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競技體育改革與發展三年規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9W

競技體育不僅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體育的整體實力,也是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體育競賽中體現出的團結協助、頑強拼搏精神能激發羣眾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因此競技體育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體育強市的核心、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抓好我市業餘訓練工作、提升X競技體育整體實力,充分發揮競技體育在我市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規劃。

2020年市競技體育改革與發展三年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決策部署,以“體育現代化、健康大X”為目標,進一步建立和健全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X特色競技體育發展模式,遵循業餘訓練原則,着眼於積極向上輸送優秀後備人才;從X實際出發,走精品之路、突出金牌戰略;面向奧運、亞運、全運,打造X市競技體育品牌項目,鑄就我市競技體育新輝煌。

二、目標與任務

(一)競技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總目標

以走“精品之路”為方向,以金牌戰略為抓手,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積極開創我市競技體育新局面,建立符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適合X人文特點的業餘訓練佈局體系,形成具有X特色的競技體育管理模式;做到重點優勢項目進一步加強,整體競爭力有所增強,業餘訓練社會化、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程度明顯提高,努力實現X籍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屆屆有參加、亞運會上屆屆有獎牌、全運會上屆屆有金牌,力爭在省運會上排名全省前六位。

(二)具體目標

1.業餘訓練隊伍規模適度擴大,佈局人數達到X人以上;整體競爭實力穩中有升,擴大優勢項目,初步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力爭網球、自行車、射擊、女排、田徑、擊劍、攀巖、跆拳道等重點項目達到全省一流競技水平。

2.業餘訓練體系逐步完善,理順各層次訓練關係,充分發揮各自作用,逐步形成從省市體育特色項目學校—省市X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學校—縣級少體校—市級體校的層次清楚、目標明確、科學有序的新體系。

3.以培養一批國際、國內高水平運動員為主要目標,大力促進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力爭我市每年輸送到省一線隊的運動員X人以上,有重點、有目標,通過正當途徑引進部分優秀體育後備人才,本週期輸送折算金牌不少於X枚,競技體育貢獻率穩定在全省前X名,全面提高我市在全省的競爭實力和地位,力爭奧運會上有X人以上進入決賽階段、亞運會上獲得X枚以上獎牌、全運會上獲得X枚以上金牌。

4.積極創建各級各類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力爭本週期繼續保持X所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X所省級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積極創建各級各類高水平訓練基地,力爭創建X所國家級單項訓練基地、X所以上省級訓練基地。

5.加強教練員隊伍的管理,在數量、質量上均有明顯提高。增強教練員的愛崗敬業精神,提高教練員的文化素質和科學訓練水平,加強對中青年教練員的培養深造和繼續教育制度,不斷提高教練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加大體育人才交流,不拘一格引進優秀的高級教練員,提高我市中高級教練員職稱比例。

6.以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質的體育後備人才,以及具有體育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骨幹為目標,加強運動員隊伍的管理和教育,真正做到特長明顯,發展全面。

7.進一步加強裁判員隊伍建設,逐步建立和健全裁判員培訓、晉升、選派和獎勵制度,不斷提高我市裁判員的業務水平,爭取在我市參加的全省各項青少年比賽中都有我市高等級裁判員參加執法。

8.積極引進高水平、國際化大型體育賽事,每年承辦X至X項全國以上、X至X項省級以上各類體育賽事,以滿足X人民對日常業餘文體生活的需求。

三、政策與措施

(一)調整項目結構,完善項目佈局

以金牌戰略為重點,以選拔、培養、輸送高水平運動員為目標,突出扶持重點項目、鞏固傳統項目、拓展新興項目,着眼於我市競技體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和發展,根據我市的人文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及在全省的競爭實力現狀,我市業餘訓練項目擬分以下五類:

1.全力發展的重點項目有:田徑、網球、自行車(含場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山地車、小輪車)、射擊(含飛碟)、擊劍、女排、攀巖、跆拳道等X個項目。

