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禁閉島觀後感7篇 深入禁閉島:電影所引發的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7.76K

《電影禁閉島》是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心理懸疑片,改編自丹尼斯·勒翰同名小説。影片講述了兩名調查員被派往一座被稱為“禁閉島”的精神病院,調查一起疑似逃犯藏匿在島上的案件。電影情節緊湊,氣氛煞是凝重,伴隨着扣人心絃的劇情推進,令觀眾陷入一段充滿謎團的心理遊戲之中。

電影禁閉島觀後感7篇 深入禁閉島:電影所引發的思考

第1篇

有時候所有人,都在給你灌輸思想,你就會無法認清現實

這部電影於前幾年上映,但是,現在,把這部電影拿出來再看一遍,依舊燒腦。

對於結局的猜測,觀眾更是眾説紛紜,每個人對結局的理解都不一樣,很多人看完之後,都去搜索最後的結局,到底是訴説着那種真相?

泰德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個孩子後自殺,而他也受到極大的精神創傷,在自我保護的潛意識中,把自己三個孩子忘的一乾二淨。

並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萊迪斯,和那場記憶深刻的火災,這個被創造出來的“萊迪斯”被他設計成面帶刀疤、波斯貓眼、十惡不赦的兇手。

他自己則是一個退伍後從警,和妻子恩愛有加的模範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夢和出現幻覺的時候,都是他原本的記憶。

而他給自己杜撰的身份,更像是一種逃避,每個人對於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都會下意識的逃避,但是沒有多少人會直面他們。

按照泰德是正常人的角度去理解,這完全就是一個洗腦的過程,包括和泰德的朋友查爾,都是其中的幫兇之一。

其他的人沉溺其中無法自拔,每個人都在隱瞞着什麼,但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讓人止不住的想一探究竟。

泰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為了尋找殺死妻子的人,他幾乎可以冒任何險,讓人致幻的煙,島上所關的人話裏有話,johncawley醫生的態度,房間裏播放的音樂。

很多時候電影裏,故意暴露出牛頭不對馬嘴的破綻,吸引着泰德的探究,也讓觀眾想進一步瞭解接下來要發生什麼。

每次在泰德幾近崩潰的時刻,他總能看到自己的妻子。

從踏入禁閉島的那一刻開始,他的妻子總是以夢幻的方式出現,濕淋淋的帶着窒息的氣氛,要泰德為她報仇。

劇情開始翻轉,並且在結尾的時候,充分的説明泰德是一個精神病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整個事情的發生發展,幾乎沒有人幫泰德逃出這個島嶼,而讓泰德趕緊離開的女病人,和在山洞裏的那個女人,都可以定義為幫助泰德的人。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很值得讓人一再重温,一個朋友説,他從頭到尾看了好幾遍,每次都能發現新的東西。

好的電影似乎就是這樣吧,百看不厭,每次都有新的體驗。

希望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每次成長都使得我們更加的完善,最終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別人灌輸給我們的思想,始終是別人的,所以,在別人的經驗和佈置的環境中,我們只會越來越迷失自己。

在自己的腦海裏重温曾經的種種,好的壞的,疼的甜點,任何一種都會使我們,越發的強大和完善,自己的經歷才是最寶貴的血肉。

就像泰德説的;“我們不能,像怪物一樣活着。”只知道吸收,不知道辨別好壞,否則坑坑窪窪和平滑相兼容的靈魂,就格外的怪異。

電影禁閉島觀後感7篇 深入禁閉島:電影所引發的思考 第2張

第2篇

一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感覺電影的背景像是發生在70年代左右,電影是根據美國小説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説改編,它描述的故事發生在1954年(比我預期的還早),軍官泰迪(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和同伴查克(馬克·魯弗洛飾)被派去調查一個從精神病院失蹤的女兇犯的下落。精神病院在一座島上,它主要收治那些有精神疾病的罪犯們。在他的調查過程中,在66名精神病罪犯外,還有一個編號為67的人,但沒人承認這個人的存在,泰迪深信這個67號就是殺害他妻子的兇手萊迪斯,而且他懷疑這個精神病院裏有一個天大的陰謀。

