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模板3篇 課堂教學心得: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祕訣!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本文將為大家提供一份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模板,旨在幫助教師整理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模板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生反饋等內容,可以為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鑑。歡迎大家閲讀並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有關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模板3篇 課堂教學心得: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祕訣!

第1篇

3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桂林體育館舉行的.“國小數學名師有效教學藝術暨全國課堂教學評比優秀成果展示會”觀摩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我領略了全國國小數學名師吳正憲、劉延革、唐彩斌、柏繼明等幾位名師的觀摩課和報告以及全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比優秀成果的展示,欣賞了他們的課堂教學藝術。他們以鮮活的課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不僅感受到了授課教師對學生、對生活、對教育那份深情而純真的愛;更嗅到了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深厚知識儲備氣息;尤其是整個課堂中滲透的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提升數學興趣化教學讓我記憶深刻,也喚起了我以下幾方面的思考和體會:

雖然這次的學習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我的腦海中經常會浮現這幾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景。這讓我充分體會到“一切以孩子為本”的宗旨,細細回味下來,各位老師儘管風格迥異,但無一不是將這一宗旨貫穿課堂始終,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在課堂上傾注了她的感情、興趣和幽默,學生受到了感染,產生了情感共鳴,使乾巴巴的課堂變得妙趣橫生,豐富多彩。吳正憲老師在教學完《商不變的規律》後,學生們都不願意下課,學生們都在呼籲“要上1個小時”“一直上,永遠不要下課”等等,有的孩子還説“下次還要上吳老師的課”。名師們精妙的教學設計、高尚的素養以及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精彩場面,無不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紮實的教學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具有影響力的人格魅力。每一節課上無不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真正做回學習的主人,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如黃晶老師執教的《可能性與公平》設計了一個轉盤,以遊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產生探究的慾望;駱奇老師執教的《最小公倍數》設計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奧祕,運用學生熟悉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各位老師都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在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數學,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與魅力。

走近名師,提升自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要求。幾位名師精彩的現場教學和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和柏繼明老師的學術報告,更是貼切的反映了部分老師的真實教學現狀。這樣巧妙的設計,源於教師對數學知識、數學教材的認知高度,而認知高度奠定了她們設計的思路。從幾位名師的課堂教學來看,不管是從課程的指向,還是他們教學的技術等方面,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解決學生之所需,發展學生之發展。

兩天的學習,不僅讓我感受到大師的魅力,更讓我進一步地領悟到數學教學的意義。而大師對教學的傳授,更是讓我明白,數學不光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藝術。數學教學這條路,它藴涵的內在意義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遠得多,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去細心琢磨、仔細體會。

有關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模板3篇 課堂教學心得: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祕訣! 第2張

第2篇

新課標下體育教學課堂倡導“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進學生的健康,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要的位置。 課堂教學要求重在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尊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把學習的過程變成主動構建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方法的過程,學會體育學習和鍛鍊。

高中女生由於受大學聯考壓力、家庭教育、社會上不健康的生活觀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高中女生較普遍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課堂鍛鍊的積極性較低,此階段女生心理特點表現為:愛美、怕髒、思維能力較強但不愛活動,生理特點突出表現為脂肪開始增多、發胖、加大了身體各部分的惰性,降低了肌肉收縮的速度和爆發力,使動作的靈活和協調受到破壞,她們更多把精力放在文化課學習上,有的是為了從緊張的文化學習中得到暫時的解脱,為了調節壓力而被動的參加體育課。基於女生以上兩點我採用如下方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學情是讓學生對羽毛球運動初步產生興趣的一種方法:下面是調查問卷表。

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到高一年級每個班有接近50%的學生沒有羽毛球運動的基礎,但是他們卻很有興趣,希望較全面地掌握該項技術;還有接近40%的學生沒有興趣,只想瞭解一些;大約有10%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希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也有個別學生既無技術,也無興趣。

對於沒興趣的學生,我首先採用讓大家觀看基礎較好的學生比賽的方法,讓她們從身邊的人中去感知這項運動,從而進一步瞭解羽毛球運動。然後再組織同學們觀看世錦賽、奧運會等比賽精彩片斷,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想從事這項活

動的願望,最後我再介紹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和從事羽毛球運動對人身體發育成長的諸多益處,教學中做出規範優美的示範動作,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然後進行下一步的基礎練習。