2.大力發展的次重點項目有:皮划艇、賽艇、武術套路、游泳、體操、摔跤、柔道、射箭等X個項目。

3.鞏固發展的傳統項目有:藝術體操、蹦牀技巧、舉重、拳擊、武術散打、沙灘排球等X個項目。

4.普及發展的教體結合項目有: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X個項目。

5.創新發展的新興項目有:高爾夫、馬術、帆船、空手道、冬季項目等X個項目。

其中要求市體校開設田徑、游泳、網球(含短式網球)、羽毛球、藝術體操、蹦牀技巧、體操、跆拳道、舉重、摔跤、柔道、武術套路等項目,並與X縣合作辦射擊(含飛碟)、自行車(含場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山地車、小輪車)項目;市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設網球(含短式網球)、游泳、羽毛球、擊劍、攀巖等項目;X縣開設田徑、游泳、女子排球、擊劍、跆拳道、男子籃球、男子足球、沙灘排球等項目,並與市體校合作辦射擊(含飛碟)、自行車(場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山地車、小輪車)等項目;X縣開設田徑、游泳、乒乓球、拳擊、摔跤、舉重、射箭、男子排球、女子足球、空手道等;X縣開設田徑、游泳、皮划艇、賽艇、攀巖、武術套路、摔跤、舉重、柔道、女子足球、高爾夫、馬術、五子棋、橋牌、輪滑等項目;X區開設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含短式網球)、跆拳道、男子足球、武術散打、空手道、女子籃球等項目;X區開設田徑、乒乓球、男子排球、羽毛球、武術、足球等項目。

同時根據《X省體育局關於2020—2022週期全省體育後備人才訓練網進行佈局的通知》精神,力爭到2022年前佈局人數市本級達到X人左右,X縣達到X人左右,X縣達到X人左右,X縣達到X人左右、X區達到X人左右、X區達到X人左右。

(二)全面接軌省射擊射箭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

X省射擊射箭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入駐XX,為我市競技體育再創輝煌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先決條件。全面接軌省射擊射箭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省中心)、全方位融入省中心的項目發展將是我市今後一段時間競技體育工作的重點。

1.建議市縣兩級政府與省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場地建設、經費、職工醫療、子女就學等各方面全面支持省中心的發展。

2.全市全面開設省中心項目,在市縣合作開設自行車、射擊項目的基礎上,市體校、市第二體育訓練中心及各區縣將選擇開設射箭、擊劍、攀巖、馬術等項目。

3.協調教育部門和X縣解決市縣合作辦隊項目全市招生插班就學困難,厚植射擊、自行車後備人才基礎。

4.根據各區縣射擊、自行車、擊劍、射箭、攀巖、馬術等項目開展情況,逐步增設這些項目市級青少年比賽,列入市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三)釐清我市業餘訓練培養體系

1.以市體育運動學校為龍頭,以縣級體校為輔助,以省、市、縣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訓練點為基礎,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和運動人才梯隊建設機制。

2.改革市本級業餘訓練管理體制,鼓勵扶持市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業餘訓練,成立市第二體育訓練中心(以下簡稱二中心)。將原佈局在市體校的網球、游泳、羽毛球等項目劃歸二中心管理,並逐步開設擊劍、攀巖、乒乓球、足球、籃球等項目。

3.扶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辦業餘訓練,參照“X模式”,儘快出台我市社會力量辦業餘訓練的扶持辦法,給予積極參與社會力量辦業餘訓練的相關單位在參加各級比賽、租用訓練場所、聘用專職教練員等方面更多優惠政策,並給予可直接代表我市參加省級比賽的社會力量辦業餘訓練單位經費補助,使之成為我市競技體育強有力的補充。

(四)突出重點、優化分類、強化競爭、區別對待

1.加大對市體育運動學校和X縣少體校兩所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的投入,做大做強我市業餘訓練的“龍頭”單位。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完善,積極探索新的運行機制,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市體校和X縣少體校真正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並源源不斷向上輸送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的基地。

2.市體育運動學校按照“嚴進、優學、良出”的原則,應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招生制度、文化教學考評、學生德育管理、淘汰制度等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學校辦學方向向下延伸,招生年齡段延伸到幼兒園。

3.各區縣按照省局關於縣級新型少體校建設實施意見,加快內部管理制度健全與完善,並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在所開設項目中集中力量培育X至X項自己的精品特色項目。

4.進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各訓練單位各方面設施設備條件,積極創建各級訓練基地,力爭辦好辦強市體育中心國家級青少年網球中心訓練基地、X縣少體校國家級女子排球訓練基地等。

(五)繼續做好“教體結合”工作,加強與教育部門的溝通與聯繫

1.加強與教育部門的溝通聯繫,力爭出台“教體結合”實質性操作文件,通過政策措施,鼓勵更多學校在項目普及的基礎上辦業餘訓練隊,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業餘訓練。

2.在市本級積極打通從國小、國中到高中的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渠道,合作興辦體育幼兒園。

3.進一步完善全市青少年競賽體系,增設比賽項目,拓寬參賽面,以賽促普及、以賽促提高。

(六)貫徹“科技興體”戰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競技體育的科技含量的多少,決定了競技水平的高低,技術創新是競技體育的靈魂和不竭動力,也是競技體育永葆生機的源泉。要振興我市競技體育水平,提高競爭力,必須堅持科學精神、實行科學訓練、開展技術創新、堅決反對使用興奮劑。