泰迪在一個山崖上的隱祕洞穴裏發現了失蹤的女犯人雷切爾,雷切爾告訴了他這個精神病院在進行一些慘無人道的活體實驗,而她原先是這個病院的精神醫生,為了逃避其他人的陷害才躲起來的,還告訴了泰迪燈塔上有答案。泰迪想解開這個謎團,於是他準備上燈塔去調查。他上去以後沒發現任何證據,卻發現主管醫生考利一向在等他。考利向泰迪説出了所有事情的緣由。

原先那個67號病人就是泰德自己,而查克是他的主治醫生希恩。醫生告訴他的真名叫安德魯·萊迪斯,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後自殺,他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因此他在自己的意識中創造了一個兇手萊迪斯殺了他的妻子,自己則是一個警探。而且着一切都是考利醫生為了治療他而編造的,如果不能治好他,醫生只好對他執行死刑,因為他來到島上後幾乎傷害了所有人,但他自己卻一無所知,經歷過戰爭洗禮又患有精神病,潛在的危險很大。

泰迪最後清醒了過來,他明白了這一切。但當醫生診斷治療是否有效時,希恩問他“你此刻感覺怎樣樣?”泰迪回答“我要帶你逃出這個鬼地方,查克”。“查克”着稱呼讓醫生斷定泰迪還沒清醒過來,醫生無奈地搖頭,只好執行死刑。泰迪最後向希恩問了一句話“像怪物一樣活着還是像好人一樣死去?”此時希恩明白了泰迪的意思,其實泰迪已經清醒了,只是他寧願選取像好人一樣死去,也不願一向生活在痛苦中。希恩最後喊了聲“泰迪”,但泰迪沒有回頭,因為此刻他只求一死來解脱。於是他被帶走了。最後的一幕是悲鳴的音樂和寂靜的燈塔。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泰坦尼克號》是他的成名作,最近熱映的《盜夢空間》也是由他主演,都很不錯。這部影片以前拿過北美票房冠軍,沒有華麗的特效,顯得很真實,值得一看。

第3篇

週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禁閉島》電影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聰明人,看了一次還不是很懂。上網查了不少影評,就裏面提到的一些醫學名詞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一日主角下班發現妻子殺死了自己的三個孩子,悲憤而情緒失控的主角殺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燒了自己的房子和屍體,然後逃跑。不久後被抓捕從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國患有嚴重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會被強制執行' 腦前額葉切除手術'.為了抵禦這種慘無人道的治療手段,精神病醫學界的專家發明了一種叫' 角色扮演' 的羣體治療法,為了證明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腦前額葉切除術',主角成為最佳的實驗品,被送到禁閉島上。

很好奇究竟腦前額葉是什麼東西,為什麼一個人切除了腦前額葉之後還能活着,個人覺得十分的不可思議。後來查了一些醫學書籍,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1848年9 月,蓋奇被炸飛的一根一英寸粗鐵棒插入臉頰,戳穿左眼後從顱骨頂蓋穿出。但是奇蹟發生了,經過治療2個月後,蓋奇完全恢復了,可以走路説話,對周圍環境也能做出正常反應。但是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後經過解剖,蓋奇腦部受損的位置就是腦前額葉。科學研究發現:腦前額葉接受和綜合由腦的各部位傳入的來自機體內外的各種信息,並能及時組織傳出衝動,給這全部結構以組織性、指導性和調節性的影響,保證中樞神經系統整體的協同和達到整個高級心理過程的機能統一。可以説腦前葉是高級神經活動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剛發展起來的時候(20世紀50 年代),美國有很多人支持腦前葉切除手術,作為治療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萊塢女明星弗蘭西斯·法默,也沒有躲過這項手術,由於其過激的性格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最終被其母親送進精神病院,並在她母親的授意下,被切除腦前額葉。多年後她重返社會,已是一個目光渙散、神情呆滯的中年婦女。傳記電影《弗蘭西斯》最後一幕,她當年的朋友去見她,卻被她異樣的神情和舉止所震驚,他們分別時,她獨自一人穿過整條空曠的街道,直到走進黑暗。切除腦前額葉的手術雖然能夠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緒讓他們成為温順的白痴,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可怕的併發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隨境轉移計劃和組織能力差、原始反射、腦認知功能障礙等表現。同時這也是一種對個人自由權利赤裸裸的剝奪,是個人私慾極端膨脹功利主義的體現。因此從20世紀70 年代開始,反對這項手術的呼聲越來越大。

