卻經常給她送東西,好吃的飯菜,或者乾糧,更是經常幫她做事,就這樣照顧她一直到離世。那時候的村子裏好像總會有很多的乞丐流浪,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乞丐到我們家門口,我媽總是會給他們吃的,甚至送她們能穿的衣服。她還會經常的告訴我們,我們的爺爺奶奶在村裏都是出名的好人,經常拿東西給莊鄰吃,從不計較。我想父母親們的善良應該就是從爺爺奶奶那兒傳承來的吧!

自從有了孩子後,空閒之餘我會如同複製一般,把父親母親的這些講給孩子們聽,有道理也有故事,我不知道他們現在會懂多少,但是我知道他們首先懂得了:

百善孝為先!孩子的奶奶去年生病離開了,只剩下爺爺一個人在家,兒子總是隔三差五的打電話回去噓寒問暖,嘮嘮叨叨的:爺爺你吃飯沒有,要多注意休息;爺爺最近天氣晝夜温差大,你要注意增減衣服;爺爺你累不累,累了就多休息等等,讓聽的人恍惚覺得電話那頭的才是一個孩子。每次寒暑假都會迫不及待的回去看老人,有好吃的總是想起老人,遇到節假日都會打電話回去問侯等等。看着他對老人們的那份好有時候讓我這個做母親的也嫉妒幾分。而孩子對老人的這份愛並不止於親情,當他看到撿垃圾的老人時,會主動的把空瓶子送給他們,並嘴裏唸叨着:媽媽我看到他們就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他們好可憐啊;看到路邊有乞丐的時候,會把自己買零食的錢給他們……

現在我弟弟家的孩子,也經常的跟我們在一起,而時不時的我也會聽到哥哥在向弟弟講述一些小道理。有一次老媽跟我講了一件事:吃飯的時候,小侄子因為奶奶不經意的碰到了他的筷子,他就跟奶奶發火,大聲的説了奶奶一句,而一旁的哥哥立馬糾正了弟弟的不正確做法弟弟,奶奶做飯給我們吃多辛苦啊,你不能這樣對待奶奶!下班路上聊天的時候,我跟他們哥倆説奶奶最近不舒服,你們不要惹奶奶不開心。小侄子立馬説我知道了,要是弟弟不乖,惹奶奶生氣,我就打他屁股……

或許以上這些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吧!記得父親曾經説過:老貓屋上睡,上輩傳下輩;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其實作為中間力量的我們並不需要刻意的去告訴孩子們一些條條槓槓,只要時刻注意用我們的身體力行去做給他們看就夠了。

建立良好家風從小做起演講稿3篇 從小做起,建立良好的家風 第2張

第2篇

家風是在家訓、家規、家教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一個家庭文化道德素質的傳承。

我家沒有成文的家風,只有身教言傳,父母的行為和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比如:小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多,衣服一般是大的穿不下了,留下改改給小的穿,最後穿的一般是破的,母親及時補好洗乾淨,總是説穿着只要乾淨整潔就行了。吃飯時,所有的人都到齊了才能動筷子。必須坐在一起圍着桌子吃,不允許捧着碗走動,不許説話。不準落飯粒,碗內不準剩飯粒,夾菜要在自己的面前夾,夾起菜來不準抖了菜,不準翻菜盤等。飯碗裏必須吃乾淨。父親要我們做到食不言寢不語,母親常説無義之食不能吃,無意之財不能貪,好的東西要留給客人吃,説自己吃了填坑,外人吃了留名。教育我們:學習要刻苦,知識是在自己的腦袋裏,誰也拿不去。告訴我們: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永遠攢不下,一個是力量,你總不幹活也是這麼大個勁,所以要不惜力量;一個是睡覺,你總睡也會困,所以要勤奮。做人要規規矩矩,做事要認認真真。家有千頃良田,不如薄技在身。強調家庭和睦,鼓勵自強自立。

參加工作了,第一天就告訴我:要虛心好學,掙錢不在頭三年。與人相處要和氣,要講究方法,好言一語三春暖,惡語半句惱人心,過日子的傢伙事要置辦齊全,別人求助我們要盡力幫助,我們儘量不要打擾別人等。這些父母傳給我們的樸實的思想至今不忘。

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奮工作努力學習,誠實守信與人為善,這些良好的家訓、家規、家教形成了良好家風。一個家庭故事,一段家庭記憶,成為家風傳承的載體。

第3篇

10多年前,我家是三多一少,即全家的人口多,爸爸的書多,爸爸的獎狀多,錢少。

那時我家老老少少上下6口人:爺爺奶奶、父母和我們姐妹。爺爺奶奶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爸爸在一個單位當文書,媽媽打零工,我和姐姐讀中學。一大家子人擠在一個小閣樓中,非常擁擠。雖説我家生活清苦些,可全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每當有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又會把好吃的放在我們姐妹碗裏。

當時,爸爸給我的印象首先是忙。爸爸是單位的筆桿子,經常要加班寫材料。爸爸對工作非常盡職,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或許因為爸爸經常趴在桌上寫東西,他的衣服左右胳膊關節處經常出現破損的情況。媽媽要給爸爸買新的,可爸爸卻説縫補一下就可以。後來,爸爸受媽媽做家務戴袖套的啟發,也做了一副袖套,以此減緩寫東西時的摩擦。

那時,我的一篇稿子被一家中學生刊物刊發了,還給我發了稿費。我和媽媽商量,爸爸的上衣已經破損早該換了,於是就揹着爸爸給他買了件褂子。爸爸知道後,跟我們説, 換衣服不是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幹好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爸爸還説,現在羣眾普遍還不富裕,隨着國家不斷富強起來,我們百姓的生活自然也會隨着不斷提升。

爸爸的這些優良品質一直深深地影響着我;我家的家風,一直鼓勵我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