1.提高對科研工作的認識,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條件,提高科學選材、科學訓練和科學管理水平。

2.加強對市體育科學學會的業務領導,最大化地發揮學會作用,通過學會更多地吸納我市高校、醫院、建築、體育產業等各方面人才為體育事業服務。

3.加大反興奮劑知識教育與培訓,做到年年有培訓、人人要知曉,築牢紮緊反興奮劑的堅強籬笆。

4.市體育運動學校應進一步加強科研力量,按照國家級基地要求開展經常性生理、生化等各項指標測試,加大康復訓練力量,力爭將市體校建設成為教學、訓練、科研三結合的基地。

5.二年舉辦一次業餘訓練、競技體育科研論文報告會,每位專職教練員必須提交一篇以上科研論文。國家、省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專職教練員,要不斷爭取在二級以上體育刊物上有文章登載。

6.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來湖舉辦講座、報告會、交流會,鼓勵教練員參加市內外各類競技體育科研報告會。

(七)深化體制改革,加速機制轉換

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實踐證明,發展才是硬道理,而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通過持續對不適應發展的競技體制改革,促進我市競技體育不斷向前發展,不斷攀登新的高峯。要轉變觀念,大膽創新,堅定不移地將競技體育體制改革引向深化。

1.建立和完善教練員考核、競爭和激勵制度。以出人才、奪金牌作為檢驗教練員業務工作的最重要指標,作為教練員考核、晉升、獎勵的主要參考依據,作為加大項目投入的唯一理由。加強和完善教練員省運週期聘任制,嘗試推行教練員低職高聘、高職低聘,對不合格的教練員解聘、辭退等運行機制,改革調整教練員的績效工作分配方案,積極協調人社部門的支持,力爭提高教練員的績效水平。

2.加大青少年競賽制度的改革力度。改變參賽辦法,吸引更多更廣的訓練單位和個人參賽;試行市級比賽參賽運動員簽約制度,嚴格審查運動員資格;完善違反賽風賽紀處罰辦法,嚴肅處理違紀行為。

3.拓展業餘訓練模式,鼓勵、吸引更多學校、協會、企業和個人投身業餘訓練,出台社會力量辦體育的具體實施意見,逐步規範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對各種類型辦業餘訓練的管理體制,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採購辦法,形成多種類型並存的業餘訓練新格局。

4.繼續舉辦綜合性運動會。改革創新市運會的舉辦機制,嘗試區縣承辦制。

四、有關保障

(一)組織保障

建立全市競技體育工作領導小組,整體規劃全市業餘訓練項目佈局,統籌協調各區縣、各單位競技體育工作均衡、和諧的開展,真正做到“全市一盤棋”,從組織上保證我市競技體育的健康、持續發展。

加強競技體育業務幹部的培訓和培養工作,有計劃、系統性培養各級訓競業務幹部,打造一支“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競技體育幹部鐵軍。

(二)經費保障

經費問題是我們發展的物質基礎。開拓思路,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強競技體育發展後勁,以保障競技體育事業快速、可持續發展。

1.爭取、確保政府對體育事業的投入。國家財政撥款是體育事業經費的主渠道,必須予以保證,並根據《體育法》中“體育事業經費、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並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的規定和X文件精神,積極爭取,逐年提高。同時根據省財政廳和省體育局關於佈局人數和補貼標準的新規定,各區縣佈局經費按標準全部到位,以保證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正常進行。

2.建立和完善競技體育專項資金使用制度,明確重點項目重點投入。用制度規範包括教練員運動員夥補經費、參賽經費、獎勵經費、各類專項補助經費使用,做到專款專用、合理使用、用到實處,發揮有限經費的最大效益化。

3.拓展思路,加大社會力量辦業餘訓練力度,更多地引入社會資金投入業餘訓練;轉變觀念,有計劃、有步驟、分項目地逐步推行業餘訓練的有償訓練,努力擴大競技體育多種經費來源。

(三)政策保障

1.規範競技體育獎懲辦法,包括競技體育貢獻獎、教練員目標責任考核辦法、輸送運動員獎勵、參加省級比賽獲獎獎勵辦法、破超省市各項紀錄獎勵等。

2.建立健全運動員醫療、傷殘保險制度,教練員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等。

3.協調市教育局及有關部門,完善會考體育考試製度,加大體育分比例,規範體育特長生特招政策;改革體育教師帶隊參賽成績在職稱晉升過程中加分措施,提高學校體育教師帶訓積極性等。

4.協調市人才辦放寬引進的高級教練員人才(副高)的特殊優惠政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