引用網站一篇文章的話,作者談到'腦前額葉切除術終於不再被當作是施加給混沌世界裏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終廢止了。人對世界的認識,有時候是錯的,有時候走彎路,總還是前進着。真理永遠只是當時當地人們所認為的真理,等待着在將來被修正。'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總是在不斷地被修正,腦前額葉切除手術廢除後,對腦前額葉的研究一直沒有終止。腦前額葉作為大腦的指揮官,對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讓一個正常人變成白痴。同樣只要合理地對其進行開發,必將使人成為天才。隨着對腦前額葉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理論驗證了腦前額葉對於一個人健康成長的意義。

久保田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專注於腦前額葉的研究,他採取了獨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從刺激腦前額葉充分開發對人的積極影響作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腦從出生之後就開始急速的發育。但腦前額葉到了2-3歲時前額葉才正式開始發育,一直持續到6 歲達到高峯,6 歲後發育就會趨緩。在這3 歲到6歲的急速發展時期,對腦前額葉的正確的訓練,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腦前額葉控制下表現出來的五項基本能力。在兒童3-6歲期間,通過對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鍛鍊能有效開發腦前額葉。而運動與做遊戲是最有效的鍛鍊方式'

叔本華曾説:每個人都把自己視野的極限當成世界的極限。人類從不知道腦前額葉為何物,到任意生命權切除腦前額葉,到最終認識到腦前額葉的重要性,提出在兒童時期合理開發腦前額葉。這一個過程恰恰是人類自我探索和突破的過程。我們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認識去鎖定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夠衝破已有常識,停留在過去而固步自封,或許我們走向的只有滅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求知慾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應該成為永恆不變的奮鬥主題。

第4篇

?禁閉島》不愧為年度最佳驚悚心理大片,這部電影絕對對得起以上稱號。能夠説這是一部很晦澀的電影,它精彩絕倫的故事背後,是更多深邃的細節,藴含着廣闊的歷史,許多人看完以後,也許已經被電影複雜的劇情和背景搞暈了,真相究竟是什麼,也許當你一遍又一遍的看之後,才能逐漸看懂這部影片獨特的魅力。以下影評會透露過多劇情,請確定你已經看過電影再來閲讀以下文字,否則,你將失去一次刺激的感官之旅。

影片的開始是暴風雨的前夕,搖晃的船艙和眩暈的主人公,低沉的天空,廣闊的大海和孤零零的小島,一下子就把氣氛壓抑下來了。主角泰迪是一個二戰退伍的老兵,作為一個出色的聯邦執法官,自動請命前來禁閉島調查一件離奇的失蹤案。他和新搭檔查克一齊在暴風雨的前夕登上了這個孤零零的小島——一座精神病院。