對於有興趣沒基礎的學生,我首先組織他們學習簡單的熟悉球性的動作,例如託球練習 、顛球練習、對牆練習等。讓學生比看誰顛得多,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通過簡單動作的專項練習,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適時加以鼓勵,然後從易到難進行教學,維護學生的練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許多學生之所以沒有興趣,是由於其組織紀律性較差,懶惰導致的。雖然學生已進入高中,但是長期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導致她們心理方面不夠完善;辨別能力方面非常膚淺;健康意識、終身體育意識,鍛鍊習慣的養成還遠遠不夠。學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按照教育規律,加以規矩引導,先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文明守紀的習慣,克服陋習,鍛鍊頑強意志和毅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身體疲憊和技術困難才能主動去克服。所以我的教學沒有隻圍着學生的’興趣”轉,而是從課堂常規入手加強了對學生常規的要求和意志品質的培養,也完成了課堂教學的德育目標。

對於有一定基礎,希望得到進一步提高的學生,我首先對她們提前進行技術的重點培訓,使她們先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成為學生骨幹,為我的課堂教學做準備。羽毛球技術的學習不能只靠課堂,課後的鞏固練習也至關重要。課堂上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骨幹擔任組長,輔助我進行教學活動,幫助組內同學學習,開展組內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課下小組長就變成了“小老師”既帶動學生課下主動練習 ,又能幫助她們改進技術動作,鞏固了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上進行技術教學的同時,配之以裁判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簡單的裁判方法,自行組織比賽,檢驗課上學習的技術、戰術的掌握情況,及時改進提高。對於戰術意識較差,競爭意識不強的學生,我採用以下練習:讓她們髮網前低球、平高球,爭取第二拍的主動進攻。發後場高球結合快調網前兩角、扣殺對方底角或快速放網前球,通過這樣練習,學生的戰術、競爭意識均得以提高。

組織班與班之間比賽,設立獎項,並給比賽的前八名的學生,該模塊考評記為優秀。激勵學生加強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鞏固、提高。

把在比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吸納為羽毛球俱樂部會員,可得到進一步的培訓,對成績突出的學生允許代表學校參加各級比賽為學校爭光,使學生獲得愉悦的情感體驗,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設立榜樣。讓同學們把自己崇拜的運動員跟自己的名字結合起來,給自己再起一個運動名字如:小張寧、謝杏芳2等等,激勵學生向榜樣學習。

新課標評價將體能、運動技能與學習態度、情感表現和合作精神結合起來進行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髮現不足,改進學習策略,不斷進步和發展。不使用統一的評價尺度,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步幅度進行總結,使每位同學都能立足現實,認識自我,為終身體育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制定了下面兩種表格進行評價。

第3篇

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大學聯考負擔很重,考試密度太大。我發現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課內基本以教師講為主。在複習課中,雖然有相應的編寫詳盡的配套資料,但是我們不放心學生自學。在課堂中,我們“喜歡”講,生怕自己不講學生就不知道。而學生卻在聽書看戲,即在被動地學習,親自動腦動手動口所佔的時間太少,主觀能動性發揮受限制,即不能高效地學習,而且也越來越依賴老師,越來越不會自學了。於是老師家長對學習不好的學生的評語,國小時是“心散兮散(注意力問題)”高中時則是“人懶兮懶(學習動機問題)”。懶惰久了,就“靠在”老師身上了,把學習的責任都推給老師:你不是説….,考不好都是因為老師講得不好。

作業只能被推到課後。由於課內基本以教師講為主,學生佔用上課時間的比率低,在輕輕鬆鬆地“受”業,學生課內不能及時鞏固訓練,而作業只能被推到課後。科科如此,學生課外作業負擔必然過重。

個別差異性未被全面重視。而傳統教學模式下,由於課內基本以教師講為主,全班學生齊步走,統一標準,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潛能的個別差異性未被全面重視。教師只能針對某一層次的學生水平組織教學,或者在不同的時間分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來進行教學活動,不能做到在同一時間裏兼顧不同學生層次的發展。隨着學生學習英語年限的增長和所學內容的難度值的加大,高中學生之間的英語學習水平差距越來越大。

如何改進課堂管理,提高學習效率呢?在一位良師益友的推薦下,我學習並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

“先學”,也就是一開始上課,教師先用一兩句話或一張幻燈片提示課堂教學目標,然後一邊指導和鼓勵學生自學,一邊調查使學生暴露自學中的疑難問題,並據此進行“第二次備課”。

“後教”,即引導學生研討解決這些問題,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更正和補充。

“當堂訓練”就是在最後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裏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

其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主學習,經過嚴格訓練,形成能力。當然,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時,要根據學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以一堂課總共就一輪“學”,“教”,“練”,也可以有多輪。

在今年的高三複習課中,我初步實踐“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鑑於學生的複習資料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就讓學生限時自學,自己讀書,然後限時訓練,老師不再從頭講到尾,只講重難點。上課總算有點“腦力勞動”的味道了,學生不再一味地被灌輸,也有點學生的樣子了。但也有學生覺得自己看不如聽老師講印象深刻。如何改進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