一個淹死了自己三個小孩的女病人在重重看守的小島病房中人間蒸發了,泰迪立即自動請命前來調查此事,神祕的精神病院一向有着很深的祕密,誰都不願意提起,誰都不願意講述。泰迪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着可愛迷人又深愛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次縱火案,一個叫安德魯萊迪斯的人燒死了自己的妻子,此後此人被送往了禁閉島,從此人間蒸發,之後在詢問一個從島上回到大陸的精神病患者時,泰迪瞭解到島上隱藏着極深的邪惡。此時,藉着女病人失蹤的契機,泰迪來到島上,就是為了找出殺害妻子的兇手和隱藏在精神病院深處的祕密。透過細緻的調查,越來越多的疑點暴露了出來,泰迪發現島上就應有一個神祕的第607號病人,但是島上只有606個病人,他確信這些失蹤的人都成為了精神病院院長的心理試驗的犧牲品,為了將所有人繩之於法,泰迪深入的調查了下去,此時,嚴重的偏頭痛發作了,痛苦的泰迪經常陷入幻覺之中,他看見自己妻子死去的樣貌,看見那個消失的女人和死去的小孩,尤其每一次,小孩都哀怨的看着泰迪説你為什麼不來救我。最後,所有的線索指向了和小島相對隔離的那個燈塔,在詢問了被囚禁的精神病患者和躲在巖洞中本應在外度假的失蹤女人的主治醫師後,泰迪相信燈塔裏就是邪惡實驗的進行處。拍檔也失蹤了

,泰迪相信他被關在了燈塔裏。於是泰迪孤身闖入燈塔,為了救出拍檔和揭露邪惡。當打到守衞進入燈塔,緊張的來到最頂層時,顫抖的泰迪打開了關掉的門。卻吃驚的發現:本來就應是實驗室的地方,只是一個簡陋的小房間,醫生坐在桌子後面看着泰迪,緩緩道出了真相。

原先泰迪自己就是那裏的病人,他就是安德魯萊迪斯,607號病人,二戰歸來的他因為過度殺戮和麪臨了過多死亡而陷入精神崩潰,酗酒無度,妻子苦勸無果,燒燬了城裏的房屋搬到了郊外。但是妻子也因此精神錯亂,最終,妻子淹死了三個孩子,而痛苦的泰迪開槍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從此人格發生了分裂,為了逃避自己殺死妻子的事實,選取性遺忘了自己是誰,而捏造出了縱火犯安德魯,而自己依然是執法官泰迪。被送到了禁閉島來理解治療,當時醫學上流行的對待精神病人的方法是手術切除大腦的一部分或者長期的藥物抑制,而且對待精神病患者幾乎沒有人道。禁閉島精神病院的醫生認為就應人道的幫忙患者解除痛苦回覆正常,於是採用了特殊的療法,泰迪是醫生一個風險極大的賭注,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人道療法的效果,他們扮演成了泰迪想象中世界的各個主角,讓泰迪完成自己的想象,最終自己來發現這一切但是是虛幻的,從而理解現實——自己是殺人犯,自己深愛的妻子殺害了自己的三個孩子。當發現自己手裏的槍是玩具的,自己一向的執法官拍檔其實是自己的主治醫生,夢裏纏繞着自己的那個本就應不認識的小孩其實是自己的女兒,自己嘴裏唸叨的名字其實都是自己本名安德魯萊迪斯字母變換排列出來的時,最終泰迪醒悟了,他幾乎

不能應對自己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妻子和孩子都死去了這個殘酷的現實。第二天,當醫生們檢驗療效是否有效,是否反覆時,泰迪假裝自己又再次發病,治療失敗,並且作為危險病人,切除自己的大腦白頁,從此“死去”。

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有第二個故事,第二種理解。即泰迪是正確的,這個島確實邪惡,深牢裏那個泰迪以前採訪過被抓回來的囚犯,巖洞裏躲藏的醫生都在説明這個島的勢力多麼龐大,正如醫生所言,當你被定性為精神病時,即使你不是精神病,但是你的每一句解釋都在展示你是一個精神病,沒有人願意聽你,相信你。島上的醫生會用各種方法折磨你的神經,使你發瘋,最終證實你是一個瘋子。島上的每一口食物,每一口水,每一支煙都是在傷害泰迪的神經系統,從而讓其陷入幻覺中,以至於最終讓泰迪確信自己確實是瘋子,一切都是幻想出來的。最終,泰迪決定變成植物人,也不願意像大多數人一樣違背良心的沉默下去。

我認為此種説法不適宜,我覺得是沒看懂電影,望“像”生義了。首先,爭議最大的是影片的結局。主人公和“查克”坐在台階上,一片陽光明媚,作為主治醫生,他想明白泰迪是否被醫好了,另一種説法是“被醫好”了,泰迪對醫生説:查克(幻想中拍檔的名字),我們必須要逃出去。醫生以為泰迪又恢復過去的老樣貌了,失望的回頭對院長搖了搖頭,院長也失望的搖了搖頭,讓人取出了手術器具,準備切除泰迪的大腦。當泰迪站起來之後,又意味深長的説了一句:whichwouldbeworsetoliveasamonster,ortodieasagoodman.醫生驚訝的站起來,想要叫住他,但是泰迪從容的走了出去,最後影片在燈塔中落入黑暗,劇終。如果真的像很多人詳細中的那樣,醫院是邪惡的,那麼醫生為什麼還要黯然的叫住他,院長也不會失望的要準備手術了,泰迪也沒有必要暗示其實醫生們的好心和努力沒有白費,他能夠憤怒能夠嘲諷而不會堅毅和從容和漠然的玩老把戲。

還有就是主人公幻覺的描述,如果醫生所説的是假的,真相是主人公確實是治安官,妻子死於安德魯縱火,看起來也似乎是這樣,一開始幻覺中的妻子的鬼魂也是被燒焦的,真的存在那個失蹤的女病人,她也淹死了三個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那麼以下場景就無法解釋了:泰迪抱住妻子時,其背後有鮮血湧出,這正是中槍的地方,同時大火的幻覺中,妻子全身都在流水,地上也全是水,這正是淹死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水給了他極深的恐懼,這在全片開始時泰迪暈船時自我安慰道:那但是是水而已。噩夢醒來發現身上全是水,原先天花板漏水了。那個陌生的女孩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如果不是自己深愛的女兒,為什麼會這樣呢。還有就是一向以來,泰迪臉上都有傷,但是當他醒來的時候傷口沒了,這就是在暗示,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覺。對於結局那個燈塔,很多人認為是暗示邪惡的象徵,但是我覺得這是影片內涵的表現,禁閉島這個影名本身有兩個含義,第一是這個關掉精神病患者與世隔絕的小島;第二是主人公心中被壓抑的人格,自我的禁閉。電影的海報是主人公划着了火柴照亮黑暗,而燈塔一向在其中起着關鍵作用,主人公想去燈塔其實就是暗示了潛意識中從禁閉中的突破,燈塔是來劃破黑暗的。這部電影裏藴含着深刻

的佛洛依德式的心理暗示,水、燈塔、虛構的人物都是泰迪生活扭曲的再反映。當最終泰迪清醒了,無法逃避無法應對殘酷事實時,他選取走向“死亡”也不要揹負着殺妻喪子的悲痛和罪惡。

其中還有兩處比較有意思的細節,一個是開始泰迪去醫生家中時另一個醫生以前對他説過:你是一個心理防衞很厲害的人。這就暗示了泰迪強烈的自我保護,使其陷入幻覺而難以相信事實。醫生家中的音樂和泰迪進入德國集中營時候的音樂是同一個,這也是為了刺激其不斷去回憶真實是什麼。另一個是泰迪從懸崖回來的時候,警官(貌似是院長?)開車送他去醫生那裏的時候對他説,你是一個暴力的人,這一點我很清楚,我不同意那些醫生的看法,他們相信你,但是我瞭解你,你心中的暴力無與倫比。這句話其實也揭示了真相:醫生們是善良的,選取相信病人,並且竭力幫忙其自我康復,而這個軍人則認為這是無用的,就應和主流做法一樣,切除其腦白頁,讓其永久“馴服”。

作為一部心理懸疑鉅作,這部電影和《搏擊俱樂部》很相似,講述的都是人格分裂,有意思的是本來這部電影原計劃由《搏擊俱樂部》的大衞芬奇和布拉德皮特來完成,之後由於《返老還童》的拍攝而換成了馬丁斯科塞斯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搭檔。能夠説薑還是老的辣,斯科塞斯很好的將這種壓抑穿過劇情,穿過時代傳達了出來,尤其一部很多人看的一頭霧水的懸疑片,卻得到了廣泛的追捧和好評。迪卡普里奧的演繹也很精彩,至少他早已不是《鐵達尼號》裏面那個青澀帥氣的偶像演員了,實力和演技征服觀眾。

最之後探討一下影片裏的一些背景和細節:電影發生在五十年代初期,這個時候是冷戰剛剛開始,美國國內麥卡錫主義氾濫的時候。所謂麥卡錫主義就是美國全國性的對共產主義的迫害和進步勢力的打擊,當時整個社會都瀰漫着恐怖、焦躁和不安,不斷有人被迫害、被監禁、被拷打。冷戰的重幕壓抑而令人絕望。這正是和整個影片的氛圍恰到好處的結合了起來。影片中多次出現病人説不願意再出去,外面出現了一種炸彈,能夠一下子炸掉一座城市。其中有一個人又説了一句:其實最厲害的炸掉不是氫彈,而是人心中的炸掉!意思也是在暗示人格分裂。不安的歷史背景沖刷着這些可憐的渺小的人羣,就像壓抑詭譎的大海包圍着孤零零的禁閉島一樣。燈塔是能夠看見的,期望的燈塔和小島被海水分隔開來,有人認為它是期望,有人認為它是罪惡的場所。一羣扭曲的人蜷縮在一段扭曲的歷史裏,杯具的終章,還是泰迪的那句話最引人深思:“像怪物一樣活着,還是做好人死去?”這又是莎翁式的慨歎。不僅僅僅是在説掙扎的自己,也是在説這個時代下人們面臨的選取。

第5篇

電影《禁閉島》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大學生喬治從一家精神病院出來後,連殺三個人,在法庭上,他對他所犯的罪行供認不諱,但他懇求法官不要再將他投進那所精神病院。一個縱火犯雷德斯縱火燒死了法警泰德的妻子,雷德斯在被投進喬治所説的精神病院後沒了任何消息,像從人間蒸發了。這些讓法警泰德對這所精神病院充滿了疑慮,他推測這所精神病院其實是一個迫害人的監獄。泰德在集中營時親眼目睹一場謀殺,這讓無法容忍任何迫害的存在,他決定調查並揭開真相。於是,他和他的助手扎克藉着一個女病人走失的機會進入了這所精神病院。泰德執着地查找證據,卻不知道危險近在咫尺。原來,請他來調查這個案件根本就是當局設下的圈套,當局早就注意到他對這所精神病院的質疑,所以才故意將他派到這裏,而他的助手扎克其實是這家精神病院的醫生。瞭解了這一切的泰德再也無法離開這所精神病院,然而院方並未罷休,他們還要將泰德變成了一個精神病人,可惜泰德的自我防禦機制太強,於是他們只能藉助殘忍的外科手術來實現……

這無疑是一部多義而且複雜的電影,我主要就其中幾點談談我的感受,先從受害者的角度來説。這所精神病院關押的犯人分為兩類,一類是犯了罪被放到這裏做人體實驗的,一類是瞭解這所精神病院的真相然後被強制關押在這裏的,如泰德、瑞秋、喬治。第一類人的設置是對暴力的批判,對所謂正義革命的嘲諷。正如精神病醫生瑞秋所説,這所醫院從事的工作和納粹沒有兩樣。這讓我想到,許多時候,革命的勝利者和失敗者本身並沒有實質的區別,所謂的勝利者除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之外在精神上並不比失敗者更優越,更高尚,所以,他們一旦成功之後就會用和失敗者同樣的暴力血腥方式來對待自己的人民以及敵人。因此,歷史不一定是文明取代野蠻,它更多地是不同利益集團的搏殺,在這種搏殺中,暴力周而復始地循環着,而文明就只能飲泣吞聲。第二類人體現的是強權對異己的迫害。一個政權越邪惡、越狹隘,就越容不得異己的存在。他們會從肉體上禁錮他們,進而從精神上迫害他們,這點在泰德、瑞秋、喬治身上得到了絕佳的體現。如果你不認同強權,他們就會宣佈你為精神病人,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如果那麼多所謂的權威專家都有理有據地説你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他們會根據你的經歷來製造出合理的精神病理由),誰還會相信你的辯解?於是,你就被合理地驅逐到了人羣之外。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病人和正常人涉及到的其實是個身份的問題。什麼是精神病人?什麼是正常人?這兩者之間如何界定?誰掌握界定的權力?這些都很難説,所以一旦權力失去科學正義的保障,就會成為強權迫害異己的手段。對強權來説,將異己驅逐出人羣還遠遠不夠,它還需要進一步地改造他們。這種改造分兩種,一種是迫使你認同強權,心甘情願地承認自己錯了,這個廣泛體現在建國後的知識分子改造中,還有一種就是電影中對泰德的處理,先是讓他覺得自己是個病人,這個不成,就乾脆讓他成為一個沒感覺沒感情的活死人。

接着從精神病院的控制者來説,電影中的他們除了瑞秋全都麻木不仁。但我想他們最七年級定不是這樣,沒有人天生就是劊子手。是誰把他們變成了這樣,又是誰賦予了他們對罪惡的認同感?一種可能是廣泛存在的罪惡讓他們失去了對罪惡的判斷。這個環境裏,每個人都在作惡,就沒有人認為自己在作惡,錯也成了對。正如到處打打殺殺的紅衞兵,他們成長於那樣的環境,從來體會不到暴力的血腥。這些行刑者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這讓我想到獨立思想與自由人格的可貴,只有擁有獨立的判斷,人才不會成為傀儡以及暴政的工具。

第6篇

人與電影也是講緣分的。很久以前有人推薦,如今才看,不由得想起那時的人那時的夜,“詩窗對夜涼如水,筆案回秋淡若雲”。想來,推薦了快快去看,那一種熱,又是一種不同。

電影還是熱的——熱在眾説紛紜,熱在不知所云,“一千個觀眾看見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電影的高明。

有人用洋洋數萬言的類腳本複述並詳解了電影,你若看過,你便不會執迷。其實,如果電影不在最後費力去廓清那唯一的精神病人的世界,而是將幻覺與真實並行到底——可以陰謀論,也可以純臆想;可以從頭到尾,也可以從尾到頭(所謂的開放式),使得每一個哈姆雷特都有清晰的存在感,使得每一個觀眾都從自己的眼中看見一個合理的世界,又何嘗不是一種善解人意呢?

然而不,電影坐實了一個結局,絲毫不留懸念,它急匆匆揭開謎底的倉促,完全不懼被人説成“吃力不討好”,如此這般,仍有觀眾拎不清爽,只能説,精神病的領域太過複雜和陌生了。

如果陰謀論成立,無非令我們見識了又一個孤膽英雄揭示又一個黑暗真相——這類電影比比皆是,又有什麼稀奇?

所以,沒有陰謀論。陰謀,那是精神病人臆想出來的。你看見的“瘋子”,以及圍繞“瘋子”展開的人道的“善”與“愛”的拯救,才是真相。

那麼多人啊,陪着“小李子”兜兜轉轉演戲,滿世界的温暖,喚不醒一個沉溺於冰冷深淵的孤獨的靈魂嗎?石頭也捂熱了呀!果然,“小李子”不負眾望,醒過來了,可他選擇將身體交付“暴力”派而成為與“死”無異的行屍走肉。

你聽到“小李子”的潛台詞了嗎?——你們,偽善的世界,先把人逼瘋,又裝模作樣來拯救,究竟誰在演戲?!

按一個德國人(似有納粹背景?)的説法,“小李子”其實是一個很“暴力”的病人,而關於救治的方案,也是“暴力”與“非暴力”兩派的對立。

在“小李子”臆想的世界裏,充滿了戰爭中那些揮之不去的影子。

無疑,戰爭後遺症導致了“小李子”家庭的不幸,並最終導致了他的人格分裂。

是誰發動了戰爭?這最大的暴力才是“小李子”暴力的根源。倘若一個好人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他會尋找藉口,或者歸罪於神。電影不是借他人之口説出“上帝喜歡暴力”嗎?神讓好人喪失理智,變得瘋狂。

佔統治地位的人,以正義之名(神之名?)挑起戰爭,兩隻手上沾滿的鮮血,全部塗抹在衝鋒陷陣的“小李子”們身上。一個身背戰爭陰影的人,走到哪裏不是陰影?他能幻想陽光普照、鮮花盛開嗎?小小禁閉島,不過是巨大戰場的延伸和縮影,不論怎樣左突右殺也休想出去。早已喪失信仰的“小李子”們,清醒也罷,瘋狂也罷,他的世界除了陰謀,還是陰謀。

如果陰謀是幻覺,那麼,誰令他產生如此幻覺?現實,不正是一場又一場的陰謀嗎?!

善與愛,這最能醫治病人的良藥,珍貴而有效,而若暴力的源頭不除,所謂的醫治“小李子”們的“暴力”,只能成為一個巨大欺騙鏈條上的誠實瞬間。

“我要醒來嗎?我無法面對自己對妻兒犯下的殺戮罪惡嗎?你們錯了,我無法面對的是你們——戰爭、欺騙的製造者,是你們殺死了我的妻兒,還有千千萬萬參與,和沒有參與戰爭的無辜好人……”你彷彿聽見“小李子”在説。

他選擇作為一個好人死去,他將世界交還給製造暴力卻永無愧疚、如神一般坦然正義的怪物們。

禁閉島,一個禁閉好人的島嶼,它可以是地圖上的一個島,也可以是人心裏的一片領地。

第7篇

這部在豆瓣評分上8.7的高分懸疑電影,在我看來遠不止8.7分。故事開頭,主人公一進入禁閉島,沉重的音樂就讓人感受到了這座島嶼的神祕,而在進入一道道鐵門時,又像一隻鳥進入巨大的牢籠,巨大的陰謀。

一部以查案開始的,精神病為主題電影,結局總是撲朔迷離的,這部電影更是如此,主人公似乎總是深陷與自己的夢境,在這其中反反覆覆,與盜夢空間有一定的相似,但是這部電影似乎給人更多的反思,結局也給人更多的想象。

主人公走的每一步路都像是一個個陷阱。所有的聲音包括海浪聲,老鼠的叫聲都像是恰如其分的將男主角引向迷霧中心,漸漸地發現事情的真相,而醫生的每一句話就像是籠罩在泰德心中的一團迷霧。而無論是泰德是一名真正的聯邦警察還是一名真正的精神病人,無論是他趨於現實的壓迫,還是他的精神病有了進一步的進展,不管最後一句“我們要離開監獄,回到陸地上去,這裏發生的一切都太糟了”是什麼意思?查克的搖頭又是什麼意思?朋友還是敵人?而那個藏針的包裹是用來做什麼?熟悉的音樂為什麼又響起來?這一切都取決於“你是想當一個活着的怪物,還是做一個死去的好人”而泰德的選擇又是什麼?而他又有沒有成為那個他尋找的67號?都是導演的一個留白。而這個留白給了讀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無論是哪一種猜測,都是一個讓人感到可惜的結局。魯迅説:“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我想這句話就是對這部電影男主角結局的最好解讀。

開放式的結局似乎給了這部電影更多的意義,讓人對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對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有更多的思考。然後知道了有的時候人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並且不能輕易的就放棄自己的想法,也許前路有很多人的阻礙,也許你迫於無奈的向現實低了頭,你並沒有成功,但是你的靈魂是高貴的。你不是一個活着的怪物,你是一個死去的好人。

熱門標籤